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獨立團被偷襲,團長孔捷被撤職,李雲龍為何挽留孔捷?

居源月穎



李雲龍到獨立團後,第一次作戰就是突襲萬家鎮,奪取一個騎兵營的裝備。當時還是副團長的孔捷主動請纓,要求帶隊執行這次任務。李雲龍一開始不同意,理由就是,孔捷在他這只是個打短工的,早晚要走,他擔心以後孔捷走的時候要說這些裝備是他搶回來的,要帶走,一直到孔捷承諾他分文不取,李雲龍才同意由他帶隊。

孔捷是獨立團原來的團長,只是在山崎大隊偷襲八路軍總部的時候,被誤認為八路軍總部而突然攻擊,獨立團毫無防備,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傷亡慘重,戰後孔捷被總部下令撤職,正在被服廠當廠長的李雲龍臨時被抽調來接盤,當了團長。而且,旅長要求李雲龍要把獨立團帶成一個能挑得起大梁的部隊,所以李雲龍短期內是走不了了。


八路軍上前線之後,隊伍規模擴張是非常快的,所以軍事幹部和政工幹部都非常缺乏,尤其是像李雲龍丁偉孔捷這種紅軍時期就已經當過團長的軍事幹部,更是搶手貨。雖然一時犯了錯誤,但是隻要能力還是被上級認可的,早晚都會再換個地方去當軍事主官。孔捷雖然吃了敗仗,但是他紀律性強,原則性強,仍然是上級很重視的,所以早晚會繼續當團長。

從具體操作上來說,李雲龍剛到獨立團,第一個任務當然是穩定軍心,補充新兵,恢復士氣。而他作為新任的團長,上來送給獨立團的第一個禮物就是兩百套新軍裝,第二個禮物就是老團長孔捷本來要撤職,李雲龍暫時把他留下來了。這不僅是對孔捷個人之前工作的肯定,也是隊獨立團之前的工作的肯定,以安定人心。


作為上級新派去的軍事主官,而且政委也還沒有到任,李雲龍就成了獨立團當時的核心。很多在這種情況下上任的幹部在到任後都會先開會,以總結之前工作經驗教訓的名義,批評和指責乃至否定前任的工作,為接下來調整幹部配置,調整工作思路做準備。而李雲龍這個做法是反其道而行之,留下孔捷,就是先穩定人心,告訴獨立團的幹部戰士,他不會過多的調整幹部。

當然,不能否認的另一個理由當然是,李雲龍和孔捷是老戰友了,這時候孔捷落難了,他不能落井下石,而應該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一把。畢竟他們這時候都是歸屬於八路軍三八六旅戰鬥序列的部隊,低頭不見抬頭見,早晚也會有用得著的時候。後面李雲龍打平安縣城的時候,孔捷就在新二團命令全力阻擊敵人增援部隊,為李雲龍爭取時間,也就是孔捷對李雲龍的回報。


蕭武


原本這獨立團不是李雲龍的,是孔捷的。而丁偉的新一團才是李雲龍的。李雲龍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正面突破坂田聯隊,還幹掉了坂田連隊的指揮部。結果撤職,去當了被服廠廠長。而丁偉本身是要去抗大學習的, 卻趕回來撈了個現成的。這裡就要說到了,丁偉厲不厲害?絕對不比李雲龍差。丁偉只帶了一個警衛員,連個政委都沒帶,就輕輕鬆鬆地把李雲龍的新一團給接收了。李雲龍只帶走了一個張大彪而已,還被旅長批了不要搞“山頭主義”。丁偉接班當天,一個命令所有新一團的戰士都敬禮歡送老首長。


那再來看到李雲龍來接收獨立團了,結果自己帶了一百套軍裝不說,發現獨立團沒那麼好接收。因為當時獨立團都只認孔捷。這事就怪啦,這說明啥?獨立團的戰士比新一團更重感情? 不是,因為兩個團的情況不一樣。 新一團剛打完勝仗,士氣高昂,換一個團長過來,意味著整個團進入了一個主力團狀態。我們知道八路軍改編的時候,很多編制是被壓縮的,所以新什麼團,獨立團什麼的都是自籌糧餉,沒有國軍編制的。而新一團,由一個非正規團被李雲龍帶成了一個主力團。而孔捷的獨立團實際上仍然處於非正規團向正規團過度的階段,只差一個勝仗,然而勝仗沒等來,卻莫名其妙吃了個大敗仗。此時如果團長再一撤職,這個隊伍就要散了。軍心動盪 ,士氣全無,領導再一走,其他人還有啥心思打仗?


所以李雲龍把這一幕看在眼裡,來看看李雲龍如何處理這爛攤子?表面一聲不吭,立馬去旅長那打報告,撤編受損失最嚴重的營,變成加強連,調張大彪來做連長,留孔捷做副團長,蹲守一營。這種方式其實就是短時間內提高凝聚力、提高士氣的方法。一方面讓其他營看到失敗就面臨縮編,甚至解散的懲罰;然而另一方面,對於縮編的營而言,降級留任個我們仍然是一個團隊,而且通過各種方式補充,自己反而因為“降級”有了更多的增強實力的自主權。


而留孔捷,對李雲龍而言,一舉多得。此時化悲痛為力量,孔捷的作用比李雲龍更重要(孔捷在,保證獨立團的戰士們沒其他想法,仍能是一個集體,老人的凝聚力肯定高於新人);基層交給張大彪跟孔捷,他要留著腦子想怎麼充實發展壯大隊伍的實力。在大家的相互配合下,在李雲龍的“野路子”帶法下,一個打了敗仗 ,士氣全無的非正規團,短短的功夫,竟然連騎兵連都有了。


而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對比,普通戰士對李雲龍就真的從內心服氣了,也就願意跟著李雲龍幹了。此刻獨立團就萬事俱備只欠一場勝仗了。勝仗一結束,再將孔捷調走,就會像當初丁偉接受新一團那麼容易了。

果然“李家坡”一戰,獨立團整團以戴罪立功的心態,打了一場大勝仗!而此刻孔捷也功成身退 ,調任新二團做團長。而獨立團從此也就認定了李雲龍。


炒米視角


孔捷有能力,孔捷在留在獨立團能更快使獨立團恢復勢氣。

孔捷是獨立團老團長,雖然吃了敗仗,但是部隊的向心力還在。一次突襲,反應緩慢,指揮失靈。造成損失有點大,但孔捷是獨立團的老團長,能力還是很厲害,晉西北鐵三角不是白給的。

首先,獨立團連營級幹部對孔捷作為獨立團團長還是很認可的。老部下對孔捷領導還是擁護的,這是對孔捷以前工作的肯定和理解。有孔捷在,獨立團人心不會散,工作容易開展。如果孔捷撤職調走了,連營級幹部紛紛請求調走,李雲龍也頭大,不利於勢氣恢復。有老團長在,人心就不會散。遇見合適的機會,來一場酣暢淋漓的勝仗 ,勢氣立即就會恢復。

其次,獨立團新敗,勢氣不振,犧牲不少同志。正是用人之際,正是需要像孔捷這樣的老同志,身經百戰,經驗豐富,各方面都很突出的人才。李雲龍把張大彪調過來也說明獨立團需要人才。畢竟,說到底,打仗拼的不光是武器,人才是決定勝敗的關鍵。沒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談。

綜上所述,李雲龍不光是戰友情宜,還是人才需求,還是戰略需要。把孔捷留下來作為副團長,都是不二人選。



江山傲雪


《亮劍》第一集末尾,獨立團剛換防到楊村,就被誤打誤撞闖入的山本特工隊偷襲,幾乎損失一個營,老總大怒,直接把在被服廠繡花的李雲龍召回,接手這個“爛攤子”,李雲龍其實也是不情願去的,因為他認為新一團才是他的“老家”,他就是要“棄針從戎”,也是想回到他一手帶起來的新一團,但是旅長一頓懟,讓李雲龍把獨立團重新帶起來。

看問題,孔捷已經被老總撤職去餵馬,李雲龍為何要把他留下來,這就要說說李雲龍的管理能力,李雲龍自己都說自己是泥腿子一個,但是他的帶隊能力確是上乘,他剛到一個剛打了敗仗,幾乎損失了一個營的建制,士氣低落的團,他是利用什麼方法和手段去快速提升獨立團凝聚力的呢?留下老團長孔捷就是他的“計策”之一。



李雲龍剛到獨立團去視察戰鬥現場,李雲龍說“難道你們的槍是朝天放的”孔捷馬上回懟“你可以噁心我,可你不能噁心我這些兵,你到哪也找不到這麼好的兵”,而孔捷剛回到團部,一群士兵馬上圍了過來,“團長你不能走,我跟著你,要有一起走”“團長,我從進獨立團第一天您就認識我了,別人問我,殺鬼子為什麼那麼起勁,我說,團長從後面看著呢,他認識我啊,現在換了個新團長,讓我們怎麼殺鬼子”“更有甚者說“孔團長,要走,你把我們都帶走,要麼,你拿機槍把我們掃了也行”,雖然孔捷也對他們進行了教育,但是這些場景和對話以及戰士們對老團長孔捷的態度,新團長李雲龍都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李雲龍馬上電聯旅長,在得知旅長不在時,直接接通了師長,可見李雲龍之急迫,在跟老總的“軟磨硬泡”下,李雲龍如願把孔捷留下來當副團長,至於孔捷在李雲龍來之後和他走之前這段時間發揮了多大的作用,我形容他為“潤滑劑”。

第一,李雲龍和孔捷探討鋼盔,孔捷讓一個戰士把鋼盔拿來給咱團長見識見識,那個小兵馬上問,“團長?哪個團長?”孔捷立刻呵斥道“嘖,咱獨立團還有別的團長嗎?李雲龍,李團長”。這說明孔捷已經認可了這個新團長,我都認可了,你們還有啥說的,還有在旅長走後孔捷說“下面請新團長李雲龍同志,給大家做指示”,而當李雲龍講完話孔捷也由衷的鼓掌,老團長的態度直接決定了戰士們對李雲龍的態度。



第二,我覺得趙剛和李雲龍之間也需要一箇中間人來“調停”,趙剛剛到獨立團,而李雲龍從來沒跟政委搞好過關係,在這種情況下,孔捷的這個中間人尤其重要,尤其是孔捷說“上級派他來,自有上級的道理”“你斗大個字不識,是還有個人好好教教你嘍”,還有李雲龍因沒有搶到主攻任務大發雷霆,也是孔捷當了“冤大頭”,要不李雲龍跟趙剛非得大幹一場。

第三,孔捷談到戰鬥損失,說到“二營損失最大,建制殘了,人員不齊,士氣也…”,李雲龍說“二營先壓縮一下編制,把我帶來的張大彪,讓他去當連長,原來的連長當排長,排長當班長,班長當戰士,咱們組成一個加強連,由團部直接指揮,工作你老孔去做”,孔捷馬上答應“行,諒他們也沒什麼可說的,我不也官降一級嘛”。在團隊建設上,孔捷也是幫了李雲龍不少忙。



第四,就是在實戰中,在攻打山崎大隊時孔捷說“你就交給我把,老子這幾天都特麼快憋瘋了”而孔捷也是先於李雲龍衝進陣地的,李雲龍也“成人之美”成全了老戰友,因為孔捷以及獨立團急需一場翻身仗來“改命”,扔掉“發麵團”的帽子,這一戰也是獨立團的榮譽之戰,作為老團長必然拼命拼殺。

雖然李雲龍到獨立團,帶來200套新軍裝,搶奪軍馬成立騎兵連,去後勤部“搶”手榴彈,搞演講提士氣,但是最重要的一環就是留下了老團長孔捷,他就是李雲龍和獨立團的“紐帶”,而大財山崎之後,孔捷受傷去後方養傷,之後又順利成為新二團團長,而獨立團的戰士們又認可了李雲龍這個新團長,一切也就順理成章了。


屈原雜談


軍令如山,可新一團團團長李雲龍就是不按套路出牌,從小鬼子的正面突圍了,而且成功了!這就是一位戰將的獨到性格,可是付出了撤職的代價

抗戰時期,全民抗日,八路軍一個沒有編制的新一團竟然讓團長李雲龍帶的嗷嗷叫,程瞎子打不下來的小日本一個聯隊,讓李雲龍的巧奪天工的戰術——隱蔽戰壕,三千個手榴彈炸了個留平。

這就是八路軍的模範戰列

由於違抗軍令,李雲龍被撤職了。丁偉撿了個大的便宜,空手套白狼當上了新一團的團長。李雲龍哪裡去了,到被服廠當廠長。

總部首長想到戰將李雲龍

好刀一定用到刀刃上,不久獨立團的孔捷、孔二愣子被日本鬼子的特種部隊搞了個偷襲,孔團長孔二愣子被撤職,孔捷委屈!

在那個年代,打了敗仗是一定要受處分的,何況是主力部隊獨立團!
總部首長在獨立團的團長人選上慎重考慮還是想到了李雲龍,讓李雲龍去獨立團接替孔捷當團長。

打了敗仗的孔捷一定會想到被上級處分,但是沒有想到被撤職,更沒有想到是自己共患難的老戰友李雲龍來獨立團當團長。

這部劇的亮點是戰友共患難

李雲龍高興的是;又可以重返戰場,尷尬的是搶了老戰友的飯碗,權衡利弊,只有一個辦法,留下老戰友孔捷繼續在獨立團一起戰鬥。

可以理解;長征路上一起共患難的戰友,要翻身;只有在獨立團!

李雲龍有面子,為什麼?有老首長呀!只有求情,還得偷偷的求情!

為什麼要挽留孔捷孔團長?

一、在哪裡跌倒在哪裡爬起來,何況是抗日打小日本,這是孔捷說的。

二、戰友的情誼,不想讓昔日的患難與共的戰友受委屈!

三、不想給首長出難題,真能讓一位戰將去餵馬去?

四、有老戰友在,李雲龍開心,功勞是大家的,李雲龍說過;商量著來嘛,什麼你我的,心胸開闊。

李雲龍高明就是高明在這裡,即維護了老戰友的面子,又給老戰友立功的機會,這就是“凝聚力”的團隊精神。

李雲龍之所以能打勝仗,完全是體現了他的大度、共患難的精神。

(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歡迎網友互動、評論、留言!


日堯居


在電視劇亮劍中,日軍派出特工隊去偷襲八路軍總部,誰料想遇到了獨立團,團長孔捷面對特工隊的襲擊,指揮不利,使獨立團損失慘重,為此總部首長一氣之下撤了孔捷的職務,讓李雲龍接替,還要孔捷去當馬伕。

李雲龍到了獨立團,強行挽留孔捷,並打電話給首長求情,最後孔捷留在了獨立團當副團長。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李雲龍是一個很將義氣的人。

他和孔捷是老戰友了,如果孔捷真的當了馬伕,這對他的打擊會非常大,畢竟孔捷是個要面子的人,而且這可能會影響他的前程,弄不好孔捷從此退居二線,軍事生涯被耽誤,再說孔捷只是打了個敗仗,總部首長一氣之下才將其撤職,所以李雲龍去求情將孔捷留下,即可以安慰這位失落的老戰友,又可以讓他在身邊當個好幫手。

李雲龍將孔捷留了下來,確實是個明智的選擇。

獨立團的大部分人都只認孔捷,對李雲龍這個空降來的團長根本不買賬,而此時獨立團的士氣受到打擊,整個部隊充滿了挫敗感,孔捷這位老團長的留下,可以讓李雲龍更好的管理部隊,從而使部隊重新恢復士氣和戰鬥力。

當時八路軍嚴重缺乏軍事主官,孔捷的軍事指揮才能雖然沒有李雲龍好,但他也同樣是身經百戰的老戰士,也算的上是一名優秀的指揮員,只不過運氣差了點,遇到了山本特工隊,才輸得一塌糊塗。在後來的李家坡之戰中,獨立團消滅山崎,孔捷英勇作戰,最後受傷,遂轉任新二團團長,而李雲龍在此戰中展現出了自己的實力,在獨立團樹立了威望。


兵說


要不怎麼說咱老李情商高呢?兄弟之間,何分彼此?更何況鼎鼎大名晉西北鐵三角!

亮劍中獨立團被山本一木特工隊偷襲致使損失慘重士氣低落,彭老總震怒,主力團稱之為發麵團,團長孔捷職務被擼,李雲龍走馬上任,出任獨立團團長。

孔捷孔團長那個憋屈啊,心裡那個氣呀,這仗是打得是真窩囊,走著走著被人打了一悶棍,換誰誰心裡好受誰不是氣得要死?誰不想打回翻身仗?是爺們在哪裡跌倒就要在哪裡爬起來不是?

咱老李誰啊?這麼點事情要都做不好,這點情商都沒有那就不要混了。

實事求是地講,不要說孔捷,換誰第一次對上山本特工隊都不見得能有個好,老孔冤啊……事實上這是替彭老總擋了子彈,彭老總脾氣爆,但腦子好使著呢,這不咱老李一求情,就坡下驢了,副團長那就副團長好了,你兄弟倆合計合計怎麼著把這個事情給我解決了。

咱老李初來乍到,兩眼一抹黑,要了解情況還要合計總不能連個能說話的人都沒有不是?

老孔這人吧,雖說中規中矩但是鐵三角的實力絕非浪得虛名,老孔帶部隊那還是很有一套的,這件事情老孔是有責任但總的來說誰心裡都有桿秤,老孔確實是冤……底下的戰士們心裡清除著呢,戰火歷練出來的感情不是別的什麼能比的,一看孔團長要走,都跟著要走,這還得了咱老李的工作還怎麼開展?

所以,於情於理,李雲龍都是要挽留孔捷的,孔捷也不想就這麼窩窩囊囊地就走了,事實上後來李雲龍帶著意大利炮成功地扳回一局,平安格勒戰役也被載入了史冊……

當然了,這一仗真正名揚天下的是意大利炮,額……還有意大利麵。


小僧愛讀書


李雲龍挽留孔捷表面上給孔捷留了一個副團長的位置,實際上已經把把孔捷架空,到有一種“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意味。(非貶義)

孔捷和李雲龍是一個班出身,可以說是自己的老戰友,李雲龍江湖出身那一句“我們獨立團從來不會丟下一個弟兄”就表明了他做人的態度。所以說留下來孔捷除了對自己有利之外,還有一份自己做人的原則,畢竟孔捷不如李雲龍機靈,以後孔捷在升到團長就不知道猴年馬月了。



李雲龍留下來孔捷除了情分更多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獨立團在經歷偷襲之後士氣低落。李雲龍第一件事情就是從被服廠帶來了一批新軍服:一是為了顯示這個團長厲害能給兄弟們新衣服穿樹立威信,二是獨立團士氣低落,他需要給兄弟們來點新氣象。當然這一批軍服是不能完全解決問題的,所以當旅長來的時候李雲龍又喝酒立志,讓每一個人都憋了一口氣,加上李雲龍請命沒有讓孔捷走,更加提高了李雲龍的威信,也正好賣給了孔捷一個人情。


在後來偷襲騎兵營後分戰利品時和指揮圍攻日本偷襲部隊時,孔捷基本上沒有任何發言權,獨立團依然還是李雲龍當家,李雲龍不僅發展和基層部隊的關係,還把李大彪安插到部隊裡面,更加穩固了自己領導地位。孔捷更像是一個精神信仰,李雲龍把他留下來就是用來穩固獨立團的士氣和進一步管理獨立團。


虎賁軍huben


這裡面有兩個原因:

一、兄弟情。李雲龍與孔捷是同時當兵同在一個班的兄弟,二人有很深的情誼,李雲龍當然不想孔捷被撤職發配到什麼被服廠之類的非戰鬥部門。因為,李雲龍明白一個指戰員離開了戰鬥部隊意味著什麼,當然不是說孔捷離開戰鬥部隊就不能翻身了。但如果留在戰鬥部隊,翻身就更快一點,因為孔捷畢竟不同李雲龍。李雲龍也離開過戰鬥部隊,但他比較特殊,旅長寵著他。正如孔捷發牢騷說,李雲龍犯的錯如果擱他身上,都槍斃三回,而李雲龍卻不會。所以,打山崎大隊後,受傷的孔捷就感謝李雲龍給了他一個機會。

二、孔捷是一個有能力的好指戰員,李雲龍知道這點也需要他。孔捷的能力從日後重當團長及朝鮮戰場上得到了充分的證明。所以,李雲龍也不願意一個有能力的指戰員就這樣廢了,在抗戰的大局上,李雲龍還是有覺悟的。同時,李雲龍新接手獨立團,也需要孔捷這樣的幫手。李雲龍第一次到獨立團,就看到了獨立團的戰士對孔捷的感情,李雲龍當然願意孔捷留下,這樣他管理獨立團就更事半功倍了。


50後男人


李雲龍說他老奸巨猾心眼多,沒人會反對吧?他雖然看起來是大大咧咧的粗人一個,以前也只是個編筐的,可是在很多事情上他並不含糊,膽大心細鬼點子多,比如從土匪那截回來的楚雲飛的物資,三番五次的交涉,李雲龍都得打了哈哈,愣是沒給。按照李雲龍的思維,他都是不按套路出牌,而且一貫我行我素,從他參軍開始,人生也算是跌宕起伏,不是被擼了去當伙伕,就是去當被服廠廠長,所以很難和其它人一起指揮戰鬥,從趙剛做他的政委就看的出來,他一開始只讓趙剛管生活,軍事上的事還是他說了算!


正常情況下,李雲龍是不會留下孔捷的,就像丁偉接替李雲龍做新一團團長,李雲龍在,丁偉是很難真正接手團長一職的,而有孔捷在,自己也很難指揮士兵,去的第一天,士兵就表示要跟隨孔捷走,當然,孔捷和李雲龍的性格還是不一樣的,李雲龍一向比較霸道嘛,不太講究那些禮節,那麼為什麼李雲龍還要留下孔捷呢?

第一,穩定軍心。

孔捷和團裡士兵的關係很鐵,大家一心想要跟著老團長,所以難免不會對李雲龍這個新來的團長心有芥蒂,所以在日後的訓練或者作戰中,未必能發揮真正的實力,這對打仗是很不利的,留下孔捷,可以穩定軍心,而且孔捷和李雲龍不同,他被日軍襲擊打了敗仗,他自己覺得丟臉,覺得自己窩囊,他知道李雲龍,所以會很認真的聽取李雲龍的意見或者心服口服的接受李雲龍的調遣,但是你要是讓李雲龍去聽丁偉的?門兒都沒有!他不指揮丁偉就算不錯了,所以他才把孔捷留下來。



第二,孔捷有實力。

孔捷原本就是獨立團團長,和李雲龍是多年的戰友,他的能力,李雲龍是知道的,他初來乍到,除了需要孔捷能穩定軍心以外,還需要他幫助自己出謀劃策,帶兵打仗,比如偽軍的騎兵連,就是派孔捷去帶回來的,當然別人可能也能做到,但是沒有孔捷穩妥,傷亡也低,能把一團之長留在部隊裡做副手,部隊戰鬥力還用說嗎?



李雲龍就是個人精,說自己是泥腿子,可是心眼比誰都多,就是因為這樣才能打勝仗,我們才喜愛他的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