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稱實施按教齡年限晉級,10年自然晉升一級,15晉高級。你同意嗎?

俺油菜


近年來,教師職稱的問題受到社會的廣泛熱議,在教育領域中,很多教師也非常關注教師職稱制度的改革,尤其教師職稱競聘的要求方面,可以說在很多普通教師群體中引起了較高的關注度。他們對當前的教師職稱競聘具體實踐,有較高的爭議性。

隨著國家推動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來看,很多地都已經開始推動教師隊伍相關制度的改革,教師支撐制度的改革備受教師群體的關注,比如:山東、寧夏已經出臺教師職稱等級與教師教齡直接掛鉤,也就是說達到一定教齡年限,就可以自動提升為一定等級的教師職稱。

如果將教師職稱與教齡年限掛鉤,相信大多數教師都是非常同意的,尤其在普通教師群體中會得到更大的支持。

從以往的教師職稱競聘實踐中,我們注意到多數情況下,教師職稱競聘成為學校少數領導手中的“魔法棒”,簡單地說,雖然不少普通優秀教師在教學成績、為人品行等方面均已達到教師職稱的競聘條件,但如果沒有達到校領導們的個人需求,可能也會在教師職稱中“順利被淘汰”。

在原本名額就少的教師職稱競聘中,還要受到人為因素、各種臨時性的競聘條件等的限制,很多人際實力不強的教師,即使擁有再好的教學成績、再強的教學能力,也只能繼續等著,只有先完成少部分人的需求之後,才能使得這部分普通優秀教師獲得機會。

長此以往下,不少普通優秀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受到打擊,他們對於職業發展的前景似乎已經看淡,不再對職稱抱有希望。雖熱他們在教學實踐中,仍然繼續做好自己的工作,但筆者認為職稱的限制對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沒有一定的打擊,顯然是不太可能的。因此,這樣的職稱競聘顯然不利於教育的良好發展。

如果將教師職稱與教齡掛鉤,這顯然是給普通優秀教師以機會,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會讓部分教師“得逞”,但是對於大多數沒有人際實力,但是擁有較強教學能力、教學成績的普通教師來講,他們能獲得職稱帶來的利益,勢必會對他們在教學工作中的積極性有很大的促進。

當然,任何制度都不會是完美的。即使實行教師職稱與教齡掛鉤,也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是我們當務之急是要解決普通優秀教師在職稱競聘中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也就是說要先以保障他們的利益為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著力點,然後再想辦法解決教師職稱與教齡掛鉤制度實行後,所帶來的制度弊端。


東愛雨小公


教師職稱按教齡年限晉級應該是一個選項。就像公務員一樣,達到一定年限後,自動向上晉升一個級別,獲得相應的待遇。

目前的職稱評定已經實行了多年,多數學校高級職稱名額已經很少,而且現有的高級幾乎被老教師佔滿,學校的中青年教師,多數已經滿足了晉級條件,他們工作量大,工作熱情高,具有職稱晉級的強烈渴望。反觀一些年紀大的高級教師,有些從一線退下來了,承擔著非教學工作。這就導致幹得多的,工資不多,所以,引起老師內心不平衡是很正常的。

學校的職稱晉級規則,通常從德能勤績幾個方面進行考核,而其中的規定也難以讓老師滿意,所以,每次職稱評定,都是矛盾重重,甚至職稱評定方案都通不過,有的縣區乾脆儘量往後推遲。

客觀上看,職稱評定改革應該考慮推進了。

那麼問題是,如果不按職稱核定工資,那麼就應該有一個更為合理的方式核定教師工資。

開始說了,按年限自然晉級應該是一個選項,比照公務員的晉級辦法實施。但是,也會有不平衡,學校崗位較多,工作量與工作強度差距也很大,有的壓力大,像有考試成績的學科,有的壓力小,像幹事、實驗員等。如果都同等對待,還是沒有保障多勞多得,問題等於沒有解決。

我認為教師工資至少應該包括三個部分:一是職稱工資。按工齡年限自動晉級。二是崗位工資,適當拉大崗位工資差距,按崗位核定工資,工資隨崗位走,體現能者多勞。三是績效工資。按考核成績適當加減。

應該認識到的是,任何一種職稱評定製度,運行一段時間後,都會有新的問題出現,絕對合理是難以實現的。


管窺蒼穹


提出這個觀點的一般都是下列人員:不願意當班主任的,不願意多上課的,不願意多監考的,不願意帶學生比賽的,不願意帶學生社團活動的,不願意承擔公開課的,沒有發表過論文的,沒有承擔過課題主持人的,沒有獲得過一定級別公開課優質課一等獎的,不團結同事的,不尊重領導的,搞團團夥伴的,不陽光的,斤斤計較的,為人小氣的,搬弄是非的,學生考試成績差的,自己解題比賽中倒數的,作業批改隨便的,個別指導缺失的……


梧桐山觀海


建議教師實行員額教師制度,只有一線擔任教學的老師才可以入額,那些搞後勤行政的不得佔用教師員額,把待遇和資源傾斜到一線,這樣一線教師才幹的更有勁更有尊榮感,有能力的老師更願意投身到教學一線。而不是現在多數老師想盡辦法逃避教學任務往後勤行政崗位上擠,結果搞後勤的和行政事務的也稱為教師,還跟一線教學的老師一樣的待遇,甚至在進職稱評優評先還比一線老師得的多來的快。這是現在中國教育界的一個突出的矛盾。假如按我的想法實行,中國的教育絕對上一個臺階。


玩的就是心跳360


本人贊同這種提法。教師貢獻的大小其實與教齡的長短有關!與是否上優質課、是否發表論文沒多大關係!評得高職稱的並不等於高貢獻!


用戶7003669209231


有這樣一個普遍現象,有部分人,怎麼樣的政策都不會滿意。還有大鍋飯並不是一個最好的方法策略,說來說去,政策是好的,問題就出在對政策的執行上,也就是最後一公里,所以無論什麼政策都是枉然,不會有政策明確要求領導一定讓百姓。條件多讓條件少,總之,激勵優秀不可能一刀切,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從古到今,鑽空子都大有人在,這是無法避免的客觀因素。還有,領導並不一定都比平頭百姓差,相對來說,領導和百姓群體相比,領導階層優秀確實佔比更大。……[捂臉][捂臉][捂臉]。


吳一336


我是教師,我不同意,這樣一點激勵機制都沒有,老師中有許多混飯吃的,特別是小學教師


手機用戶59044341335


關鍵點不是取消不取消,也不是年齡教齡晉升,而應該是不要有評選的名額限制!又不是評優秀選先進,是鑑定職業技能水平,就應該是達標制,達標就評,而不是說需要名額限制,這才是關鍵。而且不要給工資掛鉤,工資應該是全績效動態制,工作項目掛鉤、具體實績掛鉤。這樣才不養懶人


真的不知所云


當然不同意,大鍋飯思想如何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即使有問題,需要調整的也應該是晉級考核制度。目前一些地區已經採取了積分制,覺得比較公平合理,教齡是一方面,可以獲得基礎分,其他比如擔任一年班主任給予多少積分,發表論文視獲獎情況給予相應積分,獲得教學或教科研榮譽給予相應積分,承擔國家省市區級公開課給予相應積分等等,最後依據積分高低確定晉職人選,既公開透明,又能杜絕領導一言堂,還能讓年輕教師知道自己應該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更有工作積極性。


記憶的下游


很贊成,首先對社會公開公平,其次你有能力易可在十年內提早完成教職稱,比如你可在十年內直升教授,高級工。這樣可以穩定社會和更多年輕人從教。更可以穩定教師隊伍。你沒水平那十年一階教師職會讓你更承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