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教養是一個人最頂級的學歷,智慧是一個人通往世界的通行證。

良好教養是一個人最頂級的學歷,智慧是一個人通往世界的通行證。在中國做人,最頂級的智慧是大智若愚,出奇制勝,卻又可以守中。成長中最重要的是:停止暴露,學會隱藏。所以你看那些很厲害的人。

可以穿著高跟鞋,在金碧輝煌的CBD裡踢踏踢,也可以在人頭攢動的地下鐵裡沉默不語

可以坐在小隔間裡,上一秒剛被老闆罵娘,下一秒安慰外賣小哥不要慌張。

控制情緒是一門藝術,“沒有什麼情緒是嘆一口氣緩解不了的,如果有,就嘆兩口氣;就像沒有什麼肚腩是吸一口氣藏不住的,如果有,就用力吸”

所以你看那些很厲害的人,外面都穿著“無所不能”的盔甲,在價值交換、關係脆弱的時代裡,學會不用自己的臭嘴和臭臉,給別人添堵

雖然不能拯救這個世界,但是小心翼翼地維繫著小範圍的平衡,很了不起,平凡的我們都值得這稱讚。

這種人通常都有兩個特點:一個是穩,一個是笨。

穩,是一種態度,曾國藩在給弟弟的信裡寫:奏疏公牘,再三斟酌,無一過當之語,自誇之辭。

曾國藩做事求穩,說話寫奏章也一樣,寧可少說一句,也絕不亂說一句,字字斟酌,萬分謹慎。

穩,是一種態度。很多年輕人做事毛手毛腳,不是這裡出問題,就是那裡出差錯。

歸根結底,是態度不夠認真。得過且過地混日子,事業自然也毫無進展。

踏實穩重的人,做事認真,更靠譜。他們更值得別人值得信任,獲得更多的機會,進步自然也就更快。

李大釗說: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作,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度作踏實的工夫。

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作事,則功業可就。

穩,是一種能力,曾國藩剛出山的時候,一點也不穩。

長沙練兵,因為太過激進,他把當地官場翻了一個底朝天。

結果被軍隊圍在府邸,嚇得倉皇逃走。他發下大願,一定要報此羞辱之仇。

可是他第二次出山的時候,卻一個個拜會同僚,修復關係。

年輕的時候,總想著一鳴驚人,卻總是忘了,萬事自有規律,要懂得循序漸進。

飯要一口口吃,事要一件件做,步步前進,穩住營盤,才是做事的辦法。

這是一種在歷練中懂得的智慧,更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能力。

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

能穩得住,不冒進,不輕浮,穩紮穩打,才能抵達理想的彼岸。

穩,是一種格局,一個人若是能穩得住,更多的是因為他看得更遠。

曾國藩在平定太平天國的戰爭中,採用鐵桶圍城的戰術,每到一處,必然深挖戰壕,圍困敵人。

因為戰術單調,他被傳為蟒蛇轉世,部下被譏笑為工程隊。

太平天國的軍隊,劫掠如風,他卻總是按兵不動。

左宗棠心急如焚,經常罵他貽誤戰機,他卻令行禁止,禁止部下浪戰。

他當然心疼黎民百姓,可是他更知道,太平天國不得人心,早晚覆滅。

自己只要穩住,不給敵人機會,就能平定叛亂,還天下一個太平。

左宗棠看的是一城一池的得失,曾國藩看的卻是國家的興衰氣象。

所以,站得更高的人,看得更遠,不會被眼前的得失動搖自己的判斷,心態也更加穩定。

笨,是一種智慧,曾國藩說:“天道忌巧”。做事做人不要耍小聰明。投機取巧,絕對走不長遠。

古語說:“以天下之至拙,應天下之至巧”,捷徑雖好走,但要以未來作為代價。

你付出多少汗水,才能贏得多少收穫。曾國藩年少讀書,走通科舉之路,靠的就是下笨功夫死磕。

他天資並不聰穎,對於書上的很多內容他都比別的孩子記得慢,但他偏偏要一條道走到黑,背不過這一段就不開始下一段,看不完這本書就不拿起另一本。

正是憑藉著這股笨勁,他才能將基礎打紮實。正是年少功夫下得深,底子打得牢,才沒有在繁瑣地公務中捉襟見肘,左支右絀,甚至創下了一年連升九級的官場奇蹟。

笨,是一種智慧,做事不走捷徑,不耍心機,那麼你才能收穫你要的東西。

笨,是一種厚道,曾國藩為官期間人緣極好,靠的就是這個“笨”字。

他在談及修身之法時談到一條“利可共而不可獨”。

他為部下請功,要官,從來不含糊。只要你做出了成績,他絕不吝惜賞賜。

他平定太平天國之後,全國十幾個封疆大吏,幾乎都受過他的舉薦。

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荃,都是他不計成本,大力培養出來的。

這樣的領導,沒有人不喜歡,大家也願意為他做事。

相反有的人很“聰明”,屬下的封賞大部分進了自己的腰包,功勞也都包攬在自己身上,這樣的人,基本沒有人會跟隨,也不會有大出息。

笨,是一種厚道,你對別人厚道,別人才會對你厚道。

笨,是一種福氣,話常說“傻人有傻福”,人笨一點,福氣運氣才會多一點。

曾國藩說:為人不益太精明。生活中,他不喜歡和人計較,不喜歡抓著別人的過錯不放。

不聾不瞎,不配當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懂得寬容別人,放過別人,才是一個人的福氣和福報。

對別人過於苛刻,會讓別人望而生畏,慢慢失去了人心。

內心寬容,善於包容別人的過失。對方感受到你的善意,必定會以相同的善意回報你。

這樣的人,必然是有福之人。笨,是認清世界之後的智慧;穩,是洞察萬物之後的篤定。

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節奏和規律,不投機取巧,不好高騖遠,踏下身子,努力奮進,做個又穩又笨的人,才能終有所成。

真正厲害的人,都在默默努力,從不誇誇其談。

一個人的能力不是一天可以提高的,不僅需要時間,更需要一個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心。而沉默是一場厚積薄發。

有時候努力了,不一定會得到成功,但是成功的人生,一定需要努力。真正厲害的人,總是習慣保持一份淡定的心,默默地努力,全面提高自我。

真正厲害的人,都是不動聲色的努力奮鬥,比起說話,誇誇其談的吹噓自己,說大話,說空話,他們更喜歡踏踏實實地做事,所以,變成了最好的自己,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真正很厲害的人,一直很努力,而且從來不著急。他們心中有自己想要的幸福,併為之而默默努力著。他們坐得住冷板凳,經得住誘惑,他們有格局,有遠見,更懂得厚積薄發。

他們不會浪費自己的時間,去說一些不該說的話,而是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其他沒有意義的話,絕不會去多說。生活中他們也不輕易暴露內心脆弱,而是懂得學會承受應該擔當的一切。

真正厲害的人,低調不張揚。俗話說得好:“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貴而不顯,華而不炫,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有些努力是默不作聲的,真正厲害的人是低調的,沉默的。他們保持沉默是為了更好的沉澱、積累。不會生活在他人的眼光裡,所以能夠不動聲色地努力。

一個真正聰明的人,往往不會過多的在人面前展露,而是更加謙遜低調,那些喜歡招搖的人大多都是空有其表,沒什麼本事,所以才喜歡咋咋呼呼。

不管一個人嘴巴說得有多麼有本事,最終還是要靠實力說話,真正厲害的人知道什麼才是最有用的,而不是說一些毫無用處的廢話,他們在用少言寡語的方式來處理問題。

真正優秀的人,大多不動聲色。如此,才能靜水流深,蓄勢待發,成就大事。他們往往少言寡語,但並不是不會說話,而是懂得了低調做人,謹慎做事的道理。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不聞不問,不解釋。《論語》中說道:“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形寡悔,祿在其中矣。”

意思是說,為人處世要多聽、少言,這樣才能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和矛盾。人與人相交,若是懂得,何必多言,若是不懂,又何必解釋?

俗話說得好:“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懂你的人不用解釋,不懂你的人不必解釋。做人不解釋太多,是智者的選擇。

人活在世上,難調眾人之口。何苦太在意他人的評論,不要活在別人的眼裡,生活是自己的,你想怎麼過就怎麼過,永遠都不需要向任何人交代。別人想什麼,我們控制不了,我們的唯一可以做的是走自己的路,按自己的原則,靜靜地過好自己的生活。

真正厲害的人,都喜歡獨來獨往,對與自己無關的一切不聞不問。圈子不同,不必強融,道不同不相為謀。最好的人脈,其實不在他人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有時候,你以為你在合群,其實你是在浪費時間。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不合群,他們選擇潛下心來,專注自我,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們懂得默默學習,保持一顆安靜的心,不去高談闊論,也因此讓他們獲得了更多的提升。

整天混在朋友之間的人,未必有多大的能力。與其浪費時間去和虛偽的人打交道,去說事與願違的話,不如一個人的好。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真正厲害的人,都喜歡獨來獨往。

獨來獨往的人,明白靠自己的重要性。他們是為了留給自己更多時間,對一些與自己無關的人和事,不聞不問,不打聽,只想獨行的光陰裡,提升自己的學識和能力。

還記得中學課本里,那個赤裸著身子在街上晃盪的皇帝嗎?箇中玄機竟被一位天真無邪的孩童一語道破,為了高雅、華美的服飾,可算是嚐盡了虛榮帶來的苦果。

再多的虛榮和裝飾,也掩飾不了一個人醜陋的內心。不必豔羨他人的美貌與富有,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也許他們還不如普通人那般輕鬆愜意;

也不必嫉妒他人的名譽和地位,要知道今日之成就,是靠昨日幾倍於你的汗水換得的。

相信很多人都讀過莫泊桑的小說《項鍊》。

新婚不久的馬蒂爾德總是哀嘆自己的命運不濟,為自己沒能享受到上流社會的高貴奢侈而難過。

後來,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馬蒂爾德從朋友那裡借了一條名貴的項鍊,命運似乎有意在嘲諷她,她為她的虛榮耗費了足足十年的光陰,最後才知道她丟掉的那條項鍊原本是假的,根本值不了多少錢。

一個擁有強烈虛榮心的人,內心深處往往是極度空虛的。被虛榮佔據心靈的人,每天的生活就像表演一樣,勞累而乏味。可為了能夠吸引別人的注意、得到別人的讚美,很多人寧肯失去自己、吃盡苦頭,也要去追求那些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虛榮心作祟的人,往往以向他人炫耀物質上的富足為樂趣,甚至為了講排場而不惜代價、不擇手段。

可是,紙包不住火,一切虛榮的伎倆只能博得暫時的滿足與歡愉,再久一些,那些浮在水面下的無知和醜陋,還是會敗露。

做人,一定要拋棄虛榮的包袱,個人的生存與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講,不會對別人乃至周圍的環境產生太大影響。

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而活,而不是為別人而活。事實上,除了自身,很少有人對我們的人生感興趣,所以,不必過多地在意別人的目光和表情。

有人說:“把虛榮當成美酒痛飲,醉了之後是極難醒的。”

人一旦為名利的虛榮所惑,就很難再保持冷靜的頭腦,就會不可抗拒地朝看不見方向的黑暗撲去。人應該追求一切光榮而偉大的事物,千萬不要用虛榮來偽裝自己。

做人就應該腳踏實地,不弄虛作假,更不可沽名釣譽,驅除個人的私心,發揚實事求是的作風,真正做到在淡泊寧靜中獲得自我、實現自我。

真正的高手都躲在幕後,他們隱於幕後,而非臺前,卻總能憑藉高明的手段,排兵佈陣,掌控全局;他們習慣低調,避開鋒芒,卻總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他們私下結盟,組成了一個神秘圈子,互通消息,手眼通天;他們互為敵手,卻又稱兄道弟,一團和氣,深諳為人處世之道;他們個個身價百億,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推動著幾乎所有重大項目;他們時而競爭,時而合作,饕餮著資本盛宴,一切皆因利益。

幾年前我看得一本書叫《推手》,裡面有一些不錯的句子段落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所謂人脈,按鄭弘盛的理解,即人脈不是你認識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認識你,關鍵是有多少人認可你。不是你跟多少人打交道,而是多少人願意主動和你打交道。不是利用多少人,而是你幫了多少人。不是有多少人在面前吹捧你,而是有多少人在背後稱讚你。不是輝煌時,有多少人在你面前奉承,而是在你落魄時,多少人願意伸以援手。

這印證了圈子裡的一句話,老大和老二斗法,最終先死的是老三。

名門望族,或者說貴族,是西方的舶來品。中國有句古語叫富不過三代。按任鴻達的理解,真正的貴族,最起碼要有三代以上的延續和傳承。第一代富,第二代貴,第三代雅。富貴雅兼有之,方位貴族。

人生在世,全憑演技。尤其是這個圈子,但凡是處在金字塔頂端的那部分人,個個都是影帝級別的。

“在生意場上,不要輕易給某人的品行蓋棺定論。能達到一定境界上的,要麼是野心家,要麼是真君子。只是真君子鮮見了。或者說,野心家和真君子,原本就沒有明確的界限。打個比方,富可的鄭弘盛即是生意人,又是慈善家,他到底是野心家還是真君子,很難下結論。關鍵在於,他做慈善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不過,我相信我家老爺子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和有些生意夥伴合作,只是為了短期合作。項目結束後,大家各走各的。而有些關係,是需要長期經營的。儘管,帶有彼此利用的成分,但最起碼,彼此的大方向是一致的。所以,面對後者,應該少用陰謀,少耍小聰明。即便要有,也是陽謀。

這個世界上,一錘子定音的買賣,是不存在的。

環境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一個人的心情。對於一個生意人而言,這話有科學的成分,也有迷信的因素。

人生嘛,誰沒有遺憾,關鍵在於取捨。“推手”一詞,起源於太極拳,屬於太極拳的對練形成,以雙人對練為主。是一項運用太極拳的勁力,技法和“以靜制動”以及“以柔克剛”等原則的運動。

王國維:古今之成大事業者,必須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瑰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為第一境界。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為第二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為第三境界。

真正的地獄,不在陰間地府,就在人間。真正的罪惡,也並不是白骨鋪砌的榮耀和鮮血鑄就的輝煌,而是在這個變幻莫測,機關算盡,迷失方向和迷失自我的世界。

生而為人,卻渾然不知何為信仰,不能不說是莫大的悲哀。記得黑格爾說過,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致力於擁有,另一種人畢生都在致力於有所作為。致力於擁有的人患得患失,得到了怕失去,小心翼翼地保護自己的領地,失去了就覺得被世界拋棄。致力於有所作為的人,也會爬起來,換個姿勢再來一次。

作者;青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