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大避母,女大避父”有沒有道理?2個時間段3個關鍵點卡控好!

儘管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所以很多家長認為自己和孩子之間沒什麼需要避諱的,對“男大避母,女大避父”的觀點不認同,你覺得呢?

小編認為,如果做父母的不知避諱,很有可能給孩子的性別意識造成負面影響,想想十二三歲的女孩子換個衣服都不知道避著人是一件多麼危險的事情,十六七歲的大小夥子遇事兒還找媽,這種事情多尷尬。

“男大避母,女大避父”有沒有道理?2個時間段3個關鍵點卡控好!

媽寶男的形成,和父母從小的生活觀念和親密度有關!

琳琳處了一個男朋友,對方長相出眾,學歷也高,工作收入、人品性格等方面都沒得挑,可是到說到談婚論嫁這方面時,琳琳還是有些猶豫,原因與它,主要是因為琳琳的這個男朋友有點媽寶男。

原來琳琳的男朋友是在單親家庭下成長起來的,自從他的父親去世後,琳琳的男朋友就成了他媽媽的生活中心,凡事都要給兒子準備的妥妥貼貼,而琳琳的男朋友不管大事小事,遇事兒第一個反應也是要徵求他媽媽的同意。

比如琳琳想跟男朋友一起出去旅遊,男朋友都要先經過家長同意才能去,看著一個二十五六的大小夥子整天媽媽來媽媽去的,琳琳對婚後的生活感到非常惶恐。

其實媽寶男在現在社會當中並不少見,這主要是因為一家一個孩子,都被寵成了掌中寶,媽寶男的形成,和父母從小的生活觀念和親密度有關!

“男大避母,女大避父”有沒有道理?2個時間段3個關鍵點卡控好!

再寵孩子,到了這兩個時間段,對於異性孩子也要適當避嫌

一、3-5歲性別認識其

孩子在3-5歲時會進入性別認知期,父母在這個時候應該通過自身行為來引導孩子瞭解性別差異,教會孩子男女授受不親。

二、12-16歲性觀念懵懂期

孩子在12-16歲時進入性觀念懵懂期,同時也是孩子的青春期,在這個時期孩子的性觀念開始形成。很多家長都覺得如果藏著掖著會使孩子對性感到更加好奇,可是避嫌跟教育並不衝突,家長必須教會孩子異性之間是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的。

“男大避母,女大避父”有沒有道理?2個時間段3個關鍵點卡控好!

“男大避母,女大避父”除了要抓住兩個關鍵時期外,還要抓住三個關鍵點:

1.生活中不“坦誠相見”

在很多家庭中,尤其是夏季,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當爸的覺得太熱所以在家光著上身走來走去。也許有的父親覺得對自己的女兒坦誠相待沒什麼,但是這會給女兒造成一種錯誤認知,認為男女之間坦誠相待是件正常的事兒,日後遇到危險也不自知。

2.不用異性父母洗澡

不管是女兒還是兒子,從三歲開始就應該學會拒絕異性父母給自己洗澡。洗澡對於每個人而言都是一件極其隱私的事情,做父母的應該教會孩子保護自己的隱私,在裸體狀態下拒絕異性觸碰、觀看自己的身體,形成自我保護意識。

3.不和異性父母同床

也許有些父母會覺得兒子女兒和自己同床是一種親近的表現,但是到了一定年紀後父母必須教導孩子學會避嫌。否則會給孩子造成誤解,一個十三四歲的大小夥子還認為跟女孩同吃同睡很正常,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男大避母,女大避父”有沒有道理?2個時間段3個關鍵點卡控好!

總而言之,當父母的一定要做到“男大避母,女大避父”,不要因為貪戀一時的溫情耽誤了孩子的一生。對上述話題大家還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如果喜歡這篇文章別忘記點贊加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