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供銷社”迴歸,賺錢的好機會來了,下一個致富的會是你嗎?

在物資匱乏的年代,農民購物並不像如今那麼方便。以前,沒有商超這種購物模式,也沒有電商,農民往往會從“供銷社”選購生活必需品。可以這樣說,供銷模式是那個年代特殊的發展產物,對於農民的生產生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提及供銷社,年輕一代的農戶並沒有過多的認知。不過,很多上了年紀的農民依然對“供銷社”的場景記憶深刻。不誇張的說,當初的“供銷社”就好比如今的大型商超,滿足了農民一站式的購物需求,同時,也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

農村“供銷社”迴歸,賺錢的好機會來了,下一個致富的會是你嗎?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供銷模式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供銷社也逐漸消失在農民的視野當中。與如今比較靈活和自主的經營模式相比,供銷已經不能夠滿足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了。

而且,在物質越來越豐富的今天,許多商品也不再單一化了,農民的選擇性也越來越多。雖然有些地方還有供銷社的存在,但是供銷社的這種模式早已物是人非了,許多農民尤其是年輕的農民更願意選擇到超市購物。

農村“供銷社”迴歸,賺錢的好機會來了,下一個致富的會是你嗎?

那麼,在這種發展形勢下,供銷社有沒有可能重回到大家的視線當中呢?據悉,截止到目前,我國農村已經重建了1萬多家基層供銷合作社,鄉鎮覆蓋率達到95%。這也就是說,供銷合作社的模式已經重新提上日程,有望重新迴歸到農村。

據瞭解,供銷社“迴歸”之後,主要能夠幫助農民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而且能夠帶動農村的經濟發展。當然,迴歸之後的“供銷社”與之前的模式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名字也變為了“益農信息社”。過去,供銷社主要是賣東西;如今,“供銷社”主要是一個綜合性的服務平臺,為農民提供各種信息服務。

農村“供銷社”迴歸,賺錢的好機會來了,下一個致富的會是你嗎?


此外,迴歸之後的“供銷社”還能提供如下服務:農業公益服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服務、培訓體驗服務等等,切實的為農民解決生產過程中的一切問題,具體來說就是買、賣、推、繳、代、取。不誇張的說,這些服務事項涵蓋了農民所有的日常生活,讓農民足不出戶便能享受到科技信息改革帶來的福利。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按照目前的設想,“益農信息社”要在每個鄉鎮都建立起來,在有政府信任背書的情況下,與農戶展開合作。這也就意味著,國家不僅要讓“供銷社”迴歸,還要讓這種模式為農民提供一個賺錢的好機會,如果你能緊緊把握,那下一個富起來的可能會是你!

農村政策變化及補貼信息,盡在“戲說三農”。最後,農村“供銷社”迴歸,賺錢的好機會來了,下一個致富的會是你嗎?對此,你是怎麼看待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的見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