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海战之77:蚊子舰队

鱼雷快艇这东西,一战之前就有,但比较大而且速度不行:排水量约300吨,速度不足50公里/小时。1914年一战开打的时候,加拿大人西克曼(Albert Hickman)想发战争财但本钱不够造不了战列舰,于是设计了个一排水量大约30吨,船身15米长能装鱼雷的快艇,跟美国海军部推销。

这设计不是简单的小,她的船底跟之前的完全不同:V型底。美国人挺喜欢,不过当时的美国只一看客,战火是在大西洋的另一边。自己不需要,于是将西克曼推荐给了英国人。

可英国人没看上。

为啥没看上俺不知道,猜测也许是因为没实物吧,有点像空手套白狼。西克曼大概也想到了这点,于是咬咬牙自己掏钱造了个实物,让英美双方实地查看。

自己掏钱,造的就更小了,船长只有12米,但速度确实高,能跑到35节/65公里/小时。可英国人还是没要,而是扭头就跟英国的船厂订了个类似的原型机。

反过来,倒是美国人看上了,跟西克曼订了个原型机。

对西克曼而言,多少是个安慰。

原型机当然会有各种问题各种故障,于是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一来二去,美国又订了一艘。第二艘经过不断测试、修正之后,总算完成。

终于要赚钱了,这时的西克曼大概是松了口气。

他没赚到,因为一战立马就结束了。

太平洋海战之77:蚊子舰队


西克曼的船厂最终没赚到,但2~30年代的十多年中,美国确实在其他船厂买了一些快艇用于海上救护。这种船就这样用了20年,和平时期,谁也没想太多关于杀人武器的事。

1938年眼看着世界不是那么和平了,美国海军开始向小船厂招标,完成当年未竟的事业。应标的有十多个,大多自己设计或参考了西克曼的设计,其中艾尔克公司(Elco Motor Yachts)比较特别,跑英国直接买了一套图纸。

1941年7月,各公司的小艇进行大比拼,内容大致是满载四枚鱼雷一箱油跑500海里/930公里;零一项目,是190海里/350公里的竞速。一番比拼下来,艾尔克跟哈金斯公司(Higgins Industries)的产品最优,所以,二战期间这两公司分别生产了399跟199艘快艇,其余几十艘订单分属几个小公司。

这快艇的名字就是PT Boat,PT就是鱼雷巡逻艇的意思。

估计是船太小军方不愿多花心思的缘故,虽然都是鱼雷艇,但排水量、尺寸方面并不完全统一。大致上,快艇的排水量是在50吨上下,舰长24米宽6米出头,极速是41节/76公里/小时。

这快艇能跑到41节的速度,得益于船底形状之外,动力当然也是极强的:标配三台12缸汽油机,每汽油机驱动一个螺旋桨,功率为1500马力/1119KM,总功率是4500马力。

直观来比较的话,最大起飞重量为4吨的F4F野猫,动力为1200马力;最大起飞重量为7吨的F6F地狱猫,动力为2000马力。与同期驱逐舰相比,这快艇排水量大约是波特级(Porter-class)的1/30,但动力是波特级的1/10,即,粗略的推重比是驱逐舰的三倍。

强大的动力,自然就会有惊人的油耗。速度23节的巡航状态下,油耗为750升/小时;41节极速时,油耗几乎翻三倍,小时油耗达到2000升往上。所以,这快艇的油箱虽然超过万升,但执行任务的时间不超过12小时。

鱼雷艇当然就要有武器装备,这方面也是各相不同,2~4具鱼雷发射管不等,防空基本没差别都是4挺双联装.50的机枪,但也有不少是装20mm小炮的。瓜岛战役中,也有将炮击炮绑船上的,甚至有船员废物利用从被打坏的战机上拆下37mm机炮装上,那火力就不是一般的厉害了。二战后期,部分快艇装上了火箭炮,总体火力堪比5寸主炮的驱逐舰。

武器之外,大部分都装了雷神公司的SO雷达,探测距离有17海里/30公里左右。这点对夜战尤其有利,多次拦截了日军夜间对瓜岛的补给,比如前面12月9日击沉I3,18日拦截I4。

所以日军将这些快艇编队叫“魔鬼船队”,盟军自己的绰号,是“蚊子舰队”( the mosquito fleet)。

这快艇的鱼雷对付潜艇、机炮对付驳船都有很大的优势,但自然也有天敌:战机。虽然船小不容易发现,但高速巡航产生的尾迹却很容易被空中的敌机看到,而SO雷达往往发现不了战机这样的小目标,于是成为日机的牺牲品。战机攻击之下,那以万升计的汽油,就是最危险的殉爆物。

整个二战,美军建了43个鱼雷艇中队,每中队12艘。部署方面,海岸警卫队自然是有的,太平洋上的瓜岛、菲律宾也用了,欧洲的诺曼底登陆也有这快艇的身影。最后入役的一艘快艇,是1945年夏天哈金斯造的PT796,虽然入役,但没参加过任何战斗。

所有快艇中,最出名的是两艘。

一艘是PT-41。1942年3月12日,在罗斯福的直接命令下麦克阿瑟携带家眷及随员退往澳洲时,从菲律宾科雷吉多退往棉兰老岛这一段用的就是PT-41。这情节在1977年的电影《麦克阿瑟》里有,俺看的时候觉得那主角挺眼熟,后来才想起是《罗马假日》里的格里高利.派克,25年时间老了不少。

之后PT-41被美军炸了,以免日本人拿来炫耀。

太平洋海战之77:蚊子舰队


另一艘就是PT-109,不过这是20年后肯尼迪当选时才出名的------他当艇长时这船被日本天雾号驱逐舰撞成两截,船员在小岛上饿了几天才获救。后来围绕着PT-109有了一系列的音乐歌曲电视电影,都是肯尼迪的功劳,要不这小艇也就路人甲的待遇。

然后,就是救了麦克阿瑟的PT-41艇长John.D.Bulkeley。他1933年从海校毕业时成绩不算好,大萧条海军缩编只要一半的毕业生,所以他被刷掉了。之后他在陆航呆了一年,海军扩编时才回来。

肯尼迪上台后,给他提了少将去古巴关塔那摩基地当了老大。以俺比较阴暗的心理,这里面应该有麦克阿瑟跟肯尼迪两人的功劳,呵呵。

最后比较有意思的是待遇方面。因为船小人少,不可能有冰箱什么的存食物,厨子也是某个水手兼任而已,跟大和号比那是天上地下的差别。就算在美军中,这蚊子舰队也是食物链的最底层-------谁叫它船小呢?食品补给方面是最差的,所以经常有成员跑到别的比如驱逐舰队去混饭吃。但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靠海吃海便有人用火器在海里打猎改善伙食。

对美国佬来说,用战机做冰激凌的事都干的出来,用手雷炸鱼改善伙食,再正常不过了。

差点忘了,PT-44跟PT-59联手击沉I3,3天后的12月12日,PT-44被江风跟凉风号驱逐舰联手击沉,地点就在I3东北几公里的地方,算是冤冤相报吧。

这节其实是从I3跟PT-44查过来的,下一节应该是聊聊日本潜艇的来历。感觉互联网越来越小,说不准什么时候断更,尽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