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課老師自稱“行走的春藥”,這樣的教育平臺是在“玩火”

網課老師上課前補妝、上課間隙自稱“行走的春藥”,直播界面顯著位置售賣網課教師的“明星”周邊產品,顯著位置設置“送禮”按鈕,禮物包括玫瑰花、跑車和遊艇……3月8日,成都家長陸先生憤怒地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孩子在家學的,到底是網紅明星直播,還是在線課堂?陸先生所指,是一家在線教育平臺為一位溫姓男教師推出的一堂數學直播課。記者在查看直播回放後,證實家長所言屬實。

网课老师自称“行走的春药”,这样的教育平台是在“玩火”

平臺稱,“溫X老師像極了學生時代的暗戀對象”

打造明星級“網紅”教師,炒作教師“顏值”,進行“曖昧營銷”,模仿娛樂圈的“粉絲經濟”蠱惑學生給教師“送禮”……這樣的招數之所以會存在,歸根結底,還是“歪門邪道”的營銷思路在作怪。在線教育平臺要獲得長足的發展,必須踏踏實實做教育,提升教育品質,而不是為流量不擇手段地博眼球。

紅星新聞報道的這名網課教師的所作所為,顯然不只是其個人行為,其背後還有平臺的支持。按理,平臺對授課教師偏離師德的行為,如向學生索禮,不恰當的超出師德倫理的言談舉止,應該加以制止,然而,平臺非但沒有制止,還顯然把這作為“賣點”,圍繞“網紅”教師打造周邊產品。這其實已經偏離教育的本質了。這樣的營銷手段,是在“玩火”,是對教育定位的汙名化。道理其實很簡單,一旦家長髮現在線教育平臺並不純粹,還會安心讓孩子繼續學習下去嗎?任何想學到知識的孩子及其背後的家長,選擇在線教育平臺,所關注的必然只是平臺提供課程的品質與質量。

但遺憾的是,有類似營銷手段的在線教育平臺,並不在少數。之前,官方對教育類APP進行了整頓和治理,一個重要原因是,有的教育類APP的論壇中,充斥著低俗、帶有色情意味的內容,還有的教育類APP以學習為名,誘導學生玩遊戲……這些做法不但對使用APP的學生的身心成長造成不良影響,而且也敗壞教育類APP的名聲。

當下,在線教育變得異常火爆,營銷、獲客成本一向很高的在校教育平臺短時間內就獲得了大量客戶,這其實正是在線教育打造口碑、提升競爭優勢的“好時機”。可是,有的在線教育平臺為了留住這些客戶,採用的辦法還是已被用濫的“網紅”教師炒作、營銷,這暴露出在線教育平臺的不專業,或者說,其管理者、經營者並沒有深刻領會在教育的內涵。要辦好在線教育平臺,不僅要求管理者既要是企業家,更要是教育家。

當然,這也和在線教育平臺身後的資本有關。進入在線教育領域的資本,想快速獲利,難免會關注流量,平臺的經營者也就流於做流量文章。但不可忽視的一點是,在線教育要穩健發展,就必須扭轉這種急功近利的價值導向,要認真做教育,而不是熱衷於炒作。在當前在線教育獲得的黃金窗口期內,如果不踏實做教育,而做糟蹋形象與口碑的事,無疑本末倒置,這樣的在線教育平臺也遲早會被用戶拋棄。

紅星新聞簽約作者 熊丙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