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樓”鼎立

新絳縣古稱絳州,為山西運城下轄縣。絳州城西有三樓:鐘樓、鼓樓和樂樓。很多的縣府都有這些市樓,但唯獨絳州三樓並峙。南北鼎形排列,鐘樓在南,樂樓在東,鼓樓偏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絳州三樓位於絳州舊城內,包括鍾、鼓、樂三樓建築面積共602.5平方米,都是原絳州衙署大堂的組成部分。鍾、鼓、樂樓分別創建於北宋幹德元年(963年)、元至正年間(1341-1370年)、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後均有修建,現存均為明代建築。三樓相距在百米之內,參差錯落,各具特色。


鐘樓

三“樓”鼎立

鐘樓,顧名思義就是有一個大鐘的樓,據《新絳縣誌》記載,最早為北宋幹德元年(963)所建,後來因失火全部毀盡,然後又在廢墟上重建,元、明時期均有重修。現存建築為明萬曆年間遺構,清代有修葺。到了1979年和1994年兩次翻修,使之煥然一新。該樓地勢高峻,臺基聳立,為正方形,樓的四面設有券洞門,嵌有四副石刻楹聯,屋頂為十字歇山頂,剪邊琉璃瓦飾。內懸萬斤巨鍾,為金天德大定年北關“天慶觀”所鑄,因鑄造技術科學先進,鐘聲清脆、悅耳、宏亮,夜靜可聲聞數十里。每年當遊客來遊玩時都會敲響巨鍾,舊城內基本都可以清晰聽見。


樂樓

三“樓”鼎立

樂樓,具體建造時間不詳,大概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現為明代遺構。因年代久遠坍塌,1983年予以搶救性維修。樂樓座南面北,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前簷插廊,臺基高為2.5米,屋頂當心間凸起,猶如閣樓形制,據傳上下可以同臺唱戲。屋頂為硬山筒瓦頂。樓北面有逐階增高的石砌七星坡,原有城隍廟,此樂樓為酬神演戲之戲臺。每年的國慶期間和春節期間這裡都會有皮影戲表演,臺前為一寬闊斜坡臺階,觀眾們做坡上看演出,不受任何的遮攔。

三“樓”鼎立

鼓樓

三“樓”鼎立

鼓樓,據碑記創建於元至正年間,明清均有重修。現存木結構為明代遺構。因年久失修,1994年進行搶救性翻修並彩繪,現面貌已煥然一新。鼓樓築在七星坡頂端西側,座西面東,在州府大堂的東南,基址宏大,磚石混砌而成,樓身為三重簷,歇山頂,逐級相應收縮。底層面寬五間,進深二間,周圍闢迴廊,可以供遊人四面瞭望,南觀汾水如帶,北望呂梁嵐氣氤氳,四周風光盡收眼底。二層、三層皆面寬三間,進深一間,二層也可以登高遠望。樓內樑架規正,別具一格,頗具古建價值。樓身基座東側嵌有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創建重修鼓樓紀略》、《重修鼓樓》碑石2通。該樓是唯一需要購票觀賞,因地勢高,登頂而望,絳州縣城一覽無餘。


每年的國慶七天和春節到元旦期間,這裡熱鬧非凡,各種小吃、小型遊樂場應有盡有,還有鼓樓北面的城隍廟前也會有絳州鼓樂表演,歡迎大家前來參觀遊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