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學與211高校比,怎麼樣?為什麼有些學生捨棄211,考這所雙非學校呢?

雲朵雨蝶


其實一所學校的好與差不僅僅看它是不是211、985高校,還有很多因素在決定著。比如像石河子大學,新疆大學,延邊大學,海南大學等這些政策性211大學,本身對學生的吸引力就不足,很多學生都會放棄這些211高校轉投一些非211的特色高校。上海理工大學之所以對很多學生充滿吸引力,我覺得應該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一、地域優勢

現在學生和家長在高考志願報名時,對地域的看重越來越強,因為一線城市擁有其他城市所不具備的資源和機會。

別的不說,就說一場世界性的學術會議可能會設在北京或上海,但不太可能會設在偏遠的西北地區。這就是地域的差別。更別說城市的經濟發展、資源配置給學生帶來的開拓眼界的機會和施展才華的舞臺。

前兩天還有人在頭條上問,石河子大學和深圳大學到底要到哪一所大學去讀書?網友無一例外的一邊倒向深圳大學,這就是地域對學校的支持作用。

在這一點上上海理工大學可以說是佔盡地利,位處我國經濟中心,有名的魔都,是很多學生想往的城市。如果分數只能去普通或者較低的211高校,那還不如選擇上海理工大學。



二、專業優勢

現在的學生和家長報考越來越理性,雖然也看重985、211的名頭,但是專業的優勢在大家的考量中也越來越重。大家可以看到很多985、211高校,就因為專業的特點,造成分數線不高。

最典型的就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這是一所985高校,但是因為他的專業大部分都與農林有關,再加上地域比較偏僻,所以每年的招生分數在各個省都處於比較低的位置。

再比如,像中國農業大學和北京林業大學都位於首都北京,一個是985高校,一個是211高校,而且實力不俗。但是今年在陝西省雙雙遭遇滑鐵盧, 北京林業大學錄取分數線直降百分,只比一本線高20多分;而中國農業大學更是慘,分數線直落到一本線,還差13個名額沒有招滿。究其原因,應該與學校的專業有很大關係。

而上海理工大學是以工科為主,各個學科綜合發展的大學。中國人歷來對理工科比較偏向,所以在分數線差不多的情況下,寧肯放棄某些211大學也要考上海理工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的很多專業非常強:

  • 光學工程是國家重點學科,學校投入大量資金,還專門建有“光學儀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 工程學和材料科學位於ESI全球前1%,
  • 光學、能源、控制是國家國防特色學科,
  • 另有7個機械工業部重點學科。

所以,雖然上海理工大學不是211高校,也不是雙一流建設高校,但是他的實力是非常強。在全國高校排名校友會89名,Usnew排名全國100名,是非常靠前的,超過很多211高校。

三、師資優勢

學校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500人。國家級各類專家20餘人。

上海理工大學設有15個學院、12個研究中心、3個研究院、2個教學部、30個研究所。有3個博士後科研工作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30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1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59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

學校有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三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擁有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基地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四、環境優勢



上面這段話是摘自網上對上海理工大學環境的描述,看完之後有沒有一種也想到上海理工大學去看一看的衝動呢?

在上海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有這麼一處優雅美麗的地方,在這裡讀書求學,那也應該是一種享受吧!


通過上述分析,大家可以看出,上海理工大學不僅是靠上海的地理優勢吸引學生,上海理工大學這所學校自身也有著非常強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對學生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再者上海理工大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前身是1906年創建的滬江大學,徐志摩,李公樸,吳經熊,鄧家棟,馮亦代,徐次達……都曾在這裡駐足求學。百年老校,在歷史的氤氳下散發爍爍光輝,指引學生不斷努力,奮勇向前。


師者馥仁心


題主的這個結論容易造成一定的誤解。實際上,我們查了一下高考投檔線,上海理工大學的投檔線比大多數211高校都低,僅比幾所政策性211高校高。我們以山東省的投檔線為例:

投檔線已經很說明問題了,說明大多數高分考生還是寧願選擇211高校,這也說明,在高校的認可度上,一般211高校>上海理工>政策性211高校。

從學校的實際實力來看,上海理工也是配的上這個投檔分數的。學校有一個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2個ESI排名前1%的學科,在第四輪評估中,上海理工大學有3個B+,而上面說的政策性211,比如廣西大學,卻只有2個B,水平高下立判。在國內一些大學排行榜中,上海理工的排名也超過了一些211高校,不過這個我就不作為參考了。

除了學校整體實力還不錯外,上海理工大學還有兩大優勢:

一是地域優勢,學校地處上海。上海是個超級城市,也是一個人才密集的城市,無數的人才聚集在一起,必然會產生其他地方所不能達到的“化學效應”,將會有更多想法,更多的商機。學生在大學期間也會有更多機會接受到先進思想的衝擊。這是三四線城市所無法達到的。

二是專業優勢,學校以工見長。從這幾年的畢業生就業情況來看,學生對工科,尤其是製造業相關的學科,熱度是越來越高。儘管實體經濟不是很景氣,但真正有技術的仍然是有鐵飯碗的,受影響更大的反倒是財經、金融、管理類專業。上海理工大學的優勢學科,幾乎都是工科,將來都是不愁就業的。

綜合上面的分析。我認為,雙非之外,上海理工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但真要在一個一般211和上海理工大學之間選擇,我還是願意選擇211高校。


高校人才真經


工科被老工大壓著更不要和華理丶東華比,多年前都是和上師大在二本招生。在機械部墊底的學校,好在位置不錯在上海。


dd1981


估計1萬名中有1位會放棄211,去上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