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陽,迄今為止,我最滿意的作品還沒有一幅


楊曉陽,迄今為止,我最滿意的作品還沒有一幅

文|馬川

楊曉陽三奇

在中國當代美術史上,楊曉陽堪稱奇人一位。

楊曉陽奇在仕途上。他29歲起即出任大學國畫系主任,併成為有集出貢獻的專家;35歲出任西安美院副院長,上任一年主持全盤工作;37歲出任大師雲集的西安美術學院院長;44歲當選在美術界代表著榮尊嚴與權威的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他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年輕的大學校長,中國美協最年輕的副主席,也是在位時間最長、威望最高的院長。

楊曉陽還奇在業務上。藝術創作與從政所要求的個性以及時間幾乎是一對天敵,但是,楊曉陽卻以其平均每天兩幅以上的創作以及總數近下幅的畫作數量成為迄今為止全國美術院校教授創作之最,院長創作的之最。他以其紮實的藝術成就,在34歲即破格晉升副教授,大部分教師為之奮鬥一生的教授職稱,楊曉陽在38歲就順順當當地擁有了。作品數量多似乎不能說明什麼,楊曉陽30多歲時創作的作品《黃巢進長安》已經成為《中國通史》的彩色插圖並被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永久收藏。兩幅均長60多米的巨幅壁畫《絲綢之路》和《阿房宮賦》均為他40歲之前的作品,一經出世就成為中國美術界震撼人心的扛鼎之作!

楊曉陽,最奇的還在他獨特的性格修養和哲學思想。按照一般規律,作為藝術奇才,楊曉陽要麼處事刁鑽,性格怪異;要麼清高孤做,盛氣凌人。作為少年“進仕”,楊曉陽要麼謹言慎行,老氣橫秋;要麼八面玲瓏,圓滑虛偽。但是生活中的楊曉陽卻恰恰出奇地質樸真誠,出奇地平易近人。他不抽菸,不喝酒,不唱歌,不跳舞,不打牌,除了日常工作,所有的愛好就是喝茶、看書、畫畫、鑑寶。他有創作的激情和天份,卻沒有一絲生活的偏激冒進;他待人接物嚴於律己,為人為畫卻又十分大氣;他從骨子裡淡泊名利,卻在不期然中榮譽等身。當代社會生活中許多看起來無法統一的尖銳矛盾,在楊曉陽身上竟然十分輕鬆十分神奇地取得了和諧統一。


楊曉陽,迄今為止,我最滿意的作品還沒有一幅


與楊曉陽對話——藝術與行政是可以完美統一的

記者:在外界看來,您30多歲就晉升教授並出任西安美院院長,人生仕途都過於順利。事實是這樣嗎?您個人認為這種順利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

楊曉陽:別人都認為我很順,我感覺我也很順。其實沒有一個人的一生是絕對順利的。我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太爺是長安名醫,父親是呂斯百的學生(楊曉陽的父親楊建國先生既是書畫大家,又是德徵後世的思想家一一作者注)。這種家學和家教,從小就給我注入了藝術因子。我清楚地記得,3歲時我就用煙盒在家裡剪字。當然,這樣的家庭也決定了我必然的少年磨難。我記事的時候就爆發了文化大革命,文革中,家庭遭遇了無體止的抄家批鬥。這樣的家庭教育和特殊經歷也必然地決定了我淡泊名利的思想和少年老成性格。所以,我並不認為我太順利。我相信生活環境決定人的性格,而性格就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活道路和命運。


楊曉陽,迄今為止,我最滿意的作品還沒有一幅

記者:在我看來,藝術創作與從政,與當下社會所要求的個性幾乎是一對天敵。您覺得自己的性格是適合從政還是更適合藝術創作?或者說。您覺得美術教育家與畫家這兩個職業,您更適合哪一個?

楊曉陽:

美術教育和單純的藝術家不同。前者需要包括志向、眼界、寬容大度、助人為樂、成人之美等人格魅力。從理論上說,這兩者是有矛盾的。但是,我覺得這兩個角色,我都很適合。老實說,30多歲當院長時我沒有感到壓力。我的思想和性格使我在順利時不喜形於色遇到挫折時也不灰心氣餒。我現在用行政工作的經驗對待創作,用創作的藝術思維對待行政,這兩個角色處理好了,可以相得益彰。

記者:但是,大量的行政事務畢竟要擠掉許多創作時間,這一矛盾麼怎處理呢?

楊曉陽:大量的行政工作中的重重矛盾的確消耗了大部分時間。我現在一年裡的畫畫時間不到四分之一。怎麼辦?關鍵是心態。我的心態很好,遇上行政幹行政,有時間立刻進入創作。我現在每天都要擠出兩小時進行創作,星期天通常都要關起門畫上10個小時。


楊曉陽,迄今為止,我最滿意的作品還沒有一幅

陝籍畫價理應更高

記者:近幾年,您的畫作市場價格急劇上升。由此也引發了學院派市場化的話題。您怎樣看待陝西畫家畫作的市場化?怎樣評估他們的市場價格?

楊曉陽:人是離不開社會的,人應該適應社會,所以我認為市場化是一件好事。陝西畫家的畫作價格,我認為目前遠沒有得到真實的反映。他們理應更值錢,理應遠遠超過這個價格。有一批有實力的畫家和4尺的商品畫,整張的應該在4萬元以上,這是全國的價格水平。但事實上在陝西,流通價格往往只有一兩萬多。我個人認為陝籍畫價身價上精漲,這是陝西的光榮。但是,價格上升遠遠沒有與全國的價格水平持平。


楊曉陽,迄今為止,我最滿意的作品還沒有一幅


記者:您對自己的畫作在市場的流通價格滿意嗎?

楊曉陽:我的做法和我的看法是不一樣的。我支持畫家畫品價格市功秘笈場化,高水平化,但是我實際做的恰恰不是這樣。我的畫作一年大概只有幾百幅,大部分是義務支持學校、政府、朋友以及出國活動的,這樣的數量一年在百幅以上。如果因為我的畫作使政府的項目順利批下,我就很高興。能為社會做一點貢獻,我感到很充實。

陝西文化:實力與現實的落差

記者:陝西是不是一個文化大省,在文化界還有一些爭議。怎樣看待陝西在全國的文化地位?

楊曉陽:陝西是個文化大省,但名不副實,要分層論之。要論文化和文化地位,陝西在全國是絕對的第一。我們的歷史、文物可與古羅馬、古埃及相媲美,陝西的整個文化實力在全國僅次於北京和上海,在前三位。但是,陝西文化的現實表現在全國處於中游,文化的產業水平在全國則處於落後地位。所以,將陝西建設成文化大省、文化強省任重道遠。


楊曉陽,迄今為止,我最滿意的作品還沒有一幅

“五萬”是畢生不倦的追求

記者:外界稱您是一個工作狂。從實踐看,您畫作數量驚人且多鴻巨幅;從思想上看,您又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現代社會很多看來尖銳對立的矛盾在您這裡都得到了和諧統一。這是否可以看作是儒道思想作用的結果呢?

楊曉陽:我應該算是一個歸屬儒家系列的學子,從需家又到喜歡道家學說。我枕邊的書籍是《老子》,一放就是9年,讀了很多遍學說也山悟出了一些東西。儒家學說和老子道家學說確實使我獲益不淺。從有為,有所不為到無為而無不為,我追求這樣一種境界。


楊曉陽,迄今為止,我最滿意的作品還沒有一幅

記者:在您幾十年的創作中,您最認可的作品是哪一件?您認為自行創作進入高峰了嗎?什麼是您一生水久的進求?

楊曉陽:迄今為止,我最滿意的作品還沒有一幅,以前都是一些基礎。我只能說,中國畫的路子我明白了。我們的作品最終能否留下來,像我一生只追求五件事:讀萬巻書,行萬里路,鑑萬件寶,畫萬卷畫,育數萬人。我讀萬卷書,一點不誇張。我的衛生間有書架,半夜上廁所都要拿上一本書蹲上2個小時。我目已周遊了三四十個國家,走遍了大半個地球。籤萬件寶,畫萬卷畫我將持久進行。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很低,對金錢看得很淡。我一天有20元就可以活下去,但是,我希望我的一生有意義、有價值。

有意義,有價值,不虛度,這是我終生的追求。

(節選自《不滅的夢想》馬川著《經濟日報》出版社)


楊曉陽,迄今為止,我最滿意的作品還沒有一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