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的弟弟為何背叛東晉?換成你肯定也會反!

提到祖逖,可謂家喻戶曉。但對於他的弟弟祖約,名氣就小太多了,但是,他做出的事情,驚人程度卻一點也不比祖逖差,只不過是選擇了造反。長期以來,史學家對祖約持批評態度,最終身敗名裂。但是,細細看祖約造反的經過,覺得情有可原,或者說完全是東晉政府咎由自取。

祖逖的弟弟為何背叛東晉?換成你肯定也會反!

在我寫的第一篇文章《祖逖北伐,民族大義暗藏一己私利》已經提到,北伐軍是祖逖一手培養起來的,正當祖逖雄心勃勃想光復中原的時候,東晉派出戴淵,統領北方事務,實際祖逖就從一把手變成了副手,這明擺著就是想奪權,以至於祖逖非常不滿,最後一病不起。但是,祖逖雖然職務比戴淵低,但仍然牢牢掌握著軍隊,所以,祖逖死後,部縱推舉其弟祖約接位。而戴淵,表面職位高,但卻掌握不了多少軍隊,以至於王敦之亂,帶著自己的草臺班子勤王,很輕易被王敦擊殺。而祖約很好地保留了實力,最後為平定王敦之亂立下了功勞。

平定王敦之亂,加上長期和後趙打仗,覺得自己理應稱為顧命大臣,然而事與願違。這點實事求是說,祖約確實還是沒有郗鑑、卞壺能力,雖然資歷是夠的。後來想開府,依然不被允許,這個我覺得東晉政府就有點過分了。開府儀同三司,在東晉更多是一個榮譽稱號,以祖約的資歷、地位(鎮西將軍)是能達到這個要求的,並且,開府能設置自己的幕僚,有利於管理,對於前線緊張的局勢是有好處的。按道理,祖約在北方一直和後趙對抗,東晉應當要多多善待,可是其當家人庾亮偏偏不批。

祖逖的弟弟為何背叛東晉?換成你肯定也會反!

如果僅僅是這樣的問題,還不至於祖約如此憤怒。真正讓他憤怒的是東晉對於北方戰事的消極態度。後趙國主石勒派遣大將石聰攻打祖約的大本營壽春,情況非常危急,祖約多次急電東晉派兵支援,然而卻始終等不來援兵。應該說,壽春防禦戰祖約做得還是不錯的,石聰久攻不克,最後祖約得到歷陽內使蘇峻(可以看看我之前關於真戰神蘇峻的文章)的幫助,擊潰了石聰,解了壽春之圍。然而,東晉政府再次作死,在祖約的後方修築防禦工事,明擺著想把祖約當成炮灰。這一系列動作,讓祖約對東晉深感失望,覺得東晉應該是拋棄了自己。或許都是白手起家的流民帥原因,祖約和蘇峻對於那些高高在上的東晉士族都有著極大的憤怒,為了共同的生存,從此綁到了一起。

當然,東晉政府的作死還在繼續。開始向流民帥開刀,蘇峻首先成為被制裁的對象。庾亮操縱的朝廷招蘇峻入朝,表面是加官進爵,實則剝奪他的兵權,然後預謀加害(參照庾亮的對頭司馬宗,連皇室都能被殺,蘇峻若去了朝廷更是九生一死)。如果蘇峻死了,下了一個肯定要輪到祖約。於是,蘇峻聯合祖約,爆發了動亂,決意剷除庾亮。雖然最後失敗了,但嚴重打擊了東晉士族的力量。

祖逖的弟弟為何背叛東晉?換成你肯定也會反!

失敗後的祖約,帶著族人逃亡昔日的對手後趙,起初石勒對待祖約還是蠻客氣的,吃好喝好,但是後來經不住程暇(此人後來被石虎滅族)的唆使,被滅了全族(僅祖逖的一個兒子逃脫)。有人據此說活該。那麼,不跑會有結果?鐵定也是被東晉滅族,估計會更慘。與其這樣,還不如博一下,或許有機會呢。

如果想了解五胡亂華的歷史,希望各位點個關注,裡面有很多原創的文章,以史為據,不吹不黑,歡迎點評和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