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洗衣粉是什麼梗?為什麼那麼多人會把一句調侃話當真了?

敗壞的人


俄羅斯人講的一個段子,被有些人當成了真事,事實是伊拉克確實有化學武器,國內都有報道



三水是淼


洗衣粉這個梗是從普京大帝口中說出來的,至今已經有十多年了,是一個老得不能再老的老梗,只是說這個梗的人是影響力巨大的普京,所以到現在都不會過時。

2003年5月,美國的國務卿鮑威爾在聯合國大會上說明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表示有必要通過軍事手段解決去這個問題,為了讓自己的話顯得更加可信,鮑威爾拿出了提前準備好的證據,這個證據就是一個管狀的小玻璃瓶,裡面裝著一些灰色的粉狀不明物體,然後鮑威爾就說這些就是在伊拉克找到的化學武器的證據。

由於當時沒有機器現場檢驗鮑威爾手裡拿的是不是在伊拉克找到的所謂化學武器,所以在場的各國領導人和代表們都將信將疑,後來有媒體採訪普京,想要聽聽他對伊拉克戰爭的看法,當談到鮑威爾在聯合國出示的所謂伊拉克生化武器的證據時,普京一臉認真,且又帶著開玩笑的語氣說“搞不好裡面裝的是洗衣粉”,從此洗衣粉的梗就開始流傳。

可以肯定的說,鮑威爾當時在聯合國出示的證據不是洗衣粉,從照片來看,管狀玻璃瓶裡面的粉末物體是灰色的,而洗衣粉是白色的,再說了,如果鮑威爾真的拿洗衣粉來糊弄人,萬一真有人要拿去檢測,那不是露餡了?美國肯定不敢冒這個險,所以管狀玻璃瓶裡面裝的大概率就是生化武器,至於是不是在伊拉克找到的,就不好說了。

洗衣粉這個梗出來以後,很多人都以為伊拉克真的沒有生化武器,事實正好相反,伊拉克的確擁有化學武器,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軍隊就率先用化學武器襲擊伊朗軍隊,薩達姆看到效果不錯,就一發不可收拾,沒多久伊朗也用化學武器還擊伊拉克,兩伊戰爭結束後,聯合國要求薩達姆封存所有的化學武器,並且不得再繼續生產。

後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指責薩達姆違反聯合國禁令偷偷生產化學武器,薩達姆一再否認違反禁令,西方國家要求派人進入伊拉克進行檢查,結果被薩達姆強硬拒絕,西方國家看到薩達姆這個態度,都以為他做賊心虛,於是更加確定他還在生產化學武器,2003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發動了伊拉克戰爭,戰爭很快就結束,而薩達姆也被送上了絞刑架,至於伊拉克原有的化學武器直到2018年3月才全部銷燬完成,這個過程用了15年,由此可見薩達姆當時生產了規模龐大的化學武器。


晴空視界


2003年2月5日,時任美國國務卿的鮑威爾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展示的一個內部裝有白色粉末的小瓶子,言之鑿鑿的聲稱這就是伊拉克化學武器的證據。

實際上只要有一丁點常識的人就知道用手直接觸摸化學武器的容器都有可能死亡,如果這些白色粉末真的就是化學武器的話,那麼點一個小瓶子扔地下咔嚓就碎了,也就是說鮑威爾帶著這個小瓶子去開會,都得抱著同歸於盡的心態,也就是說鮑 。 威爾此舉無異於威脅整個聯合國。


所以寶貝拿的裡邊那個小瓶子不可能是化學武器,僅有可能是一些安全而無害的白色粉末,比如洗衣粉,比如鹽,比如白糖之類的東西。

而美國這種拙劣的把戲,也讓很多國家表示不滿,而國內這個段子經久不衰,實際上也是因為咱們和美國關係不大對付。

問題就是美國人日常將其他國家看作傻子,比如說某個人的,雖然他們一無所有了,但是他們有了自由。


伊拉克人民只想表示我謝謝你哈。

我寧願回到薩達姆的時代,上升渠道小點就小點吧,但是好歹人民生活安居樂業,國民生產總值也不算低,再加上老薩還是挺捨得發福利的。

結果美國扶植起來的伊拉克政府是啥?

一度讓恐怖分子按起來抽....

美國這種把戲屢試不爽,其他國家自然也會感到不滿,美國被黑也就沒什麼好抱怨的。

比如說你為什麼打伊拉克,因為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那你為什麼不打俄羅斯?

因為俄羅斯真的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對扔的話我還扔不過它。


嘯鷹評


“洗衣粉”的梗源於普京一句調侃美國國務卿鮑威爾的話。▼
俄羅斯總統普京接受採訪畫面

2003年5月2日,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聯合國拿著一個試管樣的透明小瓶子裡面裝著白色粉末的不明物質,鮑威爾宣稱容器內的粉末就是伊拉克擁有化學武器的證據。

時任美國國務卿鮑威爾

在場的各國代表都明白,一旦坐實伊拉克擁有化學武器,那麼美國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對伊拉克開戰了,然而伊拉克真的有聯合國國際公約禁止使用的化學武器嗎?

儘管後來聯合國安理會並沒有授權美國對伊拉克開戰,但是美國卻我行我素繞過聯合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拉上英國一起對伊拉克發動了震驚世界的戰爭,整場戰爭結束之快出乎所有人意料,薩達姆最後也被抓獲最後絞刑處死。



伊拉克領空上的美軍戰鬥機

後來,2014年爆發烏克蘭危機,記者在採訪普京的時候舊事重提,普京隨口說了句“當時鮑威爾拿的試管裡面說不定是洗衣粉”。

“洗衣粉”梗就此流傳開來,以至於現在有人真的以為美國荒唐得拿洗衣粉說事最後開戰。


欲哭無淚的伊拉克人民

俄羅斯跟美國是死對頭,普京自然會諷刺鮑威爾,伊拉克戰爭結束美國也沒找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過後來新建的政府卻有所發現並予以銷燬。



關注『仲夏輕颺』持續為您奉上新鮮優質的國際資訊!


仲夏輕颺


這個梗的歷史時間不長,是從2014年開始傳播的,此話的出處在普京這裡。

當時的背景是:俄羅斯因為接受克里米亞公投,美國等西方國家橫加干涉,於是普京就說“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曾經拿了一白色粉末,謊稱是化學武器,搞不好就是洗衣粉。”言下之意,美國喜歡找些不靠譜的理由欺負它國。

在其後的時間裡,當有國家打著各種幌子行過分的事情時,就有人說“拿著洗衣粉假裝是化學武器,糊弄人的把戲。”

美國“洗衣粉”這個梗,深處挖掘就是八個大字: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鮑威爾的洗衣粉”,這一句話為何世界範圍內都相信了?

因為,伊拉克戰爭前,聯合國派出了專家團隊進入伊拉克查詢生化武器,結果是什麼也沒有查出來。其中一些專家,在伊拉克戰爭後不久發表自己的看法:啥也沒有。

在其後的薩達姆的審判會上,當問到生化武器的時候,薩達姆說道:“如果伊拉克有生化武器,我還會在這裡嗎?”

於是乎,全世界的人都相信了,伊拉克是無辜的,而小布什找了一個“莫須有,不存在”的理由,發動了一場戰爭。

當2014年克里米亞公投加入俄羅斯時,烏克蘭憤怒了,認為這是赤裸裸的分裂烏克蘭疆域的行為,而美國等國家大力支持烏克蘭,並且譴責俄羅斯。

於是,出現了文中開頭那一幕,普京大帝拋出了“那罐洗衣粉”的言論,明指美國總是干涉別國內政,藉由霸權欺凌小國,而俄羅斯是不會受這種欺負的。

那麼,伊拉克到底有沒有化學武器?

伊拉克是有化學武器的,在兩伊戰爭時,無論是伊拉克,還是伊朗,都曾經使用過化學武器。

到了海灣戰爭後,伊拉克沒有明面上的生產,但研究工作應該還是有的,否則也不會有“炭疽夫人胡達·薩利赫·馬赫迪·阿馬什”這個人了。

只是,薩達姆在伊拉克戰爭前聲明沒有生化武器。

而當時的美國人,無比肯定伊拉克有生化武器,但最終還是沒有找到證據。但,美國人鮑威爾徹底發揮了不要臉的精神,不知道從什麼地方找了罐白色粉末來裝證據了。

多年以後,伊拉克國內化學武器的倉庫還是公之於眾了,在2017年到2018年間,在化武組織的監督下,化學武器的存貨被完全銷燬了。只是,存貨的數量沒有那麼客觀,更稱不上美國所謂的大規模。這說明,薩達姆還是將生化武器當做了一張底牌,可是最終沒有機會釋放罷了。不過還有一種說法,說2018最終銷燬的,是美國製造出來的假象,只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相信伊拉克戰爭是正義的,是有原因的。仔細想來,也有這個可能,畢竟在美國控制之下了,造假很容易。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當年鮑威爾拿出來的就是假的。

薩達姆已經逝去多年,鮑威爾也已經卸任很久,但那個“洗衣粉”的傳說依然在人間傳播。


藍風破曉


普京的一句話上了熱搜,懷疑鮑威爾拿的是裝有洗衣服的試管。普京的這句話徹底讓美國火了一把。

“整個世界都記得,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出示有關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在安理會搖動一些裝有洗衣粉的試管,”他說。普京說,美國沒有資格對俄羅斯指手畫腳,“我們在國外幾乎沒有軍事力量,但看看,世界上到處都有美軍基地和美軍部隊。”

這件事發生在2003年,那時時任美國國務卿的鮑威爾在聯合國拿著一個試管形狀的小瓶子進行搖動,裡面裝有白色粉末的不明物質鮑威爾表示這些粉末就是伊拉克擁有化學武器的最佳證據,但是隨後遭到了普京的意外調侃。隨後美國🇺🇸洗衣服這個梗火遍全網。


因為在2014年6月5號舉辦的七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他們在會後發表了聯合公報。威脅俄羅斯,並表示要對俄羅斯進行進一步的制裁。他們聲稱俄羅斯非法吞併克里米亞和加劇了烏克蘭緊張局勢,造成了不穩定的現狀。雖然這次七國峰會沒有請俄羅斯。但是面對西方國家的指責,普京也不甘示弱。普京表示否認證據在哪拿出來讓我們看看。隨後進行了上述的發言,他表示美國國務卿在聯合國的表演沒有任何證據。並且懷疑那是裝有洗衣服的試管。

所以美國洗衣粉徹底火了。


獵鷹追風


洗衣粉確實就是個梗,指的是2003年2月5日,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安理會上展示的那個小瓶子,說那是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裡面是白色粉末。不過鮑威爾手裡拿個小瓶子裡面裝的具體是啥東西,著實讓人說不清,它確實很像洗衣粉。

但是這個一般也沒人去相信那個一定是洗衣粉,萬一是毒奶粉呢,畢竟也沒人嘗過。大家說這個梗,大多數是在揶揄美國。

說它是洗衣粉呢,我查到的是在2014年,普京在面對法國媒體的時候,關於烏克蘭的問題的時候談到的一句,說鮑威爾揮舞著洗衣粉給薩達姆定罪的。其實這個也就是隨口一說,具體那小瓶子裡面裝的是啥,這個很難去判斷,普京不可能自己拿來聞一下吧。普京前後的回覆,其實都是在針對西方媒體的回擊。

普京這個是我看到的最早的關於洗衣粉的評述,具體再早的出處,我沒看到過。

伊拉克戰爭以前,國際社會上對於是否進攻伊拉克,口徑並不統一,英國跟著美國,德國法國主張是進去檢查,國際原子能機構確認的是伊拉克沒有復興核武的計劃,布萊克斯說沒有發現關於伊拉克暗藏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開戰前一兩天,薩達姆還說呢,美國隨時可以過來檢查。一大堆話柄都在那,都是反對開戰的,而且,聯合國也沒有授權美國進入。

就在這種輿論並不傾向於美國的時候,鮑威爾靈機一動,拿出來一小瓶粉末,具體裡面是啥,誰也不知道。然後鮑威爾就一頓宣講,大談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危害,其實就是在強調伊拉克該打,給自己入侵製造藉口。然而事實上,戰後美國人找了好幾年並沒有發現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諷刺的是,後來伊拉克自己發現了幾個化武工廠。

國內網上盛傳的這個梗,沒有人關心那個小瓶子裡面是洗衣粉,還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個都不重要。

大家傳這個梗,主要強調的是美國對於弱小國家的欺凌,對於國際秩序和對於法律的藐視,沒有理由,沒有藉口,也要給自己的戰爭製造一個藉口,使得自己看上去更合理。也就是說,當了那啥,還要立個牌坊。

我自己在文章裡也會引用這個洗衣粉事件,一般是說“當年美國抄起一瓶洗衣粉就去打伊拉克了”,這個意思是說,伊拉克觸動美國利益,美國想方設法也要幹掉他,並不是說這個瓶子裡就一定是洗衣粉。


軍武文齋


美國當年指責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說得言之鑿鑿,還拿出了一管白色粉末狀的東西作為證據,但是直到伊拉克戰爭結束,美軍也沒有從伊拉克搜到什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手中的那管兒白色粉末狀,也被普京調侃為裡面說不定是洗衣粉呢。

其實我認為普京雖然看似是打趣的說法,他可能會知道某些內幕,只是時過境遷,而且普京也拿不出什麼證據,如果只是口頭說的話又會給惡露女惹麻煩,所以他會用這種方式來告訴大家美國的真正嘴臉。

作為俄羅斯總統,美國的一舉一動他都會知道,所有俄羅斯特工弄來的情報,普京都會知道,所以這件事情普京極有可能是知道什麼的。

就是在薩達姆政權被推翻之後,伊拉克陷入了無窮無盡的混亂當中,相當一部分伊拉克人淪為難民,只能住在帳篷裡,到處都是難民營,許多人的家人在戰爭中喪生,就算僥倖活下來,也極有可能會被極端武裝份子給抓走,要麼被殺掉,被販賣,或者被培養成為自己組織的一份子,所以伊拉克人是被美國人給騙了,他們利用了伊拉克人因戰爭而對生活不滿的心情,大肆煽動民眾反對薩達姆,結果禍起蕭牆,美軍打的很容易。

美軍為了師出有名,不惜栽贓嫁禍伊拉克。有這款洗衣粉可以看出,不管美國如何表面看起來言之鑿鑿,義正言辭,最後目的達成後,之前那個發動戰爭的原因就成為眾人人調侃的對象,畢竟這個理由並不是事實。

美國多年以來為了達到自己在全球擴張的目的,不惜發動戰爭,讓許多國家的人淪為難民,攪得人家整個國家民不聊生,一片混亂,像用類似洗衣粉的粉狀物冒充大規模殺傷武器,這種把戲美國做了很多次,只是換湯不換藥,把發動戰爭的藉口換了而已。

並不是大家把洗衣粉當真,而是美國確實沒有在伊拉克搜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他們都相信就是美國為了發動戰爭而故意捏造的謊言。美國這些年的所作所為,讓人越來越願意相信普京總統說的確實是真的,大家心裡都有杆稱,都知道美國是什麼樣的底細,所以不管是洗衣粉還是麵粉,總之他手裡的那管白色粉狀絕對不是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大家信的不是洗衣粉,信的是美國的為人——不咋地。


風雲一點通



2003年美國為了尋找對伊拉克開戰的理由,時任美國國務卿的鮑威爾在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上手拿一個白色小瓶,對外表示這是在伊拉克發現薩達姆政府擁有和使用化學武器的證據。那麼這個白色小瓶從哪裡來的呢?這個白色的小瓶是英國情報部門轉交給美國的,那麼這個白色小瓶英國情報部門是從哪裡獲得的呢?直接從一個反薩達姆政權的人手中獲得。是的,英國和美國都沒有對這個小瓶所代表的真實性進行調查,美國和英國需要的是一個與伊拉克開戰的理由,不管這裡面裝的是洗衣粉還是真的化學武器樣本,其實都不可能阻止美國對伊拉克開戰。那麼對很多人而言,這裡面裝的是洗衣粉還是化學武器樣本也不重要,畢竟裝的是洗衣粉或者是化學武器的樣板,都不能阻止美國對伊拉克開戰,這種情況下反而是洗衣粉更能讓人理解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原因和理由。



隨著幾次石油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影響,美國開始重視石油等能源對美國的影響以及其代表著巨大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在美國與沙特簽署協議之後,國際上的石油交易基本上都統一使用美元。而這時的伊拉克薩達姆政權由於不僅是蘇聯的鐵桿盟友,還計劃用其他貨幣來代替美元的交易,薩達姆的這個計劃讓美國非常的惱火,作為歐佩克內部僅次於沙特的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一旦其放棄使用美元交易,那麼美國好不容易組建起來的石油美元體系可能會出現漏洞,這種情況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既然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已經佔了與美國的對立面上,在各種制裁沒有辦法讓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回心轉意的情況,戰爭就成為美國的選擇。


而剛剛經歷蘇聯解體的俄羅斯,沒有足夠的力量來干預伊拉克戰爭。雖然俄羅斯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對美國的行為投了反對票,但是並不能阻止美國對伊拉克用兵。隨著薩達姆政權被美國推翻,俄羅斯在中東的勢力範圍快速縮水,這其實一直是俄羅斯心中的一個痛。也正是由伊拉克的前車之鑑,在敘利亞出現危機之後,俄羅斯冒著被美國等西方國家制裁的情況下,非常積極的出兵敘利亞,並且在付出巨大代價的情況下,終於保住了阿薩德政權。俄羅斯不僅保住了在中東的最後一塊利益據點,還間接的擴大俄羅斯在中東的影響力。


正是由於伊拉克薩達姆政權被美國推翻,導致俄羅斯的盟友體系和俄羅斯在中東的利益受損,俄羅斯對美國發起的伊拉克戰爭一直耿耿於懷。在媒體採訪普京對伊拉克戰爭的看法的時候,普京調侃鮑威爾手中拿著的小白瓶,可能不是化學武器的樣本,更像是一瓶洗衣粉。雖然這是普京對鮑威爾的調侃,但是這更多的顯示俄羅斯對美國發動海灣戰爭,並推翻薩達姆政權的不滿,而且是非常的不滿。作為一直想把俄羅斯塑造成大國的普京而言,美國的行為嚴重傷害俄羅斯的國家尊嚴。自古以來,俄羅斯比較尊崇強人政治,也必然尊崇強國,但當時的俄羅斯連伊拉克薩達姆政權都沒有辦法保全。

因此,當時的鮑威爾手裡拿的是否是化學武器的樣本,對美國而言並不重要,美國只是尋找一個開戰的理由。而對俄羅斯而言,鮑威爾手中的小瓶是否是洗衣粉也不重要,因為這僅僅是俄羅斯表達反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理由。


昨思今明未武


所謂美國在聯合國搞的“洗衣粉事件”跟俄羅斯總統普京存在很大的關係,因為“洗衣粉”這個形容詞最早就是由俄羅斯總統普京提出來的,而普京又是在全世界擁有很大影響力的政治家,普京把“洗衣粉”這個詞一說出來,這必然就很容易在全世界傳開了。



“洗衣粉事件”真實的情況是指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2003年2月在聯合國為美國對伊拉克動武進行解釋,為了闡述對伊拉克動武的必要性,美國政府的人員給鮑威爾準備了一小瓶粉末狀的物質,然後鮑威爾在聯合國搖晃著這一小瓶粉末狀物質並以此批評說伊拉克可能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一直是很多人認為的美國對伊拉克動武的主要藉口,然而因為美軍進入伊拉克之後並沒有發現任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所以鮑威爾當年在聯合國搖晃的粉末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


(美軍轟炸伊拉克首都巴格達)

實際上在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誰說鮑威爾在聯合國拿了一瓶洗衣粉,“洗衣粉”的說法是在2007年因為普京的一句玩笑話而傳開。2007年希拉里在一次公開講話當中批評俄羅斯是一個“邪惡國家”,後來有記者問俄羅斯總統普京對於伊拉克戰爭怎麼看,在談到時任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聯合國拿出的一小瓶粉末狀物質時,普京開玩笑說:“誰知道那裡面裝的到底是什麼,說不定是洗衣粉呢!”


既然俄羅斯總統普京都懷疑鮑威爾手裡拿的是洗衣粉,而普京在反美人群當中又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所以“洗衣粉”的說法也就很快在一些國家當中傳開了。當年鮑威爾瓶子裡面到底裝的是什麼,這個或許只有當時美國政府內部的幾個人清楚,不過那些粉末估計不太可能真的是洗衣粉,所謂洗衣粉只是普京的一句玩笑話。之所以會有很多人把“洗衣粉事件”當真,這首先是因為洗衣粉的說法傳開之後,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就會信以為真。另外也是因為美國軍隊在進入伊拉克之後並沒有發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很多人認為鮑威爾在聯合國撒了謊,因此很多人很容易就相信了洗衣粉的說法。不過伊拉克戰爭也已經過去了十多年的時間,所以鮑威爾當年在聯合國到底拿的是什麼,這已經不再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