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眼中的KV-1重型坦克:開戰時的陸地巡洋艦究竟如何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英國首相丘吉爾長舒一口氣——終於不用枕戈待旦防備德軍登陸英國了,他很快發表聲明支援蘇聯,英國與蘇聯的軍事合作使得英國深入瞭解蘇制KV-1重型坦克成為可能。

1941年的KV-1重型坦克可謂是陸地巡洋艦,雖然數量不多,但是與德國坦克的交戰中有很大的優勢。

戰前,英國對KV-1知之甚少,只能從照片上推測其頂部裝甲約30毫米,可以抵擋對地攻擊機的掃射。到了1943年6月13日,英國人終於得到了測試KV-1的機會,1輛序列號為11306的KV-1連同1輛T-34一起裝上了帝國波爾沙號輪船運往英國。

隨坦克一起運輸的是:

3.4噸備用零件;

98發炮彈:31發穿甲彈、62發破片殺傷彈、5發霰彈;

3052發機槍子彈;

20顆F1手雷;

1把小刀和1個坦克鍾;

還有個小插曲是,清單上有翻譯錯誤,比如破片殺傷彈被翻譯成穿甲彈,機槍的備件被寫成了“小瞄準器”。缺少一挺DT機槍和13發子彈,防水布又破又舊。

英美眼中的KV-1重型坦克:開戰時的陸地巡洋艦究竟如何

在伊朗會師的英軍和蘇軍

(1941年,雙方在伊朗採取聯合行動,用10天的真(武)理(力)說服伊朗放棄了投靠德國的想法,但是運輸通道打開,要等到盟軍贏得北非戰役勝利後。)

1943年11月22日,坦克運抵英國坦克技術學院,英國人已經搞清楚了KV-1的大致參數。當他們獲取了KV-1的確切信息後,英國關於100噸甚至更重的超級坦克的謠言終於平息了。英國專家仔細檢查了坦克,認為KV-1雖然組裝得比較粗糙,但是關鍵零件的製作非常精密。

英軍首先關注的是KV-1的裝甲,不同部位的裝甲板都有編號以方便組裝,

坦克底部裝甲40毫米,足以防禦反坦克地雷。炮塔側後有26毫米厚的內襯,而正面是31毫米的內襯,單單這些就已經超過當時許多輕型坦克。

KV-1的車體是焊接組裝的,焊縫有些粗糙,不過質量滿足要求。

炮塔側面裝甲100毫米,正面82毫米,正面防盾97毫米,頂部30毫米。(是的,側面比正面還厚)

鑄造裝甲的硬度相對軟一些,表面的布氏硬度約174-184,不過內部上升至250。正面的內襯的硬度是161。

這和英國I.T.80D型軋鋼裝甲類似:75毫米裝甲板的硬度是239–290,42毫米的硬度是229–259。

頂部裝甲的硬度則更高些:273–277,艙蓋約356。

英國專家的結論是:蘇聯的鋼鐵工業和重工業技術水平相當高。

英美眼中的KV-1重型坦克:開戰時的陸地巡洋艦究竟如何

KV-1的戰鬥室

於KV-1的主炮,英國專家認定它和T-34一樣,是1942年式F-34坦克炮(實際上是ZIS-5,但和F-34差別不大),重量是455千克。25根等距膛線,右旋,和T-34的主炮性能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坦克炮的高低機飛輪有相當的間隙,很難將坦克炮調整到完全水平的位置。飛輪每轉一圈,升降1°,範圍是-4°到+24°30’。

其方向機和T-34不同,在炮長左側,由於炮塔內部空間和方向機飛輪尺寸較大,改變主炮指向也更容易些,但因為後座力的關係,進行大角度的指向射擊還是需要轉動炮塔,炮長左側還有一個炮塔定位的阻塞器。

炮塔旋轉是電動機驅動,由單獨的轉輪控制,有7個檔位,3個是向左轉(4.02°, 4.16°和 4.87°每秒),3個向右轉(2.95°, 4.33°和5.08°)和停止。停轉時,保險插銷卡住齒輪。

KV-1的炮長瞄準鏡是PT-4-7,潛望鏡是TMFD,PT-4-7的透光率是26.2%,不如T-34,TMFD和T-34差不多,也是39.2%。測試者遇到了和T-34上一樣的問題,找不到在炮尾旁邊安裝測角器的方法。炮長的位置除了瞄準鏡還有潛望鏡和射擊孔。車長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個PTK周視觀察鏡,不過透光率只有25.5%,視野更差,只能用來觀察彈著點。

英軍認為車長兼任裝填手,不過炮塔裡還有第三個人,是機械師兼副駕駛員,在必要時擔任車頂的機槍手。這位“多面手”可以通過2個潛望鏡和機槍瞄準鏡來觀察戰場。

英美眼中的KV-1重型坦克:開戰時的陸地巡洋艦究竟如何

俄羅斯修復的KV-1

蘇聯的手冊顯示坦克配備111發炮彈,不過英軍認為只有98發:炮塔每側各5發,88發在底板的彈藥箱裡。測試者不喜歡彈藥箱的位置。他們認為,隨著彈藥的消耗,不但要把彈殼拋出去,彈藥箱本身也要拋出去。

彈藥箱裡還有20顆F-1手雷,手雷和雷管是分開獨立包裝的,車載DT機槍有48個彈鼓——共3024發子彈。

坦克裡有衝鋒槍支架,不過坦克裡沒有配備。

另外,英軍對於坦克沒有配備煙霧發射器感到意外。

KV-1的發動機V2和T-34相同,不過馬力增加到600馬力。英國專家認出了這種發動機源於航空發動機,讚揚了其結構中大量採用金屬鋁的思路,不過認為如此以來造價較高。

測試者認為,發動機-傳動裝置中多餘空間太多,所以坦克的體積和重量可以進一步壓縮,且不犧牲裝甲和火力。英國人不喜歡其沉重的蓋板,在檢修發動機的時候拆裝很麻煩。

英國方面對這種47噸的坦克也使用離合器感到疑惑,不過實際使用效果很好,另外履帶組裝得也很馬虎,所以英國方面不太確定,蘇聯人到底是不是故意馬虎組裝坦克來掩蓋蘇聯軍工的真實水平?

英美眼中的KV-1重型坦克:開戰時的陸地巡洋艦究竟如何

英國坦克博物館裡的KV-1

(英國在炮塔上噴塗的字樣應是За Ленинград為了列寧格勒,但是拼錯了。)

英軍原本計劃拆解KV-1進行更詳細的研究,不過一拖再拖,最終沒有進行。英國甚至還考慮過生產英國版的KV-1,主炮換成BL6英寸26cwt榴彈炮,把他們認為有待提高的零部件換成符合英軍作戰環境的。

但是,這些都沒有實現,主要原因是英軍觀察員後來發現KV系列坦克逐步退出了蘇軍作戰部隊。

儘管如此,英國設計師顯然從KV坦克的設計裡吸取了一些經驗,比如扭杆懸掛,比如百夫長坦克的機槍設計等等。

美國方面是1942年8月收到KV-1樣車的,他們的測試相當迅速——當年12月就完成了測試,加拿大總參謀部的代表也檢查了坦克並獲取了測試結果。

美國人測量了坦克的尺寸,得出了結果是:長6.4米,寬3.3米,高2.8米。美方測量的俯仰角是-7°到25°。似乎他們得到的坦克上沒有車頂機槍 ,所以美國人認為第四挺機槍是備用機槍。美國人認為蘇制機槍易於生產和操縱。

美國方面認為KV-1的正面裝甲有4英寸(100毫米),內襯增加了額外的保護。美國人認識到它的裝甲以一定角度安裝是為了增加防護力,和英國“十字軍”坦克有點像。裝甲的切割和焊接相當粗糙,不過駕駛員艙蓋製造得相當精巧。

英美眼中的KV-1重型坦克:開戰時的陸地巡洋艦究竟如何

KV-1的發動機

美國專家對車組成員位置的評估相當準確,他們認為炮長的位置非常好,不過認為無法使用電動機精確調整主炮是個缺憾。炮長的瞄準鏡和潛望鏡都有裝甲帽保護。

裝填手有一具和炮長一樣的潛望鏡,美國人深以為然,覺得對修正彈著點有幫助。不過KV-1沒有炮塔吊籃,所以車組只能踩在簡陋的十字支架上作戰,好處是裝填手拿取坦克底板上的炮彈非常方便。

車長坐在戰鬥室較後的位置,能較好地觀察戰場,坦克艙蓋很嚴實,又由於精妙的彈簧設計,很容易開合。

美國人也注意到KV-1的發動機V-2K和T-34屬於一個系列,認為坦克的扭杆懸掛優於英國的設計,在作戰中是優秀的武器平臺。

根據美國的測試報告,KV-1很順利地通過了測試,大部分測試人員很喜歡懸掛系統和極簡的設計。

8月27日,美國測試組從坦克炮塔上切下了6英寸(152毫米)的裝甲板用於詳細分析。測試結果是,炮塔側面的布氏硬度285–293,頂部是321。達到了美國坦克的標準,甚至略高一些。


英美眼中的KV-1重型坦克:開戰時的陸地巡洋艦究竟如何

美國接收的KV-1


美國人認為,鑄造裝甲在冷卻時內部會有裂縫,焊接工藝也不是最完善的,他們也認為坦克的製造和組裝粗糙。但是,美國人認為,這可能是蘇聯人在充分考慮了戰時大規模生產所能達到的工藝水平而做出的決定。因此,測試組在報告上說,精美的武器很難贏得戰爭。

後來美國專家承認,美國研製T25和T26重型坦克的時候參考了KV-1的測試結果,T26最終變成了M26潘興坦克,而M26又是一系列美式坦克的鼻祖。


這輛運到美國的KV-1一直在美國陸軍武器博物館展出,2010年這個博物館關閉後,KV-1被轉移到李堡的美軍基地,不再對公眾開放。

總的來說,英美通過測試KV-1,獲得了一些設計製造重型坦克的經驗。但是戰後的武器發展可能出乎這幾個大國的意料:重型坦克和中型坦克很快就被主戰坦克取代了。

閱讀更多軍事內容,請關注 近衛步兵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