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殺》:三個教育真相揭示錯誤的家庭教育與階層和貧富無關

“作為一個父親,我竟然不知道該怎麼和女兒溝通,我多麼想你像小時候一樣,信任我、依靠我,可沒想到我們父女竟然是通過這樣一件事,才重新找回過去的信任和依靠。”

這是影片《誤殺》結尾男主角李維傑在警車上,看著車外呼喊“爸爸”的女兒時內心的一段獨白,而正是這段話才真正成就李維傑的自我救贖。

《誤殺》:三個教育真相揭示錯誤的家庭教育與階層和貧富無關

《誤殺》翻拍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由陳思誠監製,肖央、陳沖、譚卓主演,雖是翻拍但絲毫不遜於原版,由於兩國國情的不同,國產版《誤殺》更注重親情、家庭的表現。

《誤殺》:三個教育真相揭示錯誤的家庭教育與階層和貧富無關

由於是翻拍所以在劇情上並沒有做太大的改動,故事背影放到泰國一個小鎮,肖央飾演男主李維傑,是一個生活在底層的普通職員,靠著微薄的薪水養家餬口,妻子溫柔賢惠,處在青春期的大女兒叛逆離常,小女兒乖巧懂事,一家四口的日子過得貧窮但也平靜。

可這種平靜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所打破,大女兒被一個“官二代”闊少迷姦之後失手將其誤殺,為了保護女兒和家人,李維傑開始進行周密設計並與闊少的母親,一個警察局長玩起了“貓捉老鼠”的遊戲,但最後也正是為了家人、為了小女兒未來,李維傑並沒有喪失人的本性,最終選擇自首,成就了自我的救贖。

讓人為之感動的不僅是男主的機智、勇敢、心思縝密的設計,或是為家庭所展現出來的父愛,而是通過一個犯罪的故事,讓人能真正去審視自己的家庭、自己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以及作為父母來講在人性與罪惡之間的抉擇。

這不是一部單純的犯罪劇情片,而是一部引人深思、展露人性的家庭教育片。母愛偉大,父愛同樣偉大,為了孩子就算是再普通的人也會做出“超人”的行為,但在人性面前這樣的愛是錯還是對?

《誤殺》:三個教育真相揭示錯誤的家庭教育與階層和貧富無關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卑微的愛換回不了孩子的尊重

如果把孩子出生後3歲左右看作人生第一個叛逆期,那麼在12、3歲的時候就是第二個叛逆期,通常稱為青春期。在這個階段裡的孩子隨著身體的變化思想、性格、行為也都與之前大不相同。

心理學家認為,自我意識發展在青春期時表現得更加強烈和明顯,這些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會更注重自己的外表、更願意彰顯自己的個性、有更加敏感的自尊心以及更加獨立的意願,但同時也會存在更多的迷惑與混沌。

《誤殺》:三個教育真相揭示錯誤的家庭教育與階層和貧富無關

他們叛逆的行為、刻薄的話語也正是因為自我意識的發展而表現出來的。這些孩子渴望成熟並認為自己是能夠獨立的,所以他們認為自己的父母不理解自己,不願意被家長管教,甚至連話都不想跟父母去說。

在《誤殺》中李維傑的大女兒就正處在這個階段,大女兒與家裡人的關係並不融洽,尤其是和自己的父親。餐桌上李維傑想和女兒搭話,可女兒連看都不看自己一眼,只是說:“你幹嘛管我。”李維傑看著女兒卻又無可奈和。

《誤殺》:三個教育真相揭示錯誤的家庭教育與階層和貧富無關

學校組織暑期夏令營需要交納高昂的報名費,當李維傑看著同意書無奈地開著玩笑時,大女兒敏感地認為父親是不願意的,所以說了一句“葛朗臺”,母親隨時指責女兒不應該對父親這樣講話時,大大地刺痛了女兒的自尊心,她賭氣地離開餐桌並甩下一句話:“好了,讓所有同學都知道我有一個小氣鬼的父母吧。”

而李維傑就像我們生活裡最普通的那些父親一樣,對女兒的愛深沉而卑微,在深夜,李維傑拿著簽好的同意書悄悄地打開女兒的房門輕輕地放在桌子上,而此時在他的臉上還露出微笑。這個微笑滿滿是父親對女兒的愛,沒有無奈更沒有勉強,他希望女兒開心,更希望緩解和女兒之間僵硬的關係。

《誤殺》:三個教育真相揭示錯誤的家庭教育與階層和貧富無關

和所有青春期少年一樣,大女兒討厭自己的父母,甚至看不起自己的父親,認為他是摳門的“葛朗臺”,一個什麼都不懂的人,就算是來自父親的示好,她也沒有任何感激之情。

青春期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非常關鍵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裡有些父母是粗暴遏制,有些父母是放任不管,有些父母則像李維傑一樣去討好,這些做法都不能讓孩子順利地渡過這個階段,甚至更不能換回孩子對父母的尊重。

心理學家埃裡克認為,“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明智的父母應當在鼓勵的同時加以引導,讓孩子能夠自己探索但又不會受到外界傷害。”

保護孩子是父母應有的責任,但不能因為保護所以遏制,理解孩子並鼓勵做自己想做的事,正確的引導才能讓孩子找到自我。

《誤殺》:三個教育真相揭示錯誤的家庭教育與階層和貧富無關

以身做則如果只是一句空話,那麼對於孩子所作的惡行就不要大驚小怪了

蒙特梭利說:“孩子的每一次成長,都是從模仿大人開始的。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每一項技能的掌握,每一句話的表達,以至於待人接物的方式,行為品格的好壞,都在模仿父母中漸漸形成。”

千萬不要小看孩子的模仿能力,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但這些行為是對還是錯,孩子是沒有概念的,在模仿的同時還會去使用,而父母還會在奇怪孩子什麼時候學會的。

《誤殺》:三個教育真相揭示錯誤的家庭教育與階層和貧富無關

影片中大女兒將素察打倒誤以為失手殺人,在看到父親時驚慌地說:“我不是故意的,我不想坐牢。”李維傑為了保護女兒和妻子開始偽造證據試圖掩蓋真相,他利用自己在電影中學到的方法,反覆在鄰居和旁人前強調一些與家人做事,讓這些人只記得事而忽略了時間,從而給李維傑一家人提供了不在場證明。

然後,李維傑反覆給妻子和兩個女兒演示面對警察審問時所會發生的一些可能,讓三人記住只要不害怕,警察拿咱們沒辦法。

《誤殺》:三個教育真相揭示錯誤的家庭教育與階層和貧富無關

李維傑的做法可謂是用心良苦,小女兒雖然不知道父親為什麼會這麼做,但是她看到父親是如何教自己編織謊言。所以,小女兒把自己的考試成績從70分改成了100分,而之所以這麼做的原因就是爸爸曾答應自己只要考了滿分就會得到一個口琴獎勵。

《誤殺》:三個教育真相揭示錯誤的家庭教育與階層和貧富無關

父親的所作所為在女兒身上有了投影,讓我們看到了本質相同的行為,這肯定是李維傑意想不到的事,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才會讓李維傑最終選擇自首,給女兒一個正確的未來。

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是每一個父母都知道的教育法則,但是在生活裡又有多少父母會真正考慮到自己的言行會對孩子所帶來的影響,僥倖心理、自以為是是大多數父母的心理狀態,就算這些家長給孩子報多少個培訓班又上了多貴的興趣班,自己未能做出榜樣,那孩子作惡又有什麼可大驚小怪得呢。

《誤殺》:三個教育真相揭示錯誤的家庭教育與階層和貧富無關

失去生命才知道溺愛的後果,那母愛的代價太大了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警告家長:“過分溺愛看似像一種偉大的愛,卻會毀滅孩子。”

失去生命應該算是毀滅孩子的最嚴重後果了,在《誤殺》裡還有這樣的一個家庭就上演了一出由溺愛、放縱、包庇而毀滅孩子的戲。

被大女兒所誤殺的官二代素察就是溺愛中成長的典型,他霸道、任性,仗著當警察局局長的母親肆意妄為。當他盯上李維傑的大女兒時,不僅用迷藥姦汙了她,還把過程拍下了視頻從而作為要挾的籌碼,而在後續的發展中,甚至把惡毒的手伸向李維傑的妻子。

《誤殺》:三個教育真相揭示錯誤的家庭教育與階層和貧富無關

素察之所以肆無忌憚就是因為他有一個處處包庇他的母親,由陳沖飾演的素察母親拉韞強悍、鐵腕,對待除了兒子以外的人毫無人性,動作私刑、屈打成招也是家常便飯。當她看到兒子差點把別人的眼睛弄瞎時,也只是輕描淡寫用錢打發了草草了事。

素察的父親處理方式更是簡單粗暴,管教孩子不問原因就可以打上一記耳光,在這種母親溺愛包庇、父親暴力的家庭環境下成長,也不難想像素察驕縱、為所欲為的人性了。但是,最終素察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作為父母也為此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陳沖在影片中將警察局長與母親的角色演繹得淋漓盡致,前半段她是一手遮天、縱容兒子的鐵腕局長,而後半段則是一個為了給兒子報仇而即將走在崩潰邊緣的母親。之所以有這樣出色的表演除了陳沖多年的演藝經驗之外,也與自己的生活不能分開。

《誤殺》:三個教育真相揭示錯誤的家庭教育與階層和貧富無關

陳沖與飾演大女兒的許文姍正是一對母女,在採訪中陳沖表示,自己是一個失敗的母親。如果自己的孩子發生了類似的事,雖然不會做得那麼過分,比如孩子撒謊了,那麼自己也會幫著孩子繼續撒謊下去。

很顯然,不管是影片的角色還是現實的生活中,很多父母或老人把溺愛、包庇、縱容作為對孩子愛,但這種愛要付出的代價可能是生命,如果這就是愛的話那麼代價就太大了,就像馬卡連柯的警告一樣,這不是愛而是對孩子的毀滅。

在家庭角色裡,父親、母親對孩子的愛是出於人之本性,沒有哪個家長不愛自己的孩子,任何父母都會在自己孩子受到傷害時做出保護舉動,甚至不會去管這種舉動是否會觸犯法律。面對一條鮮活的生命,李維傑並不是冷血動物,他同樣會有愧疚,最後的自首也是面對自己人性的最好做法。

在這部影片中,兩個不同階級的家庭把家庭教育中所遇到的種種問題全部呈現出來,“藝術來源於生活”,在實際生活中“李天一案”、“留美學生殺人案”、“徐力殺母案”、“我爸是李剛”等等案件裡不都和影片裡的案件相類似嗎,但這些案件並沒有給人帶來多少警示。

在中國認為“人之初性本善”,而在國外認為“人生來就是有罪”,無論是善還是惡,作為一個人來講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反之還算有人性嗎?就像童話大王鄭淵潔說的那樣,“老虎沒有虎性就不吃人的,人沒有人性就吃人了。”

在人性與罪惡之間,所有人都應該要做出正確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