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聖經:如何在撕逼中立於不敗之地


吵架聖經:如何在撕逼中立於不敗之地

雖然我現在很少跟人吵架了,但我多年的吵架經驗還是足以整理出許多條例。在吵架上,我們一般按場景來劃分,不同的場景有不同策略。


1v1,針對某個具體的議題來吵架


最常見的就是粉絲之間互相撕逼。這種情況下,撕逼的制勝法寶在於對核心議題信息量的掌握程度。

比如你要爭論汪峰的唱功到底好不好,你就得對「汪峰」、「對方idol」、「唱功」,這三大塊信息有足夠詳細的瞭解。

比如他拋出一個點“汪峰唱不上去高音,不被正統聲樂所認可”,你就必須要知道以下幾個問題的答案——“多高的音算高音?”,“汪峰真的唱不上去高音嗎?”,“正統聲樂的評價標準是什麼?”

如果你不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就會陷入到互相問候對方父母的情況。

除了對核心論點的詳細瞭解,還要對整個市場背景瞭解,比如對方說“某某熱愛假唱,職業道德真差”,那我們就必須知道:其他歌手有沒有假唱?到底假唱是不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這是非常高難度的一點,因為市場背景是瞭解不完的,你無法預料對方接下來又會拋出什麼點,但只有你能兜得住這個點,就必勝無疑。


PVP 兩群人在公共場合吵架


比如兩個明星在綜藝上發生了矛盾,在微博上成為熱點,兩方粉絲掐得你死我活,各執一詞。

這種情況採取的策略完全不同,因為此時的受眾其實是圍觀的群眾。不管哪邊人多,抓住了群眾,才是抓住了制勝法寶。如果此時還對敵方窮追猛打強詞奪理,只會讓圍觀群眾更加厭惡我方。

那麼,我們是否要陳列清楚事實,讓群眾自行做判斷?

NO,群眾永遠是傻逼,永遠不要指望群眾給你評理,因為群眾評理並不是他們心中充滿了正義感,只是因為人的judge別人的時候能獲得優越感。

所以,你能否取悅群眾,就在於你是否說了他們想聽的話。在《社會心理學》中的「說服」一章中提到,你想要對方相信你,就先說點對方認可的東西。


毫無意義的倆人對罵


對罵的核心其實並不是嘴巴上的技巧,而是看誰的氣場比較強。

誰心虛誰就輸了。

比如歐美女歌手,瑪麗亞凱莉vs麥當娜。90年代的瑪麗亞凱莉事業如日中天,一度蓋過了麥當娜的風頭,於是某個【未證實】的坊間傳言宣稱,在某個典禮上,麥當娜遇到瑪麗亞凱莉,問她,你是哪來的東西,瑪麗亞凱莉回答,我從排行榜上來,你呢?

不可否認,瑪麗亞凱莉這個一語雙關很漂亮,但更重要的是當時的她的確如日中天,即使她只是點頭微笑一下,依然不算輸。

再來,現實中常見的正室大戰小三,一般只有兩種結果,強悍的正室把小三撕得顏面盡失,或者,狐狸精小三把黃臉婆正室坑得好慘。

這並不取決於小三或正室的撕逼能力,而是取決於男人到底幫誰,如果男人只當小三是個消遣,那即使是陸如萍去撕,都會贏,但如果男人對小三是真愛,哪怕是雪姨上門都會慘敗。

所以這情況下,先掂量一下自己到底有沒有足夠的底氣,如果自己本身就是心虛的,那就乾脆別去吵了,好歹不會輸得太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