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美学"烙印明显,混搭元素的随处可见,成就了《杀死比尔》

被称为天才的导演有很多,但放眼全世界能比得过昆汀·塔伦蒂诺的却没几个。前不久昆汀执导的《好莱坞往事》斩获了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艺术指导奖,但大众对《好莱坞往事》的评价却远不如昆汀往昔的《低俗小说》和《杀死比尔》。

要知道,昆汀的《杀死比尔》自2003年上映以来共获得美国金球奖、欧洲电影奖等重要奖项5次,提名12次,累计票房1.8亿美元。作为无数人推崇备至的电影,《杀死比尔》豆瓣直接拿下了8.2的高,这部无比暴力又无比华美的影片可以说随便点开一段便能全方位调动感官,刺激十足。

戏剧风格的章节结构,环环相扣展现复仇剧情

昆汀的电影大多数都是采取戏剧风格的章节结构板块叙事,打乱时间的先后顺序,颠倒事件的因果逻辑。《低俗小说》由六个彼此独立而又紧密相连的故事构成,讲述了洛杉矶黑帮故事;《无耻混蛋》则以二战为背景,同样由六个彼此独立而又紧密相连的故事构成。若干个独立章节组合而成一个完整的电影,若干场戏组合而成一个完整的章节,时间轴的跳跃不规则手法,剧情永远翻转观众最初的想象

戏剧风格的非线性章节结构,当然不是昆汀发明的,但他运用的方式与效果非常惊人。纵观《杀死比尔》,两部电影总共划分了chapter10,这十章内容进行了完全的打乱排布。观众在观看这两部电影的时候,感觉就是像在玩拼图一样,随着电影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把这张大拼图给拼凑完整。

在《杀死比尔》中,"黑曼巴"是贯穿全片的唯一人物,她的经历以及复仇名单是观众唯一可以理清全片故事情节的线索。比如"黑曼巴"苏醒以后,杀的第一个人其实是"石井御莲",这也是她复仇名单上的第一个人,然而昆汀却把这段剧情安排在第一部的最后面,而率先出场的则是复仇名单中的二号人物"铜头蛇"。在干掉"铜头蛇"之后,镜头出现了"黑曼巴"的复仇名单,此时的一号人物石井御莲的名字已经被划掉了,说明此时"黑曼巴"已经杀了"石井御莲"。

透过章节结构叙事手法,《杀死比尔》成了高潮迭起的天才作品,即使两部电影长达4个小时,它的复杂度、不可预测性与满满的活力,都令人时时保持好奇。虽然充满了插叙和倒叙,但整部作品的连续性并没有被破坏,反而呈现完美的递进,各章镜头风格迥异,甚至有动画加入其中,但不得不佩服昆汀高超的剪辑与镜头把握能力。

夸张视觉效果,昆汀式的"暴力美学"烙印明显

昆汀的电影一向以高耸入云的逼格让人们惊叹,1992年的《落水狗》让他一鸣惊人,别出心裁的叙事手法和发挥到极致的暴力美学让电影界所有人都注意到这个"鬼才"的存在,他之后的一系列作品都向世人证实,昆汀这个名字注定是电影发展史中的一个里程碑。

昆汀的电影都有着自成一格的暴力美学,这种暴力常常是夸张、超现实且与幽默相结合的。比如他的电影《低俗小说》中,文森特意外在车上杀死马文那刻,血浆暴满车后座,但由于悲剧发生的时点与先前的对话,大多数观众对这桩死亡的反应都是大笑,而那些难以清理的脑浆,则成了令主角很不方便的小插曲。血腥成了娱乐,死亡成了笑点。

电影在昆汀的手中成为娱乐和刺激感官的游戏,电影中技巧化的打斗场面、夸张的动作,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影片极端暴力和血腥,再加上昆汀设计的犀利对白和非同寻常的剪辑,会让人们有些喘不过气来。

快速的剪接、变换速度的镜头拍摄、大量的人物特写镜头、黑白和彩色场景的转换,昆汀几乎将全部拍摄动作元素都融合到了《杀死比尔》中,从而创造了影史前所未有的动作和血腥高峰。无论是"黑曼巴"拉开屋门在漫天雪花中与"石井御莲"进行"舞""武"难分的高手决斗,还是"石井御莲"年幼时藏在床底目睹父母被仇家凶残杀害的全过程。昆汀永远不屑于用恶来表现恶,他追求的是暴力的升华和痛感的升华,并以此达到美的升华。

《杀死比尔》重在美学,而这种美学的底色则是暴力和冲突。最为神奇的是,《杀死比尔》中血浆毫无成本的尽情喷洒,却没有一丝B级片的低劣感,反而让人看得爽快,暴力,即暴露出来的力量,是人类最原始、最本性的欲望外露。美学,则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后,研究人与世界关系的一门学科。将反差极大的二者放在一起组成"暴力美学",是昆汀最高超的指导技术。

混搭随处可见,西方故事中充斥着东方元素

如果仅有暴力美学和章节结构这两大噱头,那影片不可能获得如此大反响,昆汀也只能是个拥有恶趣味的三流导演。在《杀死比尔》电影中,昆汀对于混搭元素的运用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将意大利黑帮片、香港功夫片、日本武士道、美国西部片甚至是动画片的元素全部糅合在了影片中,犹如一个万花筒,创造出独有的昆汀风格。

昆汀是个东方文化控,对大洋彼岸的东方文化,他一直都有自己的向往和表达。姜文曾自述说1996年拍《秦颂》时昆汀跑来玩过几个月,当时已经拍出《低俗小说》的他完全没什么架子,就算语言不通也不影响两位出色的导演打成一片。

而直到《杀死比尔》昆汀才真正如愿来到东方拍摄电影,在保证故事基本走向的前提下,昆汀在电影中加入了诸多东方文化符号:艺伎、女学生,甚至武打巨星李小龙的黄装。那些大量的出现在道馆、日式酒馆、武馆、桥边雪景等的场景,以及鹰爪功、螳螂拳、寸拳、流星锤等武功,也都可以看作是昆汀以西方人的视角解构东方神秘美学的尝试,使各种血腥画面更具有新鲜感和独特魅力,与以往神秘莫测的东方美学形成强烈反差。

在故事的第8章节中,昆汀加入大量伸缩镜头的风格突变和经典配乐,不难发现其中有很多向香港邵氏武侠致敬的地方。由老牌打星刘家辉饰演的"白眉道长"更是凭借一口粤语成为片中为数不多的笑点;"黑曼巴"在结尾与"比尔"的对决,也是使用中国的"经典武学"穿心掌。

《杀死比尔》之所以成为难得的佳作,并不是在于故事内容,也无关乎人性反思。一个执着于杀光仇人的女主人公没什么可值得反思的必要,但昆汀动用了自己所有能够应用上的所有手段,包括激烈的肉搏、飞溅的血浆、出彩的叙事手法,为大家留下了一个借助东方手段讲述的西方故事,也让西方暴力美学与东方神秘美学的结合成为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