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攔截別國口罩的德國至今零病亡

那個攔截別國口罩的德國至今零病亡

​近日,一輛載有約24萬隻醫用口罩的瑞士企業卡車,自德國駛入瑞士境內前被德國海關攔截,所有口罩均被德方截留。一個在文明與進步方面被“言必稱德國”的國家,怎麼會做出這樣的事?只是因為生存的本能戰勝了嚴格的紀律了嗎?

事實上這一事件的發生只不過跟德國嚴禁醫療防護設備出口的禁令有關罷了。相信兩國的“外交糾紛”也會很快平息了。

但它卻可以讓我們藉機瞭解一下德國在本次疫情中的表現。

德國在本次疫情中的表現

德國疫情的產生並不晚。1月27日,該國確診了首例病例,患者是被此前一週訪問這裡的一名中國女同事所傳染。

距今兩週前的歐洲疫情平靜,2月24日德國以16例感染病例位列歐洲之首,但就在那個週末意大利疫情暴發了,隨即歐洲多國相繼淪陷。德國也無法倖免,截至今日18:00,感染人數達到1151例。但有一項數據卻很讓人吃驚:死亡0。這個包括中國在內疫情最嚴重的12國中的唯一。

那個攔截別國口罩的德國至今零病亡

如果按照3%的死亡率來計算,現在應該已經有六至七起了。確實,與意大利366例和法國19例死亡相比,德國的零死亡率頗為難得,即便是比德國確診病例數少不少的西班牙和美國都出現了17例和22例死亡。

另外,德國確診病例中80%以上為輕症和無症狀者,危重病例僅為9例。這似乎也昭示了與死亡的距離。

以下是全球與各地的病死率參考值:

意大利:4.9%

中國(含湖北):3.86%

美國:3.8%

全球(含中國):3.49%

伊朗:3.0%

西班牙:2.5%

全球(不含中國):2.42%

法國:1.6%

日本:1.3%

中國(不含湖北):0.87%

韓國:0.7%

瑞士:0.7%

德國:0.0%

應對:三級分工處理體系

相比於新冠病毒在1月就已經傳播開的意大利,德國的輸入性病例在第一時間就被及時追蹤。2月26日,疫情最為嚴重的北威州和巴符州首批病例的接觸人群就被排查,其中巴符州的“一號病人”更是從米蘭旅遊歸來後第一時間前往醫院。

德國目前針對新冠疫情的三級分工處理體系,也最大程度地確保了醫療資源的充分釋放,避免了重症患者無法得到及時治療而出現病危的情況。以首都柏林為例,撥打24小時熱線電話之後,專業人員將根據患者的症狀和旅行史做出甄別:出現較重症狀及需要臨床治療者,將被第一時間接入醫院;輕症者或疑似案例將被引導至街區普通診所(Artzpraxis);至於無症狀者則會由衛生部門接手,並告知其前往各大檢測點參與測試。分散式、協作式的防疫措施能在第一時間隔離輕症者、收治重症者並降低死亡率。診所或家庭醫生加上綜合醫院的兩級體系也是德國現行醫療體系的核心。一般而言,病人唯有出示診所或家庭醫生的入院建議單才會被綜合醫院收治,貿然前往綜合醫院往往需要半天以上的等待時間而不被建議。此外,得益於略為繁瑣的預約系統,德國所有手術安排都根據緊急程度分級安排,在必要時醫院方面有權延後無礙健康狀況的低等級手術,以確保新冠病人得以優先醫治。

檢測成本因完備醫保體系而降低

當然,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德國與其他國家相比存在著系統層面的區別,先進的試驗室條件與市場化力量推動的大面積檢測的鋪開是德國零死亡率的秘訣。德國擁有歐洲數量最多的生物安全等級最高P4實驗室。4家實驗室比英法兩國相加還要多。與日本或美國部分地區所施行的僅有出現明顯症狀才被允許新冠檢測不同,任何懷疑自身被感染新冠的德國人都可以撥打衛生部門的熱線電話,並前往指定地點接受檢測。這一舉措保證了輕症患者能在第一時間得到妥善處理,避免其發展成重症病例。

還有,德國所有醫保機構年均380億歐元(人均近500歐元)的支出在歐洲也是一枝獨秀,遠超法國的230億歐元和英國的140億歐元。以德國最大的醫保公司之一的Techniker Krankenkasse(TK)為例,若被檢測者有疫情地區旅行史或與確診者有過接觸,該公司會報銷59歐元的檢測費用。而據柏林檢測試劑生產商TIB Molbiol向《世界報》介紹,一盒100支裝的試劑套裝售價為250歐,即便算上運費和人工費用,每次測試的成本也不會超過10歐元。

本次疫情應對中的不足

隨著確診人數的不斷增加,在檢測環節已大範圍地出現熱線佔線、檢測點爆滿等問題。其中三級分流體系也導致了衛生部門與醫院或診所之間出現互相踢皮球的現象。另外,由於歐洲的物流系統並未進入緊急狀態,也導致檢測試劑盒在週末休息時間段無法被及時運抵相關機構。

德國更為嚴重的問題則是傳播鏈的斬而不斷。在集中了德國近半數病例的北威州,所有病例按照傳播鏈回溯,幾乎都可以追蹤到海恩斯貝爾格(Heinsberg)這座小鎮。德國政府雖然落實了檢測、收治等防疫手段的第一部分,但在斬斷傳播鏈這一更關鍵的第二部分卻漏洞百出。2月末正值萊茵河流域各大德國城市的傳統狂歡季。德國國防軍的首例病例也正是在杜塞爾多夫狂歡節上與一對染病夫妻有過接觸才被傳染。

還有就是,除了叫停包括漢諾威工業展在內的多個國際展覽之外,再無其他舉措。尤其是人群聚集性最顯著的德甲比賽,至今依然正常舉行。即便衛生部長施潘於8日已建議延後或空場進行德甲比賽,但由於衛生部無權管轄德國足協,德甲比賽場地的防疫措施至今仍停留於噴灑消毒液。同時,佩戴口罩依然為人所忽視。週末的所有德甲比賽中幾乎無人佩戴口罩。正常人無須佩戴口罩這一觀點,一如既往地得到了專家的支持。

傳播學專家莫里茲就指出:“(普通人)即便佩戴口罩,目的也僅是避免不自覺地觸碰口鼻部位,而非阻隔氣溶膠傳播。僅有確診病人才需要佩戴N95口罩,因為普通口罩密閉性不足以阻擋病毒,這也是醫護人員仍需N95口罩的原因。”

警鐘昨日剛剛敲響

3月8日,一位前往埃及旅遊的老年德國遊客(60歲)因新冠肺炎死亡,這也是第一例德國公民在此次疫情中的死亡案例。按照統計,這一病例計入埃及,但卻也給德國敲響了一個警鐘。僅從確診人數的增長趨勢來看,德國與意大利疫情爆發早期並無不同。那麼,有著8300萬人口且老齡化嚴重的德國,會成為下一個意大利嗎?


最新疫情:全球死亡率3.49%

截止3月8日20時,全國累計確診80905例,現存確診18976例,死亡3124例,治癒58805例,死亡率3.86%。其中,港澳臺地區累計確診病例(括號內為死亡數量):香港115例(3),臺灣45例(1),澳門10例。

境外累計確診30223例,死亡753例,治癒3072例,死亡率3.49%,涉及98國。各國確診數量(括號內為死亡數量):韓國7478(54),意大利7375(366),伊朗7161(237),法國1210(19),日本1209(16),德國1151,西班牙909(17),美國572(22),瑞士281(2),英國278(3),荷蘭265(3),比利時239,瑞典213,挪威169,新加坡150,馬來西亞117,巴林109,奧地利104,澳大利亞83(3),希臘66,加拿大66,科威特65,伊拉克61(6),冰島58,埃及55(1),泰國50(1),阿聯酋45,印度43,以色列39,聖馬力諾36(1),丹麥35,捷克32,黎巴嫩32,越南30,芬蘭24,巴西24,愛爾蘭21,阿爾及利亞20,菲律賓20(1),巴勒斯坦19,葡萄牙18,俄羅斯17,阿曼16,斯洛文尼亞16,羅馬尼亞15,卡塔爾15,沙特阿拉伯15,格魯吉亞15,厄瓜多爾13,克羅地亞12,

阿根廷12(1),愛沙尼亞10,以上52國,另有46國確診人數低於10人,其中:印度尼西亞6。


那個攔截別國口罩的德國至今零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