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是如何取代岳飛成為武聖的?

古梁鏞


三國名將無數,為何只有關羽能取代姜子牙和岳飛,成為武聖人?

提起武聖,相信大多數人都不需要思考,就能脫口而出他的名字——關羽。他在明神宗年間,被追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到了清帝的時候,正式成為武聖,都是不爭的事實。不過最初的時候,武聖並不是關羽,而是商周時期的姜子牙。後來,唐代為了展示華夏民族的文治武功,以及人才輩出,在將孔子追封為“文宣王”,並配上孔門十哲的同時,姜子牙也被追封為了“武成王”,身邊環繞了十員古今名將。到了唐德宗時期,他們身邊的追隨者,增加到六十四位,關羽正式入駐了武聖廟。

不過,入駐武聖廟,與成為武聖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甚至後來姜子牙被從武聖的寶座上拉下來,新的武聖也沒有輪到關羽,而是換成了岳飛,直以清朝時期,關羽才接替岳飛,成為了新的武聖,並一直延續到了今天。那麼,為什麼漢末三國時期,名將遍地走,只有關羽能夠成為武聖呢?他又有何德何能,取代姜子牙和岳飛呢?對於這個問題,小編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三國演義》的渲染

古人推崇周禮,商周時期的歷史大約比三國更加吸引人,再加上姜尚本身的傳奇,因此他被奉為武聖,是必然的。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於武聖的要求越來越高,需要他代表謀略、武藝,或者承載一些其他的東西,例如忠義,於是岳飛順理成章的取代了姜子牙,成為了第二代武聖。可是,到了明清時期,隨著小說的傳播,《三國演義》橫空出世,熱度一度壓過了《封神演義》、《說岳全傳》等故事,引起了更多人的興趣,於是更加廣為人知的關羽關二爺,又從岳飛手中接過了傳承。

二、關羽自身的形象優勢

當然了,想要成為新一代武聖,絕對不能比上一任武聖弱。而關羽文韜武略,論驍勇,能於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論謀略,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兩度被敵人生擒時,他不同的表現,更是將忠心體現的淋漓盡致。所以,在有了足夠的熱度之後,關羽完全有資格取代岳飛,成為新的武聖,這一點是其他三國名將,或者說歷史名將所不具備的。

三、歷代帝王的追封

當然了,如果關羽原本根本沒有封神,或許僅是一個小角色,那麼他想要取代姜子牙和岳飛,成為新的武聖。可是關羽雖然沒有早早封神,前期地位也比較低,可是自從宋代開始,他便開啟了自己的逆襲之路,從“忠惠公”到“崇寧真君”,再到“昭烈武安王”、“義勇武安王”,元朝取代宋朝之後,他的“升遷”之路也沒有被阻,反而越走越快,成為了“壯繆義勇武安顯靈英濟王”;到了明朝,則成為了我們開篇所說的“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他神位“飆升”的速度,以及最終達到的高度,也是其他歷史名將無法攀比的。


小柴歷史


第一個原因:在正史之中,於萬眾之中單刀匹馬,獨取上將首級者,唯關羽一人而已。這點別說岳飛做不到,其他任何一位名將都沒做到過。

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官渡之戰爆發,袁紹十萬大軍進兵黎陽,大戰之前,袁紹給每個士兵發了一條三尺繩,就等著活捉曹操了。

接著,袁紹就宣佈以河北四庭柱之首顏良為先鋒,率先渡河,去攻打東郡太守劉延所駐守的黃河渡口白馬城。


顏良孤軍前突,送上門的餃子,不吃都對不起自己這張嘴,曹操便欲試吃,遂引軍日夜兼行趕赴白馬。待顏良探得軍情,曹軍已在十餘里之外,不由吃了一驚,忙撤圍迎戰。

曹操立刻召集眾將:誰願為先鋒破良。

這時,兩位降將站了出來,說願為先鋒,斬殺顏良,給曹操露一手。

這二位,便是呂布座下第一將張遼,和劉備座下第一將關羽,皆螭虎豪雄之將也。

曹操大喜,心想自從呂布死後,這天下第一猛將兄的位置已經空很久了,你們二位有興趣,儘可試試。

然後張遼和關羽就帶著兵出發了,張遼早年成名,為人低調,此次又為關羽副將,便也不願多出風頭;而關羽此時尚不知名,卻很受曹操禮遇厚賜,心想若不證明一下自己實在說不過去,又望見顏良的帥旗傘蓋明晃晃在那土山上立著,甚是惹眼,不如就去碰碰運氣?於是率一隊輕騎催馬急進,直衝入敵陣之內,顏兵萬沒想到這曹將膽子這麼大,一時沒有防備,結果竟讓關羽在河北軍陣上硬生生撕開一道口子,突破層層護衛,到得麾蓋近前,大刀從上往下,劈向顏良天靈蓋,顏良條件反射的舉矛阻擋,卻被關羽虛晃一招,點開顏矛,而借力改劈為刺,閃電般直捅、翻腕、錯馬,一氣呵成,已將顏良挑落馬下,顏兵瞠目結舌,大多來不及反應,關羽遂順勢下劈,從容割下顏良首級,輕挑刀尖,瀟灑接住掛於馬頸,然後在敵我雙方數萬人的注目禮下策馬跑回本陣,張遼不敢怠慢,趕緊帶兵前去接應,簇擁著關羽勝利歸來,曹陣之中爆發出一陣震天的鼓舞吶喊之聲:牛,太牛了!

所謂河北第一名將,就這麼不明不白的死了,還讓兇手大搖大擺的跑回去,這世上最窩囊的事兒不過如此。袁軍面子丟光,再無顏留在戰場,於是盡皆敗退。

圖:今官渡附近的馬頭村西北有“斬顏良崗”,傳說顏良的首級葬於此。乾隆19年的《中牟縣誌》中有詠官渡的詩三首,其中一首是“馬頭落日帶黃沙,此是袁曹舊戰場。人過斷橋頻弔古,水聲嗚咽哭興亡”。

此役,關羽以一人之力打贏了一場戰爭,從此踏上神壇。曹操不囉嗦,立即表奏關羽為漢壽亭侯,又多賜金銀,極盡獎賞籠絡之能事。

《百戰起略》曰:“曹操每攻城破邑,得靡麗之物,則悉以賞有功者。若勳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妄施,分毫不與。故能每戰必勝。”曹操不吝千金,如此土豪,換做我等,一定此死心塌地為曹操賣命了。

可是關羽不會!

就在這時,關羽打探到劉備就在袁紹軍中,一顆心頓時飛回了大哥身邊,便毅然封還曹操所賜獎賞,交上辭職信,策馬奔往陽武袁紹大營。

劉備已投靠了袁紹,而關羽卻剛殺了人家頭號大將,袁紹那邊恐怕正愁雲慘霧、恨意滔滔的在給顏良開追悼會,他偏偏敢在此時投歸。這就是關羽,此心光明,頂天立地,真正做到了“義”的極致,所以權奸如曹操、偏狹如袁紹都對他挑不出理來,還更對他欽佩有加。這也就是千古多少名將,強過關羽的不知多少,但只有關羽成為武聖的第二個原因。


千古名將英雄夢


關羽,三國時期蜀國人,與劉備,張飛並稱為蜀中三傑。

岳飛,宋朝人,精忠報國,岳母刺字,堪稱一代忠臣。

二者所處時代完全不同,關羽比岳飛早將近1000年,按照常理來說關羽應該排名再前,實則不然,查閱史料筆者發現,我國從古至今共出現過三位武聖人,依次是姜子牙、岳飛和關羽。筆者這樣說,大家可能會有疑問了,為什麼關羽成為武聖的時間會比岳飛晚呢

小編為大家梳理一下事,明末時期,由於倭寇在東南沿海一帶,擾民,襲民,燒殺搶掠,人們敵視外族,那麼宋朝岳飛抗擊金兵的英勇事蹟,無疑成為人們爭相議論的焦點,人們期待這樣一位英雄的出現,所以岳飛變成為當時的武聖備受推崇,雖然關羽也是民間推崇的武將,但岳飛才是人們心中的武聖人。這一點也不難理解,因為無論個人能力還是歷史貢獻,岳飛確實都更勝一籌。

首先,關羽的統兵能力不如岳飛。關羽是一個個優秀的前鋒,卻不是個具有運籌帷幄能力的統帥。關羽的一生的成績,前半生攻打襄陽、怒斬龐德、擊敗於禁、囚禁曹仁,這些固然令人稱奇,但其後期卻敗績累累,敗多勝少。而岳飛則是帶兵打仗,突擊前鋒,能指揮又善於打仗是個軍事上的全才。岳飛一生戰功赫赫,北伐中成功收復了襄陽周邊六州以及洛陽周邊,紹興十年,岳飛更是劍指開封,對國家、對歷史都有著傑出的貢獻。

其次,關羽與岳飛在大兵團作戰,發展根據地上大有區別。作為主官,關羽管轄的區域只有南郡、武陵、零陵三個郡而已。而岳飛的管轄範圍則包括了湖北和河南開封以西的全部地區以及河北的女真佔領區。二者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

最重要的是,關羽打的那屬於中國內戰,而岳飛對抗的則是外族入侵,所以岳飛不僅是名將,還是民族英雄,在人們的心中更加神聖。

綜上,很長一段時間內,岳飛才是民間百姓心中武聖的第一人選。但隨著小說評書對關羽的塑造,他的功績不斷被誇大,他的忠義不斷被宣揚,他的形象也就逐漸高大上起來,影響力越來越大。不過與岳飛比,還是稍微遜色了一點。

通過以上分析岳飛是人們心中的武聖當仁不讓,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歷史往往這樣的驚奇,東北滿人打敗大明王朝,清朝建立,關羽超越岳飛則是發生在這段時期。

查閱史料發現,岳飛的主要功績就是對抗金兵,保護河山。漢人看來,清朝滿族統治者是與金國女真人同宗的外族入侵者,那麼滿人他們自然是不允許百姓把岳飛這樣的民族英雄作為偶像的。解決辦法就是另外推選出一個武聖人代替岳飛。選誰呢,在中國古代十大名將中找吧(孫武、吳起、白起、韓信、王翦、衛青、霍去病、李靖、李牧、徐達)以及項羽、郭子儀等應該是更好的人選,為什麼偏偏選中了關羽呢?

原因除了關羽在民間知名度高,更重要的是關羽是從西南偏遠地區帶兵打仗,打敗當時割據軍閥勢力,建立自己國家。那麼滿清也認為我也是從東北老家長白山一路南下,打敗大明,這樣名正言順,所以,清朝統治者有意推崇關羽為新的武聖人選。

最後關羽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經過不同時代,不同人物。結合不同時期的優秀代表集人們理想而加工塑造出來的完美形象,是統治者為了順應自我統治而推崇出來的。無論關羽,岳飛,當今時代我們更應該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實現人生價值,您說呢?






生活的仰角L


岳飛領兵治軍都是傑出人物。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不愧為一代軍神。但岳飛有個致命的弱點是政治上的幼稚。多次參與皇家立儲,這是歷代統治階級所不能容忍的。最後十二道金牌召回更是細思極恐,想想一個對皇上的金牌置若罔聞的將軍那個皇上敢用?擁兵自重,擅權抗上的跋扈將軍功勞再大也沒有好結果的!同時也不會被歷代統治者所接受的!更不會被帝王家推崇的。再看看關羽為尋舊主過五關斬六將,再好的袍子穿在裡面,再大的功勞回到主人身邊也是唯唯諾諾。這是一個把忠誠看在第一位的一代名將。試問哪個帝王不喜歡這樣的將領呢?因此把關羽尊為武聖人當之無愧!

。試問


錦繡人生49574912


關羽武聖之名由來已久,這個名頭也不是取代岳飛而來的,而是有相當的歷史淵源。

關羽的大名在宋朝之前還稱不上如雷貫耳,歷史上重文輕武之風一直存在,武舉制度也是在武則天時期方才出現,到了唐肅宗掌政時,經過了安史之亂,認為武力也很重要,便著手提高武人的地位。建立武廟,每逢出征還要前往祭祀。但當時武廟中的主角是姜子牙,關羽還只是陪襯的角色。



直到宋徽宗時,大力提倡“關羽精神”,被封王。之後,明神宗朱翊鈞也十分讚賞關羽的品質,又加升“關聖帝君”,王躍升為帝,地位也大大提高。關公封神是在清朝,被尊為“萬世人極”,這個評價就相當的高了,千秋萬代的人尖子。而且在全國大範圍興建關帝廟,香火供奉。



那麼歷代統治者為何如此尊崇關羽?關羽的鐵粉曹孟德評價的很中肯:“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關羽的忠義,甚為歷代統治者所看重,臣子們可以貪,可以無能,唯唯不能不忠,這就是要害所在。連忠心、聽話這個為臣的最底線準則都做不到,皇帝們還怎麼控制大局啊……



岳飛也是忠臣,但忠的“不徹底”。宋高宗屢次下令停止進攻,停止進攻,就是不聽話,被立為抗命的典型,還因此橫禍加身,雖然南宋時給岳飛恢復名譽,追封“鄂王”,但這一“汙點”好比是帝王們喉中的魚刺,將其立典型缺乏安全感,是萬萬不可大加宣揚的。



相比岳飛,在“忠”字上沒有絲毫缺陷的關羽,當然是最為理想的。特別是滿清初得天下後,心中本就惶惶不安,生怕明朝遺民反抗,關公的地位抬得越高,就愈發凸顯忠字的重要,當然對此是不遺餘力了。


史海尋蹤


關羽能夠力壓岳飛成為武聖形象,證明了三個道理:

1.成名要趁早

關羽是三國時代蜀漢大將,而且一上手就是跟著劉備創業的老人手,既忠且勇,三國志說他,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更在以後的戰爭歲月中取得了策馬刺顏良於萬眾之中的傲人戰績,所以獲得了來自於大人物的高級評語,曹操作為歷史上的極度出名人物,評價關羽時也是由衷感嘆: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這個加成非常重要,屬於完完全全的政治正確。

之後,關羽更有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的赫赫戰功,作為一代名將,通過歷史消磨,其勇冠三軍,忠義無匹的人設很早就形成了。

但,這些不足以成為武聖,事實上,以關羽的韜略武功,和中國歷史上那些動不動就幾滅敵國的真正大軍事家相比,他連一個省的地盤都沒有打下來,還把自己家的一大塊兒根據地弄丟了,這成績實在是拿不出手。所以,很久時間裡,中國人拜祭的武聖也不是關羽,而是姜太公。

因為姜老爺子不但有更成功的戰爭經驗,更重要的是,他成名比關羽要更早更早。

而岳飛的出現,已經是南宋時期了,但他的戰功和他的忠義,卻實實在在到了新的高度,他的一生是用八個字概括的,精忠報國,還我河山。

中國的老百姓有著天然的價值觀,顯然,能夠保我河山的岳飛更令我們神往,這是一位歷經歲月而不減風采的民族英雄。

2.歷史永遠不是最公道

大清入關,有了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需要建文廟武廟這樣的儀式,很顯然,岳飛沒有辦法成為武聖了,因為當年和他打的死去活來的,正是滿清的先祖女真人,所以,關羽成為了武聖。這個政治正確壓到了一切其他因素,而且,通過一部三國演義,關羽在中國老百姓的心目中,人緣那是相當不錯。

官方許可,民間認同,這個武聖也就坐實了,其實到了這種地步,關羽本身的文呀武呀都已經無所謂了,被神化的形象完全已經到了既是雨又是風的程度,不存在合不合理的問題了。

所以,道上混的大哥要拜他,開出租的的哥要車裡放個,求個心理安慰而已。

歷史不是最公道,歷史就是歷史。


藥師三郎


說起“武聖”,大家很自然的想到關羽,在民間關公手持青龍偃月刀的形象深入人心,有關關公的祠廟也是遍佈各地,關羽在民間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是比較高的。關羽只是東漢末年的 一名將領,為什麼會抬高到“聖”的地位呢?

影視劇中的關羽

“武聖”之名,重在“武”,但更在“聖”,否則歷史上為聖的武人多了去了。作為三國時期的一名武將,關公勇武這是不容置疑的,在《三國演義》中溫酒斬華雄、單刀赴會、過五關斬六將等故事對關公也是溢美之詞。在《三國志》等正史中,關羽武力也是開了掛的,被周瑜評價為“熊虎之將”。然而,使關羽備受追捧的還是關公傲上而不欺下,其品質如忠、義、信、智、仁、勇,蘊涵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滲透著儒學的春秋精義。而這一點,更是被當權者說看中,所以歷代朝廷對其也是多有褒獎。關羽神聖之名在民間的傳播,還要得益於佛道兩教的宗教推廣。但隋朝一次的推廣至關重要。

關羽溫酒斬華雄

隋唐以前,關羽在他戰死的民間,主要是荊州一帶化身為一個怨靈“關三郎”。民間說法,不得善終的人皆被視為怨靈,關羽是敗軍之將,荊州一帶百姓為安撫其怨靈,防止他死後作惡,對其多有祭祀,時經久遠,便逐步化身為神靈。隋朝時天台宗僧人處出於傳教需要,將荊州一帶“關三郎”關羽宣傳為佛教“伽藍護法神”。這是很深受當地百姓歡迎。隨著佛教的傳播,關羽由荊州而四川,由四川至全國,逐步成為民間供奉的眾多佛教神靈之一,以至後來成了與文聖孔子齊名的武聖。

歷史上,武聖之榮並非關羽一人獨享。在唐代,朝廷設定武廟,武聖為姜尚。然而,與關羽齊名甚至聲名還要蓋過關羽的非岳飛莫屬。

影視劇中的岳飛

岳飛一生與金作戰,為宋王朝抵禦外來侵略,但是最後受到南宋統治者的猜忌而被監禁、殺害。岳飛死後的數十年,宋寧宗時追封為鄂武穆王,理宗時改諡鄂忠武王,身後之榮非關羽可比。不僅如此,岳飛之名在民間也是有很高的呼聲。

到了明代,朱元璋嚴格控制意識形態,除孔子的封爵保留外,其餘之人“後世溢美之稱,皆與革去”,關羽被宋朝加封的“崇寧真君”、“武安王”被廢除,而岳飛鄂忠武王卻得以保留,併入祀歷代帝王廟的古今三十七名臣之一。換言之,關公“武聖”之名是不被當朝認可的。

對比關羽和岳飛,你就會發現,關羽“武聖”之名在民間有較高的呼聲,岳飛則更傾向於官方。

岳飛抗金

到了清代,這種情況卻有所改變。努爾哈赤建州部中人人熟讀三國,將關羽當做他們的戰爭守護神來崇拜。滿清入關後,順治加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之後10個皇帝中,先後有8個皇帝共13次封諡關羽。而岳飛的情況就不怎麼好了,岳飛抗金之舉多為官方所不喜,並最終在1726年被雍正帝正式下令將移出武廟。

嶽王廟

“武聖”為什麼不是其他人呢?比如項羽、趙雲、典韋等等,還是前面那就話:“武聖”之名,重在“武”,但更在“聖”。關羽身上流淌的“忠義”,也更符合歷代統治者所推崇的品質,及至關羽形象與佛、道結合被推向神壇,這既是一種機緣,也是歷史的選擇。


史趣


如今,只要提起“武聖”這個詞,人們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名字往往都是關羽,關羽是武聖、武聖就是關羽的觀點也早已深入人心。而關羽如今也確實是民間、官方都承認的武聖。但是關羽是如何從一名武將,逐步走到了“聖人”的地步?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關羽的“聖人之路”。

關羽,本字:長生,後又改字為:雲長,東漢末年人,早年一直跟隨蜀漢開國皇帝劉備輾轉於各地,他一生最傑出的成就有:白馬斬顏良,襄樊敗於禁、斬殺龐德等。最終在建安二十四年,敗走麥城時被馬忠所俘,與長子關平於臨沮被害。關羽生前並沒有這麼高的榮譽,他雖然確實是東漢末年、三國初年最傑出的軍事將領之一,但是離“聖”這個字,還是存在一定距離的。關羽是在死後,才逐步被民間神話,最後一步一步到了“聖人”的地步。

我國曆史上第一代“武聖”也並非是關羽,而是姜太公姜子牙。

姜子牙,又名姜尚,商朝末年、西周初年人,主要成就有: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建立齊國、被尊為“百家宗師”等。姜子牙身上的標籤有很多,如:兵家鼻祖、神上神、武祖、天齊至尊等等。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正式尊奉姜子牙為武聖,唐肅宗時期正式尊奉白起、韓信、諸葛亮、張良、李靖、李績、田穰苴、孫武、吳起、樂毅等人為亞聖,又稱為“亞聖十哲”,同時開始修建武廟,姜子牙為主祀,亞聖十哲為配享。而此時的關羽也在武廟中,不過連配享都進不去,而是與張遼、關羽、周瑜等人位列62將之中,從祀於殿外廡間。

後來,北宋建立,趙匡胤著手整頓武廟的工作,趙匡胤做了很大改動,以“起殺已降,不武之甚,何為受享於此?”為由將白起“請出”武廟;又以“兵敗身死,不克善終”為由將孫臏、韓信等22位名將“請出”武廟,其中自然也包括關羽。最後以“功業始終無瑕者”為由將班超、秦瓊等22人“請入”武廟,代替了原來的22位名將。而姜子牙一直是武聖,為武廟主祀。

又過了100多年,到了宋徽宗時期,宋徽宗再次著手整頓武廟的工作,基本將武廟的原有名單一一請回,基本恢復了最初的狀態。也正是此時,關羽再次回到武廟之中。

我國曆史上第二代“武聖”也並非是關羽,而是岳飛。

岳飛,北宋末年、南宋初年人,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抗金英雄,民族英雄等,被後世譽為“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岳飛死後,於宋寧宗時追封為鄂武穆王,宋理宗時期被追封為忠武王。此時岳飛的地位已經在關羽之上了。

再後來,明朝建立,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了武廟,改為歷代帝王廟,此時不僅關羽被“請出”武廟了,連前任武聖姜子牙都被“請出”武廟了。不過,朱元璋選擇祭祀歷朝歷代比較傑出的皇帝以及名臣,比如:夏禹、商湯、周武王、漢高祖劉邦、唐太宗李世民等。岳飛被選中,配享於宋太祖廟中,但是三國時期的名臣只有諸葛亮一人選中,配享於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此時並沒有關羽的位置。也就是說,在明朝初年岳飛的地位是遠高於關羽的。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數百年,直到晚明時期萬曆年間,岳飛、關羽二人的地位才陡然提升。明神宗追封岳飛為嶽聖帝君,又同時追封關羽為關聖帝君。到了明朝晚期,關羽才與岳飛的地位平等,同為“武聖”。

我國曆史上第三代“武聖”就是關羽了。

最後,明朝滅亡,清朝建立。清朝皇帝為了維護統治,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認同漢文化,比如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先去明十三陵祭拜了朱元璋,後又採取了一系列安撫民心的措施,其中就是對於“武聖”的追封。此時《三國演義》已經廣泛流傳,再加之清朝屬於後金建立,而後金是金朝的延續,同屬女真族建立的王朝。想要清朝政府追封岳飛為“武聖”,肯定是不現實的。因此,關羽就這樣成了唯一的“武聖”人選。

縱觀清朝200多年的歷史,從順治入關開始,直到溥儀結束,一共10位皇帝,共有8位皇帝對關羽追封了13次。關羽也正式成為與“文聖”孔子比肩的“武聖”。不過好久不長,清朝滅亡後,民國建立,民國政府再次將岳飛、關羽化為同一水平,更是發佈了“關岳合祀”的命令。





流月璃雪


關羽和岳飛都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武將,兩人都生於亂世,都在為他們的主子效力。雖然後來都被後人稱作“武聖”,但兩人的人品、軍事才能相比較,卻不在一個層面上。

關羽不過是三國混戰時期一個割據小國的一介武夫,一生都在戎馬倥傯中度過,他所從事的戰爭按照傳統來說,都屬於“春秋不義之戰”。而岳飛是大宋王朝的一員大將,在保家衛國、抵禦外族侵略的正義之戰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從人品方面來講,兩人有共同之處:忠義。但關羽向來驕傲狂妄、自負凌人。劉備曾加封關為前將軍時,關竟敢勃然大怒,認為自己功高蓋世,怎能與黃忠等無名小輩同受將軍。這種為個人私利置軍法於不顧,拿自己的戰功來要挾主子索官要爵的行為實在是令人不齒。而岳飛雖然手握王朝重兵,寧可含冤被害也沒有叛亂,不願為自己的身家性命而破壞南宋王朝的大業,高風亮節,令人景仰。

從才能方面來說,在羅貫中筆下,關羽曾經在沙場上叱吒風雲,斬驍將顏良於馬下,但這不過乃匹夫之勇而已。因為古人言:“將在謀不在勇”。他曾經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但據後世專家考證,水淹七軍是漢水決堤造成的天災,而非關羽親自策劃所致。而最後卻仍以失敗告終,把劉備交給他守護的荊州卻拱手相讓。

而岳飛的軍事才能千百年來備受後人推崇,被譽為“智信仁勇嚴”俱全的一代名將。他指揮並親自參戰的朱仙鎮大捷、潁昌之戰,都創造了中國歷史上步兵重創騎兵的輝煌戰例。因此,關羽的軍事才能與岳飛相比,真乃小巫見大巫也。

在人品、才能諸方面相比較,岳飛都完勝關羽,但令人費解的是,中國民間對關羽崇拜的熱度卻遠遠高過岳飛。無論天南海北,全國各處的關帝廟要遠遠多於岳飛廟。

之所以出現如此的結果是因為:一是因為岳飛一生都是在與入侵中原的遊牧民族作戰,而元朝、明朝的朝廷對此十分的敏感,有意在弱化岳飛在民間的影響力。而關羽一生的戰功相對比較“中性”,百姓無啥禁忌,歷代朝廷也樂見其成,故而關羽自然而然要比岳飛“火”的多。

另一方面,隨著歷史的發展,岳飛崇拜始終停留在忠君報國層面,而關羽崇拜的內涵自然要豐富得多:不同層面有不同的解讀,朝廷看中的是忠君報國,百姓看重的是鍾情重義,商人看重的是他威風凜凜保平安,順順當當發大財。故此,關羽成了人見人愛的主兒。所以,人們把武聖的桂冠戴在了關羽的頭上,而岳飛卻與武聖的稱號漸行漸遠。





風土人情話魯山


每個人被封聖背後都有深刻的政治背景。比如孔子,百家之一。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正是看到了儒家的克己復禮,儒家用來對百姓教化和引導。就像墨家,朝廷永遠不可能作為老百姓的精神支柱,墨家的無政府主義和俠客精神如果推廣,估計國家早亂了。

同理,關羽封聖也有政治背景,宋神宗自比劉備轉。而關羽作為劉備手下第一大將,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關羽放棄榮華富貴去尋找四處飄零的劉備,而劉備為了替關羽報仇失敗而又憂鬱而死,正是君臣和睦的典型,更何況,關羽也是斬顏良,威震華夏,刮骨療毒。這些也夠的上封聖的條件了。

岳飛封聖也是有政治背景的,岳飛封聖是什麼時候?是明朝萬曆年間,萬曆年間發生了什麼?是後金在鬧獨立,明朝為了鼓勵明朝人民也為了嚇唬後金,於是推出了一個精神偶像,那就是和金軍對抗過的岳飛!

所以從時間上,不是關羽取代了岳飛,而是岳飛取代了關羽!題主說錯了。

至於為什麼清朝又要否定了岳飛呢,很明顯,明朝封岳飛,那就是為了針對清朝,清朝又不傻,我為什麼要承認一個你針對我而設立的武聖呢?而清朝又很矛盾,征服中華必須要順從中華的文化,不然是坐不穩的。岳飛是不能立的,而且岳飛才立了二三十年,廢了影響也不大,既要考慮到民間影響,又要顯示清朝是尊重中華文化的,所以以前的武聖關羽被重新恢復。

至於姜子牙,呵呵,他可不是武聖,他是百家兵師,武廟裡面他是主祀,張良是副祀,韓信諸葛亮等十人是陪祀。關羽岳飛等人只能站在走廊接受人們膜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