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書記”在石佛村點石成金——記大連莊河市長嶺鎮石佛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薛麗娜

薛麗娜,1974年11月出生,黨員,現任大連市甘井子區周水子街道黨政辦主任,兼任莊河市長嶺鎮石佛村黨支部第一書記。2016年被評為“大連市甘井子區三八紅旗手”;記三等功兩次,2018年被評為“大連市優秀第一書記”。

“仙桃書記”在石佛村點石成金——記大連莊河市長嶺鎮石佛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薛麗娜

“仙桃書記”在石佛村點石成金

——記大連市甘井子區周水子街道黨政辦主任、莊河市長嶺鎮石佛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薛麗娜

“有事兒能幫著辦了”“再也不愁農產品滯銷了”“村裡的路修好了,夜點亮了”“巷道里種了樹開了花,變綠變美了”……對於莊河市長嶺鎮石佛村的村民們來說,這些讓村子改頭換面的印象,始於大連市派駐了“選得準、融得進、幹得好”的“第一書記”薛麗娜。

駐村第一書記既是中央政策的落地,也是精準扶貧的支點。大連市也不例外,在積極響應中,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圍繞助力大連市打好脫貧攻堅這一新時期戰役,先後選派第一書記進駐莊河市等地定點幫扶,薛麗娜就是其中一個動人的身影。

“仙桃書記”在石佛村點石成金——記大連莊河市長嶺鎮石佛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薛麗娜

這個書記接地氣兒:村民沒了疑慮

2018年5月,拎著簡單的行李,帶著光榮的使命,主動請纓的薛麗娜出現在石佛村委會,成為一名“第一書記”。一張辦公桌,一把辦公椅,一張單人床,一間不足20平米的辦公室,成了她的第二個家。“我出生在農村,如今作為黨員幹部返回農村為鄉親們乾點事,是報答哺育之恩吧!”她做好了面對困難的準備,鼓足了幹勁抵達了將為之奮鬥的地方。

可剛進村,村民聽說是城裡派來的“第一書記”是女的,不少人臉上寫滿了疑惑:“城裡來的懂不懂農村工作,一個弱女子當第一書記行不?”各種閒言碎語給她帶來不小壓力。為了儘快轉換角色,熟悉工作環境,她放下架子、撲下身子、靜下心來跟身邊人學習,不斷交流,不斷溝通,不斷堅持深入老黨員、低保戶、五保戶、致富帶頭人家中展開調研。對村中的困難群眾和貧困學生家庭進行補助;針對村黨支部“軟弱渙散”的問題,開始落實村“兩委”坐班制度;開展為民服務全程代理、民事村辦等工作,打通了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薛麗娜精通田間地頭事,明白農村致富經,村民漸漸接受了這位做事敢想敢幹,說話貼心貼肺的“第一書記”,願意跟她嘮一嘮村裡的大事小情。

“仙桃書記”在石佛村點石成金——記大連莊河市長嶺鎮石佛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薛麗娜

發展經濟 黨建為先

短短一個月,薛麗娜也摸清了石佛村底數。石佛村,位於莊河市西北部,北緯39度世界農牧業神秘產業帶上。這裡,農業基礎條件好,水果、水稻、花卉、蔬菜、板栗、水果都是明星農產品,山清水秀,民風淳樸,蔬果香甜,桃樹漫山遍野,被譽為“萬畝桃園”。近年來,隨著低收入村設施農業、果樹業等扶貧產業項目的規模、品種不斷增加,產銷信息不對稱,產品標準化程度較弱,農產品品牌附加值低,導致全村老百姓“守著香餑餑,卻賣不出好價錢” ,年人均收入停留在12000元,農產品銷售難問題日益凸顯,村集體賬面上連年空白,是名副其實的“空殼村”。

入村一個月後,如何響應國家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準扶貧等一系列理政方針,為百姓開闢一條增收致富渠道,切實有效地解決石佛村農產品產銷矛盾凸出的問題,這是薛麗娜領到的第一個任務。

經過大量的調研學習及可行性論證,盤活現有的“天外仙桃”農村合作社的基礎上,她明確了“黨建+電商+合作社”三位一體的石佛村工作模式。

她積極爭取,將村裡有理想有幹勁的種植大戶發展成為新一批預備黨員,為村黨支部隊伍注入新鮮血液,無論是日常的黨支部學習活動,還是村幹部扶貧幫困,黨員幹部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村民的積極性高漲。“黨委政府探路,百姓少走彎路”,黨員幹部結合自身特長和優勢,在薛麗娜的帶領下,率先投入到了農村經濟發展中。

“仙桃書記”在石佛村點石成金——記大連莊河市長嶺鎮石佛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薛麗娜

跳出農村看農業 倡導品牌化銷售模式

酒香也怕巷子深,石佛村雖然物產豐富,卻無法改變石佛村地理位置偏遠的實情。

薛麗娜善於借船出海,借力打力,她巧妙轉換思維,以遠離城市喧囂的水綠山青做金字招牌,在電商平臺叫響石佛村無汙染綠色農副產品的名號。

她帶著黨員幹部親自上陣,為石佛村“代言”。利用長嶺鎮電商平臺“吆喝”石佛村的農副產品。從清晨帶露採摘,到夜晚頭腦風暴,午休時採集素材……自己充當客服,自己把控品質,自己打包產品,自己發貨送貨……數萬次山上田間走訪、數千幅照片、數千次碰頭會議,2018年,石佛村的小米、雞蛋、香菇和桃子等農副產品帶著薛麗娜數不清的付出,第一次“組團”走進了大眾視野。

不僅在電商平臺,許多網絡銷售平臺上,都有石佛村農副產品的蹤影。

石佛村萬畝桃園的桃子從最初的爛在家裡賣不出到後來的搶購一空且價格翻倍;草莓銷售訂單從最初的一天幾單到後來的一天幾百甚至上千單;包裝場所從散亂的“小作坊”到寬敞整齊的“大車間”;草莓從沒有標準的“鐵盆散裝”到“單層板精選”;外包裝箱從“單色包裝”到“彩色包裝”;內包裝從“雙層網套”到“真空抽氣”;包裝工人從“兩三個”到“二三十個”……線上線下雙管齊下,通過提升品質、嚴把品控、品牌加持,多渠道、多種類等營銷方式,練就石佛村本地農產品供應鏈能力,銷售效果突出,農戶受益大。

2018年,村民人均收入增加16%,村集體入賬25960元。

“仙桃書記”在石佛村點石成金——記大連莊河市長嶺鎮石佛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薛麗娜

“仙桃書記”在石佛村“點石成金”

入村一年多來,薛麗娜的足跡遍佈石佛村各個角落,摸底設施農業大棚、果樹等農產品生產基地,全程保姆式服務,讓許多不可能成為了可能。

2019年,薛麗娜以合作社和黨員幹部的號召力為抓手,不僅關注村中的傳統種植產業,嘗試開發附加值更高的新品種。他們種植水果玉米,1畝半的試驗田成功長出了羨煞旁人的30畝訂單;阿根廷奶油南瓜將落戶石佛村,將遠銷臺灣省。如今,依託電商發展起來的石佛村野菜又異軍突起,成為遠近聞名的新“明星”!

入村一年多,薛麗娜極少回大連的家,反而是愛人常常來村裡探望她。村民們信服這個把石佛村當自家的“第一書記”。萬畝桃園的小村把能幹的“仙桃書記”當作驕傲。薛麗娜“仙桃書記”的名號不脛而走。

有了“仙桃書記”的“背書”,石佛村農產品的品質贏得更多信賴!村民從最初的不信任到現在的主動參與;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越來越強;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村幹部的作風越來越好;石佛村的品牌越來越響,也最直接地體現出了基層黨員幹部對初心使命的堅持,對黨和人民事業的忠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