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片-渐行渐远的通讯

多久没有用手机了?好像是正在用。

多久没有收到过明信片了?多久没有寄出过明信片了?

答案应该是很久。

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书信是远距离通讯的寄托方式。想起了曾国藩家书,家书用一个月从京城寄到千里之外的湖南家中,被形容极速,这在现在是难以想象的。见字如见人,所有的思念,所有的情感,大大小小,事无巨细,全部跃然于纸上。远隔千里,书信成为唯一寄托,所以更能理解战时的“烽火两三月,家书抵万金”。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讯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便捷。明信片作为一种源于书信的“古老”的通讯形式,慢、不保密,费时本身的局限,正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

其实明信片本身就是源于艺术,它的诞生之初“1865年10月的一天,有位德国画家在硬卡纸上画了一幅极为精美的画,准备寄给他的朋友作为结婚纪念品.但是他到邮局邮寄时,邮局出售的信封没有一个能将画片装下。画家正为难时,一位邮局职员建议画家将收件人地址,姓名等一起写在画片背面寄出,果然,这没有信封的画片如同信函一样寄到了朋友手里。这样,世界上第一张自制明信片就悄然诞生了。”

所以明信片有着它独特的美丽,同时又有着不同地域特色。

优点缺点都显而易见。

并没有孰优孰劣,如果你喜欢这种形式,可以倍加珍惜;如果你不喜欢,就接受它在时代的变迁更迭里被人遗忘。

没有专门去过邮局,有些景点有卖,有通过商贩,有直接设立邮局点。

南锣鼓巷某个小店:

明信片-渐行渐远的通讯


明信片-渐行渐远的通讯

反面:没有邮资

武大的早樱已开,希望疫情早日过去:

明信片-渐行渐远的通讯


明信片-渐行渐远的通讯

武汉加油:

明信片-渐行渐远的通讯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友情至深,千年传承:

明信片-渐行渐远的通讯


明信片-渐行渐远的通讯

津门故里:

明信片-渐行渐远的通讯


明信片-渐行渐远的通讯

平遥古城,小册子:

明信片-渐行渐远的通讯

来自故宫的《兰亭集序》,本来想寄出,无奈游客实在太多,笔太少,仍旧自带:

明信片-渐行渐远的通讯


明信片-渐行渐远的通讯

瘦西湖,寄是寄了,但是至今未归,不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可能是要徒步送过来吧:

明信片-渐行渐远的通讯

(如果想看有字的可以去翻翻女流66年前后的微博:旅游景点寄给妹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