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學”是什麼?

經學,原本是泛指先秦各家學說要義的學問,但在中國漢代罷黜百家(漢武帝時董仲舒推行的文化霸權)、表彰《六經》後,就特指《六經》了。

“經學”是什麼?

經學是中國古代學術的主體,僅《四庫全書》經部就收錄了經學著作一千七百七十三部、二萬零四百二十七卷。經學中蘊藏了豐富而深刻的思想,保存了大量珍貴的史料,是儒家學說的核心組成部分。

“經學”是什麼?

注:《四庫全書》全稱《欽定四庫全書》,是清代乾隆時期編修的大型叢書。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十三年編成。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據文津閣藏本,共收錄3462種圖書,共計79338卷(相當於《永樂大典》的3.5倍 [1] ),36000餘冊,約八億字 [2] 。

1、經學,當然指註解經書的學問,所以言及"經學",首先要明確"經"是什麼。

“經學”是什麼?

《說文解字》將"經"訓為"織",段玉裁注為"縱線",以此引申為穿訂書冊的線,進而指書籍。"經"當然不是指所有書籍,而是專指儒家經典,明確到這一點尚且不夠,因為從前的儒者們就因為"經"的包含範圍做了很多論辯,甚至興起了名曰"經名考"的學問,有人以為經只專指孔子的著述,而有人主張經是官方指定的儒家經典,筆者更傾向於後說。

“經學”是什麼?

2、何為“儒家經典”呢?

所謂儒家經典,一般是指儒學十三經,亦即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但早期的儒家經典並不是這十三經。

春秋末年(公元前六世紀至五世紀),儒家的創始人孔子在長期的政治活動失敗後,返回故鄉魯國,編訂和整理了一些傳統文獻,形成了六經。司馬遷在《史記 孔子世家》裡指出,孔子編輯了《書》,刪定了《詩》,編訂了《禮》和《樂》,作了《易》的一部分,並根據魯國的史料創作了《春秋》。

“經學”是什麼?

關於六經是否是孔子所作,長期以來一直有爭議。不過一致的方向是同意孔子主導了編輯地位,原始文本則非孔子原作。

自此以後,儒生們就以六經為課本學習儒家思想。在春秋戰國時期,六經就已被人們公認為寶典。

3、“經學”何來?

經學產生於西漢。秦代即設有博士官,由於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焚書坑儒,將全國圖書以及學術集中到咸陽城,秦亡後,項羽焚燒咸陽,致使大量先秦典籍消失於歷史舞臺。六經除了《易經》之外,其它幾未能倖免於難。

“經學”是什麼?

  • 今文經學:漢代起初高祖劉邦並不重視這些儒家經典,從文景時期開始展開了大量的獻書和古籍收集工作,部分年長的秦博士和其他儒生,或以口述方式默誦已遭焚燬的經典,或把秦時冒險隱藏的典籍重新拿出,使之傳世。因為文字、傳述和解釋體系的不同,產生了不同的學派,但其版本上則基本相同,後來統稱為今文經學。
  • 古文經學:漢景帝末年魯恭王興建王府,壞孔子宅,從舊宅牆中發現一批經典;漢武帝時,河間獻王劉德從民間收集了大批的古典文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周官》,皆收入秘府(即官方皇家圖書館);漢宣帝時又有河內女子壞老屋,得幾篇《尚書》(多虧了有人心疼書籍藏起了一部分)。這些出土的文獻都是用戰國古文字書寫,與通行的五經相比,不僅篇數、字數不同,而且內容上也有相當差異
    ,此後即統稱為古文經。
“經學”是什麼?

(簡言之,人們從“微言”裡衍生出的“大義”竟然與出土的原文不同!因而有了今文、古文之別。)

4、結語

漢武帝即位後,為了適應大一統的政治局面和加強中央集權統治,實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改變博士原有制度,增設弟子員,有五經博士之說,從此儒學獨尊。由於《樂》已無書,《詩》、《書》、《禮》、《易》、《春秋》五經超出了一般典籍的地位,成為崇高的法定經典,也成為士子必讀的經典。

漢代儒生們即以傳習、解釋五經為主業。自此經學正式宣告誕生,可以將經學視為先秦原初儒學的繼承和發展。

“經學”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