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赴美留學毅然歸國,為國奉獻30年,臨終捐出積蓄!卻鮮為人知

當談到“科學家”時,很多人總是會用“偉大”來形容這些人。他們戰鬥在各個科研領域的第一線,始終如一、堅持不懈地為科研事業投注大量時間精力,甚至將自己的一生獻給科研。其中不少已經名垂青史,而還有無數默默奉獻、默默無聞的科學家們不那樣為人所知。

今天要說的這位名副其實的女學霸、身為少有的女性物理學家的王承書教授,正是一位值得所有國人尊敬的默默無聞的偉大科學家。只因為王承書前輩曾經參與國家的機密研究項目,因此不得不隱姓埋名三十餘年。所以如今說起這位偉大女性的名字,很可能沒有多少年輕人知道,更不用說了解王承書教授曾經為國家作出的貢獻了。

她赴美留學毅然歸國,為國奉獻30年,臨終捐出積蓄!卻鮮為人知

1912年,王承書出生在上海的一個書生門第,17歲選擇學習物理學。1930年,成績優異的她被成功保送燕京大學物理系,成了當時系中唯一一個女學生,當然也是最為優秀的學生。在燕京大學碩士畢業之後,王承書繼續去了美國密歇根大學深造。年輕有為的她,在1941年就獲得了美國巴爾博獎學金,這個獎項,在中國鮮有人摘得。

在美期間,她曾與導師創建了以他們姓氏命名的“WCU(王承書-烏倫貝克)方程”,一經發表就轟動了全世界,而這個極有價值的公式,至今仍被科學界沿用;後來她又證明了索南多項式,引起了國際學術界巨大轟動。烏倫貝克教授更對她高度評價:“她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另外,國際上的科學家普遍認為,若是王承書能夠堅持在美國發展科研,一定可以獲得諾貝爾獎!

除了事業有成以外,王承書還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和自己的愛人張文裕生下了可愛的兒子。

有房有車,工作體面,薪資優越,家庭美滿,這樣的生活,誰不羨慕呢?然而,這樣衣食無憂的生活卻從1949那年開始逐漸改變了,因為王承書得知了一個消息。

她赴美留學毅然歸國,為國奉獻30年,臨終捐出積蓄!卻鮮為人知

雖然距離祖國千里萬里,但王承書還是密切關注著自己祖國的消息,在某一天,她知道遙遠的新中國已經成立了,她更明白現在的中國,正是缺乏人才的時候,與此同時,她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回到祖國,為國效力

決定回國的王承書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回國路竟然用了七年時間,雖然一切戰爭都結束了,但那些沒有硝煙的戰爭卻還在繼續。中美的關係不允許在美國留學的人才回到中國,而王承書作為一名出色的物理學家,正是美國政府一直盯著的對象。

除此以外,她身邊的朋友,也無法理解她想要回到祖國的心情,在美國有車有房,為什麼要回到落後貧窮的中國呢?這不是自討苦吃嗎?王承書的答案是:

“正是因為祖國如此落後,才需要自己回國效力,我不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國家繼續落後下去,更不會等到祖國強大的那一天才決定回去。”

回到祖國之後,王承書便開始了對祖國貢獻的後半生。

她赴美留學毅然歸國,為國奉獻30年,臨終捐出積蓄!卻鮮為人知

1958年,我國開始向一個嶄新的科研領域進軍——熱核聚變,而帶頭人正是王承書。1962年,王承書一句“我願意”,開始了長達三十年的隱姓埋名的時光。這三個字似乎可以與神聖的婚禮上說出來的相提並論,甚至更加深情。

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時,她在默默付出。新中國核事業如火如荼的時候,她還在奉獻。就這樣,王承書帶著團隊默默奉獻了30年。

不僅如此,王承書翻譯了一本美國最新的科研書籍,這本書雖然是她只用了7天7夜就翻譯出來的,但是卻為國內研究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另外,她還培育了大批的科研人才,有了她的貢獻,中國的科研實力變得更加強大!

另外,王承書不僅將自己的大半生奉獻給國家,將自己全部所學傳授給年輕一代,甚至在自己晚年面臨痛苦眼疾的時候,還將自己所有的積蓄近十萬元全部捐獻給希望工程。她的偉大,已經不能用言語形容。她真正將自己的所有都奉獻給了祖國,只為了換來祖國更加光明的未來、為更多年輕一代帶去美好生活的希望。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大家留言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