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為何成為全球銷量最高的經典之一?


南懷瑾 |《道德經》為何成為全球銷量最高的經典之一?

趙孟頫《小楷書道德經卷》(局部)


老子著作《道德經》僅五千餘言,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兩千年來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無不受到老子的深刻影響。


老子在國際上也非常受人仰慕,一些世界著名的智者、科學家、藝術家,如:愛因斯坦,萊布尼茲,黑格爾,海德格爾,尼采、阿諾德·湯因比等等,都曾受到老子的智慧啟發。


而在2016年底,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的統計數據,世界文化名著總銷量最高的傳世經典不再是《聖經》,而是老子的《道德經》。


南懷瑾 |《道德經》為何成為全球銷量最高的經典之一?

南懷瑾 |《道德經》為何成為全球銷量最高的經典之一?


老子為什麼在今天還擁有如此高的全球影響力?我們聽聽南懷瑾先生對老子道家思想的認識,一起來共同緬懷這位中國古代偉大的聖哲。


《老子》一字一句蘊含無量妙義


《老子》一書,原著不過五千言,可以說,幾乎是一字就涵蓋一個觀念的好文章,一句就涵蓋有三玄三要的妙義。它告訴了我們許多法則。


幾千年來,大家都在研究老子,而有研究著作流傳下來的,古今名家的著作,有數十家之多,如果蒐羅廣泛一點,也許可到達百家以上;其文字也到達了數百萬字,好像一直研究不完,解釋不盡。


近代以來,許多外國人,包括近如日、韓,遠如歐、美,乃至於大洋洲的人,亦都喜歡研究起老子來了。


他們都翹起大拇指說:“中國的《老子》很好。”問他們好在哪裡,亦自有一番說辭。或不免拾人牙慧,道前人之所道。但畢竟能重視而稱譽我們的文化,

這是值得我們自豪的、可喜的;同時亦是值得我們反省的,而一味崇洋媚外,忘記乃至排斥自己文化的人,更應該為之赧顏的。


儒家是糧食店,佛家是百貨店,道家是藥店


中國文化歷史,在秦漢以前,由儒、墨、道三家,籠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唐、宋以後,換了一家,成為儒、釋、道三家,這三家又籠罩著中國文化思想,一直到中華民國立國初期。


迨發生所謂“五四運動”,當時想“打倒孔家店”,而中國文化的主流上,起了一陣漪漣,一度有所變化,又影響了幾十年。


對這三家,我經常比喻:


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否則,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有飯吃——沒有精神糧食;


佛家是百貨店,像大都市的百貨公司,各式各樣的日用品俱備,隨時可以去逛逛,有錢就選購一些回來,沒有錢則觀光一番,無人阻攔,但裡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東西,也是不可缺少的;


道家則是藥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會它,可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


所以這三家,是碰不得的,是不可動搖的,更不必說“打倒”了。這譬喻是有其理由的。


“內用黃老,外示儒術”的千古秘密


細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會發現一個秘密。每一個朝代,在其鼎盛的時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秘訣,簡言之,就是“內用黃老,外示儒術”。自漢、唐開始,接下來宋、元、明、清的創建時期,都是如此。


內在真正實際的領導思想,是黃(黃帝)、老(老子)之學,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家思想。而在外面所標榜的,即在宣傳教育上所表示的,則是孔孟的思想、儒家的文化。但是這只是口號,只是招牌而已,亦可以旁借“掛羊頭賣狗肉”的市井俚語來勉強比擬,意思就是,講的是一套,做的又另外是一套。


例如最著名的漢的“文景之治”,漢文帝與景帝父子相繼,為漢朝鼎盛的尖峰時期;唐朝的“貞觀之治”;乃至於唐玄宗——白居易《長恨歌》詞中所描寫的夜半與楊貴妃竊竊私語,發誓“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唐明皇。

他們年輕時代,初期開創基業所用的都是道家學術——也就是“內用黃老,外示儒術”。

而漢、唐這兩個時代,亦就是整個歷史上,算來是最可觀的時代。


關於“道家”最大的錯誤觀念


道家並不專主陰謀,誤會道家是陰謀家,尤其是誤會老莊思想是陰謀之學,是一種最大的錯誤觀念。這是今日研究老莊,必先了解的。


老子的學問其實就是道和德,這是中國上古文化五千年以來的來源。道是道,德是德。道是講體,德是講用。後來所講的“仁義”,是道德的支流來的。


有人說,中國文化受了道家老莊思想的妨礙,使科學沒有發展。這也是一個錯誤的觀念。真正道家“黃老之學”,尤其是老子思想範圍以內,包括中國過去的醫術、藥物乃至神仙煉丹,很多應用包括民間的應用,都是從這個範圍裡來的。


老子代表了中國幾千年文化的一種傳統,他首先提出來形而上的本體論,即形而下的這一切萬有的變化的根本是“道”。這個“道”是什麼東西呢?是“心物一元”。


但是,道家的流弊也很大,畫符唸咒、吞刀吐火之術,都變成了道家的文化,更且陰陽、風水、看相、

算命、醫藥、武功等等,幾乎無一不包括在內,都屬於道家的學術,所以雖是“綜羅百代,廣博精微”,也因之產生了流弊。


道家的學問,是出世的,亦是入世的,兩面都通的


道家的學問,老莊之道就更妙了,可以出世,亦可以入世,或出或入,都任其所欲。像一個人,跨了門檻站在那裡,一隻腳在門裡,一隻腳在門外,讓人去猜他將入或將出,而別人也永遠沒有辦法去猜,所以道家的學問,是出世的,亦是入世的,可出可入,能出能入。


正統的道家是不出不入、也出也入。出世之學站在超越物理時空之外,道家是兩面都通的,他始終站在中間,在中國的文化與政治中起著很大作用。


當時代、社會、國家出問題的時候,他出手了,所以救時代、救社會、救國家,出手的人多是道家的人物,歷史上叫“撥亂反正”,把亂世變成太平,把走邪門歪道的撥回來變成正道。


這些人在中國歷史上叫“高士”,他們“別走一路”,有“高士”的傳記。宋朝以後變個名稱叫“處士”,“處士”是不出來的,隱在旁邊,也就是“隱士”。這些中國知識分子或者說讀書人,很多不求名不求利,但有道德有學問。


我們幾千年的歷史,到清朝為止二十六部歷史,這種人物並不少,都體現了道家文化的影響。這一點同老子《道德經》有絕對的關係。


諸子百家中,法家是道家來的,兵家是道家來的,農家是道家來的,一切一切都是道家來的。


寄望未來青年,要懂得老子的思想智慧


回顧歷史的陳跡,展望未來,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動亂的時代,大概不會再延續太久了。


照歷史法則的推演,應該是丁卯年(一九八七)以後,我們的民族氣運與國運,正好開始迴轉走向康熙、乾隆那樣的盛世,而且可以持續兩三百年之久,希望現代青年,好好把握這個機會,那麼,就更要懂老子的思想學說。

(根據東方出版社《老子他說初續合集》以及南懷瑾先生《國際道德經論壇》演講整理)


南懷瑾 |《道德經》為何成為全球銷量最高的經典之一?

上喜馬拉雅收聽南師經典《金剛經說什麼》(喜馬拉雅千萬級人氣主播海潮明月播講)

南懷瑾 |《道德經》為何成為全球銷量最高的經典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