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格化管理要在戰疫中發揮重要作用

3月5日,中央指導組副組長、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在武漢督導網格化管理與疫情防控結合工作,聽取一線網格員意見建議和工作中的困難。陳一新強調,武漢保衛戰進入決戰決勝的新階段,網格化管理要在社區封閉管理、創建“無疫情社區”、維護社會穩定、社區居民生活保障服務中發揮好四大作用,強化群防群治、聯防聯治,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來自武漢8個區的社區網格員代表向陳一新詳細介紹了疫情發生以來網格員工作的酸甜苦辣,講述了優秀網格員“為大家不顧小家”的感人事蹟,並就老舊小區社區防控、困難群體生活保障服務、農村地區防護物資、社區工作人員激勵和保障等重點難點問題提出意見建議。

網格化管理要在戰疫中發揮重要作用

陳一新代表中央指導組向廣大基層網格員表示誠摯的慰問和衷心的感謝。他指出,疫情爆發以來,武漢1.2萬名網格員積極響應黨委和政府號召,不計名利,義無反顧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幫助黨委政府織密了疫情防控的“天羅地網”、築牢了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在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貢獻。網格員們“五加二”“白加黑”,1個多月來連續工作沒有休息;對待居民勝似親人,併為他們辦了許多急事好事實事。網格員是社區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他強調,要對基層網格員給予特殊關愛,加強疫情防控知識培訓,採取輪休、補休等方式保證及時得到休整,落實網格員工作補助,加大先進典型宣傳力度,切實減輕基層負擔,讓網格員有更多精力用於疫情防控和服務群眾工作。

打好武漢保衛戰,決勝的基礎在基層,基層的重點就在社區和網格。陳一新就網格化管理工作提出四點督導意見,強調發揮“四個重要作用”。長安君一一介紹。

網格化管理要在社區封閉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防控疫情管住社區很重要,實施小區封閉管理是社區防控中一項重要舉措,關係武漢保衛戰的全局,堅持嚴防嚴控毫不放鬆,繼續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

當前,小區封閉管理已收到明顯成效,要實行嚴格的網格化管理,守護好社區這個“安全島”。要以社區網格為單元,以排查、防控、服務為工作重點,最大限度消除傳染源、切斷傳染鏈。對武漢1406個社區、7102個小區,無論是封閉式還是開放式,都要按照“一門進出、全天值守、測溫登記、開放式小區硬隔離”的要求,全面管控人員流動,做到社區封閉管理到位。

網格化管理要在創建“無疫情社區”中發揮重要作用

網格化管理要在戰疫中發揮重要作用

社區群眾普遍反映,創建“無疫情社區”利國惠民、勢在必行。要把創建“無疫情社區”作為加強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的創新舉措,推動社區成為打贏武漢保衛戰的一線堡壘。

——要深刻認識創建“無疫情社區”是分區分級防控的精準舉措,是小區封閉管理的發展方向,是積小勝為大勝的有效策略,是打好人民戰爭的有力載體,也是對外展示武漢抗疫成果及進展的重要宣示,抓緊抓實抓出成效。

——要堅持“疫情零發生”、“防控全到位”兩個基本標準,努力實現社區至少連續14天以上沒有新增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沒有新增疑似病例、沒有密切接觸者,推動封閉管理到位、排查摸底到位、衛生消殺到位、生活保障到位、維護穩定到位、宣傳發動到位。

——要以“無疫情社區”為抓手向兩頭延伸,一頭以“無疫情小區”為切入點,一頭向創建“無疫情街道”、“無疫情城區”發展,酌情調整居民活動管控等級,逐步恢復正常生活秩序,增強社區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戰爭。

網格化管理要在維護社會穩定中發揮重要作用

歷史上,大災大疫往往導致社會失序。隨著封城、封區持續實施,有的居民會產生焦慮、煩躁、埋怨等不良情緒,容易引發矛盾糾紛和涉疫違法行為。

對本區域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現的違法犯罪和矛盾糾紛,要提前預警預防,嚴防疫情風險向社會領域傳導。要完善源頭預防、排查預警、多元化解機制,密切關注關心患者家屬、孤寡老人等群體,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干預和疏導。要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務,及時調解各類矛盾糾紛,防止矛盾上行、事態擴大。要增強法治意識,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文明防控、精準防控。

網格化管理要在社區居民生活保障服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面對疫情防控各項“硬核”舉措,人民群眾生活難免遇到許多不便。要堅持一手抓“硬封控”,一手抓“軟服務”,千方百計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實際問題。

——要充分發揮紅色物業重要作用,這次武漢戰“疫”,全市物業行業12萬人,到崗率只有58%,紅色物業到崗率達到85%,紅色物業共有企業員工4500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和武昌、青山等區的方艙醫院都是紅色物業在管理。

——要組織下沉幹部、社區幹部、志願者開展小區生活物資配送,重視解決一些老人不會上網、難以參加團購的問題,打通聯接家家戶戶的“最後一百米”。

——要重視幫助解決好非新冠肺炎患者醫療保障問題,特別是孕產婦、需要血液透析、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等患者的送醫就醫問題,使他們及時得到有效救治。(中央政法委長安劍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