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告訴你,股市與投資中不為人知的心理學陷阱!

悄悄告訴你底部有福利,不要錯過哦!

在進化這條道路上,人類算是"另闢蹊徑",藉著名為"科學"的外掛一騎絕塵,最終成為這個地球上隻手遮天的存在。

但是,如此高速的發展同樣有它的弊端,面對高速發展的社會生活,人類這臺機器,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顯得捉襟見肘。

許多古老的心理機制,在繁華的現代社會面前都顯得力不從心,甚至開始拖我們的後腿。

悄悄告訴你,股市與投資中不為人知的心理學陷阱!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關於投資,有哪些心理因素會阻止我們贏利,促使我們做出錯誤的決定。

心理賬戶

大腦的精力非常有限,它總是變著法子偷懶,於是為了使所有事情都得到掌控並易於管理,我們為其開設了一個個心理賬戶,以此來計算得失。

但是貪婪的本性導致我們會試圖讓每一個賬戶都贏利,這種不理想的想法最終往往會使我們損失慘重。

許多人在投資時就會犯這樣的錯誤。

假設你需要出手一些股票,同時你知道手裡所有股票的買進價格,瞭解每一支股票的盈虧情況,你會選擇自己賣出自己手裡的贏利股還是虧損股?

在經濟學研究中,記錄了大量人們售賣自己的贏利股、保留虧損股的現象,這種心理偏好被稱之為"處置效應"。

處置效應展現了人們的思維侷限性。

投資者為每一支股票都開設了賬戶,並想在每一個賬戶關閉時都有所收穫。

悄悄告訴你,股市與投資中不為人知的心理學陷阱!

而理性的投資方式是:對所有股票投資有一個整體性的看法,去出手最無可能在未來贏利的股票,而不是去考慮其是否贏利。

這恰恰是人們常犯的錯誤,無論前景如何都選擇出手贏利股,並繼續持有虧損股。

在贏利的情況下關閉心理賬戶的確會讓人心情愉快,但是這種愉悅是你花錢買來的。

短期來看你賺的盆滿缽滿,那是因為你只出售了贏利股,卻把虧損股死死攥在手裡期待會有反彈。

最終長遠來看,當你不得不處理手中僅剩的虧損股時,你會發現先前的贏利根本不夠填補現有的空缺,卻是做了一筆虧本買賣。

其實若僅是如此倒也還好,處置效應或會讓人少有虧損,但也不會叫人傷筋動骨,接下來講到的"成本沉沒悖論"才是真正的吞金巨獸。

悄悄告訴你,股市與投資中不為人知的心理學陷阱!

成本沉沒悖論

簡單來說,"成本沉沒悖論"就是對虧損賬戶進行加註投資。這聽起來開不是好主意,但我們卻可以在大大小小的決策中看到它的身影。

假設你現在已經耗費5萬投資了一個項目,但是因為各種原因該項目的預期收益並沒有最初規劃的那樣好,如果想要實現最初的預估收益,需要你再投資6萬。

而你還有另一個項目可以投資,這個新項目似乎可以帶來更高的收益。

你會把手上的6萬投資到哪裡去呢?

相信我,你很快就會找出新項目的"缺陷",說服自己它其實並不靠譜,並把錢投入到老項目上去。

不要急著反叱,這種現象在生活中其實並不罕見,早已經被商人們玩出了各種花樣。

各大電商平臺的定金系統,繁瑣費時的優惠活動,經營許久的遊戲賬號……

悄悄告訴你,股市與投資中不為人知的心理學陷阱!

從廣義的角度來看,無論是金錢、時間還是精力,只要人們投入其中,就會對已有的決策產生一種偏好。

因為在虧損的狀況下關閉心理賬戶就等同於承認自己的愚蠢與失敗,所有人們寧願加註投資也不願及時撤離。

以電商活動為例,我們可以發現許多活動本身規則極其繁瑣,費時費力叫人瘋狂吐槽,但卻是商家屢試不爽的手段。

這裡面就涉及到"成本沉沒",人們在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去參與活動之後,其實已經沒有多少選擇了。

放棄消費就意味著前期投入的一切白費,這時我們無法接受的。

那麼即使手頭的優惠劵很雞肋也沒辦法,畢竟下了一番功夫,怎麼也要"撈一筆"回來,不是麼?

諷刺的是,參與活動反而會讓我們消費更多,卻只能在事後後悔不已,並在下一次活動中樂此不疲。

悄悄告訴你,股市與投資中不為人知的心理學陷阱!

而這種心理一旦出現在投資中,就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落得一個滿盤皆輸。

就像是輸紅了眼的賭徒一樣,隨著沉沒的成本漸漲,選擇也就愈發稀少,越是會劍走偏鋒,去追尋那越來越渺茫的翻盤機會,沉淪在慾望的泥潭裡無法自拔。

投資是這般,人生亦是如此,每一個決定都是一次下注。

理性的看待得失,才是人生這場豪賭中最好的出千手段。

以上,共勉!

悄悄告訴你,股市與投資中不為人知的心理學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