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伊朗君王譜」薩珊王朝(二):第一黃金期


「古伊朗君王譜」薩珊王朝(二):第一黃金期

薩珊王朝(二):第一黃金期

2.第一黃金期(309-379)

霍爾密茲德二世逝世後,南方的阿拉伯人開始毀壞和搶掠南部城市,甚至襲擊薩珊帝王的出生地法爾斯地區。同時,波斯貴族殺害了霍爾密茲德二世的長子,又令他的次子失明,三子被囚禁(霍爾密茲德二世的三子後來逃到羅馬帝國的領土)。皇位遂落在霍爾密茲德二世的一位遺腹子沙普爾二世身上,他在尚未出生的情況下便被加冕,王冠置在母親的肚皮上。在他的幼年時期,薩珊王朝由他的母親及貴族們掌控。成年後的沙普爾二世馬上上臺,並證明了他是一位活躍、有影響力的君王。

沙普爾二世上臺後領導一支規模少而精銳的軍隊抵抗南方的阿拉伯人,保障了薩珊王朝南部的安全。他又在西線對羅馬人發動攻勢,雖然波斯人在一系列的戰役裡獲勝,但由於他們未能攻陷尼西比斯以及羅馬人重奪辛格拉(Singara)和阿米達,他們始終未能攻佔羅馬帝國的領土。

薩珊王朝也受到東線遊牧民族的牽制,他們威脅著絲綢之路的戰略重地中亞河中地區。沙普爾二世於是親自領兵轉向東方,讓旗下的軍官繼續向羅馬人發動騷擾性的攻擊。沙普爾二世制伏了中亞各個部落,並將他們的領土併入薩珊王朝,征服了現今稱為阿富汗的地區。

隨著對阿富汗完成征服,薩珊王朝的藝術和文化開始滲透西域,影響遠及中國。359年,沙普爾二世聯同部落領袖格倫巴底斯(Grumbates)向羅馬人發動攻勢,很快便再度攻佔了辛格拉及阿米達。羅馬皇帝尤利安突入波斯領土,在泰西封擊敗波斯軍隊,但未能攻陷泰西封,尤利安在班師回朝途中被殺。尤利安的繼任人約維安被困在底格里斯河東岸,為了安全返國,約維安只得同意放棄羅馬在298年從波斯手中得到的領土,包括尼西比斯及辛格拉。

沙普爾二世奉行嚴酷的宗教政策,在他的統治時期,祆教的經典《波斯古經》已經完成,宗教異端及叛教的行為會被嚴懲,基督徒受到迫害,以抗衡君士坦丁一世在羅馬帝國奉行的基督教政策。沙普爾二世溫和對待猶太人,猶太人在這段時期得到的自由和權利較大。在沙普爾二世逝世時,薩珊王朝的勢力前所未有地強大,使東面的敵人也不敢妄動,亞美尼亞落入波斯的控制範圍內。


「古伊朗君王譜」薩珊王朝(二):第一黃金期


3.中期

除了在421年至422年及440年發生過沖突外,從沙普爾二世逝世到喀瓦德一世登基這段時期裡(379-488年),薩珊王朝與羅馬人(當時是東羅馬帝國或拜占庭帝國)大致保持和平。薩珊王朝的宗教政策在這段時期裡會隨著不同的君王而有很大的差別。雖然這段時期的君王較為軟弱,但沙普爾二世建立的行政制度依然健全,薩珊王朝的管治仍有效運行。

沙普爾二世在379年逝世後,王位便落在兄弟阿爾達希爾二世(379年-383年在位)及他的兒子沙普爾三世(383-388年在位)身上,兩人都沒有遺傳到沙普爾二世的管治天賦。阿爾達希爾二世未能令人滿意地接替沙普爾二世的角色,沙普爾三世也未能取得令人曯目的成就。雖然沙普爾三世的兒子巴赫拉姆四世(388年-399年在位)較他的父親積極,但也未能為薩珊王朝作出重要的貢獻。受和約的約束,亞美尼亞被羅馬帝國及薩珊王朝瓜分,羅馬帝國控制亞美尼亞西部的一部分,而薩珊王朝則重新掌管大亞美尼亞地區。

巴赫拉姆四世的兒子伊嗣埃一世(399年-421年在位)經常被用來與君士坦丁一世進行比較,兩者的體格及外交手腕同樣強而有力,而且都是機會主義者。伊嗣埃一世與君士坦丁一世同樣奉行宗教寬容政策,宗教少數社群可以獲得較大的自由,伊嗣埃一世停止了以往對基督徒的迫害,甚至對迫害基督徒的貴族和祭司進行處分。薩珊王朝在他的統治時期內顯得相對和平,他與羅馬人維持著和平的關係,也並將年幼的狄奧多西二世作為人質監管。伊嗣埃一世迎娶了一名猶太公主,並與她誕下了一名叫納爾西的兒子。

伊嗣埃一世的繼任人是巴赫拉姆五世,巴赫拉姆五世是最廣為人知的薩珊王朝皇帝,也是許多神話當中的英雄,這些神話甚至在薩珊王朝結束後仍被阿拉伯人流傳下去。在其在位期間,在公元400年人口達到1400萬人,巴赫拉姆五世以“野驢”之名而為人所知。當伊嗣埃一世在對抗反對派時突然死亡後,巴赫拉姆五世在得到希拉(Al-Hirah)的阿拉伯統治者支持下繼其位,巴赫拉姆五世的母親是一位猶太督辦的女兒。427年,巴赫拉姆五世擊退了侵略王朝東部的嚈噠人,將其影響力擴展到中亞,布哈拉(位於今烏茲別克)的硬幣上還刻有他的肖像,這種硬幣流通了多個世紀。巴赫拉姆五世廢黜了亞美尼亞的傀儡皇帝,使亞美尼亞成為薩珊王朝的一部分。


「古伊朗君王譜」薩珊王朝(二):第一黃金期


巴赫拉姆五世是波斯傳說的寵兒,這些傳說豎立了他的勇猛、優秀形象,他的故事圍繞著對羅馬人、突厥人、印度人及非洲人的征戰,以及他對狩獵和愛情的冒險精神。他的外號“野驢”表示了他對狩獵的鐘愛,他特別喜愛狩獵野驢。他是黃金時代帝王的象徵人物,雖然巴赫拉姆五世經常休閒地狩獵及舉行宮廷宴會,但他仍能透過對外征戰及與兄弟競爭而奪得王位。他體現了皇室的繁華昌盛,最好的薩珊文學都是出自這個時期,著名的薩珊王朝音樂樂章也在這個時期被撰寫出來,馬球等運動成為了宮廷的消遣活動。

巴赫拉姆五世的兒子伊嗣埃二世(438年-457年在位)是一個溫和的統治者,但他對宗教少數族群採取了較伊嗣埃一世嚴厲的宗教政策,特別是對基督教。

即位初期,伊嗣埃二世在441年召集了一支包括其印度盟友的各族軍隊向東羅馬帝國進攻,在經歷小規模戰鬥後便恢復和平。443年,他在尼沙普爾召集軍隊攻打寄多羅人(Kidarites),最終在450年擊潰了他們,迫使他們逃離阿姆河。

在東部作戰期間,伊嗣埃二世猜忌軍隊當中的基督徒,於是將他們驅逐出軍隊及政府機關,又迫害基督徒,猶太人也受到牽連。為了重新建立祆教在亞美尼亞的地位,他在451年的阿伐拉戰役裡敉平了亞美尼亞基督徒的動亂,但仍未能改變亞美尼亞人主要是基督徒的狀況。伊嗣埃二世在晚年再度與寄多羅人作戰,他在457年逝世。伊嗣埃二世的兒子霍爾密茲德三世(457年-459年在位)繼其位,他的在位時間甚短,他與得到貴族及巴克特里亞嚈噠人支持的哥哥卑路斯鬥爭,霍爾密茲德三世在459年被卑路斯殺害。

在五世紀初,嚈噠人與其他遊牧民族侵襲波斯,巴赫拉姆五世及伊嗣埃二世擊敗了他們,把他們向東驅趕。嚈噠人在五世紀末捲土重來,在483年擊敗卑路斯一世(457年-484年在位),他們在得勝後的兩年內劫掠波斯東部,並在其後數年索取鉅額的貢金。

嚈噠人的侵襲為薩珊王朝造成混亂和不穩,卑路斯一世試圖擊退嚈噠人,他在領軍開赴赫拉特途中在沙漠遭到嚈噠人伏擊,卑路斯一世陣亡,嚈噠人將戰火延至赫拉特。一名波斯貴族最終使混亂的薩珊王朝恢復了一定程度的穩定,他扶持卑路斯一世的兄弟巴拉什即位,嚈噠人的威脅卻一直持續到庫思老一世統治時期。巴拉什的統治政策較溫和寬厚,他認可了基督徒,但是他沒有對王朝的敵人採取行動,包括嚈噠人。巴拉什在執政四年後被弄瞎和廢黜,他的甥侄喀瓦德一世繼其位。

喀瓦德一世(488年-531年在位)是積極、主張改革的君王,他支持馬茲達克創立共產教派,他認為富有者應該將他們的財富及妻子分給貧困者,他採用馬茲達克教派教條,用意明顯是要擺脫權貴及貴族的影響力。改革行動令到他被廢黜,並被幽禁在蘇薩的“忘卻之城”,他的弟弟扎馬斯普在496年繼位。喀瓦德一世在498年得以逃脫,並受到嚈噠人的庇護。

波斯貴族廢黜了喀瓦德一世,另立扎馬斯普(496年-498年在位)為君。扎馬斯普為政寬容,他為了紓緩鄉民及貧困而減少稅項。為免重蹈兄長喀瓦德一世的覆轍,他支持主流的祆教。流亡在外的喀瓦德一世在嚈噠人君王的協助下率領大軍重返泰西封,扎馬斯普經過短暫的統治後遜位,喀瓦德一世得以重掌王位。此後關於扎馬斯普的生平不詳,但許多人相信他受到喀瓦德一世的優待。在公元500年時,薩珊王朝統治了1400萬居民。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