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遷都長安前的六大惡行,失盡天下人心: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董卓進了京師洛陽之後,廢立皇帝,誅鋤異己,一時間大權在握,整個人都飄飄然了,過著皇帝般的生活,白天獨斷乾綱,晚上夜宿後宮,樂此不疲,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驕奢淫逸的董卓顯然不是很明白這個道理,以為憑著自己的西涼兵馬及手裡的傀儡皇帝就能作威作福,視皇宮為自己家後院,視滿朝文武為奴隸,視天下百姓如草芥,凡此種種,總之董卓很“高調”,就怕天下人不知道他董卓在幹什麼。

董卓遷都長安前的六大惡行,失盡天下人心: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就此順勢而生,在袁紹、袁術、孫堅、曹操、公孫瓚等人的組織和領導下,聲勢浩大的反董運動席捲關東。關東聯軍先後斬華雄、敗呂布,孫堅所領的前鋒兵馬已經直逼京師洛陽,流氓軍閥董卓也慌了神。

面對嚴峻的局面,董卓先是派人去向聯軍前鋒大將孫堅提親,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孫堅的兒子,這樣一來兩人就成為了親家,危機自然迎刃而解,不過孫堅卻言辭激烈的拒絕了董卓,讓董卓老賊有怒無處發。

在此背景下,謀士李儒向董卓進獻了遷都之計,建議董卓帶著皇帝,遷都於長安,以解除眼前的危機,在形勢比人差的情況下,董卓採納了這個建議。

董卓遷都長安前的六大惡行,失盡天下人心: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董卓的所謂作為可謂是印證了這句古語,從關東聯軍舉義到遷都長安,董卓的惡行可謂是罄竹難書,用自己殘暴的行徑失盡了天下人心。

1、殺害廢帝太后

關東聯軍舉義起兵討伐董卓初期,為了防止被廢的少帝劉辯成為關東聯軍的大義藉口,董卓藉口劉辯做怨詩,派人鴆殺了劉辯,絞殺了唐妃,摔死了少帝生母何太后,公然做出了瘋狂的弒君行為,實在是大逆不道至極,三國演義書中與正史基本一致,只是時間點略有差異。

2、屠戮袁隗滿門

華雄被斬後,董卓決定親自率領呂布等人出戰關東聯軍,在出兵前,派兵將袁紹的叔叔、尚在朝廷任職的太傅袁隗滿門不分老幼屠殺殆盡,以杜絕其與袁紹領導的義軍裡應外合,三國演義書中與正史幾無差異。

3、殺盡洛陽富戶

遷都長安臨行前,由於軍隊缺少錢糧物資,董卓採納謀士李儒的建議,派五千騎兵,以謀反的名義,將洛陽數千家富人抄家滅門,殺其人取其財,富戶人頭滾滾,董卓聚財無數。

董卓遷都長安前的六大惡行,失盡天下人心: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4、盜挖帝妃陵墓

將洛陽富戶抄家後,董卓還不滿足,為了收集更多的金銀財寶,將目光轉向了皇室的帝妃陵墓,派遣呂布帶人盜挖了為數不少的皇帝及后妃陵墓,把陵墓中的陪葬品搶劫一空,而缺少約束的西涼兵則趁機又挖了無數的官員及平民家的墳墓,盡取其中陪葬財物,將上至劉漢皇室、下至官僚貧民,全部都得罪了,而且這種得罪無法原諒。

5、火燒皇宮宗廟

董卓離開洛陽前,派人在洛陽各處放火,皇宮及宗廟首當其衝,官府民房也不放過,意欲將洛陽付之一炬,其瘋狂可見一斑,用實際行動表明了,自己要與天下人為敵,猶如後來的魏延大喊“誰敢殺我”一般驕狂。

6、縱兵淫人妻女

在遷都長安的路上,董卓派兵強制將洛陽近百萬人口“趕”往長安,與押送犯人無異,西涼兵負責押送,途中死亡百姓不計其數。在漫長的西行之路上,西涼兵肆意淫人妻女,毫無忌憚之意,搶女人搶糧食,稍有不從者即殺之,所作所為可謂是天怒人怨,

董卓遷都長安前的六大惡行,失盡天下人心: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董卓的遷都長安之路,充滿了血腥,鮮血染紅了洛陽與長安之間的大道,也讓輝煌了170多年、曾經近百萬人口的京城洛陽幾乎成為了一座空城,董卓的確很瘋狂,與整個天下人為敵。古語說,天子一怒,血流漂杵,而董卓這一遷都之“狂”絲毫不遜色。然而,瘋狂的背後則是無法掩飾的盛極而衰,遷都長安也成為了董卓走向下坡路的轉折點,此後董卓每況愈下逐漸走向敗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