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打下的歐亞國家是什麼時候被拿回去的?

數碼讓我愛上閱讀


導讀:被拿回去的說法不準確,即使四大汗國以及元朝滅亡也是歷史發展規律的結果。與早就被滅亡的國家沒有關係,所以也不存在拿回去的說法。成吉思汗以及後裔建立的國家大致包含以下幾個:長子朮赤一系建立的金帳汗國;次子察合臺建立的察合臺汗國;三子窩闊臺後裔海都在自己封地上建立起來的窩闊臺汗國;以及老四拖雷一系的建立的王朝,分別是旭烈兀在西亞建立的伊利汗國和忽必烈建立的大元帝國。其中察合臺汗國存在的時間最長,延續到大清王朝被準噶爾汗國所滅。接下里我們詳細敘述這四大汗國和元朝的前世今生。

這幾個成吉思汗後裔建立的政權中窩闊臺汗國國祚最短,只有五十八年;察合臺汗國存在時間最長,長達300多年;影響力最大的當然還是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國。而窩闊臺一系最悲催,由於成吉思汗當時傳汗位給窩闊臺所以給予老三一系的直屬封地最小。這也好理解,因為原則上蒙古帝國都是大汗窩闊臺的要那麼大的封地幹嘛?結果誰想到窩闊臺一系大汗之位僅僅維持了兩代,貴由汗去世後黃金家族的汗位傳承轉移到了託雷一系。所以海都不得不去經營最小的窩闊臺一系的封地,在此基礎上建立了窩闊臺汗國。窩闊臺汗國成立時間最晚、封地最小,所以最快的在汗國兼併過程中敗下陣來。

成吉思汗長子朮赤一系的金帳汗國

金帳汗國具體是有朮赤的長子拔都汗建立的汗國,國祚283年前後44位大汗。金帳汗國版圖廣闊,面積超過600萬平方公里。即使放到當今社會,也是排名前十的大國。版圖的東部界限是成吉思汗分封朮赤的邊界額爾齊斯河西部,西部達到歐洲的匈牙利;南起裡海、黑海,隔著高加索山脈與伊利汗國接壤;北到北極圈附近。是所有蒙古政權中僅次於元帝國的汗國,境內土地肥沃、水草肥美、河流縱橫、商業繁榮。由於金帳汗國掌控者絲綢之路的西半段,所以汗國非常富庶。

金帳汗國來源於分封制,從第一任大汗拔都就分封出去爛帳汗國。到15世紀不斷有領土分離出去,金帳汗國也陸續分離出去西伯利亞汗國、喀山汗國、克里米亞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金帳汗國的直轄領地不斷縮小,在1502年末代大汗被克里米亞汗國擊殺金帳汗國結束了283年的統治。而分裂出去的幾大汗國陸續被崛起的沙俄逐個吞併,金帳汗國攢的家底兒都被沙俄吞併了。

可以說當時朮赤一系滅包含欽察汗國、羅斯諸公國在內的很多國家才開創了金帳汗國巨大的版圖,結果這一切都被曾經臣服的莫斯科公國變本加厲的拿回去了。不但如此,沙俄帝國不斷向東擴張形成了橫跨歐亞的大帝國。

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一系的察合臺汗國

察合臺汗國是所有成吉思汗後裔建立政權中國祚最長的,一直延續到了大清王朝時期才被崛起的準噶爾汗國滅亡。雖然在三百多年的國祚中,察合臺汗國遭遇過很多變故:東西察合臺汗國分裂、西察合臺被帖木兒帝國吞併、東察合臺到亦力把裡以及葉爾羌汗國的變更,但是畢竟察合臺的血脈統治著昔日西遼這部分區域。

察合臺汗國鼎盛時期版圖超過350萬平方公里,而且位置非常關鍵。不但是東西交匯的十字路口,而且是南北溝通的要衝。版圖包含阿爾泰以及最富庶的河中地區(河中地區特指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的大片地區)。宗教也非常複雜,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以及蒙古原生態的薩滿教,都可以在這裡傳播。

察合臺汗國的結局要分兩個層面:一個是東察合臺汗國,最終在清朝時亡於同宗的莫西蒙古四部之一的準噶爾部最後回到中原王朝的懷抱。而在西察合臺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強大的帖木兒帝國被崛起的烏茲別克汗國滅亡後,帖木兒的後裔巴布爾從阿富汗來到印度地區建立起國祚數百年的臥莫爾帝國。直到英國殖民者到來,西察合臺這一系才算正式終結。

成吉思汗三子窩闊臺一系的窩闊臺汗國

窩闊臺一系的結果最為悲催,黃金家族的汗位傳承沒有延續下去。成吉思汗由於賜給了窩闊臺整個汗國,所以分封時窩闊臺的封地是最小的。但是窩闊太一系的兩位大汗窩闊臺汗和貴由汗都沒有去認真去經營自己的封地,所以到失去汗位後才有後裔海都在弱小的封地上建立起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的國土較小,只包含原來乃蠻部還有西遼西部的部分領土。最後窩闊臺汗國僅存在半個世紀就被元朝和察合臺汗國瓜分了,末代君主察八兒投奔元朝被封為汝寧王。

成吉思汗四子託雷一系的伊利汗國

伊利汗國在四大汗國中最特殊,因為他不是成吉思汗分封的。伊利汗國所在的西亞地區原本是蒙古帝國直屬領地。只是在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時,忽必烈為了獲取旭烈兀的支持而分封給他的。伊利汗國國祚較短只有八十年,由於實行采邑制(也就是分封制的一種)所以分裂為很多小國,最後被帖木兒帝國滅亡。

小結:

成吉思汗後裔建立的四大汗國,除了金帳汗國被莫斯科公國滅亡算是拿回以外其他汗國都在同宗內部互相攻殺下滅亡。這既是利益的紛爭也是歷史客觀規律發展的結果。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蒙古帝國是個歐亞大陸歷史上曾經存在過的龐大帝國,它的歷史並不完全從屬於當今的任何現代國家。

站在蒙古帝國的角度回顧它的歷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蒙古帝國崛起,也就是它的擴張階段。這個階段從13世紀初成吉思汗建立汗國開始,大概持續了半個世紀。蒙古帝國夠征服那麼龐大的疆域,不僅在於它善用組織戰、輿論戰,而在於帝國統治的開放與寬容。第二個階段是蒙古帝國不在擴張,隨之轉變為一個“同族兀魯思組成的世界聯邦”,各個兀魯思之間保持著密切的交往。這個階段從忽必烈擔任第五任蒙古大汗開始,一直到蒙古帝國的各個繼承國家先後消失,持續到14世紀中後期。第三個階段“後蒙古時代”蒙古帝國的這些繼承國家相繼消失,蒙古帝國的影響並沒有結束,而是繼續塑造著歐亞大陸多個大帝國的成長,將它的身影延長到近代時期。

我們先看第一個階段——“蒙古帝國”階段。1206年,蒙古各部在斡難河畔召開蒙古王侯大會“忽裡臺”,已經控制蒙古高原的鐵木真被推舉為大汗,並獲得尊號為“成吉思汗”,意思是“像大海一樣強大的草原領袖”。這宣告著“大蒙古國”,或“蒙古帝國”歷史的開始。這一階段的主線是,持續四十多年的三次遠征,一個龐大的帝國開始出現在歐亞大陸。對於這段歷史,很多喜歡蒙元史的中國人都很熟悉,在這裡就不贅述了。

但有個問題很關鍵,人類歷史上不乏能征善戰的遊牧民族,為什麼唯獨蒙古帝國建立了歷史上最龐大的帝國呢?

有人認為這是由於蒙古軍隊作戰時善用圍獵包抄的戰術,同時使用了火藥等先進武器。也有人認為,蒙古騎兵充分發揮了遊牧民族速戰速決的特點。另外,蒙古征服的很多地方並沒有形成完善的社會組織模式,防禦力比較弱,甚至有很多地方是無人之境,所以版圖擴張很快。還有人說,蒙古人採取“恐怖統治”策略,經常屠城,導致沒有人敢反抗他們。

其實蒙古帝國的軍隊並不是我們所想的那種殺人不眨眼的赳赳武夫,他們非常重視情報戰、組織戰,儘可能減少直接作戰帶來的傷亡。

比如在對中亞的花剌子模作戰時,蒙古很清楚,面對這個強大的對手,硬碰硬是沒有把握的。所以,在蒙古軍隊採取了情報戰策略,進攻每個要塞城市前,都要進行非常周全的戰前偵察。再比如,在阿富汗地區作戰受阻時,成吉思汗立刻選擇了謹慎撤退,避免一味冒進帶來無謂的傷亡。

蒙古帝國的軍隊還特別擅長輿論戰,用這種方法來減少實戰。歷史上傳說的蒙古軍隊戰無不上、殺人如麻的形象,多半是蒙古人自己的宣傳策略。這在後來被繼承下去,一方面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但另一方面卻也造成了蒙古軍隊的壞名聲。蒙古人其實非常重視士兵及族人的生命,所以史書上很少有死刑的記載。

蒙古是個“開放的帝國”。即使蒙古騎兵再怎麼強大,如果只是憑藉武力也無法拿下那麼多的土地,並進行征服後的統治。所以,蒙古帝國的策略就是使更多人“成為夥伴”,這其實是一種不分你我的同盟關係。

蒙古人一直不斷地將“蒙古”的含義擴大,首先成吉思汗後代構成的“黃金家族”,以及原來蒙古部落的人,是蒙古人。1206年,蒙古帝國形成的時候,臣服於成吉思汗各個草原部落也進入到“蒙古”的範疇。而在征服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夥伴”也被當作“蒙古人”吸收進去,比如女真人、漢人,西方穆斯林地區、東歐地區歸順蒙古的人,都被納入“蒙古”這個系統。蒙古快速擴張的核心原因之一,就是這種胸襟無限開闊的集團概念。

到1260年,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成為蒙古帝國的第五任大汗時,蒙古帝國的勢力範圍已經非常龐大,東起朝鮮半島、中國北方,經中亞,西至東歐、西亞。蒙古帝國的崛起,對於歐亞大陸來說意義重大: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地區得到整合,新的世界秩序出現了。蒙古帝國的歷史進入到第二個階段,“蒙古和平”階段,在蒙古帝國的統治下,各個地區保持相對的安寧,以及密切的商貿、文化交流。

在古代,由於通信手段有限,治理龐大的疆域,一直以來都是所有統治者面臨的最大問題。蒙古帝國需要管理的疆域更是空前絕後,統治者應該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呢?

蒙古帝國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建立“多個同族兀魯思組成的世界聯邦”。

什麼是“兀魯思”(ulus)呢?這是一個蒙古語單詞的音譯,指歐亞大陸中央區域以遊牧民為主的政治實體,我們中國人會把它翻譯為“汗國”,比如“察合臺汗國”“伊爾汗國”等。但作者強調,這個“兀魯思”雖然有“國家”的含義,但它並不等於我們理解的國家,它不強調土地和領地,而強調“人的聚合體”。

兀魯思的首領被稱作“汗”(qan),眾多“汗”之上是“可汗”(qaqan)或稱“合罕”(qa’an),中國人更習慣稱之為“大汗”。所以,並不是所有的草原首領都能被稱作“可汗”“大汗”,只有草原霸主才有資格享有這個名號。當初唐太宗一度被稱為“天可汗”,我們可以想象到他在遊牧世界的影響力。

我們說回蒙古帝國,我們可以把蒙古帝國看作是“多個同族兀魯思組成的世界聯邦”,蒙古帝國是由一位“大汗”統領多位“汗”形成的多元複合體。例如,第五代大汗忽必烈在位的時候,忽必烈直接統領的“大元兀魯思”是宗主國,其他“汗”統領的兀魯思,和“大元兀魯思”共同構成了蒙古帝國這個複合體。

這一點很關鍵。我們在提到元朝歷史的時候會說,“後來幾個汗國分裂出去了”。但是,如果按蒙古帝國是“多個兀魯思組成的世界聯邦”的思路來說,“分裂”二字用得並不恰當,因為那些“兀魯思”本來就是獨立運作的,它們分別擁有完整的管理系統,並不是元朝的一部分。

那蒙古帝國的這種組織模式發揮了什麼作用呢?

正如“蒙古和平”這個名稱,龐大的蒙古帝國進入到一個寬鬆安寧的新的秩序當中。早在1206年蒙古帝國成立之初,成吉思汗就把全蒙古軍隊分為左翼和右翼,本人位於中央,統轄左翼和右翼,推動國家對外擴張。東邊的左翼由成吉思汗的三個弟弟統領,西邊的右翼由它的三個兒子負責。

熟悉地理的朋友會發現,蒙古高原的東邊是我國的大興安嶺和東北地區,再向東就是海洋了。而西邊,是遼闊的歐亞大陸腹地,繼續向西還有歐洲。可以看出,成吉思汗是在有意將更肥的肉分給兒子們。後來在東歐、中亞、西亞穩定存在的“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伊爾汗國”,正是成吉思汗的後代建立的。這正符合成吉思汗的宏大設想——建立一個由“黃金家族”世世代代有序管理的穩定世界。

因此,蒙古帝國第二個階段可稱為“蒙古和平”。“蒙古和平”形成的這種寬鬆秩序,是推動全球化關係的“大智慧”,是全球連為一體的開端。蒙古帝國開啟了新的世界史。

由於蒙古帝國的存在,一度中斷的陸上絲綢之路重新煥發生機,金帳汗國、伊爾汗國、察合臺汗國通過陸路將歐洲和亞洲各地連接起來。而大元也開始推動海上貿易的發展,控制著印度洋航線的交流。因此實現了陸地和海洋的貫通與體系化,絕大部分的歐亞地區都被拉入這個“新世界”中。這種將廣大地域連為一體的做法,直接影響了後來歐洲“文藝復興”的展開,以及新航路的開闢。

從14世紀中後期到15世紀初,蒙古帝國的四個繼承國家,伊爾汗國、察合臺汗國、大元、金帳汗國先後消失或解體。按理說,蒙古帝國的歷史也就結束了,但它對世界的影響仍然存在。歐亞大陸的歷史進入到長達三百多年的後蒙古時代。

我們都知道,在20世紀前期,歐亞大陸很多古老的帝國相繼消失。東方的大清帝國在1912年畫上句號,北方的俄羅斯帝國的羅曼諾夫王朝在1917年終結。一戰後,曾經盤踞歐亞非的奧斯曼帝國在1922年解體。如果回溯到19世紀中葉還會發現,曾在印度次大陸存在三百多年的莫臥兒帝國在1857年滅亡,印度成為大英帝國的一部分。

這些先後消失的帝國,實際上都分別與蒙古帝國及其時代有著某種淵源。

我們先從東方中國談起。你可能會有疑問,元朝之後是明朝,蒙古人和後來的中國歷史有什麼關係呢?蒙古對中國的影響直到20世紀從未中斷,它為中國完成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提供了經驗,是中國歷史從“小中國”走向“大中國”的開始。

我們在學歷史的時候瞭解過,1368年,面對朱元璋的北伐,元朝末代皇帝逃回蒙古高原,這似乎意味著,中國歷史已經轉入明朝階段了。但事實上,這隻意味著元朝全國性統治的結束,“大元”這個國家繼續被使用著,中原王朝把它稱為“北元”。

大概20年後,忽必烈的後人曾一度失去大元的汗位,很多草原部落首領躍躍欲試,爭奪最高統治權。但他們都默認一點,遊牧世界的大汗的人必須是成吉思汗的後裔,也就是所謂“黃金家族”的成員。

後金的崛起,以及清朝的建立同樣是參與了這套遊戲規則。努爾哈赤統一東北女真各部後,向西部草原擴張。努爾哈赤之子皇太極通過滿蒙聯合的策略,獲得了大元的法統,也就繼承了大元曾經保有的內陸亞洲與中華全境統治者的名分。

你會說,如何繼承大元法統呢?實力肯定是第一位的。但是內陸世界的大汗,必須是黃金家族的人。怎麼辦呢?皇太極想到的辦法,是成為黃金家族的女婿。他迎娶了多位蒙古科爾沁部的女子。皇太極成了黃金家族的“女婿”,依靠實際的武力奪得了法統。後來,歷代大清王室都與擁有成吉思汗血統的蒙古王侯保持著通婚,強化著自身統治的合法性。傳說,皇太極獲得大元的傳國玉璽後,在大本營盛京,也就是今天的瀋陽,模仿當年的成吉思汗召開了蒙古王侯大會——“忽裡臺”,接受蒙古王侯的朝覲,並給自己的新帝國定名為“大清固倫”,也就是“大清國”。

所以,之後歷代大清皇帝都把恢復大元的昔日榮光作為目標。乾隆年間,準噶爾部落被擊敗,大清終於擁有了包含中原、西域、北方遊牧漁獵地區和青藏高原地區的巨大版圖。

在元代以前,中國的統治其實是一種“小中國”模式,也就是以中原為核心。即使勢力滲透到北方和西域,也是一種鬆散關係。但從元朝開始,中央對於全國的統治是多元並重的,除傳統的農耕區外,那些從未被真正治理的草原和西域等地也被納入了中央的實際管理當中,奠定了“大中華”的框架。

大清時期,朝廷進一步鞏固了對全國各地的統治,奠定了今天中國版圖的基本格局。但需要看到,這種偉大工程的基礎工作是大元完成的。蒙古對於中國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了清朝,乃至近代。

說完了東方,我們再簡單看一下蒙古帝國其他地區後來的歷史。

我們都知道,俄羅斯帝國在近代曾從歐洲向亞洲進行過瘋狂擴張。但在13世紀以前,俄羅斯卻遠沒有這麼威風。俄羅斯人屬於東斯拉夫人,生活在東歐寒冷的森林地區。9世紀,也就是中國唐朝後期,東斯拉夫人的第一個國家──基輔羅斯成立了。但它常常陷入分裂,並被北部的瑞典人、西部的波蘭人欺負。

後來的俄羅斯為什麼會崛起,並且瘋狂擴張呢?這個結果要得益於蒙古。蒙古做了兩件事情,第一,整合了俄羅斯的東歐版圖,第二,點燃了俄羅斯的愛國主義火焰。

在13世紀蒙古遠征時,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兒子拔都率蒙古遠征軍到來,滅亡了基輔羅斯等國,整合了廣大的東歐、中亞地區,建立了“朮赤兀魯思”,也就是四大汗國裡的金帳汗國。在蒙古人統治期間,不起眼的西北方小公國莫斯科由於距離統治中心較遠,所受約束較少,獲得了發展的機會。後來,莫斯科公國通過各種努力取得了蒙古統治者的信任,成為蒙古在當地的代理人,並進一步趁著金帳汗國的衰落,逐漸吞併了各公國,在15世紀擺脫了蒙古人的統治。

在俄羅斯民族的形成中,蒙古人入侵的故事成了絕佳的催化劑。俄國人把那段歷史稱作是“韃靼之軛”,意思是“來自蒙古人的枷鎖”。這種仇恨,激發了俄國人的求生慾望與復仇動力。

從16世紀中葉開始,控制了伏爾加河流域的莫斯科公國,反過來陸續整合遊牧力量,一步步侵入哈薩克草原和中亞,甚至將目光從蒙古高原進一步投向中國和朝鮮方面。俄羅斯帝國迅速膨脹起來。

近年來,俄羅斯教育部開始提倡將“韃靼之軛”的表述轉變為“韃靼依附”,客觀上承認了蒙古人的統治對於俄羅斯民族形成的促進作用。

說完了東歐的俄羅斯帝國,我們再看中亞地區。蒙古帝國在中亞的組成部分,是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臺及其後人建立的“察合臺兀魯思”,我們習慣把它稱為“察合臺汗國”。它雖然名義上存在了四個多世紀。不過在察合臺汗國建立一百多年後,也就是在14世紀中期,他就分裂了。其中,西察合臺汗國的一位貴族趁勢崛起,這就是帖木兒。你可能聽得出來,帖木兒和鐵木真其實是一個名字。

前面提過,沒有黃金家族的血統,帖木兒再怎麼強大,也不能稱為大汗。帖木兒的解決辦法和後來的皇太極如出一轍。他與察合臺王室建立了姻親關係,也成了成吉思汗後裔的女婿,加入黃金家族體系裡。後來他建立了一個囊括中亞和伊朗、伊拉克等地的廣大帝國——帖木兒帝國。

帖木兒帝國的一支在1500年後南下印度次大陸,建立了莫臥兒帝國,也就是“第二帖木兒王朝”。請注意,這裡的“莫臥兒”就是“蒙古”的另一種讀法。這個莫臥兒帝國統治了印度北部地區三百多年。當然,後來由於自身衰落,大英帝國的“東印度公司”把包括莫臥兒帝國在內的印度次大陸一點點蠶食掉。莫臥兒帝國皇帝逐漸喪失了實權,只在名義上一直延續到1858年。所以說,直至近代,蒙古帝國的影子仍然也還在南亞殘存著。

蒙古帝國還有一個組成部分,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建立的“旭烈兀兀魯思”,我們習慣稱之為“伊爾汗國”。在建立伊爾汗國的過程中,旭烈兀滅掉了統治西亞六百多年的阿拉伯帝國。雖然伊爾汗國只存在了不到八十年,但深刻地改變了西亞的歷史走向。伊爾汗國解體後,各種勢力在原來伊爾汗國的土地上展開爭奪。在西北小亞細亞的一角,一個突厥部落在興起,這就是後來一度非常強大的奧斯曼帝國。


蕭立誌


感謝提問!9成吉思汗在世的時候,橫跨歐亞的大帝國還沒有,成吉思汗只是為他的子孫打好了基礎。

2蒙古汗國在1259年蒙哥汗去世後分裂為大汗之國和四大汗國(金帳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和察合臺汗國),四大汗國名義上服從蒙古大汗宗主權。 蒙古汗國,1206年元太祖成吉思汗成立時領有大漠南北與林木中地區(今貝加爾湖一帶)。經由成吉思汗等蒙古諸汗的經營,以及三次西征之後,蒙古汗國東達日本海與高麗、北達貝加爾湖、南到安南、西達東歐、黑海與伊拉克地區。

3 1368年(洪武元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同年明軍攻佔大都,元順帝北巡,元朝退出中原,與明王朝對峙,史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國韃靼,北元亡。

根據歷史學家統計,在蒙古帝國3300萬平方公里的疆域當中,包含了如今世界上四十個國家:包括中國、蒙古、朝鮮、韓國、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以色列、約旦、卡塔爾、科威特、阿聯酋、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匈牙利、俄羅斯、保加利亞等眾多國家。這在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即便是歷史上第二大帝國俄羅斯帝國,比起蒙古帝國,也少了將近10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過可惜的是蒙古帝國在歷史上也就是曇花一現而已,成吉思汗死後缺少對於各個部落的管控,他們分別擁護了成吉思汗的不同兒子,導致蒙古帝國很快就解體了。這個過程不到150年!不對之處,請多多指正。





經典劇大放送


成吉思汗及其後繼者在25年的時間裡,以總數不到20萬人的軍隊,先後滅亡40多個國家,征服720多個民族,消滅各國軍隊人數超過千萬,征服各民族人口數目達六億,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版圖最大的國家蒙古帝國。其穩定時期版圖面積超過3500萬平方公里,版圖最大時期面積超過4400萬,佔當時整個人類世界的五分之四還多。

以現在的版圖來看,東亞方面有中國、蒙古、朝鮮、韓國,南亞方面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西亞方面有伊朗、伊拉克、沙特等國,中亞有土耳其、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歐洲方面有俄羅斯、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國。

中統元年(1260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位時,已經導致蒙古帝國表面上維持統一,實際上已經分裂,帝國西部為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欽察汗國、伊兒汗國四大汗國實際控制,帝國東部為忽必烈實際控制。至元六年(1269年),欽察汗國、窩闊臺汗國與察合臺汗國召開塔剌思忽裡臺,劃分各自在阿姆河以北地區的勢力範圍,這標誌著大蒙古國的實質分裂和解體。從此察合臺汗國和窩闊臺汗國脫離了大蒙古國,與掌控蒙古帝國東部的拖累系家族分頭髮展。察合臺汗國和窩闊臺汗國對此後數十年中亞和西亞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派徐達北伐攻陷元大都,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

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權建立韃靼,北元滅亡。


老家伊濱的


成吉思汗的一生統一了蒙古高原,征服了金國,花剌子模,西遼,西夏等大國。也征服了今天西伯利亞葉尼塞河和貝加爾湖一帶的森林部落,畏兀兒,遼東,高麗等地區和國家。蒙古帝國的領土最鼎盛的時期甚至超過了3500萬平方公里。而成吉思汗把征服的這些地區分封給了自己的兒子,後來再發展形成了元朝和四大汗國(金賬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兒汗國)。那我們很好奇,後來的這些國家都怎麼樣了?

先說一下元朝(1271年—1368年),元朝由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所建。後來元朝由於政治腐敗,民族壓迫政策,漢化程度低等原因,最終只持續了97年就被朱元璋所領導的起義軍所滅亡。元朝滅亡以後,元朝的殘餘勢力逃回蒙古本部,持續了34年後滅國。

金賬汗國(1219年--1502年),由成吉思汗的長子朮赤的次子拔都建立,是四大汗國面積最大的一個,佔據著中亞以及歐洲等地。而在後期朮赤的後代為了爭奪汗位,金賬汗國陷入內亂鬥爭中,而被壓制了200多年的俄羅斯順勢而起,蒙古人逐漸被取代。

察合臺汗國(1222——1683)由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臺所建立,地處中亞。也是由於內部的鬥爭最終分裂為東察合臺汗國和西察合臺汗國,而西察合臺汗國最終也被帖木兒帝國取代。

窩闊臺汗國(1225年—1309年),位於中亞,領土主要包括原乃蠻和原西遼部分地區,由成吉思汗三子窩闊臺的孫子海都所建,持續時間只有84年,在內部的鬥爭和外部的鬥爭,最終被納入察合臺汗國和元朝的領土。

伊爾汗國(1256–1335年),主要位於西亞地區,由成吉思汗四子拖雷的兒子旭烈兀所建立。伊爾汗國最終也由於內部鬥爭分裂為很多國家,很多國家已經伊斯蘭化了。最終受到金賬汗國的打擊,並被帖木兒帝國徹底滅亡。

蒙古帝國疆域遼闊前所未有,但是由於內部鬥爭,終究是曇花一現。





藍胖子203141137


鐵木真於1206年在斡難河河源建立,尊汗號為成吉思汗 ,國號大蒙古國。

大蒙古國建立後屢次對外侵略擴張,成吉思汗在位時開始征伐西夏、金朝、西遼、花剌子模沙朝等國,其繼承人又經過兩次大規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去世前已佔領了包括蒙古高原、中國西北、東北、華北、中亞、西亞以及東歐在內的廣大地域,此時的大蒙古國被西方稱為"蒙古帝國"。

1271年忽必烈在其領地內定國號為“大元”,建立元朝,蒙古文則稱為“大元國”或“大元大蒙古國”,繼承了原大蒙古國的法統。在窩闊臺汗國滅亡後,其餘三大汗國(欽察汗國(也稱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已滅)和伊兒汗國)僅在名義上仍為元朝的宗藩(元朝稱其為西北諸王),實際獨立的地位為元廷所承認。元朝保留了金帳汗和伊利汗在山西、河南等處的份地,每年頒給歲賜。伊利汗國君主即位仍需元朝皇帝遣使冊封,頒發“王府定國理民之寶”、“真命皇帝和順萬夷之寶”等漢文印璽,作為元朝的藩屬國。此後金帳汗國的數位君主,如脫脫(肅寧王)、月即伯等也得到了元朝皇帝的正式冊封。

最後元朝皇帝元惠宗被建立明朝的朱元璋的武裝於1368年驅逐出中國內地,逃往漠北,史稱北元。北元亡於1402年; 其後明朝長期和蒙古察合臺汗國和欽察汗國及其他的小汗國同時並存,直到18世紀蒙古人的準噶爾汗國被清朝滅亡。


踏雪雪無痕


關注拼在國際莊大哥歡樂多。看看我的視頻和悟空問答。

成吉思汗的確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就是在世界歷史人物也能在前面排上號。



蒙古族本來就是發源我國境內,歷史上多年都臣服於我們華夏正統,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一員,所以元朝就是我們中國的朝代!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6a3420d2a2f64583a5f6f09bf89afde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