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雯:救智障弟的“悲壮使命”

2016年春天,在热播剧《少帅》中扮演宋美龄的高丽雯,凭着靓丽的外形和流利的英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她是著名演员王姬的女儿,在妈妈给智障弟弟积攒的600万元“未来生存保障金”被一家理财公司骗走后,她走进演艺圈拼命拍戏赚钱,为妈妈分忧解难。


高丽雯:救智障弟的“悲壮使命”


智障弟弟的“小妈妈”

1991年年初,28岁的王姬与男友高峰在洛杉矶结婚。同年10月,女儿高丽雯出生,随后夫妻俩拿到绿卡,开了一家小贸易公司。1993年,王姬在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扮演女主角“阿春”,每天至少要工作18个小时。这时,她发现自己怀有身孕。由于剧组资金紧张,演员们被分成AB组同时开拍,而王姬作为主演,往往拍完A组就必须赶去B组继续拍摄,最忙的时候甚至四五天都没时间睡觉。长期劳顿,影响到肚子里胎儿的正常发育。

1993年10月21日,王姬的儿子高晓飞出生,不久被诊断出脑神经受损,引发智力障碍,这也成为王姬“永远的痛”。为给儿子治病,她和丈夫把过去的积蓄差不多都花光了,同时拒绝所有的戏约,抱着儿子从洛杉矶到纽约、北京,四处寻医问药。3岁时,高晓飞与同龄的孩子相比,在语言、动作的反应上要慢几拍。医生诊断高晓飞是脑神经受损,引发智力障碍。王姬说:“我愿意用我的脑子去换我儿子的脑子,只求儿子一生健康、平安。”

为筹医药费,王姬回中国拍戏,而丈夫则留在美国做生意。到1998年,高晓飞甚至连吃饭、穿衣、上厕所都要有人照顾。王姬一年待在家里的时间不足60天,而高峰平时工作也很忙,没有多少时间照顾儿子。于是,高丽雯负责照管弟弟。晓飞暴躁易怒,是渴了饿了或者饭菜烫了,他抓起东西就打姐姐,经常打得丽雯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王姬发现后,嘴里骂着儿子佯装要打他,丽雯却帮弟弟开脱:“妈,弟弟不懂事,我不在乎,你别怪他。”

高丽雯被称为“弟弟的小妈妈”,她只比晓飞大两岁,但从13岁开始就给弟弟做饭、帮他洗衣服、带他去医院看病。她小小年纪,就承担了太多该大人承担的责任。

2006年,王姬把母亲从北京接到洛杉矶,本意是让母亲照顾晓飞,谁知又给女儿添了不少负担。老太太70岁了,身体虽然硬朗,但不会说英语,不敢单独出门,不敢上超市购物,不敢带晓飞去医院,做什么事情都要丽雯陪同。有一次丽雯上课了,姥姥带晓飞去医院拿药,回家时竟迷了路,晚上10点了祖孙俩还在外面。丽雯给姥姥打电话,可老人说不清具体位置,丽雯只得报警,直到第二天凌晨才找到祖孙俩。

16岁之前,女儿也有过对妈妈的不理解。那时王姬一回中国拍戏,丽雯就坐在妈妈的行李箱上跟她斗气:“您就不能在家多待几天吗?我同学的妈妈中没一个像您这样的。”王姬解释:“剧组里的上百号人都等着我呢,耽搁一天,剧组就要多支出几十万元。你说妈在家能待得住吗?”

其实,王姬一年到头忙来忙去,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丈夫在洛杉矶经营公司,生意不好做,几乎挣不到什么钱;父母要养老,女儿要上学,儿子先天智障,王姬急切地想给儿子存一笔“未来生存保障金”……如此多的重担,她怎能停下奔忙的脚步呢?


高丽雯:救智障弟的“悲壮使命”


读懂深沉母爱

2007年12月下旬,学校放寒假了,高丽雯带着弟弟和外婆从美国飞到北京,与妈妈在怀柔影视基地团聚。王姬正在拍摄电影版《马文的战争》,她每天都要工作十三四个小时,早上起来洗漱时头发大把地脱落。化妆师帮她勒头时,她眼冒金星、反胃呕吐,一整天吃不下东西。

高丽雯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曾经以为妈妈拍戏很风光,谁知这么辛苦。当20天后返回洛杉矶时,已满17岁的丽雯下定决心,自己有责任和义务让妈妈过上踏实的日子。她主动照顾弟弟的饮食起居,开车送膝盖长骨刺的姥姥去医院检查身体,提醒老人按时服药。忙到晚上,她虽然已经很累了,还坚持在半夜起床给王姬打电话报平安。

2009年9月,高丽雯以优异成绩考入纽约大学社会学系。一个多月后,她在一家冰激凌店打夜工,每晚工作4个小时,每小时8美元酬劳。因担心家里人不放心,她没有告诉任何亲人。

一天凌晨,高丽雯系着围裙、端着盘子忙着招呼顾客,忘记了给母亲打平安电话,王姬的越洋电话就打过来了。听到人声嘈杂,王姬问:“你在哪里,和谁在一起?”高丽雯只得实话实说。王姬生气了:“我每个月给你的生活费还不够吗,为什么要去夜店打工?”一个星期后,王姬风尘仆仆来到纽约大学,一见面就劈头盖脸地批评女儿:“你是女孩子,午夜坐地铁回学校,多危险!你要是钱不够花,我会再多给你一些生活费!”

高丽雯从包里掏出一个信封,推到妈妈面前:“这是我打工挣的520美金,一分也没动,全交给您。妈,我出去打工不是为了追求高消费,而是真心想帮您分担家庭负担。您太不容易了,爸爸说这些年为了给弟弟治病,您已经花了很多钱。能帮您减轻一份负担,女儿心里就踏实一些。”

王姬紧紧将女儿搂在怀里,哽咽地说:“我的好女儿,妈不是反对你打工,只是你要注意安全……”“妈,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会保护好自己的。其实,我每次去夜店打工,都是和同学结伴而行的。”从那以后,她每次拿到酬劳,都会一分不少地打到妈妈的账户上。

2011年,王姬将辛苦拍戏积攒的600万元借给朋友运作公司,对方承诺支付10%的红利,一年内返还本金。一年过去了,她不仅没拿到一分钱红利,反而连本金都无法收回。

这笔钱是王姬给儿子准备的“未来生存保障金”,可以说是儿子的保命钱。急火攻心,王姬病倒了,住进医院。在病床上,王姬一想起血汗钱被骗就泪流满面。她失眠多梦,食欲不振,患上了轻微的抑郁症。

高丽雯握着王姬的手,说:“妈,家里这么多年来都靠您撑着,现在我上了大学,应该挣钱养家了,您就不用这么辛苦了。”她又将远在北京的爷爷接到洛杉矶,与姥爷、爸爸组成“暖心团”,三个人在家里排练《打靶归来》《红星照我去战斗》等慷慨激昂的红色军人的歌曲,为王姬演出。

高丽雯开导妈妈:“您一直告诉我,军人的女儿要坚强。您既是军人,又是军人的女儿,要给我做榜样。”王姬点点头:“妈妈不该被打垮。”在女儿的引导下,仅用短短几个月时间,王姬就彻底摆脱抑郁,重新拍戏。

王姬有时会对高丽雯说:“看你弟弟这个样子,要是我和你爸不在了,该怎么办?”高丽雯流下泪:“晓飞是我的亲弟弟,我会将他接到家里照顾,他跟着我生活,你们可以放心。”女儿的话暖透了王姬的心。


高丽雯:救智障弟的“悲壮使命”


进入演艺圈,肩负“悲壮使命”

高丽雯一放假就匆匆飞赴北京,加盟《我的极品老妈》剧组。剧组驻扎在怀柔影视基地,高丽雯下了飞机,一个人背着双肩包挤地铁,然后换乘两次公交车赶到片场,与场记、录音师等工作人员住简陋的宾馆、吃普通盒饭。不久,她与王姬在河北拍摄了电视剧《暴力营救》,再次在剧中与母亲扮演一对母女。高丽雯把演出费积攒起来,开始挣钱养家了。

大学毕业后,高丽雯改变了当初的志向,想进演艺圈拍戏。王姬颇感惊讶:女儿身高1.75米,青春靓丽,2010年曾荣膺美国华裔小姐选美纽约赛区“最上镜小姐”。好莱坞一位星探曾力邀高丽雯加盟演艺公司,却被女儿婉拒:“对不起,我的志向不在演艺圈,我是学社会学的,崇拜对象是甘地、富兰克林之类的伟人。”

王姬以为女儿是爱慕演艺圈的风光和虚荣,她给女儿泼冷水:“演员过的不是正常人的生活,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尤其对一个女演员来说,还得面对家庭、孩子和生理周期的挑战;常年化妆,女演员的头发和皮肤比同龄女人更容易衰老。妈受够了做演员的酸甜苦辣,不忍心再让你受这份苦。”

高丽雯将王姬拉进书房,指着书架上一摞摞有关表演的书籍和光碟,说:“也许是遗传了您的艺术天赋,我做梦都想演戏。一年多来,我一直在自学表演。”接着,她又说出了另一个原因:“妈,您生活那么节俭,为了省钱,您总是坐凌晨或深夜的航班回洛杉矶……您都五十多岁了,头发白了很多,还有一身的伤,独自在外面拍戏我不放心。要是我跟在您身边拍戏,不仅能照顾您,还可以给弟弟攒钱,减轻您的负担。”女儿的良苦用心感动了王姬。

演艺圈就是一个名利场,王姬经常告诫高丽雯,要耐得住清贫和寂寞,要经得住诱惑。为此她和女儿“约法三章”:拍戏时,不能对任何人透露自己是王姬的女儿;5年内不许单飞,必须跟在妈妈身边;在剧组绝不许搞特殊,不许给妈妈脸上抹黑。女儿将王姬的话牢记在心。

有时剧组聚餐,导演看到高丽雯坐在普通席,就让她去贵宾席陪王姬。她笑着婉拒:“在戏里我不是女主角,在这里也不能抢女主角的风头。”


高丽雯:救智障弟的“悲壮使命”


一次拍片,正值寒冬,有一场冰上戏,高丽雯穿着羽绒服站在寒风里一拍就是5个小时,冻得嘴唇青紫,话都说不出来了。王姬很心疼,赶紧带她回宾馆喝姜汤、泡热水澡。女儿却很淡然,安慰她说:“妈,这是一种人生历练,我必须经历。”

2015年9月16日,在第30届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高丽雯陪同母亲一起亮相红毯,并担任颁奖嘉宾为获奖的艺术家颁奖。她平时生活很简朴,别的女演员拿了片酬后买化妆品、时装或者换手机,她却把钱交给王姬。如今,她成了专业演员,但王姬从没指望女儿一夜成名:“只要你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过正常人的生活,我就满足了。”


高丽雯:救智障弟的“悲壮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