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渠道變革未落地,“鐵腕”李保芳離任,萬億茅臺下一站



直銷渠道變革未落地,“鐵腕”李保芳離任,萬億茅臺下一站

換掌門人背後



茅臺這艘巨輪時刻挑動著外界的神經。

3月3日,茅臺集團和貴州茅臺發生重大人事變動,現年48歲的原貴州省省委委員、貴州省交通廳廳長高衛東將成為茅臺集團和貴州茅臺的新董事長。


這是繼2018年5月,李保芳替代袁仁國,成為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及貴州茅臺董事長之後不到兩年,第二次派廳長級官員到茅臺集團出任一把手。

在頻繁的人事變動背後,是這家市值過萬億的公司在謀篇佈局上的重大調整,而官員型的企業家能給這家全民追捧的明星公司帶來什麼,有待觀察。


1

李式鐵腕治理


李保芳最近一次露面是在3月2日帶領公司領導班子為疫情防控工作捐款。這或許是他最後一次以茅臺董事長的身份公開亮相。

2015年,原貴州省經信委主任李保芳空降茅臺,並在2018年原董事長袁仁國下臺後,接手茅臺董事長一職,當年他已年滿60歲。李保芳見證了茅臺集團的高光時刻,茅臺集團銷售收入由2015年的419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003億元,增長了約139%。


直銷渠道變革未落地,“鐵腕”李保芳離任,萬億茅臺下一站

茅臺集團原董事長 李保芳


貴州茅臺也成為行業內首家市值過萬億元的企業。

在這個過程中,李保芳的鮮明個性和鐵腕治理,成為茅臺集團的發展的推動力量之一。

2015年李保芳空降茅臺後,大刀闊斧整治營銷亂象,努力穩定市場價格,很快獲得了“鐵腕治理”的標籤。李保芳在和消費者交流時曾說“茅臺酒是拿來喝的,不是拿來炒的”獲得消費者點贊。

李保芳任職期間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當屬對茅臺整個營銷體系的改革,首當其衝的自然是茅臺的經銷商。在2016年1月4日至25日期間,茅臺公司曾連發4道最嚴罰單,對“違規經銷商處理通報”,大力整頓和整肅違規、砸價的代理商。

2017年3月底,市場上茅臺酒價格開始超過1299元的控價線並出現斷貨現象。對此茅臺公司對近百家經銷商進行了處罰,李保芳的鐵腕治理幾乎貫穿了2017年全年。

2018年春節,茅臺酒的市場價被炒作,一度高至2000多元以上,李保芳連續懲罰了多家違約經銷商。同年年5月,李保芳上任茅臺董事長,次日,茅臺醬香酒公司發佈了對違約經銷商的通報,共有17家經銷商受到了重罰。

在李保芳上任前的2018年茅臺中報中,國內的經銷商為3215家,而到了2019年三季度報,國內的經銷商還剩2401家。不到兩年的時間,李保芳就砍掉了國內的814家經銷商。

近幾年,前茅臺董事長袁仁國搭建的營銷體系一直在風口浪尖。

根據資料,茅臺的經銷商團隊在1998年僅有17人,在袁仁國時代發展至2000多家,還包括海外代理商104家,市場覆蓋全球66個國家和地區。可以說,茅臺能發展至今日非常依賴於龐大的經銷商體系。隨著茅臺酒價格的水漲船高,買酒、賣酒完全掌握在經銷商手中,茅臺集團對於市場的管控的聲音日漸微弱。但這一局面在李保芳任內被扭轉。這位“外來者”,顯然不像袁仁國那般有太多“牽絆”。據公開資料,通過一系列雷霆手段,茅臺至少收回來了2500噸批條茅臺酒。

李保芳曾痛斥,“極少數經銷商推波助瀾,陽奉陰違,像販毒一樣瘋狂。”對於經銷商的“鐵腕”整治,他也曾多次放出“狠話”:如果再有經銷商觸碰高壓線,絕不容情。他的這些即興發言並非無風起浪,曾讓諸多茅臺經銷商膽寒。

與營銷渠道大刀闊斧的改革相伴的,是茅臺的人事變動和高管反腐。自2019年以來,茅臺集團已有11名高管落馬,包括茅臺集團原董事長袁仁國,原總經理劉自力,原副總經理高守洪,銷售公司原董事長王崇琳,電商公司原董事長聶永等。


2

渠道改革


一方面在精簡經銷商,另一方面則是對於其他營銷渠道的拓展。

據瞭解,2019年4月貴州茅臺發佈公告表示,公司將在全國範圍選擇三家服務商,供應400噸飛天53度500毫升貴州茅臺酒(帶杯),貴州本地招募三家服務商,供應200噸茅臺酒;2019年5月,茅臺集團宣佈成立集團營銷公司;2019年7月18日,貴州茅臺再次面向全國招商,擬選擇三家全國綜合類(全品類)電子商務平臺,供應400噸飛天53度500毫升貴州茅臺酒(帶杯)。


茅臺時空今年1月份的報道,茅臺已確認19家區域性KA賣場服務商,2020年將在10個區域精準投放飛天茅臺產品,深化與區域性KA賣場合作,推進營銷渠道扁平化,減少中間環節,增強市場調控能力,讓真正的消費者買到平價的正品茅臺。

另外,茅臺營銷體制改革的標誌性動作還包括組建新的營銷公司,以及新電商公司。如今,電商渠道,天貓、蘇寧已經是貴州茅臺重要的直銷渠道。


直銷渠道變革未落地,“鐵腕”李保芳離任,萬億茅臺下一站


隨著2020年的到來,茅臺已經構建了經銷商、自營公司、商超和電商四大渠道。截至2019年6月,茅臺酒經銷商從2018年底的近3000家已降至2530家。


不過,即便渠道改革大框架已定,但終端買酒難、“黃牛”肆虐的現狀依然存在。此外,也有人質疑茅臺集團的營銷體系改革為何遲遲未能落地。

2019年5月,茅臺集團成立集團營銷公司引來多方質疑,有關“貴州茅臺涉嫌向大股東進行利益輸送”傳聞甚囂塵上。雖然貴州茅臺隨後提出了“5%方案”(即貴州茅臺每年按不超過上年年末淨資產金額5%的標準向茅臺集團銷售本公司產品),但至今仍未洗脫嫌疑。

在外界看來,茅臺集團在袁仁國時代是由直營店滋生出腐敗問題,而在李保芳時代首推的電商則是“雷聲大雨點小”。時代在發展,主帥的思維也需要及時更新,那麼,接下來茅臺集團換年輕幹部也許就是順理成章了。


3

茅臺史上最大的人事調整


就在李保芳卸任前夕,貴州茅臺還發生了一次人事任免,有兩位幹部得到提拔。

2020年2月26日晚間,貴州茅臺發佈公告稱,塗華彬、王曉維被推薦為公司副總經理。塗華彬是茅臺集團旗下習酒公司總經理,王曉維是茅臺酒銷售公司的一把手。

公開資料顯示,塗華彬今年45歲,王曉維今年49歲。

2020年2月29日,茅臺集團發佈消息稱,集團黨委將要為每個車間班子至少配備一名80後幹部,進一步補齊人才成長梯隊。

事實上,李保芳全面執掌茅臺集團後,茅臺集團內部史上最大的人事調整就已拉開序幕。

2018年9月20日,茅臺集團召開領導幹部集體談話會,涉及職務調整及提拔任用的職工250多人。這是茅臺集團近年來規模最大的幹部人事調整,其中72人交流調整,180人提拔任用,提拔任用者主要集中在科級和見習助理層級,80後佔了近70%。

從這次會議開始,茅臺選人、用人年輕化的趨勢已經表露無遺。

這一系列調整後,茅臺集團對外表態:新的領軍團隊年齡結構、學歷層次、職業背景進一步多元、優化,他們與中層管理隊伍的年輕化相配套,為“奔著千億去”的茅臺集團提供了穩定的組織保障。

2019年12月4日,茅臺集團舉行幹部任前集體談話會,共涉及轉任幹部163人,轉任後公司科室副職級幹部平均年齡下降近2歲。

此次“空降”的高衛東,年僅48歲,年富力強。曾歷任當地政府多個部門崗位。而且從簡歷來看,他的晉升都十分迅速:28歲就開始擔任副處級領導職務,34歲擔任貴陽市國企一把手,未滿40歲就出任貴陽副市長。

直銷渠道變革未落地,“鐵腕”李保芳離任,萬億茅臺下一站

茅臺集團新任董事長 高衛東


從這份履歷來看,高應該是貴州省政府重點扶持的領導幹部。此次執掌茅臺,業界人士認為,高衛東也許還帶著特殊的使命。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底,比例4%、其時市值約500多億的貴州茅臺股份,通過無償劃轉方式轉至貴州省國有資本運營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消費品營銷肖竹青表示,茅臺570億股權劃轉給貴州省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茅臺作為第二大股東參股貴州銀行,以及茅臺換帥這三大事件說明作為我國西部落後省份的貴州省對茅臺酒廠賦予振興貴州經濟,盤活政府融資平臺,振興貴州金融更大更重要的使命。


作為貴州省大型國企、納稅大戶,茅臺集團2019年主營收入為1003億元,佔貴州省GDP的近6%;當年上繳利稅超過400億元,貢獻了全省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逾兩成。

而眼下襬在高衛東面前的是,如何將變革繼續推進。

此前,茅臺都有重茅臺酒、輕系列酒的“弊病”,這種現象在李保芳上任後得到改善。2015年,茅臺系列酒銷售只有約11億元,到了2019年,茅臺系列酒銷售額超過100億,增長數倍。未來,高衛東能否進一步推升茅臺系列酒的銷售,讓茅臺真正做到“雙輪驅動”,考驗著這位新掌門的智慧。

此外,業界人士分析,一方面茅臺有巨大現金流和龐大資本市場影響力,另一方面理財路徑十分保守,這顯得十分不匹配,與現代公司的經營理念尚有差距。

公開資料顯示,高衛東曾在貴州工業大學與加拿大魁北克大學合作舉辦的項目管理碩士學位課程班學習兩年,有國際性的求學深造經歷。他的視野和能力,能否讓茅臺在發展上再上一個新臺階,十分讓人期待。

然而,作為國有企業掌門人,他和所有的茅臺領導人一樣,不可避免地與一個深淵對視:茅臺作為一種符號、一種另類硬通貨,在價格不斷創出新高和落後產能之間的供需矛盾上,茅臺背後始終隱藏著更大的反腐倡廉隱患,供銷層面供需矛盾會有巨大的權力尋租空間。

未來茅臺的發展,我們亦拭目以待。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