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邊境居民曾到香港種地,收入是深圳的100倍!靠此發財致富

香港土地可謂寸土寸金,很多地方都是填海造房,而如今已經是很難看到有土地可以耕種了,他們大部分物資都是從深圳這邊運輸過去的。

深圳邊境居民曾到香港種地,收入是深圳的100倍!靠此發財致富

然而很多人卻不知道,很多深圳本地人在香港還擁有祖傳田地,這些生活在深圳的村民,拿著特殊證件通過“耕作口”到香港去每天種地,這曾經是深圳邊民的致富之路。

深圳邊境居民曾到香港種地,收入是深圳的100倍!靠此發財致富

深圳人在香港的祖傳田產

深圳邊民為什麼會有香港的菜地呢?其實,深圳邊民到香港種田已有百年曆史,這些在香港的菜地就是祖上一直傳下來的。

深圳邊境居民曾到香港種地,收入是深圳的100倍!靠此發財致富

100年前,當清政府將香港租借給英國時,居住在深圳的很多邊民的家園被硬生生分隔,家在故土,賴以生存的土地卻被劃在了境外。

但村民們依然可以到過境到香港新界的農田進行耕作,這種習慣延續到現在。據悉,這些深圳邊民很多都是很早以前從香港那邊遷過來的,至今祖墳仍在香港那邊,每年少不了要過去拜山祭祖。

解放前,一河之隔的深圳和香港的村民們可自由往來於深、港兩地,在一起耕種、養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50到70年代,由於歷史的原因,過境耕作曾被限制。1976年後過境耕作恢復,邊境邊民又開始了從事過境耕作、蔬菜種植等。

深圳邊境居民曾到香港種地,收入是深圳的100倍!靠此發財致富

如今這些深圳邊民約有4000多畝耕地,位於香港新界以北。

深圳邊境居民曾到香港種地,收入是深圳的100倍!靠此發財致富

看到這裡,大家或許好奇,這些深圳邊民是如何從深圳出入香港的?用的也是旅行證件嗎?

過境特殊通道

實際上,在往來深圳香港的口岸通道中,有一些特殊通道叫做

“過境耕作口”,生活在深圳邊境的村民有著特殊的證件——過境耕作證,他們憑此通過“耕作口”就可到香港去耕作。

深圳邊境居民曾到香港種地,收入是深圳的100倍!靠此發財致富

這樣的一紙耕作證,也不是每個村民都有。深圳河周邊的30多個村,只有約2000名村民持證。但男人超過60歲,女人超過55歲,就不可以過境。

證件的數目不會增多,只靠繼承。往往新一代人,要年滿22週歲才能繼承下珍貴的證件。證件稀有,使用起來也有一定限制。邊民憑耕作證到了香港,不能超出南坑、水湖、上水、元朗和粉嶺等限定範圍,並要求於當天下午6時關閘前回來,不能過夜。

當時在香港種地掙的錢 是在深圳掙的100倍

現在的香港深圳同為國際大都市,經濟增速齊頭並進,可在以前,兩地的物價有著天壤之別。

40年前,在深圳一斤的蔬菜只能賣幾毛錢,而在香港能夠賣20多港幣一斤。曾有邊民表示,早些年在深圳境內種地,收回來的蔬菜一天只能賣一兩塊錢;而過境去香港種地,直接把蔬菜拿去香港上水賣,一天能賣100塊錢,相當於深圳的100倍。

深圳邊境居民曾到香港種地,收入是深圳的100倍!靠此發財致富

當時港幣比人民幣值錢,所以當時很多邊民更願意去香港種地,或是過去養豬、養雞、養魚蝦蟹……產出都供應香港。從某種意義來說,到香港去耕作,成了深圳邊民的致富之路。

隨著深圳經濟的發展騰飛,邊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邊民的賺錢方式和攜帶行李也在發生變化。以前扛著鐮刀、鋤頭過境的場面已不復存在。如今邊民靠出租物業、做生意賺錢,生活好多了,過境耕作口種菜只是為了活動活動筋骨,出出汗而已,有的是走親戚,或陪同那邊的親人喝喝早茶什麼的。邊民種田的變少了,香港的耕地也逐漸荒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