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被忽視的神將——武安國

武安國,原名武賀,幽州人士,父武原,以種田為生。武賀自幼痴迷武學,爭勇鬥狠,十六歲時家鄉經常有山賊擾亂,他曾埋伏在家鄉的一個王姓富戶家中,與富戶的兩個兒子王寶,王廣在家中巧設連環陣,等待山賊到來。入夜,山賊頭領田茂衝進門後便誤入陣中,被飛起的柴刀正中面門,當場流血而死。武賀與王寶王廣迅速擊殺周圍十餘山賊,在場人無不驚駭。

此後,武賀與王寶便離開家鄉尋師,王廣以照顧老父親為由並未前往。武賀途中眼見天下百姓疾苦,深感朝廷之腐敗無能,遂立志安邦定國,為天下蒼生請願。為表決心,乃改名安國,王寶則改名定國。

一日,安國與定國途徑天鬼山,偶遇天鬼山隱士李丹,遂拜其為師,李丹見安國力大教其學錘,見王寶靈活,教其學劍。每隔兩個月,李丹便安排與對面山上的童淵的兩個徒弟張任張繡切磋武藝。兩年後,安國,定國,張任,張繡四人一起拜別兩位恩師。下山那天,偶遇小撮黃巾軍搶掠百姓,四人奮力拼殺,救出上百鄉民,四人深感國勢衰微,並一起探討人生未來方向。武安國提出繼續遊歷,慢慢擇尋明主;而張繡則想單打獨鬥,另立山頭;張任由於父親與劉焉有故,況劉焉又是漢室宗親,想去西川。王定國決定跟隨武安國前往據此不遠的北海郡。四人依依惜別。

半個月後,武安國與王定國在北海郡外的一個村莊抵禦了一夥來自海上小島賊人的襲擊,村民便讓安國留下主持局面,安國見此村莊村口有一牛形狀的巨石,遂改村莊名為"海牛莊"。一日,武安國正在訓練民兵之時,一夥黃巾殘勇來投,武安國便將其納入民兵序列,組成海牛莊百人戰隊,將鄉里的讀書人姜用找來做軍師,擇機突襲海上小島。武安國又對內設置議政廳,處理鄉民瑣事。兩個月後,時機成熟,姜用將百人戰隊兵分六路,從六個方向進攻小島,在島上使用十面埋伏的計策,全殲島上賊人三十二名,百人戰隊僅五人陣亡。

一個月後,正當海牛莊要進行下一步軍事行動時,遇見北海太守孔融前來招安,武安國有感於孔融乃孔子後人,又有讓梨之事名揚海內,隨與王定國,姜用帶領百人戰隊一起投身北海太守孔融帳下,孔融見而泣之曰:吾得安國,漢室有救矣!

武安國取北海千年玄鐵,鑄成大鐵錘一雙,重百斤,名"轟天錘"。姜用取北海絲竹,製作羽扇一副,名"飛天扇",王定國則鑄制"凌天劍"。

第二年,黃巾軍張角在徐州破官軍之後親率五萬賊軍犯北海,孔融派大將高偶,邊抵出戰,結果被張角手下大將管亥雙雙斬於馬下,此時武安國定神一看,此人雖威風八面,但畢竟為不義之師,而且管亥的武力並無套路,破綻甚多,武安國挺身而出,在管亥胸有成竹的連殺數將之時,一錘從上至下砸來,管亥躲閃一下,頓時砸在管亥肩膀處,落荒而逃,管亥撤退後與名將關羽相遇被關羽斬殺。姜用則在另一處命王定國帶領十名死士直接密道殺入張角軍大營,張角驚悸而退,兩個月後去世。張角去世後,黃巾軍頓時群龍無首,張寶,張梁,趙安破,劉管銅等各路賊軍為爭黃巾軍的統治權相互攻伐,不戰自敗,安國,定國均被被孔融封為北海上將,受到皇甫嵩千金相贈。

討伐董卓時,武安國曾肩扛雙錘,隨孔融會訪眾盟軍,在袁紹軍中結交了河北名將顏良,文丑,並切磋武藝,三人在文丑的家中後院的梨園結為生死之交。夜裡經文丑引薦與袁紹相見,袁紹乃四世三公之名門,氣宇軒昂,二人為天下之大計秉燭夜談,安國對其提出三分天下的預想,袁紹一方,馬騰一方,江東必有一方,史稱"鄴城策"。向袁紹提出先滅曹操,再平呂布,後取荊州的的方針,先佔據北方為根據地。言談被袁紹所看好,意欲將其收為大元帥共同討伐董卓,但被安國以蒙孔融之恩澤婉言謝絕。臨行之時與義兄顏良文丑惜別。


轉眼大軍行進至虎牢關,守將正是武功天下第一的呂布,此人剛勇無雙,無人能敵,一出戰即斬殺河北名將方悅,此時武安國大怒出戰,雖說僅為北海太守手下的一將,但以國家社稷為己任,一馬當先。此時董卓堂侄董班欲在呂布面前爭功,便要出戰安國,呂布許之。董班提刀直衝向安國,被安國一晃身單錘擊中面部,當場死亡。董卓大怒命呂布直殺武安國,武安國提錘迎上,他雖知勝算不大,但也要拼死一戰,為國除暴。他不顧眾人勸說,一馬當先,大喊一聲:"呂布小兒,來決一死戰!"。一時間,雙錘神舞,長戟發光,讓其餘將領看的眼花繚亂,力拼五十餘合,突然呂布一戟斜刺中安國的左手腕,大錘落地,翻身墜馬。軍中曹操軍李典,樂進,夏侯淵等十員大將感慨安國捨生報國,力戰強敵的精神,一齊向呂布攻來,救了安國。而不幸的是,在袁紹鳴金收兵後,王定國為了爭功,再次採取偷襲策略打算暗襲董卓大營,無奈被董卓部將張遼所察覺,被張遼刺死。

數年後,孔融跟隨漢獻帝來到曹操這裡,安國也在曹操部下,做了一名武鬥教師,與曹操之女曹羨達成連理。那一日,白馬之戰爆發,安國與義兄顏良文丑在袁紹營中相見,敘兄弟之情,袁紹也再次召見了安國,無奈幾日後的戰鬥中顏良文丑均被關羽所殺,安國痛心不已,帶著妻子曹羨,兒子武千笛離開了曹操陣營,並去了江東,在廬江一帶隱居。姜用則繼續跟隨孔融。

十數年後曹操平定北方歸來。武安國聞知舊主孔融被曹操所殺,姜用也受牽連被迫自刎,一心要與曹操玉石俱焚,不顧妻子曹羨反對,夜潛曹營欲殺之。無奈曹操軍中戒備森嚴,又有許褚等人的日夜巡視,無從下手,撤退時遇見昔日兄弟張繡,原來張繡之前佔據宛城目前也被曹操擊破,張繡雖殺死曹操長子曹昂和名將典韋,但曹操仍接納張繡,張繡勸說武安國放棄復仇,加入曹操陣營,被安國斷然拒絕。安國也勸張繡儘早離開曹營,因為曹操的子嗣未必會放過張繡,果不其然,多年後曹丕即位後遂逼死張繡。

返回廬江後,把復仇之希望寄託於後輩之人,他收了名徒弟,名為淩統。此人後為東吳之棟樑。赤壁之戰時,安國在徒弟淩統的指引下,在一高山處觀戰並暗中埋伏,火起後,帶兒子武千笛手持兵器進行拼殺,忽發現一單船在暗處行駛,並向一吳船暗自推進,船上有一將正拿起一支長弓對準吳船上的一員大將的後背。安國大叫一聲,衝上敵船,突死幾名士兵後,用單錘擊中拿弓的曹將淳于安,將其殺死,此時發現吳船上的將領正是大將韓當,韓當遂拜安國。原來夏侯安乃是曹操軍安排在此的神射手,專門偷襲吳軍大將。此後安國又與韓噹噹場結拜為兄弟,又力奪兩船配合了吳軍的進攻,擊敗曹操後,興奮不已,戰後受到了吳主孫權的賜酒,授予"江東義民"的稱號。赤壁之戰後的第二年,安國因病卒於家中。淩統則在多年後的合肥會戰中大放異彩。

武安國的長子武千笛後為陸遜的貼身將軍,在襲取荊州之時在麥城親用繩索絆倒關羽的赤兔馬,與潘璋馬忠合力,關羽遂被擒。夷陵之戰時,武千笛帶領三十名士兵尋找劉備所在,無奈遇上趙雲前來救主,武千笛和三十名士兵均被趙雲所殺。武安國次子武千臣則在孫權身邊做貼身侍衛長,得善終。


三國演義中被忽視的神將——武安國

武安國手持轟天錘欲激戰呂布


此文為筆者修改後版本,憑藉《三國演義》中的短暫文字加以發揮,網上流傳的相似版本均為本人所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