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畢業,他卻毫無社交能力;屢次辭職,搬運工都做不來,誰的錯?

清華畢業,他卻毫無社交能力;屢次辭職,搬運工都做不來,誰的錯?

悲觀的人,先被自己打敗,然後才被生活打敗;樂觀的人,先戰勝自己,然後才戰勝生活。悲觀的人,所受的痛苦有限,前途也有限;樂觀的人,所受的磨難無量,前途也無量。在悲觀的人眼裡,原來可能的事也能變成不可能;在樂觀的人眼裡,原來不可能的事也能變成可能。悲觀只能產生平庸,樂觀才能造就卓絕。從卓絕的人那裡,我們不難發現樂觀的精神;從平庸的人那裡,我們很容易找到陰鬱的影子。

那麼我們如何定義一個人是否平庸呢?是從成績、工作、還是薪水?都不是,真正平庸的人,源自於內心的自卑與對世界的看法,有的人即使沒有高昂的薪水,尊貴的地位,卻一直擁有著良好的心態,永遠不畏懼困難;有的人雖然名利雙收,但是內心卻脆弱的不堪一擊,甚至將自己拿到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比如從清華大學畢業的戚柯。

清華畢業,他卻毫無社交能力;屢次辭職,搬運工都做不來,誰的錯?

成敗只在一瞬間,作為國內一流的學府,不少人認為,只要進入了清華大學,就是獲得了通往上流社會的敲門磚。然而戚柯並沒有享受到自己名校畢業生的紅利,相反,他從天之驕子到找不到工作的普通人的轉變,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

嬌生慣養

從小開始,戚柯就十分優秀,作為兒子,他是父母驕傲自豪的資本;作為學生,他是老師眼裡根正苗紅的棟樑之才,可以說,戚柯的童年,就是在四處洋溢的讚美里長大的。

童年的戚柯如此之優秀,與他的父母離不開關係。雖然父母只是普通工薪家庭,學歷也都不是很高,但是從小開始,父母一直特別關注戚柯各方面的情況,對於戚柯的一切管教都非常嚴厲。

為了讓戚柯能夠專心學習,父母不允許戚柯隨便交友,因為在他們看來,友情比不過戚柯的成績重要;甚至於戚柯除了學習之外,就是在家看書,

幾乎沒有玩伴的他在看到同學們相約出遊時,心裡總是羨慕不已。但是他不敢告訴父母自己的真實想法,因為他知道,這隻會換來一頓嚴厲的譴責。

除了在交友方面對戚柯有諸多限制之外,父母也對戚柯的生活起居方面保持著絕對掌握權。戚柯從小到大從來沒有離開過父母身邊,在他的生活中,飯是父母做好喂到嘴邊的、被子是父母幫忙疊的、衣服也是父母幫忙洗的,所以他幾乎沒有生活的自理能力。到了高中,他甚至都不會自己疊衣服,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已經到了有些太過嚴苛的地步,在這樣家庭中長大的戚柯沒有任何社會經驗,單純的像一張白紙。

清華畢業,他卻毫無社交能力;屢次辭職,搬運工都做不來,誰的錯?

高中的戚柯是突出的。他成績非常好,在班上一直是名列前茅,但是性格卻顯得過於呆板,他幾乎沒有高中生應該有的社交能力,說話也不知道委婉,總是非常直白,什麼都不懂,因此也沒有什麼朋友。好在有父母的陪伴,倒也不算什麼大的麻煩。

1994年,戚柯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清華大學,全家都十分喜悅,父母捧著錄取通知書不住的翻看,覺得自己多年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一場災難正悄悄地接近。

天才隕落

戚柯的高考分數是636分,對於選擇專業,他就像自己的人生一樣沒有任何主見,只能聽從父母的想法。父親考慮到校規中“成績優異者,可本碩連讀,九年直博”的條件,為兒子報考了清華大學工程物理專業。在他眼中,自己的兒子一定是優秀的,那麼直博也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帶著父母的期望,戚柯第一次離開家,來到了北京。

讓所有都大跌眼鏡的是,戚柯進入清華以後,不僅僅沒有變得更優秀,反而漸漸開始跟不上學習的進度。到了大一第二學期,他就出現了掛科的現象。清華能力出眾者眾多,戚柯根本算不上什麼,曾經的天鵝變成了如今的“吊車尾”,戚柯無法接受這巨大的心理落差,選擇了自暴自棄。到最後畢業時,他甚至因為學分沒有修夠而不得不延畢

清華畢業,他卻毫無社交能力;屢次辭職,搬運工都做不來,誰的錯?

2000年,戚柯好不容易從清華畢業,踏上工作的路程。他的第一份工作起點很高——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然而工作沒有半年,他就被研究所辭退。原來他工作懶散,沒有完成領導分配的任務,工作總結也寫得亂七八糟。被研究所辭退的戚柯患上了抑鬱症,自此消沉。

為了謀生,戚柯很快應聘了一家新的公司,這家公司是專攻遊戲軟件開發的,戚柯根本無法完成這種跨專業的工作,再加上他自己也不願意努力,因此很快又提出辭職。這次辭職以後,戚柯苦於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一直在全國遊蕩。

2005年,為了填飽肚子,戚柯選擇去工地當一個搬運工,可是從小嬌生慣養的他怎能勝任這種體力活?沒過多久,他就因為學歷太高被辭職,後來戚柯又陸陸續續找了許多零散的小工,比如包裝工、搬運工之類的。但是他絲毫沒有上進心,工作也是渾渾噩噩,最終都因為自己做不來而選擇離開。

清華畢業,他卻毫無社交能力;屢次辭職,搬運工都做不來,誰的錯?

如今戚柯已經在家裡休養治療自己的抑鬱症,偶爾他會寫日記,記錄的大多數是對於天之驕子時光的回憶。母親也經常帶著他到處尋找名醫治療,對於當年的教育,夫婦兩人都非常後悔——如果不是當年對戚柯錯誤的教導,如今也不會釀成這樣的大錯了。

快樂=物質/慾望

。這是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提出的快樂方程。顯然,戚柯是不快樂的,這不僅因為他的父母錯誤的教育,更在於他對於人生悲觀的態度。多少真正成功的人,他們面對生活,都是正應了中國人的一句古話“知足常樂”。反之,如果一個人的能力有限,而被寄託的希望無窮大,怎麼能不痛苦、傷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