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上的“色盲島”:景色宜人,可惜島民卻無緣欣賞

位於西太平洋的島國密克羅西尼亞,有一個由珊瑚礁形成的環狀島嶼——平格拉普島。

太平洋上的“色盲島”:景色宜人,可惜島民卻無緣欣賞

這座環礁佔地455英畝,最寬處不到4公里,藍海環繞,島上森林鬱鬱蔥蔥,乳白色的沙灘在海水的襯托下,格外美麗,宛如天堂。島上人口不多,大概250多人,大多數都說平埃拉普土著語言。該島處在熱帶氣候,全年四季溫暖,溫差很小,終年降雨很高。

雖然島上風景極好,但是這個島上有10%的人卻無緣欣賞,而且是完全色盲。

一般色盲以紅綠色盲或藍黃色盲居多,也就是無法分辨紅色和綠色或者藍色和黃色。而這個島上的色盲居民則只能看到黑白相間的世界,五彩斑斕的世界在他們眼裡,就跟黑白照片差不多。

在世界範圍內,全色盲的比例大約是三萬分之一。那為什麼在小小的平格拉普島,全色盲會如此集中呢?

太平洋上的“色盲島”:景色宜人,可惜島民卻無緣欣賞

這得從18世紀的一次海嘯說起。

1775年,一場名為“Lengkieki”的致命颱風席捲了Pingelap,殺死了大多數島民。在風暴和隨後的饑荒過後,該島只倖存20個人,其中包括當時的統治者。

這位統治者被認為是全色盲基因的攜帶者。該基因現在被稱為“ CNGB3”,位於8號染色體上,這種隱性遺傳疾病會導致完全色盲。

由於地理條件和宗教因素對通婚的限制,倖存下來的20多個人只能彼此通婚,傳宗接代。數十年後,隨著島上人口的增加,遺傳病發生的概率也隨之增大。1820年,颱風過後的第四代人裡,第一個全色盲患兒出生了。到第六代,有4.9%的人患有這種疾病。此後,全色盲患者數量不斷上升。

太平洋上的“色盲島”:景色宜人,可惜島民卻無緣欣賞

現代醫學證明,一個有正常色彩感知能力的人,需要視網膜上有紅色、綠色、藍色三種不同視錐細胞的精密配合。而患有全色盲症的人,視錐細胞缺少或失效,僅能依靠眼球中的桿狀細胞來感受視覺影像、光線的強弱。

因此,和人們通常的印象不同,這類色盲患者不僅僅是分不清顏色:他們通常還存在視力差、畏光、眼球震顫等症狀。然而,他們的夜視能力比沒有色盲的人強得多,他們很容易發現微弱的光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