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雷能飛、飛行器無燃料也能飛?可變浮力技術高在哪?

在19世紀,世界範圍內的“先知們”就開始從理論和實際設計、製造方面探索能夠飛翔天空的“飛機”。在當時,那群勇於探索的“科學匠人”,被主流輿論認為是“妄想者”,整天不切實際的幻想。可歷史的事實證明,那些所謂的“妄想者”,恰恰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步,和人類科學的發展高度。

魚雷能飛、飛行器無燃料也能飛?可變浮力技術高在哪?

在大喵看來,這其實也並不奇怪,當一個新事物出現人們面前時,質疑是或許是固有思維定勢的人們,回敬其最好的方式。在當今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軍備的研發始終處於國際社會聚焦的“主要位置”。

魚雷能夠飛上天,航空器無需燃料、引擎就能夠升空,這或許這多數人看來,純粹是無稽之談。但大喵想說的是,這理論上確實是能夠實現的。

魚雷能飛、飛行器無燃料也能飛?可變浮力技術高在哪?

魚雷武器作為水下“秘密殺手”--潛艇的重要武器,在常規用途中,用於水下發射,在水中或水空結合部襲擊目標。但是,有一種由助力系統加持下,研發的魚雷卻能夠從水面上發射,依靠減速系統緩入水中,進而對敵艦艇發動攻擊。

例如,名為“火箭助飛魚雷”實際就是由導彈技術與魚雷技術相結合的新型魚雷軍備,粗略的可分為戰鬥部和助推彈體系統兩部分。當發射後,飛行達到一定的分離點時,兩部分相分離,戰鬥部的尾部便會啟動減速裝置(一般由減速傘產生制動)。當戰鬥部進入水中後,便可以搜索、跟蹤甚至襲擊目標潛艇。

魚雷能飛、飛行器無燃料也能飛?可變浮力技術高在哪?

需要注意的是,常規魚雷一般採用主動或被動聲自導,其有效攻擊距離都較近。而射程較遠的重型魚雷必須採取線導方式,才能實現遠程打擊,可是攻擊精度卻不容樂觀。

在這樣的複雜背景下,導彈火箭助推魚雷的研發,自然而然的就彌補了常規魚雷的缺憾,其既具備了“導彈”飛天的超遠距離射程,又可以兼顧魚雷本質攻擊特性。這也就是說,既可從潛艇魚雷發射管內發射,也可由水面艦艇的垂直髮射裝置發射,同時兼顧速度與射程。或者在未來的技術突破中,實現多倍音速的“飛天速度”,那麼即使是美國的核潛艇恐怕也難以望其項背。

魚雷能飛、飛行器無燃料也能飛?可變浮力技術高在哪?

如果說,魚雷能夠“飛天”已經不可思議,那麼航空器無需燃料、引擎就能飛行的說法,則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此,大喵想先描述一個案例,那便是前段時間備受熱議的“加水就能夠跑的車”,這種信口雌黃、偽科學的所謂技術,其本質實現途徑就是熟知的“氫氧燃料電池”提供動力,只是個宣傳“騙局”罷了。但是,利用可變浮力推進技術,在未來或將能夠實現航空器無需燃料、引擎就能“跑”。

魚雷能飛、飛行器無燃料也能飛?可變浮力技術高在哪?

據科技日報公開報道稱,在“新能源動力可變浮力推進飛行器的開發與研製”國際合作交流學術會議上,英國皇家航空航天研究院院士、皇家航空科學院院士、歐洲風洞協會科技委員會副主任Andrew Rae教授向人們介紹了其領銜研發的一種新型無引擎環保航空飛行器。

大喵綜合信息將其介紹歸納為以下幾點:

其一、該飛行器外觀長15米,翼展10.5米,重120公斤,似飛艇,卻有翼;

其二、無需燃料,引擎,僅依靠自身機翼和尾部的輕質柔性太陽能電池板,就能空中飛行;

其三、依靠可變浮力結構來實現飛機的上升和下降;

其四、飛行器充填氣體恆定,但質量卻可變,可從輕於空氣到重於空氣的狀態間往復過渡,進而產生推力;

魚雷能飛、飛行器無燃料也能飛?可變浮力技術高在哪?

這或許聽起來有些打破常規,甚至是顛覆人們的固有思維定勢,但是坦率的講,這的確是能夠實現的。因為這種可變浮力推進技術,曾在水下航行器上成功運用。據英國教授介紹,該飛行器目前正處於初級測試階段,在未來基於該技術開發的更高端的產品,或可替代衛星。

在大喵看來,該飛行器造價不菲定然是板上釘釘的事實,未來倘若運用於軍事設備中,用於空中偵察、監控等行為,都將發揮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可變浮力推進技術其高明優勢之處,無疑是在於環保、節源,至於是否能夠提供超強的動力推力,這還將拭目以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