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概况

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枕太行,南临中原,西望黄河,北通幽燕,区位适中,交通便捷,是山西通往中原的重要门户。太焦、候月铁路纵贯本境,晋焦高速、长晋高速、晋阳高速、207国道、省道与县道、乡道交织成网,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


晋城市概况

晋城市地图


  晋城市下辖城区、泽州、高平市、阳城、陵川和沁水六县(市、区),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总耕地面积为283.38万亩,人均耕地1.42亩,总人口为232.08万人。
  晋城市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这里就留下了人类生活的足迹。相传女娲氏、神农氏、九黎部落首领蚩尤及尧、舜、禹等都曾在这里活动过。

【土地资源】 晋城市古为上党地,地势高峻险要,向称“天下之脊”“与天为党”。境内除被称为“泽州盆地”的狭小平川地带外,到处是层峦叠嶂,群峰壁立。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87.1%,其中山地占58.6%,丘陵占28.5%。东部、西部和南部,群山连绵;北部和中部丘陵起伏,盆地相间。盆地及山间宽谷占总面积的12.9%。最高处海拔2358米,最低处海拔不足300米,相对高差2000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800米以上。位于境内陵川县的佛子山,主峰海拔1884米,雄踞太行绝顶,被称为“太行第一峰”,周围山岭峥嵘突兀,峰峦连绵不绝,号称“天中天”。登峰远眺,河水东流,云海翻腾,太行风光尽收眼底。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在《太行游记》中,有“俯视中州,九千四百八十仞”之叹。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留下“群峰壁立太行头,千里黄河一望收”赞句。

  【环境资源】 晋城山河既雄伟险峻,又秀丽壮美。陵川王莽岭,“横看成岭侧成峰”,大小山峰有几十处,大的峰顶可走马,小的则状如笔尖。在这里可以听松涛、看云海、观日出、赏余晖,还可以做攀岩、跳伞等探险性运动,被视为“神奇太行”的象征。沁水历山的舜王坪,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绮丽,山水迷人,不仅松柏苍翠,巨石峥嵘,瀑布飞泻,而且有漫山遍野的山桃、山杏、枫、栎、榆、红桦等树木及金针、木耳、猴头、蘑菇、灵芝、菖蒲、麝香、野生人参等名贵药材和山珍,被誉为“北方植物宝库”。群兽栖于幽谷,百鸟啼于林中,令人流连忘返。阳城蟒河自然保护区,是晋城市的又一奇景。这里松柏参天,山花盛开,百鸟争鸣,既有金钱豹、梅花鹿、太行猕猴等动物栖于山中,又有鱼、虾、龟、鳖游于河中,还有存世稀少的褐马鸡和两栖动物娃娃鱼(大鲵)。

  境内除历山、蟒河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还有泽州县猕猴、陵川红豆杉、阳城崦山等省级自然保护区多处。近年来辟为旅游景区的泽州珏山、山里泉、丹河龙门、李寨,阳城崦山、九女湖,陵川棋子山、锡崖沟、昆山、黄围山、凤凰欢乐谷、上云台山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以保护爬行类动物为主的阳城崦山自然保护区,蛇的种类很多,奇特的双头蛇、双尾蛇,为这里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李寨风景区的孔雀开屏、黄河飞来石和沁河第一湾,丹河龙门景区的浴石缸和十三马蹄印,棋子山的弈棋洞,昆山的瀑布,黄围山的溶洞等也别具特色,各有千秋。陵川的红豆杉大峡谷还被列为国家级地质公园。

  【水资源】 晋城市是华北地区相对富水区,境内有沁河、丹河、卫河3条水系,总流域面积为9422平方千米;全市年平均降雨量为650毫米左右,水量尚属充沛,只是年度间变化较大。水资源总量为21.49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15.1%,人均和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高出山西全省平均数的1倍~2倍。

  【森林资源】 晋城市境内属温暖半湿润地区,林木生长条件较好。全市森林面积为33633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5.7%,其中天然林占全市森林面积的70.2%,以天然次生林为主,主要分布于西南部中条山区和东部的太行山南端。中条山是全市树种最多的地区,有“山西植物宝库”之称,已发现的高等植物有1000余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10余种。经过持续多年的植树造林活动,全市人工造林保有面积达到5.4万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8%,人均公共绿地为15.5平方米。市区优质空气质量连续几年在350天以上。2006年4月、2007年11月,分别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2012年又获“国际花园城市”称号。

晋城市概况

阳城县蟒河


晋城市概况

阳城县蟒河猕猴


晋城市概况

阳城县蟒河


  【矿产资源】 晋城市自然资源丰富,地下地上,宝藏遍布,尤以地下宝藏之多称冠全省。境内已发现的矿藏有20余种,不仅有大量的煤、铁、铝、硫黄、石膏、石英、石灰石、白云岩、耐火黏土、大理石、花岗岩等,而且还有稀有金属锰、铜、铅以及异常珍贵的铀。在各种矿藏中,煤、铁储量最大。境内煤炭总储量预计为808.1亿吨,已探明储量273.3亿吨,其中,无烟煤储量占山西储量的1/2多和全国储量的1/4多。与煤伴生的清洁能源——煤层气已探明储量达6.85万亿立方米。铁矿储量为2.23亿吨。硫铁矿、铝矾土的储量也在5000万吨以上,石灰石储量高达6.5亿吨。大理石的储量约6.05亿立方米,品种有墨玉、汉白玉、紫檀玉、象牙玉、晚霞玉等达28种之多。

  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晋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农业和手工业发展较早。汉代上党的谷物就输往京师,冶铁的历史可上溯到战国时期,“阳阿古剑”曾独步天下,时人难求。唐代泽州因丝织业兴盛而被定为贡丝之州。宋代,出现“其输市中州者,唯煤与铁日不绝于途”的兴旺景象。明初,晋城是全国13冶之一。明清时有“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之说。到了近代,被称为“九州针都”的大阳所产的钢针几乎供应着全国每一个家庭。晋城的“泰山义”剪刀和阳城的犁镜更是享誉全国。蛋品制造、玻璃生产等现代工业的兴起也早于省内其他地、市。阳城的乔氏琉璃曾被北京故宫建造时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