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以前孩子們都是獨自上學,為何現在也需要家長接送了呢?

棒奔霸


確實,現在別說小學了,初中都是家長接送的,我三娘每天接送孩子去學校,堂妹今年初中,也是三娘接送的,反正現在接送孩子已經成為了普遍現象,其實這也無可厚非,畢竟在城市裡也都是如此,隨著教育的精緻化,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更上心。

在我們上學的時候,從幼兒園開始就是自己獨立去上學的,而到了小學四年級時就要去鎮上讀書,每天騎著自行車來回穿梭,沒有一天會間斷。當時老師還會讓我們排成隊汽車,這樣的話也算是體現少年的新形象,同學之間也能夠相互照顧,不會有交通事故的出現,私家車見到車隊也會提前避讓。


而至於今天為啥孩子都會讓家長接送,其實還在於以下幾個原因。

1、道路不安全 過去農村中的私家車比較少,能夠買得起的都是有錢人,因此就算是獨自的出行,大家也不需要擔心有安全方面的問題,從小學騎到高中一直沒聽到有同學出現過交通安全。但現在就不同了,如今的私家車很多,事故時不時就會出現,在這種情況下道路的安全讓人擔憂。


2、父母的呵護 現在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上十分的重視,期待他們能夠走上更好的道路中。為了讓孩子安心學習,父母則是為孩子操勞很多,每天接送上下學,這樣的話也能讓孩子更感恩。

當然農村和鄉鎮的距離遠也是一大因素,像我們這鄉鎮離村子裡需要5里路,需要騎車15分鐘才行,因此父母也會接送孩子。


惠農圈


你好,我是小農夫。我是一名80後的農村娃,我印象中從我上學以來,都是我姐帶著我去上學的,那時候家裡窮爸媽都忙著幹活,根本就顧不上我們,每天姐姐領著我就去學校,無論颳風下雨都是這樣,爸媽都沒把我們送到過學校,我姐就大我兩歲,不過我姐還是很照顧我的。




在農村,以前學生都是獨自上學,為何現在也需要家長接送了呢?

1.車輛太多了,不安全。

以前從農村到鎮上上學,汽車也沒幾輛,有時還沒有,摩托車也少,最多就單車了。今天的學校一到放學時間幾十輛汽車,下雨就更多了,摩托車平時也過百輛,將學校裡裡外外包圍著,學校還要安排二位保安在疏導交通。這就是分別了,所以很多家長還是不放心的。

2.家庭孩子比以前少了。

以前農村家庭大多都生3-4個,多的5-6個都有,現在基本都是1-2,生3個都很少了。個個都如珠如寶的,反正家長不送到學校門口也不放心。





3.老人清閒了。

以前老一輩為了生活,還要下地幹活才能解決溫飽,現在基本都有退休金,或者享兒孫福,種地就成了打發時間的活動了。年輕的要上班賺錢,老人就負責接送孩子,這個城市跟農村都一樣了。

總結以上三點就是,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加上現在社會不穩定因素太多了,時常又有些流言蜚語,反正鄉鎮地區久不久就有些傳言,作為家長肯定是不放心的,所以必需把孩子送進校門才安心回去工作。





我是農夫分享農村身邊事,

關注食品安全!


小小的農夫


90年代,正是我上小學的時候。我記著當時就讀的學校在鄰村,離家有六七里地。除了每個學期開學交學費時,父母領著我們跑一趟學校,其餘時間,都是我們一群半大的孩子自個兒步行回家。

再看現在,不管遠近,一律都是家長接送。近一點的,爺爺奶奶步行過來接,遠一點的,爸爸媽媽騎車開車過來接。一放學學生們都作鳥獸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不再像我們那時成群結隊上學放學。

是什麼原因導致現在的農村孩子上學都得要家長接送呢?

1、以前每一個行政村都有一所村級小學,一般小學一、二年級都會在本村讀,離家近,等孩子年紀大一點了,上高年級了,有了一定的獨立生活能力才會集中到更高一級的鄉鎮學校就讀。而且當時農村人都是沿著馬路上分散居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人家,都是鄉里鄉親互相熟識的,因此看到路上的小孩子就會照看一二,所以那個時候孩子雖然小,每天步行上下學,但一般家長都是比較放心的。

現在很多村級小學都撤銷了,孩子要上學,只能去鄉鎮人口比較集中的地方。小小年級離開村子去外面上學,人生地不熟,家長當然不放心。而且現在農村都沒什麼人,很多都搬到城裡了,有時候走三四里地見不到一戶人家,讓這麼小的孩子一個人走在沒什麼人煙的路上,家長心裡肯定也會有所顧慮。

2、時代不同了,以前農村路上沒什麼車,我記得我讀書時,村裡就一個本族堂叔家有車,還是那種六輪小貨車,隔著老遠就可以聽到車子轟鳴的聲音,一聽車要來了,我們小孩子就會注意,趕緊站到馬路邊上讓路,所以還是挺安全的。

現在的農村馬路上不說每天車水馬龍,但也經常有車在路上跑,而且跑的基本上都是小汽車。問題是小車在路上跑的時候太安靜了,有時候到你身後了都聽不到聲音,農村路窄彎多,一些司機開車還不愛按喇叭,小孩子貪玩愛在路上亂跑,在路上沒有大人的照看實在是不安全。

3、以前農村家裡都沒車,路都是爛泥巴土馬路,從家到學校,經常一走個把小時,大人要忙著幹活,哪裡有時間每天抽上一兩個小時步行接送小孩。現在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車,水泥馬路通到家,不管摩托還是小汽車,都比我們那個時候走路要方便快捷還舒服。以前個把小時的路程,騎車開車十來分鐘就到了,就算大人要忙著幹活,抽個十來分鐘接送小孩也不會耽誤什麼事情,所以大人也願意接送。

這些都是我們山區孩子近三十年來上學遇到的實際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從側面反映了農村這些年的變化,不知道平原地區的農村孩子上學現在是不是這麼個狀況,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湘俚伢子


的確是這樣,記得小時候上學,除了一年級第一天是由父母送去村裡學校後,基本上父母很少再送過自己上學,幾乎都是自己每天上下學,尤其是以前學校裡課桌很少,一年級後還得自己帶課桌去上學,每到暑假和寒假時便會自行將課桌帶回家,由於以前沒有多少自行車,而上小學期間又以村裡或鄰村小學校為主,因此就得自己一步步搬回家去,非常辛苦!

而至於小時候上學時,村裡同齡夥伴非常多,得十幾個,那會兒一般四五個人約伴去上學,再加上去學校的路程不遠,往往非常安全,而到了初中和高中時雖然搬到鎮上和縣城上學,隨著路程越來越遠而配上了自行車,那會兒騎車路上很少遇到騎車,往往非常安全,因此多由自己和同學約伴騎行去上學或回家!而至於現在孩子上學為何多由家長接送,我感覺原因表現為:



一、路上車輛越來越多。現如今農村交通越來越便利,路上各類車輛越來越多,尤其是隨著農村社會經濟發展,一定程度上帶動了農村物流運輸的繁榮,再加上現如今汽車下鄉活動頻繁,使得很多農戶買車越來越多,有時上下班時路上也會車水馬龍,一輛接一輛,很容易因交通意識差而發生意外情況!尤其是農村交通監督不力,往往很多人開車並不遵循交通規則,尤其是車速上更是我行我素,遇到路口很容易發生事故!

二、村裡孩子越來越少,路上沒伴!現如今在農村孩子上學時,你會發現村裡同齡孩子越來越少,有時候根本找不到同齡夥伴,因而讓孩子獨自上學會令家長有一些擔心,再加上從小接送,往往也就順其自然延續了這些習慣!



三、農村交通工具發生變化,自行車越來越少。現如今在農村騎自行車的人群越來越少,多為中老年人,而農戶家裡主要交通工具已經變為電動車、汽車,由於孩子年齡較小,騎電動車會有一定風險,因而往往便由家長騎行接送為主。

四、對孩子的安全意識提高。現如今農村學校對於孩子的安全問題很重視,為了避免發生意外情況,從幼兒園便開始將孩子交到家長手中才算完成任務,進而使得人們送孩子上學漸漸形成了習慣,便一直護送到孩子年齡大了住校為止。

五、家裡孩子較少,多由留守老人照顧,獨立性差。由於現在的農村家庭成員不如以前多,孩子多為一胎或二胎,使得孩子重要性倍增,再加上農村年輕人大多長期外出打工,而孩子多由留守老人照看,因而老人在疼愛孩子方面更加溺愛,以至於現在的孩子獨立性比較差,很難獨立燒火做飯或上下學!

總得來說,現在的孩子的確溺愛現象比較嚴重,使得獨立生活能力很弱,記得之前看過貴州一個班級學生午餐吃雞蛋的情況,居然45個初中學生中有39個沒有吃掉雞蛋,而其中主要原因居然是因不會剝雞蛋,可見現在教育質量雖然提高了,但孩子們的獨立生活能力越來越差,應該需要警惕對待了!(以上為個人見解)


龍百曉生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是以前農村孩子最真實的寫照。而現在的農村娃就是家裡的寶,家裡人的掌上明珠,大家都會寵著。其實我們以前的農村孩子能獨自上學,而現在很多都是需要家長接送了,更多的是反應了時代在發生變化。這樣的變化讓每個人都能深有感受。

我記得我小時候從上學開始就沒有聽說過要接送上學了。最多是每年開學的時候,家裡人還會送送。但是後來上學是自己走路,放學就是同學一起走回家。等到在長大一點了,就是村裡的小夥伴一起騎車上學放學。其實現在回想起來如果換成現在我也未必就敢那麼做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認為主要是。孩子越來越受重視,很多農村孩子現在都說家裡的寶,因為家裡只有一個小孩。,甚至很多都到了溺愛的地步。其次就是安全問題,現在農村交通越來越發達,但是交通事故也隨之上升,如果還是原來由小孩自己上學放學,家長學校都不會放心。再者就是現在條件變了,以前我們都只能上村裡的小學,到了初中還是去鎮上。但是現在很多小孩是小學就在鎮上讀書了,如此一來當然也要做出改變。


新農小夥


記得小時候上學一、二年級是在農村的本屯有學校,等到三年級的時候就要到村級的學校去上學,中午午休也不能回家,都是在學校裡度過的。我們家離村級學校有3公里,都是要自己步行去上學,家長都忙著幹活也沒有人接送,有時候是同學幾個結伴一起去上學,有時候由於每個同學家裡吃早飯的時間不同,或者是由於幫助家裡幹活,同學們就不能一起走了,只好自己一個人走著去上學,記得道路兩邊都是樹林,走在林間小道上還真的有點害怕,沒辦法啊,那時候根本就沒有家長送學生上學的,主要是農活忙,送學生上學就要來回6公里的路程,晚上再接回來還是6公里的路程,那時候連自行車都沒有,每天除了接送孩子上學、放學哪有時間幹活啊。那現在的孩子上學、放學為什麼都要接送了呢?我來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看看是不是有道理。


現在的孩子少,差不多每個家庭就一個孩子,孩子成了一家人的重點,大人們都要圍著孩子轉;現在的農活也不像以前那樣累了,多數都是機械作業,可以節省很多人力;現在的交通工具十分普及,什麼摩托車、電動車、小轎車,真的是太方便了;還有就是,現在的交通工具實在是多,孩子上學、放學也不安全,家長們也不放心;鑑於以上這些原因,才出現了在農村也都有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的習慣,主要原因就是對孩子的安全不放心;還有就是生活條件好了,有了便捷的交通工具。



以上是關於為什麼農村的孩子上學、放學也要家長接送的一些個人看法,大家可以說說你們的看法,大家一起交流。


草原話三農


馬路上車太多,社會人員複雜,不安全,就拿我自己說吧,我小時候馬路上,跑的最快的是大拖,但是一年到頭沒幾輛,剩下的就是手扶四輪三蹦子,淅淅零零的,也沒多少,出門街坊四鄰都認識,現在本村的沒幾個,認識不認識都兩說,還有好多外來人員,什麼人都有,太複雜


我以為是什麼意思啊


時代不同,條件不一樣,生活水平不一樣,素質不一樣,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以前,城市化進程沒有這麼快,絕大多數都是在農村裡長大,那個時候,父母素質不高,孩子從小就被放養,基本上除了報名的時候,平時都是孩子自己上下學,因為父母要忙著做農活,有的或許在外打工,爺爺奶奶輩也有自己的事,很少會有去接孩子的意識。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受教育的程度大幅提高,越來越多的孩子都跟隨父母進城安家。在城市生活,父母平時要上班,孩子因為太小,路上車輛多,再加上社會不法分子等給孩子回家途中的安全帶來了隱患。接孩子已經成為必須。

還有就是,好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比較嬌貴,父母出於安全考慮,不得不安排人接送孩子上學,放學,不過好多家庭都有車,出行還是挺方便的,而且現在都是就近入學,離學校一般不會太遠,除非是讀的私立學校。

因此,以前孩子上學不接送,現在要接送,歸根到底是時代的不同造成的,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希望能幫助你,解決你的疑惑。


四川教育動態


我是“農村的小孩兒”,歡迎大家點贊關注!(以下內容僅是個人觀點,歡迎大家評論補充)

在農村,以前孩子們都是獨自上學,為何現在也需要家長接送了呢?

我是96年的,在我的記憶裡,那時候,好像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有時候都是自己去,就更別說小學了,基本上都是三五成群的一起上下學,那時候我家離學校很近,步行也就十分鐘,有的離得遠的,就是騎自行車。

現在真的是不一樣了,很多都是家長接,但我感覺不是因為孩子變得不自立了,也不是家長的嬌慣,應該是現在家長們都重視教育了,再說現在社會也挺亂的。

我們村的小學和初中是挨著的,一到放學,不住校的,基本都是家長來接。老師們也都站在學校門口,防止一些突發事件的發生。

去年大概十一月份,一個初中的女孩子就被玷汙了,家長早上去上班了,孩子就自己去上學,女孩子可能太過於靦腆,被別人欺負了,也沒說,還是老師發現孩子沒來上課,跟家長聯繫,最後才發現這事。隨後小學和初中分別發了聲明,就是下午放學,必須家長來接。再說,現在街上車也多,孩子們有時候亂跑,也難免會發生點危險,有時候還是家長接比較好!現在交通也方便,家家戶戶也有車,孩子也不用受罪,挺好的。尤其是,高三初三的孩子,確實要照顧好,畢竟處在升學階段!

不管怎麼樣,作為家長的,在孩子上學期間也一定要照顧好,保護孩子的安全,等到真的離開你出去上學,想管也管不來了!


農村的小孩兒


您好,我是三農領域的優質作者,如果有任何關於三農、農村和農村生活趣事方面的問題,歡迎和我多多交流。

我覺得像是現在農村的孩子也是需要進行接送,也是因為現在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都已經還是更加註重孩子日常生活當中的健康這一話題了。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和過去相比較,農村的孩子也並沒有去到縣城裡面去上學,他們當時的農村孩子更多的也是結伴而行,其實也是走著去上學,但是現在的農村孩子,剛開始像是幼兒園還會在鎮上上學,但是從上小學開始,家長們就會選擇把他們送到城市裡面去上學。

其二,送到城市裡面確實家長給孩子提供了一個比較好的教學環境,農村的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其實也是不希望他們和別家的孩子有太大的差距,所以就會把孩子送到城市裡去上學,並且也不只是在花費上很厲害,同時如果像是家長不接送孩子的話,像是縣城裡面的學校也是會專門的設立校車來接送孩子的。

最後,像是有的農村家庭,孩子的父母可能都是外出打工了,像是日常孩子的接送就落到了孩子的爺爺奶奶身上,並且也是專門的購置了帶篷子的電動車,所以我們就會覺得現在的孩子卻是一個家庭當中的希望,並且家人們也是把重心放在了孩子身上,因此才會出現現在農村家庭當中的孩子也是需要家長接送的情況的。


以上是我對於農村這一問題的回答,歡迎評論區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