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的“公知”,“高能”的高鐵

我的爺爺是袁隆平先生的學生,一輩子從事農業技術與農業管理工作。退休後,爺爺因為不適應“閒下來”的城市生活,於是和奶奶回到農村老家,自己種菜、養雞、養魚,怡然而樂。儘管如今已經85歲高齡,猶自跋山涉水健步如飛。

無知的“公知”,“高能”的高鐵

爺爺的菜園一角

作為孫輩,定期回老家看爺爺奶奶,既是一種盡孝,也是難得的親近田園的美妙之旅。15年前,從我居住的這個地級市,回到老家,駕車需要3個小時以上的車程;10年前,高速公路修通了,1個半小時可以回家一趟;5年前,高鐵修通了,並且意外在老家不遠的地方有了一個高鐵站,回老家的路程,縮短到了半個小時之內。

高鐵的到來,不僅擴展了人們的生活半徑,也徹底改變了人們的時空觀念乃至生活方式。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際高速鐵路開通運營,全長120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成為中國第一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當時運營速度世界最快的高速鐵路。從那以後,高鐵在中華大地上的飛速發展,成為了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蹟。11年後的今天,我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3.9萬公里以上,其中高鐵3.5萬公里,不僅穩居世界第一,而且佔到世界高鐵總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

3.5萬公里的高鐵,縱橫交錯在祖國大地的山川河嶽之間,將我們這個國家前所未有地緊密聯繫在一起。“朝辭北京西,夕至彩雲南”,在高鐵的串聯之下,全國主要城市都納入了“一日生活圈”;多個區域形成了以省會為中心的“一小時經濟生活圈”,人流、物流的空前加速,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提升的強勁動力。

無知的“公知”,“高能”的高鐵

任何一個有基本常識的地球人,無論秉持什麼樣的價值觀,對於中國高鐵,即便沒有溢美之詞,也實在難以講出詆譭之言。然而,前兩天,知名的北美財經“公知”陳思進,在微博社交網頁上發表的關於“中國高鐵的發達恰恰是一種落後”的言論,再次秀了一把所謂“公知”的無知下限。

陳“公知”發佈的所謂內容,據說是美國輿情部門的“通稿”。其核心要義有兩點:一是美國雖然沒有高鐵,但美國的高鐵在天上,“空中高鐵”可以幾十層疊加,且不佔土地,空氣阻力比鐵軌小,更省能源;二是美國有兩萬多個機場,而中國機場僅有250多個。

關於以上第一點,實際上已經“無知”到不值一駁,且不說高鐵的運力是大飛機的數倍,是中小飛機的數十倍,高鐵站更是可以直接佈局在市區,即便承認美國航空業的“先進”,也根本無法從邏輯上得出中國高鐵“落後”的結論。

關於以上第二點,有內行網友找出了這樣的真實數據:在美國2萬多個機場中,絕大部分是軍用、私人機場,其中僅有5000個左右是公共機場,而且這些公共機場只有500個左右用於商業航空,其餘的4500個則基本連塔臺都沒有。

陳思進何許人也?百度百科資料顯示:陳思進,紐約大學高級金融專業進修班畢業,紐約市立大學電腦科學碩士。曾任銀行家信託和納斯達克高級金融軟件開發師、瑞士信貸證券投資部助理副總裁、美國銀行證券公司副總裁,曾經為央視大型紀錄片《華爾街》擔任顧問。

其中最有意思的莫過於這一段:作者經歷豐富,年輕時離開溫州房地產商的富裕家庭,和愛人到美國打拼,從計算機碩士做到華爾街金融核心機構副總裁,曾經親身經歷過“9·11”,在世貿北塔倒塌前三分鐘逃出,在看透華爾街的金融遊戲後,辭職到加拿大工作,計劃明年回國發展。

陳“公知”關於中國高鐵的“評價”,有兩種可能:要麼是真無知,要麼就是“秀優越”,並且極有可能是為其“明年回國發展”這一計劃謀求“高身段”、“高價位”的一種心理在作祟。

無知的“公知”,“高能”的高鐵

曾幾何時,在中國,“公知”一度成為一個貶義詞。

按照百度對公知的解釋:“公知”從字面可認為是公共知識分子(The Public Intellectual)的縮略詞,精確定義是具有學術背景和專業素質的知識者;是進言社會並參與公共事務的行動者;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義擔當的理想者。

然而在中國社會,“公知”一詞一度被那些貌似公正博學,實則搖擺不定,自視甚高,以天下評判為已任,視政府和百姓問題多多,自認擔綱啟蒙責任,誨人不倦的一群人所“竊據”。一些高喊所謂“自由、民主、科學”的所謂公知,要麼崇洋媚外、要麼作秀造假、要麼藉機斂財,使得“公知”日益成為網絡鄙視與譏諷的對象。

實際,中國從來都是有“公知”的,“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是中國知識分子所一脈相承的氣節。每一個時代,總有那麼一些有責任、有擔當的知識分子,他們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能勇敢地劈開排空的濁浪,在危機四伏中堅守使命。而道義,正是他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堅貞氣節,是他們理想人格和自我精神的寫照。

無知的“公知”,“高能”的高鐵

魯迅先生曾經這樣寫道:“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胡適先生也曾經說過:“爭取你自己的權利,就是爭取國家的權利;爭取你自己的自由,就是爭取國家的自由。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從來不是一幫奴才建成的。”近年來,我們這個社會的點滴進步,都得益於這樣一些心懷正義與公理,無懼潛規則與利益集團,誓死捍衛尊嚴與自由的人們的奮力抗爭。

他們可能是抗爭非法收容的大學生,可能是調查地溝油的記者,可能是實名舉報貪腐官員的媒體人,可能是調查冤假錯案的警察,可能是一切捍衛自身權益同時為全社會的正義加分的人。

真正的“公知”,直率、堅定、睿智、勇敢,不裝腔作勢,不標新立異,也不哭天喊地;只有這些,才是公知所應當具有的品質與姿態。而通過這樣的真正的公知們的努力,與朝堂上的正義力量和鳴,朝野的良性互動之下,才能真正推動社會的改良與進步。

無知的“公知”,“高能”的高鐵

我的“硬核”爺爺

最後,再次用我85歲“硬核”爺爺剛學會的一句網絡語,送給所有陳思進一樣的所謂“公知”:“袁隆平先生真不該讓你們吃太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