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處世——人脈


為人處世——人脈


  有句話廣泛流傳——人脈就是錢脈。

  但是,這句話只能算作一句不說前提的結論。簡而言之,就是半句話,還是後半句。

  越是在生活中摔過跤的人,對這個道理越是深有體會:“人脈即錢脈”的前半句,是你本身有實力。

  否則,便是經一戳就破的“紙脈”。


為人處世——人脈

你所謂的“人脈”,不過是“人名”


  同事跟我講了個事,他有個朋友,每天在單位渾水摸魚。習慣性抱怨看不到未來,卻又不願意付出努力。

  相比於工作,她更熱衷於結識各種各樣的“牛”人:

  加個群,要把群裡的所有人都加個遍;

  節假日,積極參加各種社區活動或聚會;

  校友會,同學會,家長會……她是最活躍的組織者,參與人。

  手機早早就加滿了5000人。她說“人多好辦事,朋友多了走四方”。

  但是事實上,“朋友多”似乎並沒有給她帶來實際的多少幫助。

  有一次,她的妹妹做微商需要客源。於是,她掏出手機,轉發“三無產品”的微商信息到朋友圈,並私聊了一群在她看來“很有號召力的人”幫忙轉消息。

  噼裡啪啦複製黏貼了一番後,便滿懷期待著有很多人來諮詢。

  她拍著胸脯和妹妹說,一定幫她把生意做起來。

  結果,不僅沒人來問,隔天一查看,竟然被一大群人刪除拉黑了。

  她目瞪口呆。相比於憤怒,更多的是尷尬:

  只是一個“小忙”,就能讓別人毫不猶豫地拉黑你,這感情是有多脆弱啊。


為人處世——人脈


  原來有些“朋友”,不過是你一廂情願。

  你以為加了某些人的微信,有了幾次來往就是朋友,殊不知,大家只是表面的和氣罷了。

  也是在經歷了一次次的失望後,諸如:

  轉發商家折扣信息,邀請大家點贊,結果點贊者寥寥;

  工作遇到難題,私聊一些人請教,結果沒有任何回覆;

  生活中情緒低落時,想找個人聊聊,打開微信後發現,可與之言者不過二三……

  才恍然大悟:

  微信號裡那些“人脈”,不過是一堆“人名”。

  所以,與其迷戀這些虛無的“人際關係”,倒不如把精力用在自己身上。


為人處世——人脈

經濟學家早就說過,人脈的核心就是“資源互換”。

  他們幫你也是想從你身上獲得好處。

  一旦你沒有足夠的實力,就算遇到很厲害的人,自己也是卑微的姿態。

  我有個叔叔,和國內首屈一指的某企業家是高中同學。

  所以他逢人就說他和那個企業家的童年趣事,臉上無不洋溢著自豪和滿足。

  有一年,恰巧多年不回鄉的那個企業家回老家過年了。

  大年初4,他把自己收拾得乾乾淨淨,打算去找老同學敘敘舊。

  但是剛走到大宅子門口,他就愣住了。

  門口停滿了大大小小的車,人群進進出出,他老同學忙著和一群人寒暄,絲毫沒有留意到門口的他。

  他很識趣地回來了。

  我們一直都誤會了“人脈”的意思:

  人脈不是你認識多少人,是多少人想認識你!

  關於這一點,在《極簡力》中一語中的:

  “避免所謂的‘合群’,放棄無用的社交。

  當你沒有達到更高層次的時候,人脈是不值錢的,請記住,人脈不是追求來的,而是吸引來的。

  只有等價的交換,才能得到合理的幫助,雖然很殘酷,但這就是真相。”

  如果你誤把“人脈”當實力,張口閉口談“我認識誰”,只會讓人覺得你浮誇又虛榮。


為人處世——人脈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我有一朋友,是在一個一線城市還讓無數人擠破頭想進去的企業,他的兄長是某個高層,因為這層關係,他很順利地成為公司員工。

  但是在此後的幾年裡,大家要麼升遷要麼拓展業務線,就他原地踏步。

  而這一切,他自己則是他最大的瓶頸:

  除了在團隊裡屢屢拖後腿,和團隊關係緊張之外,他的業務能力很一般。想讓他嘗試新項目,他都因為跟不上節奏就打了退堂鼓。

  久了他也覺得疲憊,於是主動轉崗,降職到一個比較簡單清閒的工作崗位。

  你看,你不優秀,再硬的後臺也撐不起腰桿。

  雖然暫時得到了機會,但是來日方長,後期還是要靠自己踏踏實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

  否則,就算別人想拉你一把,都不知道你的手在哪裡。

  而一旦你有實力,圈子和資源則是主動向你靠攏的。


為人處世——人脈

  這讓我想起了孫儷。

  這些年忙著一邊照顧孩子,一邊投身演藝事業。

  但讓人讚歎的是,要嘛不出作品,要嘛一出必出精品,塑造了各種經典角色,獎項更是拿到手軟。

  前陣子有記者採訪孫儷,問她如何爭取到這些優秀的劇本。

  她淡淡地說,是別人找的她。

  我還有個朋友,向來不善交際,沉默寡言。但是寫出了很多好作品,聲名遠播。

  他每天最大的苦惱,就是思考如何謝絕各方名流、媒體的邀請和拜訪。

  他就從來不愁自己作品的去路和發展,因為他有的是選擇。

  說到底,一個人的實力才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


為人處世——人脈


  要去醫院,點頭哈腰託人要個號,面子不夠大,依然要排到老遠;

  託人辦個事,花錢花笑臉不說,你沒啥來頭,人家就敷衍的居多,事辦不辦得成也就全憑運氣;

  就算你認識再大的人物,依然有一些人生關鍵節點,他們是幫不上你的。

  所以,當你沒實力時,靠別人就是賭,輸贏多少憑運氣。

  那些“人情張張薄如紙、人走茶涼”的古訓更是不無道理。


為人處世——人脈


  作家晚情就曾說過:

  “能力和自身的資源不行,擁有再強大的人脈也沒用。

  這些人脈,遲早還得失去。千萬不要把自己塑造成一個索取者,沒有人有興趣長期幫助一個只會索取的人。”

  要想真正進入一個圈子,首先自己要成為那樣的人。

  要想過好這一生,自己就要努力成為一個厲害的人。

  不執念於虛名,不迷戀於人脈,不著急於一步登天,踏踏實實耕耘自己的人生。

  畢竟,這是一個信仰實力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