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的這個縣級市,原本是一個“鎮”,建國後卻兩次“建市”

侯馬市屬臨汾市,位於山西省臨汾盆地的南端。它的東北和曲沃縣相連,西面有新絳縣,南邊是聞喜縣,北面和襄汾縣隔著汾河相望。總面積是274平方公里,在山西算是一個比較小的縣級市了。

山西省的這個縣級市,原本是一個“鎮”,建國後卻兩次“建市”

境內平原為89%,低山丘陵佔11%。汾河環繞西北,澮水橫貫東西,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物產豐富,為山西糧棉之鄉。境內同蒲鐵路縱貫南北,侯(馬)西(安)鐵路,侯(馬)月(山)鐵路橫穿東西;大(同)運(城)公路,晉(城)韓(城)公路十字交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自古就是秦、冀、豫的通衝大道,是晉南重鎮。

山西省的這個縣級市,原本是一個“鎮”,建國後卻兩次“建市”

侯馬古稱"新田",由新開發的土地而得名。此外,還有不少別稱,如"絳"、"新絳"、"景絳"、"絳陽"等。侯馬稱為"新田。,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至春秋時期新田成為晉國晚期的國都。周成王九年(即公元前1106年),成王封他的胞弟姬虞為唐國的諸侯,都城在翼(今山西翼城)。叔虞的兒子變改唐為晉,至此有晉國。晉傳四世至景公,公元前585年,晉景公以"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澮以流其惡,且民從教,十世之利"而遷都於此,歷景、厲、悼、平、昭、頃、定、出、哀、幽、烈、孝、靜十三公,公元前376年,晉為韓、趙、魏所分,古稱"三晉"。晉國滅亡後,新田屬魏國之地,從此,進入戰國時代。

新田自晉景公十五年建都到公元前376年晉國滅亡,在209年的歷史進程中,一直是晉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春秋戰國十分繁榮的諸侯都邑的代表。秦統一全國後,廢封國,設郡縣,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新田更名為繹縣,屬河東郡。

山西省的這個縣級市,原本是一個“鎮”,建國後卻兩次“建市”

西漢為繹縣,屬河東郡,縣治仍在新田。東漢,改繹縣為絳邑縣,屬河東郡。三國時屬曹魏平陽郡,縣治仍在新田。西晉、東晉、十六國至北魏,一直是絳邑縣。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廢除絳邑縣,恢復新田舊稱,設置曲沃縣。北齊屬正平郡,曲沃縣。隋取消郡改為州、縣二級行政區劃制,屬絳州,曲沃縣。唐代,新田屬絳州曲沃縣,隸河東道,歷時270年。北宋建隆元年屬曲沃縣,絳州,隸河東路。元世祖至元八年屬絳州、曲沃縣,元大德九年大地震,罷絳州屬平陽路。

山西省的這個縣級市,原本是一個“鎮”,建國後卻兩次“建市”

明、清時屬中書省山西行平陽府,曲沃縣。民國三年五月廢府制,侯馬屬山西省河東道曲沃縣。1938年3月6日,日本侵略者佔領侯馬,侯馬淪陷,鐵路交通中斷,為便於工作,以鐵路為界,路東歸中共曲沃特委,路西歸中共吉縣特委,將侯馬一分為二。

山西省的這個縣級市,原本是一個“鎮”,建國後卻兩次“建市”

1946年1月,侯馬獲得解放,從此揭開了歷史上新的一頁。1949年9月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侯馬屬山西省晉南區新絳分區曲沃縣。1956年11月成立侯馬市籌備處,這時候它管轄的是一個鄉和一個鎮,到了1957年12月就撤銷了;1958年10月成立侯馬市,管轄原來的曲沃縣、新絳縣、襄汾縣汾城區域,還有鄉寧縣關的王廟區域,到了1963年的時候才撤銷;1971年8月,侯馬從曲沃縣分離出來,再次建市,成為山西省臨汾地區一個縣級市。

山西省的這個縣級市,原本是一個“鎮”,建國後卻兩次“建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