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福州才女方君瑛與年輕時代汪精衛的生死婚外戀

汪精衛1883年生於廣東省番禺縣,曾經站在推翻封建王朝鬥爭的最前列,同盟會成立後,其機關刊物《民報》正式創刊,汪精衛即在《民報》創刊號上發表了革命的檄文《民族的國家》,向保皇派發起了進軍。並在一次刺殺攝政王載灃時被捕,寫下千古名句“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還成為孫中山先生的忠實信徒,但非常可惜的是在與蔣介石爭權奪利失敗後,晚節不保在抗日戰爭中成了大漢奸。

方君瑛,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方聲洞妹妹,福州人。1905年汪精衛為革命工作來到香港找知交方聲洞,由此認識了方君瑛,君瑛豆蔻年華、明豔昭人,純真大方,而汪則玉樹臨風、才華橫溢,相互產生了愛慕之意。接觸一段後,汪說“有這樣的好妹妹,就是天荒地老、海枯石爛也忘不了.”臨別時,君瑛贈詩云“相聚又相別,明朝各一方。為君歌易水,聲意兩同長。”回京後汪精衛和陳壁君一起參加了暗殺攝政王的冒險行動。陳壁君對汪早有意思,多次對汪表達愛意,這次行刺前又再次向汪表明了心意,汪精衛見她對自己如此深情厚誼又同生共死,在冒險前不能沒有表示,於是兩人毅然訂婚。刺殺失敗汪被捕,陳則逃避東京。

不久, 陳壁君冒險返京幾經設法營救汪精衛,要汪“忍死須臾以等美好將來”,汪見後極感動,血書“信到平安.”。清肅王念汪精衛才氣,動了憐才之心不同意立斬。經革命黨多方營救,汪終獲釋。一番生死離別並喜得重逢,汪陳兩人遂於1911年5月正式結婚。此時正值民國初成,

此後,汪陳決定激流勇退,與剛失去哥哥的方君瑛、方嫂曾醒等幾人去法國留學。方居住在巴黎一處面對大海、北倚山雲的小村莊,汪夫婦則經常去相聚,或游泳或垂釣,往往新月已上才盡興而後歸。汪精衛和方君瑛也不乏單獨相處的機會,他們坦誠地互訴衷情,決意相知相愛到永遠。1913年汪的兒子出生,汪精衛為其取名文嬰,嬰,瑛也。

回國後,汪精衛在廣州創辦了執信中學,日常事務由陳壁君負責,並請已回國的方君瑛執教。不久,陳赴美籌款,汪為了多與方相處,特意搬到學校居住,常常與方相聚,他告訴方,他與陳壁君的婚姻已沒有愛情,汪熱情似火,情話綿綿,使方不能自持地與汪出雙入對,到處遊玩,無形中引起了人們的說詞,也難避陳的耳目,於是當陳從美國回來後,一場風暴降臨了。

陳壁君一回來就責問汪如何處理與方關係,如何處理她和子女關係,接著要他去見孫中山先生。隨後又跑到學校找方,對方君瑛冷嘲熱諷、百般羞辱。並當著汪的面撒野哭鬧,逼方離開學校,方君瑛萬分悲痛,急得昏了過去。當夜,方思前想後,愁腸百結,為了顧全汪精衛家庭,也為了自己清白和尊嚴,她決心以死明志,在留下三封遺書後,方於深夜自絕仙去。汪精衛痛不欲生,此後,他雖為工作日夜奔忙卻仍然懷念方君瑛,對於陳壁君,汪除了偶而回家探望兒女外,基本上沒有什麼聯繫,兩人心靈上的裂痕已無法癒合了。

以後,特別是在汪墮落漢奸後,心情沉重,時常想起方君瑛,於是有一天他認識了一位各方面都和方很相像的女孩,名叫施旦,後來施成了汪秘書,最後兩人終成為情人直到汪暴死日本。


民國福州才女方君瑛與年輕時代汪精衛的生死婚外戀

方聲洞故居在福州九彩巷

(方聲洞(1886-1911),字子明,老家在福州鼓樓區九彩園,係為國捐軀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福州“十傑”中第二位代表人物。1905年與兄方聲濤、妹方君瑛、嫂曾醒和鄭萌相繼加入同盟會,並繼林文之後推為福建支隊長,曾任中國留學生總代表、福建同鄉會議事部長等職。1991年春,為廣州起義密送軍火,寫下《別父書》,同黃興攻打督署時中彈犧牲。一家6人加盟入會,全國罕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