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的北門·回憶早些年的光景

那些年的北門,充滿了甜甜的味道,還記得橋頭那賣糖葫蘆的老頭,成一根手腕粗的竹子上邊用草結成梆子插上好多糖葫蘆,沿街叫賣,,,,,,,那時我總會光顧一下他的生意。

老街的北門·回憶早些年的光景

老街的北門

小縣城袁家莊,早年間只有一條依山傍水而建,南北走向,不足五百米長的街道。沒有城牆,更沒有護城河,卻有一道北門。實際上就是在北邊的街盡頭有一道大點的木門,一早一晚開啟和關閉。現在只有上了年紀的老人還依稀記得北門的樣子,可北門作為地名,本地人都知道。

我們可以想象,這樣的城門只能擋住本分老實的鄉下人夜晚出入老街,對於匪、盜和小毛賊之類的人來說就形同虛設。我還是個小孩的時候,常到北門去玩。那時的北門就只有位置,門扇和門框早已沒見了。

北門口住著一個楊姓老漢,腿有些瘸,眼睛有點眨巴,走路須杵著一根木棍,腰也彎得直不起來,頭上一年四季用長布巾包裹著,大人小孩都叫他楊家喜娃子。這人脾氣不好,小孩都愛逗他取樂,直呼他的名子。他嘴嚓子歷害,盡揀些難聽的話罵人。他越這樣,小孩們越說一些讓他生氣的話。他舉起手中的木棍,做出打人樣子,都知道他瘸著腿誰也追不上,孩子們笑一會就散去了。他還坐在他那兩間貼著山坡而建的茅草屋前的石條上生氣。但是縣城北邊鄉村進城趕場的老人,喜歡坐在他門前石條上歇腳與他諞閒聊天。

北門雖小,可北門曾見證了縣域內發生的許多重要歷史事件。

民國年間,秦嶺深山匪患不斷,本縣兩任縣長都被土匪所害,新任縣長赴任途中經過袁家莊,在此盤桓數日不敢去老縣城上任,就那幾天他作出重大決定,將縣城搬遷到袁家莊,後來才有了民國十五年,他率領縣衙大小官吏和眾百姓棄老縣城,南遷袁家莊的歷史,當時就是從北門進入袁家莊的。

老街的北門·回憶早些年的光景

出了北門,走幾十步就到椒溪河邊。據縣誌記載,民國十九年椒溪河發特大洪水,天一直下著大雨,水位不斷上漲,時任縣長數次出北門看水情,看著,看著水就將要淹沒袁家莊街道了。縣長和民眾萬分焦慮,他迫不得已按著謀士們建議,以及民間的傳說,在北門外設香案,燃香禱告,並宰殺白色大雄雞,連同官帽和官鞋一併拋入河水中。說來也奇怪,雨漸漸小了,水位也開始回落,袁家莊保住了,都認為那是縣長的功勞。

老街的北門·回憶早些年的光景

1949年12月9日西北野戰軍咸陽軍分區司令員宋飛率領獨立九團,前來解放袁家莊。國民黨政府最後一任縣長,帶著百十號工作人員,棄城出北門,逃至距袁家莊七十多里外的東河臺躲藏起來。宋飛司令員寫了一封勸降的信,派街上居民肖慶良去送信。他拿著信出北門,找到這夥人。舊縣長被宋飛的勸降信說服了,第二天帶著他的人入北門,在縣衙門前,向解放軍投降。宋飛部未費一槍一彈,解放了袁家莊。

1964年的秋天,龍草坪公社東河臺大隊,發現一隻華南虎,多家農戶的牲畜被這隻老虎吃掉,還接連發生傷害過往行人的大事,一時搞得人心惶惶。公社幾名幹部手持步槍,尋找了兩天,將老虎擊斃。他們把這隻老虎的皮剝下後,派人送到縣上。四個人抬著虎皮,從北門進入袁家莊,送到縣糧站倉庫大場裡。把虎皮用針線縫合起來,內裝稻穀殼,把虎皮撐起來,如同老虎活著一般大小,並將虎皮掛在簷口下。屋簷雖高,老虎的尾巴已觸在地面上。袁家莊的人未見過老虎,一時人山人海,都到糧站倉庫來觀看。我雖只是幾歲的小孩,可仍清哳記得當時的情境,竟然雙手抓住老虎的尾巴搖來搖去。俗話說,人死如虎,虎死如泥。假如它不是一隻死虎,我還敢抓它的尾巴嗎?"老虎屁股摸不得。"據說那隻我摸過尾巴的老虎是秦嶺大山裡最後的一隻老虎,從那以後,再無人在秦嶺裡見過老虎了。那張老虎皮,後來又從北門抬出去,一路北上,送到省林業廳,至今仍陳列在林業廳內,成為人們對秦嶺老虎的最後記憶。

老街的北門·回憶早些年的光景

老街的北門·回憶早些年的光景

老街正在改造,原來木結構的瓦房拆得還剩三五戶了,全建成四五層高的樓房,政府出資,給這些樓房"穿衣戴帽",遠看古色古香,近看全是水泥仿製,老街也將同它的北門一樣,被時光湮滅,它們將一起作為記憶存於人們心中。

老街的北門·回憶早些年的光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