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殺太平軍到被日軍吊打,為何湘軍、淮軍戰力下滑這麼快?

1854年2月,曾國藩從衡陽移師北上,湘軍水陸17000人,戰艦百餘艘,浩浩蕩蕩進駐長沙,準備迎接成軍以來第一大規模戰鬥。對陣太平天國期間,湘軍前期連連慘敗,曾國藩差點連老命都陪上去了;後期則連戰連捷,追著陳玉成、李秀成等狂揍,最終攻入天京,滅了太平天國。湘軍分支淮軍也不差,1862年成軍後就直接開往華東對付兵鋒正盛的李秀成軍團,將忠殿精銳殺得所剩無幾。太平天國滅亡後,淮軍則縱橫中原,追殺、圍堵“捻軍”,將遵王賴文光活捉,滅了太平天國復興之最後希望。然而,僅僅過了20餘年,湘軍、淮軍卻被日軍吊打,從平壤一路戰敗到遼東,北洋艦隊則全軍覆沒,實在有意思。從追殺太平軍到被日軍吊打,為何湘軍、淮軍戰力下滑這麼快?


追殺太平軍到被日軍吊打,為何湘軍、淮軍戰力下滑這麼快?

01.湘軍、淮軍之兵力構成,私人色彩濃厚

清朝入關之後,將全國軍隊分成兩大系統,即是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人八旗),兵力20萬;綠營系統,以漢人為主,兵力60萬。兩支軍隊均為國家正規武裝力量,是拿軍餉的“兵丁”。康熙年間,八旗成了兵大爺,平時欺負一下轄區內老百姓還行,打仗則不給力,只能躲在綠營後面撿便宜,這在“三藩之亂”中暴露無遺。乾隆時代,綠營也腐朽沒落,打仗靠地方臨時招募的“練勇”,這在鎮壓白蓮教起義時可以看出。太平天國運動時,八旗、綠營一觸即潰,曾國藩領導的“湘軍”成為王朝中興之絕對主力。湘軍及其分支淮軍,並非國家正規武裝力量,私人色彩非常濃厚。湘軍、淮軍將官由統帥選拔,士兵由將官招募,分成各“營”;各“營”士兵只知有將官,不知有國家。換句話說,湘軍、淮軍就是軍閥,是潛在的割據力量,這注定他們悲慘之歷史命運,要麼滅了朝廷,要麼被朝廷給廢了。


追殺太平軍到被日軍吊打,為何湘軍、淮軍戰力下滑這麼快?

02.清朝兩次大裁軍,防範漢族地主勢力做大

湘軍、淮軍是私人軍隊,直屬於曾國藩、李鴻章,不聽從中央號令,形同唐朝中後期藩鎮軍隊。太平天國和“捻軍”被剿滅後,湘軍、淮軍有兩條路可走,曾國藩要麼號召大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漢族政權,要麼就自動裁撤所屬武裝力量,自廢武功。考慮到年事已高、後代無人才,且列強虎視眈眈,曾國藩主動響應清廷號召,攻克南京後將“吉自營”解散三分之二,只留下兩萬餘人用來攻殺北方“捻軍”;鮑超所部“霆軍”則被李鴻章找茬子,清朝乘機將其全部解散。“吉字營”、“霆軍”是湘軍的絕對主力,尤其是“霆軍”,野戰水平晚清第一,無人能與之爭鋒,如今被裁撤,曾系湘軍已經作廢。李鴻章淮軍呢?攻殺“捻軍”之後也大規模裁撤,只是因為邊疆出現危機,裁撤速度才有所放緩,但也不復當年之強盛。可以說,甲午戰爭爆發時,湘軍、淮軍已不是當年那支勁旅。


追殺太平軍到被日軍吊打,為何湘軍、淮軍戰力下滑這麼快?

03.糟糕的武備、技戰術水平及其作戰體系

19世紀70年代以來出現的邊疆危機,讓清廷減緩了裁撤湘軍、淮軍之步伐,淮軍主幹力量得以保留。80年代,淮軍將領劉銘傳率兵在臺灣反擊法軍,並贏得勝利,再次讓淮軍走進清廷視線。此後,清朝基本是扶持淮軍,而湘軍則被冷落在一邊(左宗棠已老,劉坤一能力平平)。相對於湘軍而言,淮軍更加重視部隊裝備,尤其是重視熱兵器使用。但是,直到甲午戰爭爆發,淮軍在武備、技戰術水平及作戰體系方面仍然落後於時代。例如,北洋艦隊裝備就很糟糕,除了單艘艦船噸位佔優勢(鎮遠號、定遠號排水量達7000多噸),在艦船航速、艦船機動性、火炮數量、火炮射程等方面均不如日本聯合艦隊。此外,北洋、南洋、福建三支現代化海軍分屬淮系、湘系兩大系統,沒能協同作戰,且相互掣肘。如此糟糕的武備、技戰術水平及其作戰體系,也難怪湘軍、淮軍陸師在甲午戰爭中被日軍各個擊破,導致遼東局勢一團糟。


追殺太平軍到被日軍吊打,為何湘軍、淮軍戰力下滑這麼快?

04.“內需變法,外須和戎”,畏手畏腳,沒了亮劍精神

甲午戰爭爆發時,湘軍、淮軍在技戰術等硬指標方面不如日軍,想要快速擊敗日本基本沒可能。曾長期擔任中國海關稅務司最高長官的英國人赫德曾說過,中國若是直接和日本硬拼,肯定會輸,依靠巨大的人力、物力,搞持久戰才是擊敗日本之最佳選擇。就當時情況來看,中國只有打持久戰,絕不服輸,堅持到底才會是贏家。可惜,清朝當時並沒這麼想,“內需變法,外須和戎”之外交政策,讓其畏手畏腳,沒了亮劍精神,同時也打擊湘軍、淮軍士氣,助長了日本侵略之野心。軍隊需要戰鬥,只有戰鬥才能強軍,而要想戰鬥則必須有強硬政府,支持軍隊亮劍。甲午戰爭之前,日本已頻頻挑釁華夏,大將劉長佑建議:“派大臣宿將有威望者起東三省之兵,出松花江以臨庫頁島;別命一軍出朝鮮,以扼其西;而後選明習韜略、熟習水師之將,由寧波、定海率舟師趨長崎,以攻其南。或慮來擾海濱,則東南沿海久設練軍,亦自有防禦之具。硫球臣民喜復疆土,必將有助順之師。”可朝廷不採納,錯過蕩平日本之最佳機會。


追殺太平軍到被日軍吊打,為何湘軍、淮軍戰力下滑這麼快?

從上述可知,湘軍、淮軍不是國家正規軍,其軍閥色彩濃厚的性質決定了它們不可能長期維持戰力,因為清朝不允許,也不放心它們。邊疆出現危機時,朝廷雖然決定暫緩裁軍,但也不可能強化其武備,這決定了湘軍、淮軍技戰術水平不會太高。此外,湘軍、淮軍分屬不同政治派系,彼此矛盾重重,互不配合。如此一支軍隊,戰鬥力怎會不下滑,又怎能擊敗日軍呢?對此,各位又是如何看待?

參考書目:《太平天國戰爭全史》、《湘軍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