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太后烏雅氏,為什麼至死不見雍正皇帝的年妃?

歷史新河流


以劇情為據,淺談個人觀點,解疑答惑!

太后烏雅氏至死不見年妃的原因在於

一、太后認為年妃的親哥哥年羹堯搶了她兒子胤禵的大將軍王,導致兩個兒子不合。

二、太后認為年妃的親哥哥年羹堯恃功而驕,驕橫跋扈,不但擅殺朝廷大臣,還讓雍正在文武百官面前下不來臺,有損皇帝威嚴。

依據劇情,請看詳解

雍正元年,青海羅布藏丹津叛亂,朝廷需要委任一位大將軍率軍平叛。最合適的人選是怡親王胤祥,但胤祥得留在雍正身邊處理政務無法抽身。這樣還剩兩個適合做大將軍的人,一個是陝甘總督年羹堯,一個就是曾經康熙皇帝親命的大將軍王的胤禵。

太后作為母親心疼小兒子,大兒子都當皇帝了,自然想讓小兒子胤禵也當個大將軍王(肥水不流外人田嘛)。一方面,西北平叛將來必是蓋世奇功(太后當然想讓兒子得這個大功);另一方面,太后深知小兒子胤禵因為皇位的事一直和雍正不合,太后希望胤禵當上大將軍王和雍正改善關係,兄弟倆齊心協力守好江山。但在當時的政治形勢下,雍正只能讓年羹堯出任大將軍,絕不能把兵權交給胤禵。太后不懂政治,認為是年羹堯搶了小兒子胤禵的大將軍王,不但沒讓兩個兒子彌補裂痕,反而當著自己的面大吵一架,不歡而散。看到這裡,有人可能會產生疑惑,太后久居深宮且不問政事怎麼會知道朝廷的事,這裡做個解釋,所有的事情都是胤禵告訴太后的。

年羹堯西北平叛凱旋,雍正降階親迎,年羹堯無人臣之禮,不及時下馬跪迎,百官愕然。朝會上,年羹堯目無尊上大耍大將軍軍威,軍士只聽年羹堯命令才肯“卸甲”,弄的雍正在滿朝文武面前沒面子。這兩件事胤禵進宮給太后請安時很有可能像“拉家常”一樣說給太后聽。太后聽了一定會對年羹堯不滿意,在後宮之內肯定會遷怒於年妃。

年羹堯擅殺忠臣孫嘉誠被貶杭州。百官聯名彈劾年羹堯要求雍正嚴懲(大有不殺年羹堯不罷休的架勢),而雍正則強壓著彈劾,不忍心殺年羹堯。當雍正去看望太后時,胤禵當著太后的面奚落雍正識人不明,用人不善,年羹堯囂張跋扈,僭越逾制,吃飯要傳膳,睡覺要翻牌子。胤禵對雍正說:“作為兒子對自己的親生母親說話也要藏著掖著嗎?”。那麼可以想象,胤禵肯定單獨跟太后說過年羹堯的事,而且說的及其不堪。太后聽了之後一定會認為年羹堯不單是搶了小兒子的大將軍王,現在還有陷大兒子於不義的勢頭,那麼太后對年妃更是深惡痛絕了。

其實,年妃是最不幸的。所有的這一切都和她沒有任何關係,她不過是政治交易中的犧牲品。年羹堯拿她來換榮華富貴,雍正拿她來拉攏年羹堯。哥哥年羹堯犯錯,自己卻無辜受牽連。


琅琊混剪手


在《雍正王朝》中很多人的悲慘結局都是自己胡作非為,咎由自取的。比如太子胤礽,比如老八胤禩,比如老十四胤禵,比如年羹堯……

但是有一個人可以說是整部劇中最悲慘的人,相信不少人看完全劇都會為這個人感到惋惜,她就是年秋月!

到了雍正帝即位後,對年秋月的打擊一直沒有停息,先是太后烏雅氏,後是雍正帝,那麼她究竟犯了什麼錯呢?

一、

年秋月的愛情:

年秋月是有愛情的,她的愛情起源於雍親王府,也終結於雍親王府,而她自己卻毫無辦法抗拒。

有人說這要怪年羹堯,誰讓他越來越風光,導致老四胤禛需要倚重他,故而“強娶”年秋月,以便攀上親家。這個理由,不僅我們信了,連年秋月也這樣認為,所以自從她成為了老四胤禛的側福晉以後,就再也不肯見親哥哥年羹堯了!

有人說,這要怪鄔思道,在舉薦大將軍王之前,年羹堯回京,卻跑到老十四胤禵那裡,結果讓老四胤禛怒了。知道錯了後的年羹堯在雍親王府跪了一天,終於靠給老四胤禛洗腳的機會得到了原諒。而年秋月也做了最後一次努力,她傻傻的問鄔思道:

“我們就真的沒有那一天嗎?”

鄔思道也無奈地說:

“你早晚是四爺的人!”

既然鄔思道知道年秋月早晚就是四爺的人,他為什麼之前還要跟年秋月互生情愫?既然已經有了情愫,為什麼不能大膽一點,搶先娶了年秋月?

當然,她的人生悲劇的“罪魁禍首”就是老四胤禛,因為他從來沒有把年秋月當成一個女人看待,他只是把她當成了一枚政治棋子!

二、

年秋月的悲劇(一)

自從年秋月成為了老四胤禛的側福晉以後,悲劇的人生就此開始。就連結婚當晚,老四胤禛都沒有好好的跟新娘子溫純一下,卻還在搞他的奪位計謀。結婚當晚年秋月就落下了眼淚,一方面為不能跟鄔思道廝守而流淚,一方面為自己的命運而流淚,但是命運並沒有放過她,幾年後她的處境更加艱難了……

第一個跳出來打擊年秋月的是雍正帝,年羹堯打了勝仗回京,因為卸甲的事惹怒了雍正帝,雍正帝回去後逼著年秋月卸甲,從此以後就被冷落了。第二個打擊年秋月的就是烏雅氏了……

要解釋清楚太后烏雅氏為什麼要這樣做,還得從她剛剛升為皇貴妃說起:

引起她成為皇貴妃的事件,就是老十四胤禵和老十三胤祥宮前打架事件,因為廢太子的事,兩個人大幹一場。最後老十四還頂撞康熙帝,氣得康熙帝舉劍就砍,幸虧老四胤禛用雙手架住刀鋒,才沒有釀成悲劇。

隨後康熙帝氣暈,德妃烏雅氏帶著老四胤禛和老十四胤禵去康熙帝面前請罪,結果康熙帝非但沒有怪罪老十四,還冊封烏雅氏為皇貴妃。

正是這個舉動,讓烏雅氏想入非非了:

烏雅氏並沒有什麼立功表現,所以封為皇貴妃完全是母憑子貴,而這一點,烏雅氏自己也是相當明白的。只不過她沒有明白的是她認為她憑藉的是老十四胤禵的貴,而康熙帝想的卻完全不同。

後來老十四胤禵成為了大將軍王,而這個結果,跟烏雅氏當時被封為皇貴妃時的預期相同。再加上當時人們傳言,誰當上大將軍王,誰就是未來的皇帝,這更讓烏雅氏確定自己的猜測沒有錯,自己最寵愛的老十四胤禵即將成為皇帝。

三、

年秋月的悲劇(二)

伴隨著老十四胤禵成為大將軍王,年羹堯也成為了陝甘總督,年秋月也成為了老四胤禛的側福晉,這也是老四胤禛舉薦老十四的原因所在。

正是年羹堯的存在,導致老十四胤禵打起仗來放不開,處處受到年羹堯的掣肘。這種狀況直到康熙帝駕崩後,集中爆發了……

當烏雅氏聽到老四胤禛成為新皇帝以後,她簡直不能相信,當然她一個婦道人家並想不通為什麼,因為想不通,所以她不肯賣雍正帝面子。不肯接受皇太后的稱號,不肯接受百官的朝拜,不肯移居皇太后該去的慈寧宮,甚至想要給康熙帝殉葬,這讓雍正帝很是無奈。

她實在想不通軍權在握的老十四胤禵,為什麼爭不來皇位?即使揮軍進京,那皇位也是唾手可得的。而這種想不通直到老十四胤禵回京後,一切真相大白。

按照當時的法律,後宮是不能幹政的,而外部的任何人都不可以給太后傳遞任何有關朝政的信息。

可是老十四卻每每利用探望太后烏雅氏的機會,給她灌輸自己不得志的原因,當然幕後控制者是雍正帝,他現在是皇帝,自然不能怪罪,於是他們把怒氣全部放到了年羹堯身上!更何況年羹堯還是頂替了老十四大將軍王的位置,而他只不過曾經是個府邸的奴才!

直到後來年羹堯被罷免了大將軍職位,這反倒讓老十四有點幸災樂禍,甚至當著雍正帝的面都在講:

“我怎麼能跟年羹堯想比啊?吃飯要傳膳,睡女人還要翻牌子,就連他坐的地方也是皇阿瑪當年的御座。”

四、

年秋月的悲劇(三)

而這些話老十四不僅僅講給雍正帝聽,還講給太后烏雅氏聽,而且在這之前已經跟太后講過不止一遍了。

所以在太后烏雅氏病重的時候,眾妃子都去探望,烏雅氏專門提出了年妃,大怒說:

“你給我出去!出去!我不想見年家的人!”

攆走了年妃,太后烏雅氏又對雍正帝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打虎還靠親兄弟……”

而此時的老十四胤禵還在跟喬引娣打情罵哨呢,甚至說了一句未卜先知的話:

“他總不會和我爭你吧?”

而這句話就透露了老十四和烏雅氏的本意,他們就是認為雍正帝搶了本屬於老十四的皇帝位置,你搶了皇位就算了,總不至於還搶女人吧?

甚至到了太后的葬禮上,皇后也告訴年妃:

“太后臨終前說過,不想再見到你!”

這句話成為了壓倒年秋月的最後一根稻草,太后怎麼對年妃,雍正帝不是不知道。而且這兩次攆她,她都看向了雍正帝,可是雍正帝一句話都沒說!因為他也是把本該撒給年羹堯的氣,全部放年秋月身上了。而年秋月,作為一枚棋子,隨著年羹堯的落幕,而失去了任何價值,此時的她就已經註定要滅亡了……

直到她臨死的時候,才再次想到了自己的愛情,她甚至忘了前來探望的人是自己的丈夫,是皇帝:

“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

本是皇室內鬥,偏偏拉上了年妃當陪葬,可悲可嘆……

至於雍正帝為什麼最後會落下一滴淚?在楊角風談雍正王朝前面幾期已經講過,這裡就不囉嗦了。

綜上所述,年秋月唯一做錯的地方,就在於,她不該投生到年家,就像她不見年羹堯時曾說的那樣:

“我家的人都死絕了……”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有一句話叫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還有一句話,叫做一入侯門深似海。

  在江湖也好,在侯門也罷,為何會有種種為難之處?只因人一旦進入了某個圈子,便會陷入利益糾纏之中。一旦有了利益糾纏,許多時候就必須站隊,必須選擇,一旦站隊了,選擇了,就會被貼上標籤。有了標籤,會有一些便利。但凡事有得必有失,也會帶來種種不便。

  落實到《雍正王朝》年秋月、年妃這個人物中,她本是雍正府邸一個小角色。早年間奉命伺候鄔思道,對鄔思道情根深種。那時候,四皇子胤禛早就看出了年秋月的心思,他沒有阻止,而是默許,甚至是放縱年秋月去戀慕鄔思道。

  因為在當時,年秋月的哥哥年羹堯還只是四皇子胤禛麾下一個小軍官,胤禛根本無需巴結;而鄔思道對於胤禛十分重要,乃是不可替代的軍師,謀臣。於是,年秋月在那時最大的價值,便是幫助四皇子胤禛籠絡住鄔思道。

  不過,鄔思道眼光極為長遠,不但看出四皇子他日必為天子,還看出年羹堯在他日必為一國重臣,因此,他與年秋月相處許久,卻從不提求婚一事。甚至早早就預言,年秋月遲早都是四皇子的人。

  果然,隨著胤禛地位的攀升,年羹堯的地位也節節攀升。康熙晚年,西北有叛亂。朝中不少人都保舉十四阿哥為大將軍王。胤禛的母親德妃,也覺得自己的小兒子十分適合此任。

  原因很簡單,十四阿哥受康熙器重,也是皇太子熱門人選,只要成為大將軍王,康熙一旦歸天,有遺詔繼位自然是好,即便沒有遺詔,也可以靠著手中大軍揮師北上。

  德妃是個十分偏心的母親,這既是歷史的寫照,也是二月河對德妃的設定。

  可是,事情的發展和德妃預料截然不同。康熙皇帝竟然命令年羹堯出任大將軍,率領大軍西征。

  在鄔思道等人看來,這無疑是說康熙皇帝已經決意立胤禛為皇帝。讓年羹堯做大將軍,正是為了確保胤禛繼位,為胤禛保駕護航。

  可是,在德妃看來,康熙此舉無疑是大大的糊塗,是被胤禛蠱惑。而胤禛則是被年秋月蠱惑。這一舉動,讓十四阿哥錯失皇帝之位,德妃自然深恨年羹堯,深恨年秋月。

  年秋月其實十分無辜,但是,她因年羹堯的關係而成為妃嬪,享受榮華;又因為年羹堯的關係備受牽連,受盡屈辱。人生在世,真正可以選擇的其實不多。

  《雍正王朝》乃歷史劇中的經典神劇,對於人性的無奈與複雜,刻畫得淋漓盡致。從德妃與年妃的恩怨,便可見一斑。


葉之秋


只就電視劇而言。

《雍正王朝》是難得的一部好劇。裡面的男演員,八爺、十爺、十三爺、十四爺、烏先生,尤其是演康熙帝的焦晃和雍正的唐國強,都是教科書級的出演。這是一部講述男人間權利鬥爭的大戲,女子在其中只是“萬綠從中一點紅”,點綴的,但也推動劇情。

作者給每個男主配了一個紅顏知己:十三爺的阿蘭,十四爺的喬引娣,康熙的烏雅氏,雍正的年秋月。。。

在電視劇中,康熙封烏雅氏為皇貴妃,一方面是表彰她生了兩個好兒子——胤禛和胤禵,一方面也是為了壓制八爺黨的勢力。(在真實的歷史中,烏雅氏是從德妃直升太后的,好像連貴妃都沒做過的)

德妃的兩個兒子,只能用出色形容,一個做了皇帝,一個是康熙朝統兵的大將軍王。但偏偏這一母所出的兄弟倆卻圈不到一個籠子裡。為了皇位鬥得跟烏雞眼似的,一見面就掐。

作為母親當然希望兄弟和睦。可偏偏她的兩個兒子就是不和,更麻煩的是君臣名位已定。

烏雅氏是偏愛心疼小兒子的。總希望雍正可以重新啟用他。可雍正不僅不能啟用他,還要處處防著他。怎麼可能再讓他回青海帶兵?!

胤禵,最初站隊八爺黨,後來為自己謀劃。在康熙晚年,青海出現叛亂,因為九子奪嫡的複雜局面,大家都盤算著誰能出任這個帶兵的大將軍王就是康熙帝心中屬意的皇儲。十四爺更是堅信。

但康熙帝突然駕崩,他從戰地趕回來的時候,黃瓜菜都涼了!大位已經屬於了他四哥雍正帝了。他各種的不甘心,但已經於事無補,只能任性使氣,包括去母親那裡打小報告。

母親當然疼愛小兒子,希望他再有機會大展宏圖,也一有機會就找大兒子說。但她的倆兒子已經水火不容。她越這樣,大兒子越反感。一句:祖宗的規矩,後宮不得干政。讓烏雅氏這個太后也是無話可說。

她覺得是年羹堯搶了她二兒子大將軍的位置。再加上年羹堯的種種劣行不斷地傳到太后的耳朵裡,太后這個氣啊!她拿她的皇帝兒子沒辦法,拿在外帶兵打戰的年羹堯沒辦法;為自己小兒子再無出頭之日覺得委屈與著急,氣大兒子重用外人而不用兄弟,也順帶著替大兒子在重用年羹堯時候的各種忍氣吞聲著急。。。

管不了大兒子,管不了二兒子,太后的怨氣如何發洩,就拿兒媳婦出氣了。她覺得她倆兒子的失和,尤其是小兒子的再不能一展才華,都是年家人造成的!對於年羹堯的厭惡到無以復加。年家人的代表就是這個在宮裡的年妃!


年秋月,本來是一個麻利爽快的姑娘,在宮廷中已經變得小心謹慎。在太后喪儀中,皇后讓她出去,她可憐兮兮求助地望向皇帝,她是完全無辜的。皇帝如同大多數的兒子,選擇無條件地站在母親一方。這成了壓倒年秋月的最後一根稻草,她倒下了。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原因很簡單,老太太被蠱惑了,偏聽偏信了。

你想啊,這老太太大半輩子都住在深宮裡,清朝對後宮不得干政又有很嚴格的制度,所以她不可能自己瞭解到年羹堯和年妃都幹了什麼,都是別人告訴她什麼,她信什麼。

她的信息源很單一,她的信息可靠度又很低,所以導致她對年妃充滿了偏見。

那麼,誰最可能給她提供這些不可靠,甚至誇大的消息呢?她身邊的宮女太監,以及她的兒子。比如那個小胖子太監,比如老十四。

在雍正登基以前,老十四就經常去烏雅氏那裡。雍正本人從小給了康熙的皇后,對烏雅氏沒有那麼親。連烏雅氏過大壽,這麼大的事,他們倆都不記得,也不做準備。可見這倆兒子都不太孝順。

雍正跟烏雅氏感情淡泊,不記得大壽,還能理解,老十四天天往那跑,卻不記得自己老孃的大壽,合理的解釋只有一個,他跑烏雅氏那裡,不是去盡孝的,是給烏雅氏提供錯誤的信息的。

比如,說老四的壞話,說年羹堯的壞話。

等到雍正登基以後,他的大將軍王被擼了,他更是天天往烏雅氏那裡跑,原因也只一個,在背後整雍正,給雍正製造麻煩。

他為什麼老是說老四的壞話?

目的很明確,在奪嫡時期,當然是幫助八爺黨打擊老四他們,在雍正登基以後,一方面敗壞雍正的名聲,給雍正製造麻煩,另一方面利用烏雅氏太后的身份,給自己爭取有利的東西。比如,兵權。

西北平叛,雍正用年羹堯,不用他,也不用八爺黨的人,目的很明確,不能增加敵人的實力。

可是八爺黨不甘心,老十四不甘心。他還想著自己的大將軍王,還想著皇位原本該是他的。所以他就去烏雅氏那裡吹風,給老太太提供誇張的甚至錯誤的信息。

比如,年羹堯當上撫遠大將軍了,他就說,你看看雍正,自己兄弟不用,用一個包衣奴才帶兵,這不是信不過自己的兄弟嘛!

比如,年羹堯打了勝仗,回到京城,竟然不下馬,竟然當著帝皇上的面,不讓手下的人卸甲,他年羹堯還把大清放在眼裡嗎?他還忠於大清嗎?他是不是想造反啊?

比如,年羹堯殺了孫嘉誠,老十四可能會說,你看皇帝寵信的這個年羹堯,把大清的大忠臣都給殺了,他這是想幹什麼?是不是想取代愛新覺羅做皇帝啊?

老十四這麼跟烏雅氏一說,烏雅氏能不恨年妃嗎?甚至會恨得牙癢癢,自己死了都不讓她披麻戴孝。

老十四這麼做,自然是配合八爺黨鬥雍正。這個老十四,一點孝心都沒有,而且很陰險,老八都著了他的道。烏雅氏老糊塗,還把他當個寶呢!


西堤君


第72期總680期

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上期回答了康熙帝熱河狩獵皇子們跪在戒得門前等待處理假調兵符案。

這次有網友問到太后烏雅氏為什麼至死不見雍正皇帝的年妃,我想其中必定有原因!

太后烏雅氏這是怎麼了?婆媳關係鬧得這麼僵,是雍正側妃年秋月不孝順,還是太后烏雅氏找毛病?

這得從西北軍事吃緊開始說,剛剛登基不久的雍正皇帝有很多棘手的問題需要處理,康熙帝駕崩後只留下不到一千萬兩百銀,雍正王朝的龍椅還沒坐熱就來報說西北的叛軍羅卜藏丹曾又起兵反叛朝廷。

這個是個大事,不得含糊,雍正皇帝曾經問過李衛,西北軍事派誰去最好,李衛也說:只有兩個人選,首選當然是十三爺胤祥,隨後又加一句;十三爺胤祥也離不開你,因為皇上這裡需要十三爺。


【雍正說:還想著大將軍王】

其次李衛推薦了年羹堯,看來李衛是對的,不考慮成熟他是不會說,雍正皇帝與李衛想的一樣,沒有別的人選,只年羹堯最合適。

十四阿哥胤禵這個大將軍王回京奔喪後就被雍正皇帝以加封親王給先皇守陵為名將其軟禁了。

這位康熙皇帝留下來的雍正皇帝親生母親,現在的太后烏雅氏,本就對她這位兒子四阿哥胤禛的登基做皇帝有想法,現在又把小兒子胤禵的大將軍王給拿下了。

烏雅氏心理這個堵,所以就把氣撒到年羹堯的妹妹,雍正皇帝的后妃年氏身上!


【把大將軍王讓你弟弟幹】

實際上,自打康熙皇帝駕崩,這位雍正皇帝與十四阿哥胤禵的親生母親烏雅氏就沒消停過!

起先是不受太后封號,受了封號要天天見小兒子,又哭死溺活要去給先帝陪葬,然後又要與小兒子胤禵一起去守陵,太后烏雅氏鬧得不可開交,朝廷上下也議論紛紛。

估計要不是雍正皇帝的親媽,以雍正皇帝這脾氣必然給她廢了,攆出宮去,看來親媽作起來,皇帝也沒辦法!

這不是:太后烏雅氏病得不輕,還念念不忘雍正皇帝的后妃年氏。


【烏雅氏問:年氏呢?】

這日,十四阿哥胤禵回來了,目的是看望母后,無可非議,准奏!

可是到了後宮就提起大將軍王一事,說著又扯到年羹堯的身上,本來最近彈劾年羹堯的奏摺如同雪片一樣,讓雍正皇帝自顧不暇。

太后烏雅氏知道後就抓住了把柄,打仗還需親兄弟,要不是這年羹堯,小兒子胤禵還是大將軍王!

這讓雍正皇帝非常生氣,認為是十四阿哥胤禵在太后烏雅氏面前搗鬼,念念不忘他這個大將軍王位置要造反!

太后烏雅氏死了,死前有遺囑,不見雍正嬪妃年氏,這位皇帝的嬪妃在太后殯天不參加是何道理!
【太后至死不見的年妃】


本人以為:太后烏雅氏在兒子雍正皇帝與小兒子胤禵之間沒有做到一位母親的責任,沒有在二個兒子之間進行有效的調節,造成了君臣之間,乃至親兄弟的不睦。

至於用誰做大將軍,那是朝廷的事,滿清王朝有制度,後宮人等不得干政,否則殺無赦!可是太后烏雅氏,那是皇帝的母親。

在雍正朝,關於太后烏雅氏的死,最後留下了很多謎團,本來雍正皇帝在繼位皇帝的問題上非議很多,最大的非議就是纂權,雍正皇帝的母親這樣一鬧,又增添了色彩!

關予回答《雍正王朝》的詳細解剖還在後面,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帶你繼續解剖分析雍正朝!歡迎網友一起評論、互動、留言!


日堯居


既然說到電視劇,我們就來放下正史,好好看劇。相比另一部大火的電視劇《甄嬛傳》中的華妃,雍正王朝中的年妃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可憐最倒黴的人之一了吧。自始至終他什麼也決定不了,只能作為犧牲品。年羹堯當上大將軍王之前,他是作為年羹堯和雍正關係的政治犧牲品。年羹堯當上大將軍以後,年妃又成為了雍正和母親之間關係的出氣筒。



年秋月本來在服侍鄔思道的過程中,兩人產生了一段刻骨銘心的忘年戀。年秋月被鄔思道的老成,睿智和淡定所吸引。年老的鄔思道同樣被年秋月的天真率性和美貌所迷住。兩人本來就已經心照不宣,幾乎要私定終生了。但是鄔思道又怎麼能夠看不清楚呢?當雍正在給年羹堯抬旗的那一刻,鄔思道就知道他和年秋月已經成為了不可能。


年秋月她又能怎麼樣呢?她知道哥哥愛她,照顧她長大,他又不能因為自己而讓四爺和哥哥產生嫌隙而陷哥哥於不義。本來不懂政治的她卻莫名其妙的參與到的政治婚姻中成為了哥哥和四爺關係的犧牲品。本以為成為福晉以後,自己可以默默的度過這一生,即使有怨言,她也默默忍受了。

但是厄運卻隨著哥哥成為大將軍王后接踵而來。哥哥成為西北大將軍王這本來是大喜事,但對於在後宮的年妃來說卻不是什麼好事情。太后烏雅氏寵幸自己的小兒子十四爺,認為是年羹堯搶了十四爺大將軍王的位置。所以烏雅氏埋怨雍正,埋怨年妃,甚至連見都不願見年妃一眼。試問年妃做錯了什麼?她只不過是一個可憐的女子而已。



心中憤懣難平,抑鬱不已又沒有地方可以訴說,這時候自己的哥哥卻因為殺死了忠臣孫嘉誠在西北囂張跋扈而被百官彈劾,雍正將自己的哥哥一貶再貶。年妃在抑鬱中走向了生命的終點,臨死前她唯一的請求和心中的牽掛也就只有哥哥的生死和鄔思道。他一生中沒有跟雍正要求什麼,只是默默的當一名後宮的妃子,臨死前的肺腑之言,更是讓雍正流下了兩滴熱淚。在整部充滿了男性霸權與勾心鬥角的《雍正王朝》中年妃的出現正是每個人心中的那一份柔軟,那一份天真率真和純潔。




紅雨說歷史


整部《雍正王朝》,有兩個被政治旋渦捲入的無辜女人,前頭是與太子有私情的鄭春華,後頭則是雍正的貴妃、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尤其是在年羹堯倒臺被賜死的那段時間,年妃身處孤獨無助的後宮,雍正冷落、太后怨恨,終致鬱鬱而終。


年秋月與哥哥年羹堯一道,都是四阿哥胤禛門下的包衣奴才出生。秋月的出場,是年羹堯安排她去侍候四爺看重的謀士——鄔先生,進而隨之融入了雍親王府的生活。

秋月本是個無足輕重的角色,但是隨著哥哥年羹堯在四阿哥奪嫡陣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提升,尤其是他擔任手掌兵權的四川總督後,四爺和福晉也不再將秋月當成一般的門人奴婢看待。

秋月在四爺府中,還有一項專門的差事,那就是充當鄔先生的使喚丫頭。秋月照料鄔先生日常飲食、漿洗縫補,鄔先生閒暇之餘也教她一些讀書寫字。久而久之,兩人之間不知不覺暗生情愫,偶爾也會憧憬將來有能在一起的那麼一天。


然而,年羹堯的種種舉動,越發讓四爺感到對其難以駕馭。先是剿滅江夏鎮一役,年羹堯黑吃黑私吞八爺黨小金庫裡的幾百萬兩銀子,事後一個字也沒和主子提;後又在赴任陝甘總督前,頻繁出入十四阿哥、八阿哥、上書房重臣張廷玉府邸,到處攀門路、拉關係。

兩件事加在一塊,使得四爺認定年羹堯是一匹不安分的烈馬,但此人殺伐果斷、處事鎮定,又的確是一個難得的可用之才。當下正處九子奪嫡的關鍵時刻,對於從自己府裡出去的最有出息的奴才,定然是要加以拉攏的。

銀子、官位,年羹堯已經都有了,未必能夠打動其心,最能保險穩固主僕關係,讓他死心塌地為自己效力的,莫過於由自己出面納娶年羹堯的妹妹秋月為側室。


對於秋月這邊與鄔先生之間的關係,四爺並非毫無察覺。只不過除了出於拉攏年羹堯的需要之外,憑著四爺猜忌懷疑的性情,未必就沒有對鄔先生也抱有戒備之心。鄔先生、年羹堯一文一武,讓他們合在一塊豈不是勢力更大、更加難以控制?因而,四爺是斷斷不會成全鄔先生與秋月的這段情緣。

由此看來,四爺對秋月的納娶,從一開始就是一樁夾著著諸多利益糾葛的政治婚姻。雍正即位、年羹堯立下西北大捷之功,年家據此在朝中的榮寵地位無人可及。然而,身處後宮的年妃卻並沒有因家族的榮耀,處境稍有改善。


首先是來自於太后烏雅氏的怨恨,使得無辜的秋月躺著中槍。這事還得從太后偏愛小兒子十四阿哥說起。四阿哥和十四阿哥雖然一母同胞,都是由烏雅氏所生,但四阿哥出生時,烏雅氏在後宮身份地位還比較低,所生的兒子也被交給皇貴妃佟佳氏撫育養大。可老十四卻不同,生育、撫養都是由烏雅氏一手帶大。兩相比較,烏雅氏自然對小兒子更為親近許多,甚至於在皇位爭奪上,也是明顯偏向於老十四。

出乎意料的是,奪嫡搞到最後,偏偏是老四得了皇位,這讓太后看起來是大兒子搶了小兒子的東西。作為老四心腹的年羹堯,不僅幫著老四搶皇位,而且隨後還頂替了老十四大將軍王的位置。眼看自己最寵愛的這個兒子,皇位皇位沒搶到,連著大將軍王的位置也丟了,太后怎能不懷一肚子怨氣!


這股子怨氣哪裡去發?畢竟雍正是親兒子,現在又做了皇帝,有氣不好對著他發。年羹堯又處在外朝,難有打照面的機會,況且勢頭正盛不容易對付。看來看去,也只有眼前的年妃,是可以尋機整一整的對象。年妃對太后,同處後宮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當真是惹也惹不起、躲也躲不起。

說完了太后這頭,緊接著年妃夾在丈夫雍正和大哥年羹堯之間,也是處境尷尬。年羹堯青海平叛歸來,身上驕橫跋扈的一面暴露無遺,隨即開啟了一系列作死的節奏。在金鑾殿上“卸甲”一幕,本已讓雍正十分不快,可情商、政商低得可憐的年羹堯此時還傻傻得朝自個兒身上補了一刀,公然說出“只知道軍令,不知道有皇上”。氣得雍正剛下完朝,就跑到後宮去卸了年妃的“甲”。


太后不待見,皇上又衝她撒氣,緊跟著年羹堯迅速倒臺,打擊一個接著一個,年妃在後宮的日子可想而知。


劇透歷史


“後宮不得干政”,是清朝一貫的祖訓,皇太后的烏雅氏亦是如此。一個不問世事、安心養老又在後宮深闈之中的老太太,沒有多麼深遠的眼光,獲取消息的手段也非常的簡單,更重要的是,想問題的方式也非常簡單,甚至有一點小心眼,所以在聽到自己的兒子胤禵給自己講的事情的時候,他對於年羹堯,對於雍正充滿了恨意,而她不能把這分氣出在皇帝身上,年羹堯又不在朝堂,所以只能把全部的怨氣全部發洩在了既是雍正皇帝的妃子又是年羹堯妹妹的年妃身上,這才說了那句:“出去,我不想見到年家的人。”

而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烏雅氏對於自己小兒子胤禵的疼愛是遠超過對於另外一個皇帝兒子雍正的。

胤禵是烏雅氏所生的阿哥和格格里面,最小的一個,一般人家裡面都會疼愛小兒子小兒女,烏雅氏也不例外,喜歡自己的這個小兒子。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雍正雖然是烏雅氏所生,但是並不是由烏雅氏撫養的,因為烏雅氏生雍正的時候地位太低,只得由其他地位較高的妃嬪撫養,所以雍正是由當時貴妃、後來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長大的,而十四阿哥胤禵出生時,烏雅氏已經是位列四妃之一的德妃了,有資格撫養自己的孩子,所以胤禵也是從小由烏雅氏撫養長大的,孰親孰生,可以說是一目瞭然了。

其次,雍正對於十四阿哥胤禵的所作所為,引起了烏雅氏的極大不滿。

做母親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看到十三阿哥胤祥做了鐵帽子王,看著同樣是雍正政敵的八阿哥胤禩做了總理王大臣,甚至比十四阿哥年齡小的阿哥們也在當差,作為母親的烏雅氏不想看到自己的兒子就這樣荒廢了,希望自己的兒子胤禵也能獨當一面,也能建功立業,有自己的一番事業,這也是作為母親的一番苦心。

但是雍正登上皇位後,緊跟著就下旨在西北實行戒嚴,讓年羹堯斷了十四阿哥的糧草,將十四阿哥召喚回京並奪了他的兵權,之後更是安排年羹堯接替十四阿哥出任撫遠大將軍,但是得勝後的年羹堯飛揚跋扈,引起群臣不滿,被一貶再貶,而撫遠大將軍的職務雍正交給了嶽鍾琪。烏雅氏本不應該也不可能知道朝中的這些事情,但是因為胤禵的緣故,知道了雍正的安排,其中也不乏一些是十四阿哥的主觀臆斷,但是作為一個深宮中的老太太,一位希望兒子成就功業的母親,肯定是怒火中燒,頂替兒子的年羹堯犯了大錯,但是你雍正依然不會想起你的這位弟弟,寧可把你弟弟放著守皇陵,也不肯重新啟用,還是用了漢人嶽鍾琪,定然是非常不滿。

再次,她把雍正當年舉薦十四阿哥胤禵為大將軍王當成了是一場徹徹底底的陰謀。

當年烏雅氏過壽,雍正親自當著自己的面,保舉胤禵為大將軍王,當時,大家都以為作了大將軍王就是康熙繼位的人選,烏雅氏也相信了,雖然最終不是胤禵當皇帝,但是做了雍正皇帝的胤禛終歸還是自己的兒子,自己也當上了皇太后母儀天下,也是畢生的榮耀。但是,經過胤禵的講述以及在回想當時那時的事,不得不讓烏雅氏對雍正有看法:你保舉你的弟弟,一來是讓你皇阿瑪康熙對你刮目相看,為你自己加分,二來是做一個交換讓年羹堯控制西北,就是為了將來奪你弟弟的後路,你這招太壞了,你雍正和年羹堯太壞了,把胤禵害得太苦了。

當然,除了從自己疼愛的兒子、十四阿哥胤禵的角度出發之外,烏雅氏作為太后,看到皇帝為了支持年羹堯打贏這場仗而節衣縮食,傾舉國之力,但是年羹堯中飽私囊、居功自傲,成為了國家的蛀蟲,也對年羹堯的行為深惡痛絕,而他發洩和懲罰年羹堯的辦法只有給年妃氣受。

所以這才有了太后直到去世,都不願意再見年妃一面,而當年妃出現在太后的葬禮時,皇后烏拉那拉氏將年妃請了出去,對此,雍正也沒有說什麼,此時的雍正夾在太后、十四阿哥、年羹堯和年妃四個人中間的雍正,心中會是另一番滋味吧。


雍親王府


太后怪罪年妃,因為她以為年羹堯是裙帶官。

年秋月是怎麼回事,老太后一無所知。她只知道,她兒子的大將軍王被雍正撤了,雍正為什麼不讓親弟弟帶兵呢?是為了讓年妃的哥哥年羹堯帶,顯然是聽了年妃的枕頭風!

秋月是雍親王府的丫鬟,太后一點也不瞭解她。作為一個母親,最痛苦的事就是自己兩個兒子不和,誰令她兩個兒子不和她就痛恨誰。其實十四阿哥失寵和年羹堯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前朝的事哥倆絕不會告訴她。十四阿哥第一次當大將軍王之前,哥倆還一起跑老孃這秀恩愛來著,太后哪知道他們背地裡真刀真槍快乾起來了?

記得有一個情節,李德全帶個小太監去給年妃報喜,年妃賞賜了銀子,小太監拿了。回來以後李德全一通罵,其中提到年妃從來不拿年羹堯一兩銀子。年妃反感年羹堯,一直在和他劃清界限,結果卻是如此。

難怪年秋月死的時候心裡掛念的竟然是鄔先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