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是國家印的,但是國家怎麼知道自己印多了還是少了呢?

槓精魯智深


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很有深度,所以忍不住要說兩句。

從時間來看,這個問題是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出現的。二戰後到1971年,西方國家的貨幣體系是佈雷頓森林體系,這種體系屬於金本位制。

簡單的說,美國要讓美元與黃金保持一定的兌換比例,就是美國印了多少美元,美聯儲就需要按比例儲備一定數量的黃金。其他國家發行的貨幣就緊盯美元。由於各國貨幣都直接或間接與黃金掛鉤,而黃金的數量是有限的,所以那個時代的貨幣是不會超發的。

但到了1971年,美元貶值壓力增大,很多國家都拿著美元來美國兌換黃金,美國扛不住了,單方面停止了美元兌換黃金。自此,世界正式進入信用貨幣時代,浮動匯率時代。

信用貨幣的發行,不需要黃金作為抵押,所以很多國家都會超發貨幣,獲取財政融資,來刺激經濟增長。

另外,由於七十年代後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投資銀行、金融市場開始繁榮,大量的金融衍生品誕生,證券、信託、期貨、期權、基金等等,都是這個時候興起的。

過去的貨幣大多用於商品交易,但金融衍生品出現後,大量的貨幣就沉澱到金融交易之中,誰都無法判斷市場需要多少貨幣。

這也是當前經濟的一大難題,難以確定市場到底需要多少貨幣。所以,可能現在大量的貨幣都是富餘的。但西方世界把通脹控制死了,貨幣流不進消費市場,只能流入金融、地產市場。美股、美房都經歷了幾十年的大牛市。

但是,無論是政府主觀想要超發貨幣,還是客觀真不知道發多少合適。多發的貨幣會一直累積在市場上,逐漸形成一個堰塞湖,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間點爆發金融危機。


智本社


貨幣發行量主要是根據社會總產出、貨幣流通需求來決定的。

什麼是社會總產出呢? 簡單地說,就是GDP,但是這個GDP我們老百姓不懂,所以我舉個通俗的例子:

張三是種水稻生產大米的,李四是養雞下蛋的,張三一年生產1000斤大米,大米1元一斤,李四一年生產1000個雞蛋,雞蛋1元一個,那麼,這一年的GDP就是1000+1000=2000元。那麼我們就需要有2000元的貨幣與其對應。

但是,這種情況下,我們真的需要發行2000元的貨幣嗎?

未必!我們還要考慮流通需求。

我們考慮下實際情況,張三生產1000斤大米,李四生產1000個雞蛋,他們會全部賣出去嗎?張三需要雞蛋嗎?李四需要大米嗎?

顯然,他們不會。張三會留500斤大米自己吃,李四也會留500個雞蛋自己吃。張三需要500個雞蛋,李四需要500斤大米。

整理一下這個流通需求:

張三需要賣500斤大米,買500個雞蛋;

李四需要賣500個雞蛋,買500斤大米;

這時候,不考慮銀行、貿易商盈利的情況下,發行1000元就夠了,派人(貿易商)給張三500元收購500斤大米,給李四500元收購500個雞蛋,張三拿著賣大米獲得的500元向貿易商購買500個雞蛋,李四拿著賣雞蛋獲得的500元向貿易商買500斤大米,這樣就滿足了流通需求。

所以在這個簡單模型下,發行1000元就夠了。

當然,真實情況要比這個模型複雜幾億倍,銀行、貿易商都是要盈利的,還要考慮通貨膨脹水平、進出口需求、擴大再生產等等需求和因素。

我是漲亭板,註冊會計師,分享財經知識和經驗,啟迪財經智慧,歡迎關注我


漲亭板


首先我們應該瞭解一下中央銀行發行貨幣的原理,進而探討通貨膨脹的產生原因。

中央銀行發行貨幣的原理

貨幣印刷廠會印刷大量的紙幣,但是這些紙幣並不是貨幣,並不能直接進入流通領域,中央銀行發行貨幣有以下幾條途徑。

1.向商業銀行貸款,主要有MLF SLO ,在貼現,當商業銀行出現資金短缺時,商業銀行通過自己擁有的高質量、高評級債券為抵押,向商業銀行申請再貸款,期限一般為3到6個月,貸款利息由中央銀行確定。

2、外匯佔款,我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但是這些外幣是不能在國內直接流通的。出口獲得外匯的公司必須向商業銀行把外幣換為人民幣,然後商業銀行再把這些外幣用人民幣兌換給商業銀行。2014年以來,外匯佔款一直是我國基礎貨幣投放的主要渠道,但現在隨著貿易逆差縮小,第一種方式已經成為中央銀行投放貨幣的主要渠道。

3、中央銀行向財政部貸款,雖然我國現在已經不允許這種操作,流程主要是財政部發行債券,然後中央銀行購買這些債券,財政部以此獲得資金。債券到期需要還本付息。

根據以上描述,我們可以發現,只要牢牢按照流程去做,是不會出現通貨膨脹或者通貨緊鎖的,但由於在實際操作中,過度貸款,信貸配給的操作會引起貨幣的超額的供給和需,從而引起通貨膨脹。

總的來說適度的通貨膨脹有益於經濟的發展,利率降低,增加投資,進而引起產出的擴大。通貨緊縮往往引起進一步的蕭條,所以國家都儘量避免通貨緊鎖的發生。

貨幣的供應量檢測

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可以從利率獲知,或者從M2的供應量,社會融資規模,基礎貨幣供給等變量都可以測算貨幣供給的規模。

最後通貨膨脹的形成比較複雜,並不是單純靠貨幣供給影響,需要考慮人們的需求與供給,以及國外的輸入型通貨膨脹。


MM定理


一、貨幣為什麼只允許國家來印?

中學課本經濟生活中對於紙幣的定義是這樣的: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並強制使用的。一開始很多老師還以為只是一句病句,老教材裡面在最後那個“的”後面加上“價值符號”,如今把這四個字刪了。

通過定義我們不難發現,貨幣必須是國家來發行,但是特殊情況也有,比如中國香港地區可以單獨發行港幣,這就是為什麼還要在國家後面標註:或某些地區。

自古以來貨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維繫整個國家經濟社會運行的最重要的工具,就如同人體內部的血液。所以歷來統治者都會把發行貨幣的權力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裡,中國古代從秦朝度量衡開始就已經體現了這一點。說白了貨幣的統一印刷也是國家社會統一的需要和象徵。

二、國家發行貨幣的依據和標準是什麼?

任何國家發行貨幣都不是胡亂發行的,不是說開足印鈔機就可以的。如果印多了可能會引發通貨膨脹,如果印少了更有可能引發通貨緊縮。那這裡的多和少到底怎麼來衡量?什麼叫印多了,什麼情況下又屬於印少了?

歸根結底,國家發行貨幣的多少取決於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在社會財富極大豐富的情況下,往往需要發行較多的貨幣來滿足,而在社會財富極度緊缺的情況下,往往則不需要,比如在原始社會。

那麼在今天隨著社會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國家如何來衡量這些財富多少?從而依據這個標準來發行數適當的貨幣數量呢?這裡面我舉一個例子。

今天市場上有各種琳琅滿目的商品,每一件商品的數量和價格相乘就計算出了這種商品的價值大小。然後把所有商品價值的大小加在一起就構成了整個社會價值的總量。國家就依據這個總量來發行貨幣即可。這裡面有一個計算公式:

貨幣的發行量=商品的價值總量/貨幣的流通速度

注意上述公式分子我們已經可以模糊地計算出來,還有一個分母就是貨幣流通速度,所謂貨幣流通速度就是說假設目前市場上就你我兩個人,你買我的東西,我賣給你,你給我錢,然後今天交易到此為止,回家睡覺。這就說明今天貨幣只在你我之間流通了一次,當然這是假設,其實今天貨幣在市場上流通速度是很快的。

當然實際上國家依據上述公式來發行貨幣也必將難以統計準確具體的情況,因此,發行貨幣往往要麼多一些,要麼少一些,一般會多一些,所以通貨膨脹時候相對多一些。再依據發行後市場表現進行一定的微調。


勤奮的小牛


貨幣是國家造幣廠印的,它所對應的是有一定價值的商品。貨幣發行量多少主要是看社會總產出、貨幣在流通中的需求來決定的。比如,一國一年生產出多少GDP,就可以投放等量對應的貨幣。而貨幣在流通中的需求程度,也決定著貨幣的發行量。經濟強勁時需求量大,通縮時對貨幣需求量就小。

我國的貨幣發放主要通過以下幾個領域流向社會:首先,央行通過短期的逆回購,中期的MLF等金融工具,把新印出來的貨幣投向銀行,而銀行則拿高質量、高評級的債券或其他資產作為抵押物,一般期限是3-6個月,利率是由央行確定。

再者,外匯佔款也是基礎貨幣投放的渠道。由於我國對外長期處於貿易順差中,以及海外投資資金也湧入中國內地,而國內又實行的是結售匯制度,這就導致了海外流入多少貨幣,就要拿相對等的人民幣對兌換。也就是說,前些年,由於大量資金擁入中國,導致我國央行被動投放大量人民幣,這就是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的根本原因。

再次,抵押補充貸款(PSL,即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的縮寫)。去年上半年三四線城市房價走高,PSL功不可沒。就是發改委為了完成去庫存的目標,要求國開行通過PSL方式,把資金放貸給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拿了棚改土地作為抵押物。當地方政府拿到了大量基礎貨幣後,就直接發給了棚改動遷戶,由棚改拆遷戶跑到周邊直接購置房產。通過直接印鈔買房,三四線城市房價怎能不漲?

最後,央行向財政部貸款,主要是財政部發行債券,然後中央銀行購買這些債券,財政部以此獲得資金。特別值得一說的是,財政部發放的債券是要還本付息的。而財政部拿到了央行的貸款後,就可以直接使用。這時候,還是人民幣購買力最優良的時候。

那麼,作為中央銀行,又怎麼知道貨幣究竟投放多了還是少了呢?我們認為,主要是三個途徑:一是,貨幣供給過多,銀行間的隔夜拆借利率就會下跌,而貨幣供給得過少,銀行間的隔夜拆借利率就會上漲。隨後,央行可以根據市場對利率 價格的反饋,對貨幣數量進行微調。

二是,通貨膨脹越高,說明貨幣超發越是嚴重,貨幣政策就應該收緊了,就可以通過加息或回收流動性,予以調控。而通貨膨脹越低,說明貨幣供給偏少。應該適當的增加一點流動性,以潤滑經濟和金融體系。

三是,國家還可以通過人民幣匯率的波動來看貨幣是否超發。如果人民幣持續升值,說明國內流動性總體趨緊,而如果搞大水漫灌,或者大幅度降準,那人民幣匯率也會出現大幅調整。人民幣匯率來看印錢多少,最近幾年效果明顯。


如果可以,請點一個贊,謝謝你對我付出的肯定。歡迎關注我


不執著財經


貨幣發行的機制:錨定發行

錨:外貿賺來的美元、國內商品及勞動總價值

傳遞機制:商業銀行>企業或個人

信用擴張:貨幣乘數、銀行信貸

我講得白話一點,就是國家發行多少貨幣由央行決定,像美國是美聯儲,但不是想印多少錢就印多少,如果一年沒有生產那麼多商品,多印的錢就會讓商品漲價,這就是貨幣超發的通貨膨脹(委內瑞拉就是這樣,國家欠太多錢還不起,政府收入稅收還不起就賴債,印大量鈔票讓貨幣貶值,債務也就相應貶值,以前欠10塊,現在實際相當於欠1塊)。

再來印錢剛才說是嚴格根據國內的商品服務總產量來衡量,其中也包括外匯儲備,(外匯儲備相當於我們從外國賺回來的錢,雖然是美元在國內不流通,但是換成對應的人民幣就可以),但是如何衡量總量就是GDP的算法了,比較複雜,統計方式有根據收入法,也可根據支出法,總之你知道是根據會計學算出來,然後我們就可以對比往年的GDP總量或增長率,相應衡量貨幣總量M2,M1等,央行一年總投放多少是有統計的。

還要注意,貨幣投放還要考慮要貨幣流通速度,如果貨幣流通速度很快,這錢很快就從銀行流動企業或居民手中,那貨幣相應也要少印一點,央行把貨幣量通過一系列公開市場操作或逆回購,定向便利貸款等等手段放錢給商業銀行,同時還要考慮貨幣乘數效應,錢從銀行到A,A又借給抵押車子給他的B,B又用來還給C等等,錢通過一系列週轉又回到銀行,可發揮了信貸擴張,所以流速也要考慮。

要理解貨幣的本質,其實是非常複雜,甚至有點哲學的,錢不是印越多越好,但太少了也不行,現在經濟學普遍認為多印一點點是好的,但是這個拿捏是很難的,於是就有那麼多經濟數據來參考,比如物價貴了,那麼就少印一點,市場上借錢利息很貴,說明都缺錢那就多印一點。

但貨幣最終要實現的是調動國民好好工作,不要失業,經濟增長,物質豐富,社會穩定,因為錢就是財富,財富本質就是調動,配置,處置社會資源的能力和權力,如果只有少數人吃好的,開寶馬,有豪宅,多數人累死累活沒飯吃,沒房住那是要造反的。

如果覺得不錯麻煩關注轉發,一個個字打上去的,謝謝!





周齊銘


貨幣是國家印發的(準確的說是中國人民銀行即央行),那麼國家如何知道自己印發多了還是少了?

其實,央行是有一套專門控制貨幣供給量的方法的。儘管貨幣供給量的貨幣多少並不完全由國家(央行)決定,也並不完全等同於國家印發的鈔票,但是國家可以通過各種貨幣政策工具或者手段來強有力地影響貨幣供給量。

通常央行影響貨幣供給量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一、公開市場業務

所謂公開市場業務就是指在金融市場上,央行賣出或者買進有價證券,其中主要還是各種政府債券。

買進或者賣出有價證券就是為了調節貨幣供應量。比如說,賣出有價證券就可以回籠貨幣,從而減少貨幣供給量;而買進的話,則是將貨幣投入市場,從而增加貨幣量。

二、調整貼現率

貼現是指商業銀行面向央行的一種貸款方式,當各大商業銀行的自有資金不足時,可以用客戶借款時提供的票據到央行要求再貼現,或者以政府債券或央行同意接受的其他“合格的證券”作為擔保來貸款。

比如說,央行降低貼現率,使得商業銀行得到更多的資金,這樣就可以大量用於放款,而放款的增加又可以通過銀行創造貨幣的機制增加流通中的貨幣供給量,降低利率。反之,央行提高貼現率,使商業銀行資金短缺,減少對客戶的放款,就要提高利息率。

三、調節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比如降準)

改變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也是我們很多人都比較熟悉的方式,自從2018年以來,央行已經多次降準(包括定向降準和全面降準)。

所謂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商業銀行吸收的存款中用作準備金的比率,而準備金包括庫存現金和在央行的存款。

比如說,央行對全國各地的1700多家農商行實施定向降準,這樣以來這些農商行就可以將多出來的資金用於小微企業及民營企業的放貸,使得它們的融資成本降低,解決了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那麼,國家如何瞭解印發貨幣多與少?

貨幣是國家印發的,而它所對應的是有一定價值的產品及服務。貨幣發行量多少主要還是取決於一定階段的社會總產出,以及貨幣在流通中的需求來決定。

比如說,一個國家一年國內生產總值有多少,就可以投放對等量的貨幣供應。而貨幣在流通中的需求程度,也決定著貨幣發行量。但事實上我們國家的M2增速遠超GDP。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去年我們的經濟總量GDP剛突破90萬億元,但截止2018年年底,我國M2為185萬億元以上,今年第二季度末達到了196萬億元。

此外,貨幣供給量越大,則通貨膨脹率越高;反之,通貨膨脹率越低,則說明貨幣供給量越少。當然適度的通脹是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因此也不能完全以通貨膨脹估計。


總之,國家可以通過一系列經濟指標來判斷印發鈔票的多少?除了之前說的通貨膨脹率以外,還有經濟增長率、就業率等。以及需要的金融資產價格變化,比如說股市、樓市、房價漲跌等等。很明顯,要是以上指標不斷上漲,就說明貨幣發行過多;反之亦然!


東震木


貨幣是國家印的,但是國家怎麼知道自己印多了還是少了呢?

國家怎麼知道自己的貨幣是多印了還是少印了這個問題主要涉及到的是國家的貨幣供給和貨幣需求以及國家的貨幣均衡這三個方面。貨幣印多印少是由貨幣的供需決定的,而印多印少就直接影響到了貨幣的均衡。下面來分析下何為貨幣的供給及均衡。


貨幣的需求

  1. 貨幣需求的含義

貨幣需求被界定為在一定的資源(例如財富擁有源、收入、國民生產總值等)制約條件下,微觀經濟主體和宏觀經濟運行對執行交易媒介和資產職能的貨幣生產總需求。

2.現階段我國貨幣需求主要決定與影響因素

  1. 收入:無論是從宏觀經濟還是從微觀角度分析貨幣需求,收入都是影響我國貨幣需求量大小的重要因素。
  2. 物價水平:從理論上說物價水平的變動對交易性貨幣需求和資產性交易需求產生不同方向的影響。就目前狀況來說,物價水平的上升極易引起貨幣需求的增加。
  3. 其他資產收益率(利率):除了貨幣以外,人們持有的股票、債券等非貨幣性金融資產也是影響貨幣需求的重要因素。
  4. 其他因素:我國的貨幣需求還受信用發展狀況、金融機構技術手段的先進程度、社會保障體系的是否完善有關


貨幣的供給

  1. 貨幣供給的含義

與貨幣需求相對應的就是貨幣供給,一定時期內微觀經濟主體和宏觀經濟主體對執行交易媒介和資產職能的貨幣產生多少需求,貨幣供給的提供者就應該提供與之相對應的貨幣貨幣量

2.貨幣供給的的內生性與外生性
  • 內生性:內生性中的內生變量又被稱為非政策性變量,是指經濟體系內部由諸多純粹經濟影響而非字形變化的量,通常不為政策所控制。
  • 外生性:外生性中的外生變量又稱為政策型變量,這種變量最主要受政策影響,而不由經濟體系內部所決定


貨幣均衡

  1. 貨幣均衡的含義
  • 貨幣均衡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基本相適應的貨幣流通狀態

2. 貨幣均衡與市場供給均衡的關係

  • 市場總需求決定貨幣需求
  • 貨幣需求決定貨幣供給
  • 貨幣供給形成市場總需求
  • 市場總需求決定市場供給

總的來說,國家要想知道自己的錢是多印了還是少印了,就看市場中貨幣的供給和市場所需貨幣的供求關係,一旦供求關係失衡那就意味著貨幣均衡被打破,那時國家就會通過調整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來調節市場中的貨幣存量。

小李愛機車


在經濟活動中,貨幣與其他很多經濟指標息息相關,同時也影響著我們的經濟活動。而央行作為貨幣的發行者,如何管理好貨幣供應,是一門頂尖的藝術。

M0,M1,M2

按照慣例,貨幣主要分為三個層次:M0(流通中貨幣)、M1(狹義貨幣)和M2(廣義貨幣)。什麼意思呢?

M0,即各個單位(企業、機關、學校等)的庫存現金和居民持有的現金之和。舉個粟子:企業將10000塊工資打到員工的工資卡上,員工把卡上2000塊取出來,以現金的方式放在錢包裡。這2000塊便是M0。

M1,即M0+企業在銀行裡面的活期存款。比如企業拿出1萬用於支付供應商貨款,那麼這1萬會打到供應商在銀行活期存款賬戶上;並支付3000元稅費,這3000塊會打到稅務部門在銀行活期存款賬戶上;剩下的3000塊留在自己的活期賬戶上,用作日常營運資金。那麼這16000塊,加上之前的2000塊現金,共18000塊便是M1。

M2,即M1+準貨幣(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有人會問,這個準貨幣不也是存款嘛?和M1有區別嗎?當然有!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都是有期限的,不能立刻取現,因此被稱為準貨幣,就好比還未轉正的員工一樣,還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公司的一員。

這麼一來,想知道貨幣到底多不多,看M2的增速和存量不就行了嗎?通常來講,M2基本可以覆蓋市場上所有的貨幣,也就是以各種形式存在的錢。所以,如果M2增加,那麼意味著市場貨幣增加。平時不管是財經資訊,還是報告,也都會提到M2這個詞。

利率

利率就是錢的價格,而既然是價格,也就必定會受到供求關係影響。當市場中的貨幣供應過多時,資金面寬裕,金融機構、老百姓借錢都很容易,這麼一來利率便會趨於下降,因為如果你的利息高,那我就去利息更低的銀行貸款啊!同理,當貨幣供應越少,利率就越高。

一般來說,國內市場利率以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為基準。當SHIBOR下行時,說明資金面開始寬裕;反之則意味著資金面趨緊。而國際上則以LIBOR,即倫敦同業拆借利率為基準。道理也是一樣的。

通脹與通縮

我們通過通脹與通縮,側面清楚貨幣供應到底多還是少。以通脹為例,有一種通脹是由於貨幣供應過多造成的,我們稱之為貨幣超髮型通脹。假設社會的總財富是100塊錢,市場上流通著100斤大米,1塊錢正好可以買1斤大米。某一天,銀行開動印鈔機,多印了100塊,這時財富增長到200塊錢,而大米還是100斤。此時每斤大米如果還是1塊,那多出的1塊沒地方去,咋辦呢?於是為了保持平衡,則需要2塊錢對應的1斤大米,大米價格也就從1元/斤上漲到了2元/斤。

總錢數與市場上流通的商品總量對應,也就是1塊錢對應價值1塊錢的商品,這樣才能保持物價穩定。當錢印多了,也就是貨幣供應量過多時,市場中的錢比市場裡的商品多了,錢無法完全消化這些商品時,那麼每個商品對應的錢也就增加了。

總之,通脹和通縮都是商品和貨幣不對等引起的,理論上,商品價值總量要等於貨幣總量。如果商品價值增長速度小於貨幣增長速度,比如貨幣超發,就會出現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如果商品價值增長速度大於貨幣增長速度,就出現通貨緊縮,物價下跌。

外匯佔款

通過外匯佔款,我們同樣能估算貨幣供應量。比方說,外貿公司通過出口賺了100萬美元,但必須將外匯換成人民幣。假設匯率1:6,那麼外貿公司將換回600萬人民幣,銀行則得到100萬美元。但是銀行也有換匯業務,靠匯差可以賺點利潤。於是銀行再以1:6.1的比例把美元再賣給央行。而央行為了將這些美元買下了,就必須投放610萬人民幣。那麼,這610萬便是外匯佔款。當然,平時來中國旅遊、探親、投資的外國人,他們將手中的外匯換成人民幣,也會形成部分外匯佔款。

因此,當外匯佔款增加時,也就意味著貨幣投放量的增加。如今,外匯佔款也是央行重要的貨幣投放方式之一。

總結:影響貨幣的宏觀因素有很多,但受貨幣影響的因素更多。央行作為貨幣發行者,如何管理好一國貨幣供應,是一門頂尖的藝術。經濟的持續發展需要的貨幣供給有一定的增長,當然如果是過度超發還是緊缺,都會導致經濟脫離正常的運行軌道。因此當國家在去槓桿時,也是非常地小心。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今日頭條號:小白讀財經,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


小白讀財經


不管是宏觀經濟,還是微觀經濟,大到進口出口,小到雞蛋蒜苗都有國家統計局對其進行統計,然後國家在根據統計的結果,制定相應的貨幣政策,也就是我們常看到的M1,M2。來服務於國家機器。

回到主題國家知道錢印多了還是少了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要是不知道整體的物價環境,不知道發行多少貨幣,就會導致兩個結果,通貨膨脹和通貨收縮。通貨膨脹就不解釋了就是物價上漲,當然也不能以單一的商品來定義通貨膨脹,就像國內的房價,只是特殊環境造就的一種爆發,主要說一下通貨收縮。

可能在很多人眼裡通貨收縮是好事情,手裡的錢值錢了,東西便宜了,其實不然,當通貨收縮過後,第一工資變少了,當努力工作付出了足夠勞動力而不能得到應有回報的時候,就會導致工作效率降低,就像以前的農村公社發展成聯產承包責任制,種的多就能得更多,自然積極性就高了。第二消費慾望,手裡都沒有多少錢,自然就不想去消費額,而不想消費就會影響生產業,最壞可能導致社會體系崩潰。

當然有沒有國家不知道印多少貨幣呢?當然也有,比如津巴布韋錢面值大的要死缺不值錢,初衷是想刺激人們的工作積極性和拉動消費,只是玩崩了,結果就是負債累累。

趁年輕想去學門手藝,有沒有人一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