苏联援华出一大招,28架轰炸机起飞奔袭千里炸台北,比美国人要早

苏联援华出一大招,28架轰炸机起飞奔袭千里炸台北,比美国人要早

  2月23日,这一天是现在俄罗斯的祖国保卫者日。而苏联时期,这一天是苏联红军的建军纪念日。历史上的1917年,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单独与“一战”中的德国谈判,达成了停战协议。不过转眼到了1918年2月,德国撕毁了合约,向苏联发起了全面进攻直逼首都彼得格勒(今圣彼得堡)。苏联开始紧急动员,招募红军志愿兵,发起反击。2月23日,苏联红军在彼得格勒南部的普斯科夫击退德军,保卫了彼得格勒,而这一天被定为苏联红军的诞生日。

  转眼到了1938年的2月23日,苏联红军建立20周年,这一年的这一天,又将因为苏联空军飞行员的一场跨海战斗,载入中国人的史册。

苏联援华出一大招,28架轰炸机起飞奔袭千里炸台北,比美国人要早

  图注:因为苏联的援华是秘密进行的,留下的历史照片也极为有限。关于这次奇袭,参与行动的苏联飞行员的后来回忆,就成了第一手资料。

  1938年2月初,当时驻武汉的民国政府航空委员会向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提供情报称,发现装有飞机零部件的巨大箱子从日本本土运抵台北松山基地。箱子里装的是购自意大利的菲亚特BR.20重型轰炸机,飞机在松山组装后将投入中国战场。为此,希望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能策划一次对台北松山基地的奇袭。

苏联援华出一大招,28架轰炸机起飞奔袭千里炸台北,比美国人要早

  就当时的技术条件而言,这样的一次空袭无疑是难度颇大的远征。首先来说,航程上从汉口到台湾的直线距离就超过1000千米,这已是SB-2轰炸机的航程极限,更是超过了护航战斗机的航程,没有了战斗机的护航,轰炸任务无疑危险系数陡增。特别是日本人占领的松山地形隐蔽、机场被群山环绕,接近机场不容易,且机场四周肯定会有高炮掩护、空中还可能会有战斗机空中巡逻。这些不利因素中的任何一个都有可能让轰炸机“有去无回”。

  虽然前路凶险,但支援中国人民抗战的苏联飞行员,还是选择了起飞,在1938年2月23日…

苏联援华出一大招,28架轰炸机起飞奔袭千里炸台北,比美国人要早

  图注:在华的图波列夫SB-2轻型轰炸机,正在挂弹中

  这一天刚蒙蒙亮,苏联志愿飞行队的飞行员们就在检查了飞机、航油、弹药后,登上SB-2轰炸机,在轰炸机的大队长波雷宁的领队下从汉口王家墩机场起飞。按照计划从汉口起飞的28架SB-2轰炸机,随后将于从南昌起飞的12架SB-2轰炸机编队,共同完成这次奇袭。但南昌机队起飞后 ,领航错误偏离航线,最后只好返航。

  这28架SB-2轰炸机的机组成员,在飞行途中还遇到了“缺氧”的难题。这是为了最大航程,飞行高度保持在4100-5500米,但这个高度氧气含量相当稀薄,舱内温度又是4度左右的低温,这样机组成员都多少出现了脉搏加快、头昏、瞌睡等缺氧症状。

苏联援华出一大招,28架轰炸机起飞奔袭千里炸台北,比美国人要早

  图注:SB-2轻型轰炸机,航程1000千米已是极限,载弹量

  终于,这一天的拂晓时分,轰炸机编队飞临台湾海峡闪光的水波之上,为欺骗日军的防空,编队先飞往台湾岛以北,然后迅速转南,直扑松山。但当接近目标时,波雷宁率领的轰炸机群发现台北区域都被厚厚的云层遮住了。是冒着被日军发现的危险下降高度还是只能盲目投弹轰炸?

  很幸运!突然在云层中出现了一个晴空“大窗”,减速、俯冲、展开队形,按计划开始瞄准轰炸对日军飞机的停机坪、机库、储油罐等基地设施倾下了全部炸弹,机场上一片浓烟。继续攻击,用机枪扫射未炸中的敌机和高射火力点。

苏联援华出一大招,28架轰炸机起飞奔袭千里炸台北,比美国人要早

  图注: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的队员“血幅”。对于援华,关注度更高的是美国“飞虎队”,但史实是苏联在前。

  这就是此次奇袭松山基地的苏联飞行员的回忆片段,“看来日本人把我们的飞机当成他们自己的了,高射炮没开火,天上也没有一架敌歼击机。”就这样,没有一点点防备,复仇的烈焰中,正在组装的12架轰炸机被炸个正着(亦说加上机库中保障的战机损失近40架)、数十栋基地建筑和可用3年的储备航油被毁。

  轰炸机编队平安返航,经停福州加油后,返回了汉口。在次日中午举行的盛大庆功宴上,宋美龄说,“你们用这次空袭表明,俄国人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在实际上帮助了中国人,在危难中援助了中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