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杭州父母賣房供娃留學,6年花200萬,結果孩子學成回國求職被開兩千元”這件事?

彩虹下的自已

無語,這道題根本是個假“噱頭”,事實並非如此!

【這是出於什麼心理呢?之所以出現這樣一道“歪曲事實”的題,大概是出於酸葡萄效應,嘲笑海歸的心理,但真實的情況是,如今的海歸雖然不如以往值錢,卻也不至於混得太慘。】

首先介紹一下事情經過:

(1)2011年,杭州某重點中學高三女生小林,成績中等,預計參加高考只能上普通大學。

(2)小林父母不甘心,決定讓女兒選擇出國,避開高考。

最後選擇的是澳大利亞的莫納什大學,學習金融專業。由於需要參加預科,而且學習金融專業的學費較貴,雖然僅僅是留學澳洲,而不是留學費用昂貴的美國或英國,但在其後的6年裡,共花去200萬元左右。

(3)小林的父親是個生意人,家裡條件不好不差,但她父親很有魄力。

當初小林出國時,她父親把家裡僅有的一套老房子賣掉,得到150萬元,其中的120萬留作女兒留學基金,還有30萬,再加家裡的積蓄,用作首付,另外買了一套180萬元的新房。

(4)6年之後,小林留學完畢回國,他父親買的那套新房子,已經漲到了400萬元。

(5)小林學習的是金融專業,這個專業很高大上,到找工作比較困難。

回國後,小林一共參加面試6次,但由於僅僅是一所國外普通大學的本科學歷,在求職中並不佔明顯優勢,而且招聘單位的條件也很苛刻。

在其中一次求職時,招聘單位居然當場宣佈稱:“我們的底薪不高,2000塊錢,其餘靠業績提成。

99隨便觀點:

第一,如今留學生為啥不值錢了?

這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現在從國外回來的留學生,的確不如以往值錢。

(1)十年以前留學海外的都是優秀學生,那時候以公派留學生為主,自費生,也就是自己花錢出去留學的,僅佔總人數的大約1%比例。

有一項統計數據:

1978年至2007年前的近30年時間裡,我國的各類出國留學總人數14.4萬人,這其中自費留學生僅佔極少數,也就是說,那時候的留學生,大部分是學業出類拔萃的,少數家裡特別有錢的。

然而,到了2016年,我國出國留學總數達到了54.45人。

10年時間裡,留學生總人數暴增近4倍!

另一項數據表明,2007年之前,從國外回國就業的留學生人數4.4萬人,而這個數字到了2016年是43.25萬人,幾乎暴增10倍!

(2)增加出來的大量留學生,已經不是所謂“優秀學生”了。

從小林的故事就可以知道,當初的小林,如果參加高考,她僅能在國內上一所普通大學,就連211高校也無法考取。

然而,這樣的學生花費200萬元,就能拿到一張“還算像樣”的澳洲大學文憑。

(3)國內大學的教學質量,也在不斷進步。

現在的國內名校,尤其985大學,都有與國外大學的合作項目,甚至於,有的名牌大學,與國外名校之間,有交換生名額,可以讓國內的大學生,直接出國在國外大學裡,學習,生活半年左右,以此熟悉國外的教學環境。

可以肯定地說,現在的中檔以上國內985高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並不比國外大學差。

【綜合以上原因,一方面,海外歸國的留學生人數增加,質量降低,而在另一方面,國內名牌大學畢業生的質量提升,此消彼長之下,留學生不再那麼值錢,就不奇怪了。】

第二,國外回來的留學生,並非真的爛大街了。

要說留學生不再那麼值錢,這是事實,然而,留學生所謂的不值錢,那不是相比於國內的普通大學畢業生,而是和國內“名牌大學畢業生”相比。

就拿杭州的留學生小林來說。

她手裡拿的是澳洲莫納什大學的金融專業文憑,當她的競爭對手,是國內普通大學的金融學本科畢業生,誰的競爭力更強?

這根本就是不需要比較的問題,當然是小林的競爭力,更強!

當然了,如果讓她去和浙江大學的金融專業畢業生相比,去除掉非專業知識方面的因素,她肯定處於弱勢。

這一點都不奇怪,她的基礎原本就比浙大的本科生,差得很遠!

第三,所謂的“求職被開2000元”,根本是玩弄噱頭。

小林學的是金融專業,這個專業雖然現在很熱門,但這個專業的求職是很困難的,國內的從業人員,需求量比較小。

而且,這個專業的從業人員,能力要求高,薪資水平偏差很大,很多都是與業績掛鉤。

說白了,這個行業靠的不是工資,而是提成!

這也就不奇怪,當小林求職時,招聘單位會公開表示那樣的“苛刻條件”。

這樣的條件,不是針對小林一個人,而是所有的求職者。

第四,從目前情況看,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出國是一條可以選擇的路。

事實很清楚,小林的父親是聰明的。

他有什麼損失呢?

當初賣掉了家裡的老房子,看似為了女兒出國留學,已經“傾家蕩產”,但真實的情況是,他在保證女兒留學費用的前提下,給自己買了一套180萬的新房,6年後漲到了400萬,他不虧。

小林的父親不愧是一名生意人,這個算盤打得精!

對於小林的女兒來說,她也得到了最佳結果。

假如沒有出過留學,她只能在國內普通大學讀本科,等她畢業後,像她這樣的大學生,在國內非常多,最大的可能,她只能從一個最普通的辦公室文員,慢慢往上爬。

但現在呢?

現在的小林26歲,是一家金融公司的工作人員,雖說她自嘲自己的工作是“搬磚”,但她的這個“搬磚”,可不是簡單的“搬磚”。

換句話說,正是由於她老爸當初的明智和果斷,小林這個普通的女孩子,她的人生已經變得不一樣了。

結束語:這個社會上的一些事情,我們不能想當然,人云亦云,那樣只會是自己騙自己。

對於一個高中生來說,985高校 = 國外名校 > 211高校 = 國外大學 > 普通大學 > 不上大學,這就是事實。


99隨便

有句話說,狗咬人不算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留學生被開兩千月薪”事件,作為一個新聞標題,的確有點類似於早年間“北大學生賣豬肉”之類的報道,之所以吸引人注意,本身就是因為這和人們的普遍認知相反,是小概率事件。另外,本事件中兩千元只是保底收入,而從行業性質來看,提成才是大頭,這樣的標題有博出位賺人眼球之嫌。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留學生就業壓力與日俱增,也是不爭的事實。就業市場,既然是個市場,就要符合基本的供求關係,而近年來的供給狀況如何呢?

根據澳大利亞教育部門2017年發佈的數據,目前澳大利亞全國約有50萬名留學生,其中中國是最大的生源地,為澳大利亞貢獻了約15萬人,佔澳大利亞總留學生人數約30%。

至於全球的情況,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2017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首次突破60萬大關,達60.84萬人,而同年有約48萬的留學人員回國。另根據《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6)》,中國海外留學生人數佔全世界留學人口比例超過四分之一,是世界第一留學大國。

有了如此之大的留學生基數,“海歸”不復當年的競爭力,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更何況,隨著美國的移民政策日趨保守化,工作簽證的獲取難度逐年加大,更多從美國學成歸來的留學生也將在國內人才市場上參與競爭。目前,美國工作簽證的綜合中籤率只有三成左右,意味著對於金融,管理一類沒有核心技術背景的專業來說,留美這條路已經越來越窄,回國成為了很多人的第一選擇。有了來自留美學生的競爭,澳大利亞的留學背景對僱主的吸引力也會相應下降。

對於“杭州父母賣房供娃留學,6年花200萬,結果孩子學成回國求職被開兩千元”這樣的報道,我們要辯證地看待。一方面,不能把個例當做普遍情況,一竿子打死一船人;另一方面,也要警醒:花錢留學並不是一勞永逸的萬全之策,學子們也不能因為有海外背景就忽視了對自身職業技能的提升。隨著學歷的水分漸漸被寄出,誰是真金,一目瞭然。


王瑞恩

父母賣房供孩子留學,6年花費200萬,回國求職月薪只開2000元。

如果只看這個問題的描述,確實讓人感到父母的付出不值得。但現實是,有的人留學是學習深造,有的人留學是吃喝玩樂。

至於開多少工資,主要是看你的能力而不是文憑。話說回來了,這孩子要是哈弗、耶魯出來的,別人敢開2000元的薪資嗎?估計那樣他也就不用回國求職了。

我認識兩個同齡人就是出國留學的,現在還好,最起碼留在了新西蘭。無一例外,他們都是家裡有錢的主兒,一個家裡是搞房地產開發的,還有一個家裡是做醫療器械生意的。不過他們現在做的工作也很一般,可能主要是習慣了新西蘭的生活環境。(那裡的自然環境也很好)期間他們也曾回來過,但找工作的事情都不太理想,而他們又不想接父母的班,於是又出國了。

他們還屬於那種比較安分守己的人,最後也通過努力留了下來。而近幾年留學出去的年輕人中的確有素質不高的。他們就是在混日子,而那些野雞大學本來就是為了賺錢,管理也比較鬆散。可以說,這些年輕人別的沒學會,倒是學會了享受生活,學會了尋歡作樂。這些人去時刺激了當地消費,人家歡迎,最後啥都學不成,人家就不挽留了,最終只能回國。

一個一無是處的人拿著野雞文憑回國找工作,你覺得別人會另眼相看嗎?

與之相反的是,那些靠自身實力出國留學的人絕不會存在找工作難的問題。

有些家長只是一味的想讓孩子出國鍍金,卻忽略了讓孩子出國的初衷。別的不說,這些家長可以讓自己的孩子先給自己打打工,看看他們有什麼能力,值多少錢,恐怕到時候2000元月薪都不值了。

話說回來,當今社會,只要你真的有能力,根本不用發愁工資低。如果你沒有能力,就算塗多少金粉也掩蓋不了草包的本質。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能怎麼說呢?這樣的父母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自作自受,不值得同情。人家有錢人送孩子出國留學是人家孩子根本不用擔心今後的生存問題。你跟風賣房子供孩子出國留學,現在面對2000元薪資感到得不償失了?自己的孩子,你不清楚誰清楚啊?


夜雨如書

澳洲留學,金融行業,這兩個大標籤一貼,和2000塊錢的低薪很明顯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但是所謂學成求職,求的是什麼職呢?

其實查一下國內對金融行業的薪酬調查就清楚了,金融行業近幾年一直是國內平均薪酬最高的行業之一,就不要講在杭州了,在我們張家口這種小地方,一個銀行的正式員工(非勞務派遣),起薪也不可能是2000,在八大金融行業常見職位裡面,唯一薪酬下探到2000這個區間的,只有一個,就是會計,所以看到有位朋友講,底薪低,提成高啊!不要鬧,會計哪有什麼提成,最多有點兒福利。

所以這個問題其實就變成了,澳洲留學6年,教育投資200多萬,回國以後只能到私企當會計——國企的會計,起薪也不會這麼低——而就我的瞭解,私企的很多會計,根本是不需要學金融的,而一些低薪會計,甚至連學歷都不限制,會加減乘除就行,所以這位小朋友在澳洲6年,回國以後卻去應聘當會計,她在澳洲到底學了啥呢?

恰好我有一個妹妹,現在在加拿大卡爾加里,她是在加拿大學的金融,但是畢業之後就在加拿大找到了工作,之後考了好幾年通過了CGA,相當於我們國內的註冊會計師,現在早就定居了,不過這其實也只是普通人而已,而我另一個學金融的朋友就更厲害了,在美國亞特蘭大學的國際金融,博士畢業,已經應聘到常青藤名校當老師了,

所以我想這件事真正的重點在於,這位小朋友不過是混了個文憑,根本什麼都沒學成,畢竟企業在招聘的時候不僅看簡歷,還要面試,能力差不多的話,在國外就業也沒問題,又何必跑回來當低薪會計?

最近的十幾年,人民生活是真的富裕了,有條件的家庭,都願意把孩子送到國外去留學,但是問題在於,留學留學,重點不是在哪兒學,而是怎麼學,不管在中國還是外國,不學就不可能掌握知識,學到本領,沒有知識和本領,也就很難得到高薪,除非賣的不是本領,而是自己,盲目的送孩子出國鍍金,等於是送他們去吃喝玩樂,學無所成,靠一紙外國文憑蒙人的時代早就過去了,所以這件事對於每個家庭,都應該成為一個警示,告誡我們在培養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切勿盲目跟風,必須不斷強調的一點就是,一個人擁有什麼樣的生活,最終都要依靠他自己。


一笑風雲過

我打字多你說我嘰嘰歪歪,我看個電影你自以為是的非要評論我一下顯得你高端,被我嗆了你自己嘰嘰歪歪,又嫌我打字多,打字少你又不知怎麼滴,孩子你算了,識相別回我了,叔叔不和你說了


咯樓還好啦的至高野爹

大實話:開工資多少跟所做的工作有關,和學歷無關。

可能大多數人聽到留學生這個詞的時候都會和高薪,高福利待遇聯繫到一起。但是,這兩者之間是沒有必然聯繫的。

打個比方來說,如果這個留學生回來了,然後選擇去送外賣或者快遞甚至是做一個服務員,其實2000塊的基本工資可能已經不低了。當然,如果一個留學生回來選擇這些職業,那幾乎是不可能的。我這麼說也是方便讓大家理解一個事實,那就是:開多少工資,跟做什麼工作是有必然關係的,而和學歷沒什麼太大的關係。

留學生可以享受更多的福利政策

其實留學的好處還是比較多的,一方面自己出去一趟算是給自己的人生經歷鍍了金。另外一方面來說,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歷練。當然,還有一點就是可以享受比較好的福利政策。

首先,從買房落戶來說吧,如果你有出國留學的經歷,那麼你買房的時候就會比普通人買便宜很多,省10%-20%是絕對沒有問題的。當然,在購買進口車輛時,你也能享受到一些專門給留學生的一些免稅政策,就拿我最近一個朋友來說吧,買了一輛三十多萬的進口車,因為是留學生,所以就便宜了7萬左右。這些都是很現實的金錢賬單。

所以啊,千萬不要聽一些人說什麼現在時代變了,留學生沒什麼好處了。這些要不就是坐井觀天,要不就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說現實一點,你可以看一下你周圍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或者說看一下那些明星大佬的孩子,人家把孩子送到國外(香港澳門也一樣)難道就是傻麼?這些人比我們精明著呢,只是人家不說,然後你也不知道而已。

留學也有“風險”

當然,任何事都是風險與回報都是同在的,留學也是如此。比如,你在國外可能就要忍受一個人的孤獨寂寞,可能也要忍受被當地人排擠的痛苦,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如果家裡不屬於那種特別有錢的情況的話,基本上這些是你都要面對的。

還有就是一些極端的情況,就是你在國外學習的專業回到國內不能找到對口的工作。當然,這種情況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說現實一點,就是我們在國內上大學,又有多少找的是對口專業的工作?我們不也照樣生活的很好。

所以,就更不用說你有一個出國留學的經歷了。這個經歷只會讓你在同等條件下為你加分。千萬不要信一些企業說的我們都是同等看待的,要不就是這個企業太小,根本用不到國外人才,要不就是忽悠人。說難聽一點,如果是一個菜市場賣菜的招人,人家也沒必要招個留學生吧。反之,如果你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闆,兩個人條件差不多,一個留過學,一個沒有,那麼你會選誰?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有留學經歷的吧。

當然,留學可能要承擔的最重要風險就是時間風險,可能跟你同齡的人在國內這幾年已經把人脈,資源做得很好了,而你雖然有一個留學經歷,但是剛回來起步還是會慢一些。這個就要看你個人考慮了。不過,你只要是金子,那麼你就一定會發光。

有理有據,實話實說,關注:大實話。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


大實話

我的孩子今年大三,現在悉尼大學。當初孩子初中的時候不好好讀書,中考的成績不理想,上普通的高中的話,連本科都不一定考上。在這種情況下,考慮再三,決定讓他上了國際中學,畢業以後直接入讀澳洲大學,畢竟國外的大學競爭壓力小,好畢業,以後回國也好找個工作。我想這也是絕大多數家長的想法。誰曾想孩子上了高中以後突然轉變思想,意識到不能這樣渾渾噩噩下去,就發憤圖強,每天都是學習到晚上12點多。高中畢業後順利考取了悉尼大學,現在大學也是每天爭分奪秒的學習,充實又快樂。我們當時最壞的想法就是混個畢業證,回來好找工作。所以說留學值不值這個問題要分好多個層面來看。首先要看發心,也就是為什麼要選擇留學?是孩子的意願還是父母的意願?如果孩子在高中時候就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方向,為了光環人云亦云的出國,這樣的一般出來都不會有多大作為。如果孩子一直很努力,清晰知道自己的方向,追求,那麼他出去的這些年一點點時光都不會浪費,一定會有不一樣的人生。這個不能用財富去衡量,而是他的眼界,格局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所有的一切取決於孩子怎麼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流浪的小花貓118

作為大學教師,我們一直提醒學生:僅有ABC三類學生適合出國留學,其餘學生切勿盲目跟風,否則海歸代薪甚至待業現象仍會層出不窮。伴隨國內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近十年留學生人數暴增,而其中大部分屬於盲目跟風留學:進一步,因學習能力和自制力差不能躋身上層人才之列,只能混個學歷草草了事;退一步,因事前毫無長遠職業規劃,回國後一臉茫然。留學生中以“進退兩難人群”居多,造就瞭如今“留學無用論”的輿情。聽到“現在留學不行了,xx小孩回國後工作都不好找”這樣的抱怨也就不足為奇了。

A類:成績優異拔尖,勵志從事高精尖行業,有出人頭地的遠大理想。

這裡說的拔尖指高考考上985、211乃至清華北大的尖子生,共同特點是IQ、自制力、學歷方法均較為優秀,依託歐美髮達國家更優越的科研學術環境,可再拔高一個層次,步入頂尖人才行業。而此類人才薪酬也較為喜人:我的老鐵(昔日理科狀元,703分)去了硅谷一家只有幾人的程序化交易公司,14年利潤2600萬刀;某女學霸(原本是狀元頭號種子選手)在美國從事高精尖行業,戲稱打算30多歲退休回國種菜;其他20來位同學就不一一列舉了,最低收入是我這個大學教師的三倍有餘。

B類:成績一般,自制力強,留學後進可攻退可守。退一步,可憑藉國人應試能力優勢實現錯位競爭,躋身國外中高端人才行列,獲得不錯的薪酬;進一步,可晉級為A類人才。

這裡所說的成績一般通常指高考能考上二本以上。朋友圈中這類人不少,高中成績一般,徘徊於一二本線之間,但從小懂事,自制力驚人。出國後沒兩年,便憑藉國人的應試能力優勢和自身的刻苦努力,從昔日的一般、一般、很一般魚躍成為國外高校的尖子生,之後平布青雲步入高端人才之列。當然,知子莫若父,如果小孩自制力不強,就要慎重了,否則小孩出國“旅遊”幾年回來,成才未果,反倒成了“事件反面典型”。

C類:成績較差,但家庭條件優越、自制力強,通過留學以時間換空間,儘早修完碩研乃至博研;畢業後,憑藉年齡和學歷雙重優勢,歸國後極易謀求一份體面的工作。

國內一般是碩研修3年,博研修4年,博士畢業都快三十而立了。國外的碩博教育週期較為寬鬆,碩研2年畢業、博研2-3年畢業的情況極為常見。如果小孩成績不理想但很懂事,家長可以考慮送出去留學,獲得年齡、學歷雙重優勢,歸國後安排到高校或其他事業單位工作,趁著年輕為祖國早做貢獻。這樣的規劃尤其適合乖巧懂事的孩子:一位初中同學,本科畢業於成都某民辦高校,之後到英國讀了兩年碩研,如今在成都一家不錯的事業單位就職;一位好友,專科畢業後留學澳大利亞,25歲博士畢業(我直讀碩研26歲才畢業),憑藉學歷、年齡優勢,成功招錄至某外國語學院任教。當然,這條路需要家長跟小孩達成一致,並事先做好長期規劃。

如果您家的情況不在此列,不建議出國留學,否則極易淪為“進退兩難人群”,適得其反。若情況特殊,請私信或在評論中提問,我會盡力解答。


四筒爸爸

家族財富密碼高級研究員張仲認為: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拆開來看。


一、孩子去的是什麼學校?

二、在海外留學學到了什麼 ?

三、回國求職做得是什麼工作?

四、留學就一定對應好工作嗎?



一、據瞭解,去的學校是莫納什大學,而且先讀預科,並且學的是金融專業。


對應在國內,就相當於去不了211/985大學,去個普通二本甚至三本,學的還是比較虛的金融專業。

可見:1、這個學校門檻很低,門檻低意味著花錢就能去,花錢就能去,意味著沒什麼競爭力,這都是不爭的事實。

這麼一看,本科畢業找2000塊錢底薪的工作,就不是新聞了。


二、客觀來說大多數英聯邦學校商科類專業,其實都是水水就過去了。


如果在國內學夠了過硬的財會、金融量化等專業技能,根本不至於在國內幹銷售工作。


所以,與其說200萬沒用,不如說花兩百萬沒好好學習。

殊不知多少留學名校,辛苦學習,然後躋身華爾街,或者是回國進券商投行。


所以問題還在於是否認真學習,而不是花200萬去為了這麼一個文憑


三、留學回國,一沒有師兄師姐等人脈,二沒有實習經歷,三沒有過硬的本領

2000的工資,證明她只能找到這些有極強替代性的工作。


留學不應該盲目,不能搞洋學歷崇拜,出國留學是為了更好地學習,如果不是基於這個目的,必然會大失所望,本末倒置。


四、留學早就不是十年前的稀罕事了。


歐美國家的教育早就產業化,花大錢拿文憑是普遍現象。


企業招你進來不是衝著文憑去的,而是衝著你能給企業帶來多少收益。

之前因為能夠考取這些學校的人往往優秀,企業因此認可這些文憑。

但文憑開始不值錢了,留學生的質量下降了,企業自然會因此現實地不那麼迷信洋學歷。



因此,無論是出國留學也好,在國內讀書也好,踏實學習,提高自己才是正道。


家族財富密碼

這個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出國歸來的不一定都是人才。筆者以前就是做出國雅思培訓的,對於出國留學和移民的學生素質,說實在的,真的不敢恭維的。

在20世紀80年代,國家的改革開放,讓很多人開始走出去。為了改變曾經一窮二白的基礎,吸引了很多的僑民迴歸,也引進了很多的國外人才。為了儘快獲得國外的新技術,促使很多的國人走出國門,回來的海歸基本不是企業高管就是國家幹部。很多人嚐到了甜頭,把出國當成了鍍金的行為。

在90年代和本世紀前十年,出國一直是很多人的夢想。然而,很多並不優秀的學生僅僅是通過語言培訓,然後出國去讀所謂的預科。很多讀預科的孩子,在學校並不是好學生,說白了就是因為家裡有錢。為了讓孩子出國後再回來有“海歸”的光環照耀,能夠獲得高薪,但是真才實學很可能是一句“what?”,開口閉口“你們中國人”並伴隨著西方式的聳聳肩。這樣的“人才”可能除了自己的企業,沒有哪家願意高薪聘請吧。

筆者做培訓的時候,甚至有家長借錢給孩子出國。然而,真正出國的孩子是缺少監管的。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方面,缺少了引導和約束。把在國外的生活當成了鬥富的競技場。其實這並不是對孩子負責的行為。沒有了約束的孩子就成了脫韁的野馬。並不是西方的生活方式就適合國內的環境,真才實學才是獲得高薪的本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