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動畫《千年女優》?

馬受童


之前我對《千年女優》的看法是從千代子的自戀傾向出發,簡要談了談為什麼千代子為什麼會有自戀情結以及她對畫家的情感是否是愛。我認為不是的,他對畫家的追尋僅僅是為了滿足對自己自身的愛以及她享受的僅僅只是追尋的過程而不是想要得到的結果。而這次想要談談千代子還有動畫本身帶給我另外的思考。

01

從事電影行業的女性是在”男權凝視“下的一種反抗體現

眾所周知,女明星也算是一種資本包裝下的產物,而在動畫所反應的時代,我反而會認為資本的作用並不那麼明顯。戰後日本社會動盪,國民意識處於極度搖擺的狀態,無法有一種統一的國民意識形態來統一日本民眾的精神思想。


而我反而認為,從事電影行業的女性能對國民中的女性們起到一定方面的影響,不管是對外形審美亦或是精神形態都算一種不小的衝擊。不光是對國民影響,對自身影響也同樣存在。


今敏作為男性導演,他的動畫與其它女性意識作品更為不同的是能夠以男性的獨特視角和心理 ,獨具匠心地創造出了獨特的女性形象。它不僅突出表現了女性擺脫男權的意識,還顛覆了“男權凝視”的中心價值。

《千年女優 》中的角色位置按照性別通過鏡頭被確定下來。千代子總是以追尋的女性形象出現。她美麗大膽、堅毅執著。儘管所作所為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事事遭人非議 但她忠於自我,(這也是自戀傾向的體現)。


動畫給予她的大多是正面突出的鏡頭。而她所追尋的男性對象卻總是隱隱約約地動畫自始至終沒有道出他的姓名,他的身形相貌還不如他的隨身物品來的清晰。他好像只是電影中的一道佈景鏡頭展現給觀眾的只有他的輪廓,有關他的事也只是通過動畫中的對白或千代子的讀白被零零星星提到。那些動畫片段中被追尋的男性形象亦然。動畫中的其它那些阻礙千代子追尋愛情的導演和配角的鏡頭大多是側面和局部的。


“鑰匙 ”是引導千代子擺脫男權的實物對象,“老太婆”是推動千代子擺脫男權的幻覺對象 。一實一虛的兩個意象糾纏著千代子,最終導致她擺脫了男權社會的束縛。鑰匙是千代子所愛的人留給她最珍貴的東西 ,它暗示著閹割。(這裡也直觀表現了日本文化中的曖昧,之前在文中提到的鑰匙是千代子重要的心理暗示,而這裡也能代表對男權社會擺脫的實物承載體,也就是曖昧傾向使各種解讀都是有意義的。)

《千年女優》中的凝視視角主要是由兩方面組成。一方面今敏身為男性導演他在動畫中設置了兩個旁觀者的形象—小影視公司的社長和攝影師。他們是千代子忠實的崇拜者和支持者他們的凝視佔據了動畫的大部分視角,但這視角卻是被千代子引領著的。


整部片子都是千代子的個人敘述,他們是被動地被牽引著在千代子的故事中游歷, 只能勉強跟上千代子的思路他們的凝視加強了男性對千代子的認同,起到了正面烘托千代子行為的作用。


我們在動畫中經常會看到社長和攝影師淚流滿面的鏡頭,甚至對千代子的東西和動作都很迷戀。這些都是從觀眾的視角出發來表現出對千代子追尋愛情行為的感動他們經常感嘆 “在這世上競有這樣的女子”、“這輩子被女人這樣追求死而無憾”。


可以看出現代社會男性主動權的消減,他們並不認為女性主動追求愛情有悖人倫反而把這種行為看作是壯舉。如果把社長和攝影師看作是今敏和全體男性的象徵,從他們所扮演的 角色中可以看出男性意識存在著自我邊緣化的傾向。


另一方面,千代子在動畫中是主動凝視男主人公的動畫中千代子與男主在自家倉庫裡談話的場景是以千代子的視角為中心,我們看到聽到的是千代子單純而愛慕的凝視和大膽的詢問。

而男主的看和聽則只有他在倉庫的牆壁上留下的畫像和遺書兩個意象表現了出來,這種凝視隱晦、不露痕跡,實在是很難洞察他的內心。男主就這樣被壓抑、陰暗的感情統治著, 與千代子無論何時何地都在萌發的思念是一種很明顯的對比。


“女性主義批評的代表羅娜莫維曾在關於電影敘事的心理分析理論中提出電影故事中一直存在”男權凝視“的問題並著重指出男性觀眾通過對女演員的淫窺或物化, 減輕對閹割的焦慮,以這種方式行使男權來對付女性 。”


然而,動畫帶給男性觀眾更多的是被千代子牽引著,體會了女性超越男權的情感過程這裡不存在“男權凝視”,只留有女性的脫俗,從而使男性從中獲得了被顛覆的崇高美感《千年女優》巨大成功充分證明了男性導演也可以創作出“女權 ”性質的動畫作品,糾正了許多評論家指責男性導演只會創作“反女權”影片的偏激批評。


02

動畫中所呈現的日式跑--追逐狀態

“追逐”這個關鍵詞,動畫中出現大量奔跑場面。我曾看過一篇關於《千年女優》幕後製作的文章,裡面提到:今敏為了展現奔跑動作,讓一位熟識的女性奔跑,攝影師拿攝像機拍下奔跑動作作為參考。拍攝方式也是五花八門,甚至還讓拍攝者坐在裝貨物的小推車上,另一個人推著跑。最後通過音像的雙結合畫出“符合昭和時代少女的奔跑”。


《千年女優》的創意來源於“昭和時代女影星的傳記”。今敏是公認的狂熱電影迷,《千 年女優》是他作品中“電影元素”最多的一部。作為傳記片,無可避免的要加入昭和時代的社會變遷,同時融入日本百年電影史,致使創作團隊的取材工作十分龐雜。

但如果僅將這部動畫電影的主題定義為對於愛情追逐的詮釋,那便小看了今敏在創作中的思辨性。在我看來,《千年女優》看似是在講一個女人和她的愛情,在時間的更迭中將千代子變成一個象徵,一種精神,但是我認為這種精神並非單指向愛情,


它還應包括反抗生活的固有設定,永遠保持年輕和對夢想的執著追求,堅持自己的生活信念等。就像片中的畫家始終面目模糊,但事實上他不僅僅是一個特定的男子,更是夢想的象徵——夢想是否實現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追逐它的過程。


03

動畫中所蘊含的日本”物哀“美

葉渭渠曾經將”物哀“的思想結構分為三層,分別是對人情的感動,對世相的感動,以及對自然的感動。他指出“日本文藝中的“物哀美”,不完全等同於“悲哀美”。悲哀僅僅只是“物哀”諸情緒的其中之一,而“物哀”這種情緒的所包含的是對整個人情百態的悲哀,和對所有社會世相悲哀的共鳴。


而《千年女優》中所反應出來的是對人情的感動,《千年女優》中對愛情的描寫是最細膩真摯的。今敏著重描繪的是千代子愛而不得的愛情。在故事中千代子和畫家的相遇總是在錯過,兩人之間的距離咫尺天涯,千代子一直在追尋著愛人,從十幾歲的少女,到三十幾歲的少婦,再到白髮蒼蒼的老人,還有劇中一直出現的詛咒千代子“永遠得不到自己的愛人”的巫女,這注定無法相守的愛情從一開始就瀰漫著哀傷。

到時在劇中千代子還是在追尋,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隔閡,無法再關注和了解其他人,在終於要放棄尋找時,卻因為看到了畫家留給她的信物而重新燃起鬥志,直到垂垂老矣也只能孤身一人,靠回憶活下去,最後帶著對戀人的思念死去。


今敏講述了一個完全沒有希望的愛情故事,但是正是這種沒有結果,才使得愛情永遠停留在最美麗最真實的時刻,才不會因為時間而改變,才能被稱為永恆的愛戀,這比那些愛得死來活去、纏綿悱惻的愛情更讓人感動,因為這就是愛情本身,不摻雜其他的東西,只有愛情本身。導演在併除掉一切外在因素之後,觀眾感受到的正是那帶著淡淡哀傷的真正的愛情。正是這種殘缺的愛造就了完整的美。


李巨多


我想到2002年12月今敏導演在接受意大利記者採訪說的話--我起初創作的時候並沒有想過特定表現出某種主題,只是隨手將有意思的點子加進去了,於是作品的中心主題自然而然就在創作過程形成了。千年女優它描寫的也並不是成熟的愛,那種青澀的戀情說不定是源於我當時自己的心境呢?


什麼是成熟的愛?我想今敏想表達的是責任感與信念的依存,千代子在追尋喜歡的人傾盡了一生,甚至到最後才發現喜歡的人早已經死去了,然後知曉真相的那一刻,她反而鬆了口氣,彷彿一個使命告一段落了。那是因為她最後發現這份喜歡沒有一起經歷風雨磨礪,只是自己單純地付出。與其說是千代子對畫家的熱情,倒不如說她被執著的自己感動到了。



這是少女的心思,作者並沒有過度讚揚也並不否定,但今敏卻提到了撇開性別差異,去探討人類內心深處男性傾向多一點還是女性傾向多一點更適合?男性傾向是主動的,它會傾向於推動事物的發展,以此來完成某種程度的切離,所謂的切離就是指分析和衡量之下做出的選擇,一般情況下我們把它歸於更理性的一方;相反的,女性傾向則是被動的,它面對所有的事物都照單全收。


而女主人公千代子則是男性傾向和女性傾向的結合體,在尋找畫家的方式上是更偏於男性傾向的,所以哪怕她在跟粉絲講述過往的時候發現地震,她依舊保持著一份冷靜和鎮定,超過了一般女孩子。在追尋的意念上又是偏向於女性傾向,因為只有不考慮是非,不考慮現實,一個女生才能對一個幾面之緣的異性念念不忘,甚至苦苦追尋。



作品在表達這兩種傾向對千代子的影響的時候格外注意。題目中提到了“千年女優”,女優強調的是千代子的身份,這是事業和時代賦予她的身份,千年才是真正對它這種“追逐”的肯定。如果千代子最後被現實打敗,也就是男性傾向贏過了女性傾向,那麼這個故事就到處告一段落了。


正是因為今敏並沒有這麼做,所以這個跨越千年的故事才沒有終結。至於為什麼千代子會對畫家一見鍾情。我想到了一個心理學上的說法--影子人格,電影中千代子出生在地震中,儘管受到了媽媽的阻擾最後還是成為了女演員,在演員這條道路上,她造了兩個夢,一個是外在的夢,這是一個公佈於世的表演夢;另一個則是內在的夢,對畫家的執著,釋放自己的夢。


影子人格是指人自身的隱形人格特徵,對外表現並不明顯,但是會促使人喜歡上具有自己“隱形”人格的異性。心理學家認為,造成情人間強烈吸引的原因之一,就是為了追尋完整的自我,因為和擁有自己“影子人格”的人相戀能夠促成自身人格的完整性。所以千代子對畫家的一生追逐,其實是對完整的自己的渴望。



電影在現實和虛構之間不斷地輪迴,然後藉著巫婆的詛咒,去詮釋這段愛而不得和沒有盡頭的追逐之路有多麼艱辛,它沒有被人理解,也無法放棄,她只能單憑自己的力量去完成這份喜歡。在每一次千代子情緒出現異樣的時候,地震就會來了,而每一次的異樣都跟不斷追逐又碰壁的自己有關。


我個人可能會更傾向於千代子詮釋的不是角色,而是自己每一個輪迴的故事,然而不幸的是每個輪迴都出現在戰爭之中,這跟今敏導演在自己的書中提到了“架空的女影星”這個點是更為吻合的。


千代子就在這樣的輪迴中承受著痛苦,然而這段追逐並不是純粹的絕望和痛苦,正如影片男主人公所提到的--我更喜歡十四的月亮,因為滿月從下一天開始就會月缺了。這種靈魂深處始終有個值得堅持的理由,不正是今敏想強調的生命的律動嗎?



《千年女憂》的輪迴並不是場景的變換,重複的軌跡這麼簡單,而是我希望“在不斷重複的生命流轉中,生命得到了成長”,在偶像崇拜的過程中,人性本質才是最主要的決定因素。喜歡一個人不一定是他有多麼優秀,不記得他的模樣還是想繼續下去,其實更多強調的是人類的精神信仰。


那把代表著信仰和守護的鑰匙,千代子曾經丟過兩回,第一次是在她選擇嫁人的時候,第二次是在無法承受痛苦,選擇退出娛樂圈不再過問世事。直到30年後,這把鑰匙被她的粉絲帶還給她了。千代子的粉絲跟以往普通的粉絲並不太一樣,他是整個劇中,除了千代子本人最瞭解千代子的人,其次他喜歡的並不是千代子的作品而是她背後的故事。


這個角色的意義是在這種跳離的輪迴、現實與虛構不斷交叉的追逐中,作者以一個第三者的角度發出對千代子這種持之以恆的女性的敬重和愛護,所以在千代子每次需要的時候,他總能夠出現。


我曾豆瓣看到有網友提到《千年女優》的片尾曲翻譯過來是蓮花的意思,之前在研究殺鈴“一生託蓮”的潛臺詞,發現這是日本佛教特別有意思的一種花,代表的是兩個世界,死後一起通往極樂世界。假設蓮花真的是作品的意識投射,就是對影片想表達“輪迴”這一觀念再次確認。毋庸置疑的是,作者想通過這部電影表達對個體生命的敬佩,以及對生命精神的高度概括。


檸檬17Clannad


千年女優是今敏比較成功的動畫電影,獲得了很多的國內外大獎,《千年女優》的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2%,可以說得到很多人的認可,不過一部好的電影是需要我們看的出他沒有說出來的內容。還有背後的思考。

影片講訴是紀錄片導遊和攝像師去找一個息影多年的女星拍攝自傳,從而勾起女主人公的一段過得的回憶,我們看到的是導演帶給我們劇中主角在自己的角色和現實中的變化,讓我們有一種看真人電影的感覺,影片帶給我們的是真假的變化讓我們驚訝之餘的思考,那裡是角色出演的電影哪裡是女主角現實發生的事,金敏導演巧妙夢幻的表達方式,帶著我們和劇中的角色一樣的身臨其境的感覺,共同著追尋。場景如夢般的轉換,在動漫中真的是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劇情的的回憶於現實中的交換比較讓人費解,一環扣著一環,耐人尋味,推薦沒看過得動漫迷一定要去看看,畢竟是難得的精品,不知道你們看後有什麼感想呢,評論告訴我吧


微笑op


《千年女優》是一部讓人失落的電影。雖然風格絢爛奪目,但最終千代子並未找到畫家。“能打開最重要東西”的鑰匙什麼都無法打開——當然,浪漫的說法是“鑰匙為千代子打開了進入電影世界的大門”。追尋的終點是虛無,這個結果頗令人沮喪。紀錄片導演立花源愛慕千代子(根據設定,兩人年齡相差應在十歲以上...),但是這場單相思註定無結果。再考慮到導演大瀧對千代子的追求——哎?等一下,這部動畫到頭來就是一場空嗎?或者說,最美的是過程——這真是自欺欺人的安慰啊...

電影角色:在電影世界中,除了千代子,有幾個現實世界的人物反覆出現在電影世界中,他們在兩個世界中的身份是重合的:左翼畫家,被救助者和被追尋者;面帶刀疤的壞警察,追捕者與阻礙者;年長的女影星,盛勢凌人的前輩/長輩,阻礙者;立花源也,幫助者與愛慕者。有趣的是立花源也這個人物,剛開始在現實世界中他是旁觀者和記錄者,隨著劇情推進,我們發現他在現實世界中也是協助者(飛身擋屋樑...),於是他在兩個世界中的身份也重合了。

片頭的“太空飛船起飛”場景在影片中出現了三次。它是藤源千代子拍攝的最後一部電影,也是電影世界中時間線最靠後的(未來)。它有多次轉換功能:第一次出現時通過地震完成一次虛實轉換;第二次出現時又是一次虛實轉換;第三次出現時,立花源也頂替了第一次的愛慕者角色,完成一次角色轉換。

早在Perfect Blue中,今敏就展露了一手鏡頭剪輯絕活:影片剛開始Charming Bird演出,通過剪輯將演出現場和未麻的現實生活聯結起來。到了千年女優,剪輯簡直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這是褒義)。大量的戲中戲和嵌套,電影之間的嫁接,以及現實世界中的人物到電影世界中擔任角色,整部電影達到“人戲不分”的地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