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清宮太監打板子,能把豆腐裡面打碎,外面完好,是真的嗎?

竹喬喬


題主的說法似乎有些過了,就算是神仙也很難說打一塊豆腐將裡面打碎了,外表卻完好無損。

但,總的來說這個比喻還是十分的恰當的,清宮太監打板子,可以說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所謂的打板子可以說名義上並非死刑卻又與死刑無異,因為它真的會打死人的,一頓板子下來,而這個受刑的人就好比“一塊豆腐一樣,外面完好無損,可是裡面卻已經全部被打碎了”,這便是打板子的技術。

所謂的打板子,其實就是古代的杖刑,這是一種起源於東漢時期的沿用至清末時期的一種刑罰。雖說在各個歷史時期杖刑所使用的板子外形、材質上各有所不同,如東漢時期的木板、再到後來的荊條、明清時期的竹板。但,唯一不變和不斷進步的便是行刑手法。

就以清朝為例,清宮中負責仗刑的太監可以將犯人打的血肉模糊,但不傷及筋骨;又可以將犯人打到僅僅只是皮肉紅腫,但卻傷筋動骨。

也就是說,受刑者在施刑者不同手段的打法下,他們的命運是截然不同的,輕則躺幾個月,重則殘疾、一命嗚呼。

至於他們為何能有這一身本事,還要從他們日常的練習說起,他們在石頭或磚頭的上面放一層紙來練習,然後要通過上方的紙張將下方的石頭、磚塊打碎,當然了前提必須是不能將紙張損壞

,等到什麼時候達成了,這才可以正式上崗。

關於這些,我們也可以在清代文學家方苞及近代法學家沈家本等人的記載,可以看出清宮對打板子的手法確實講究。

最後用我們現代的知識來解釋就是骨骼方面的受損程度,說白了外表不管傷勢看起來不管有多嚴重,只要骨頭和經絡沒有受損,這些都不是事。他們要真給經絡打出點問題,基本下半輩子就只能在床上渡過了,或者直接一命嗚呼了。


像素說


打板子的高手完全可以做到的。

笞刑和杖刑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打板子“,打板子這是一門技術活,古代一些打板子的高手完全可以做到打豆腐表面不破,而裡面盡碎的情況。


明朝的《歷代刑法考》這本書裡面就有對杖刑的描述,明朝惡名昭著的暴力偵察機構錦衣衛就是用刑的一把好手,裡面對於杖刑的訓練也是極其規範的。

錦衣衛在進行杖刑的訓練時,通常會製作兩個皮質的假人,一個假人在屁股這個位置放一個板磚,這個就是外重內輕的手法,也就是會造成一種打豆腐,豆腐不破而裡面盡碎的效果。而另一個假人就是放置一個紙包,用以練習外輕內重的手法。



而且不要小看這個杖刑,在古代很多時候杖刑都是會出人命的,由此也催發出了一個潛在行賄的地下行業。

所以我們一般在電視劇裡面也可以看到一般要遭受杖刑的人都會去賄賂這個打板子的人,一般來說,給過錢的大多都是皮肉之苦,並不傷及根本,而家境貧苦的人沒錢賄賂他們一般就要吃苦頭了,往往在遭受杖刑後基本不是死了,就是半殘之身。


這個歷史很正


我是水煮汗青,我來回答。

杖刑,我們俗稱“打板子”,這是古代刑罰史上最悠久的一種,使用的刑具有竹板和荊條。歷史上執行這種刑罰的人一般是衙役,清朝李伯元在他的小說《活地獄》裡寫了這麼一段:

皂錄(衙役、捕快)用小板子打人都會預先練習,開始用一塊豆腐擺在地下,拿小板子打上去,只准聽到響聲,不能把豆腐打爛。他們練習完以後,豆腐看上去還是完整的,但裡面已經爛了。

這就是關於“杖刑”練習的描寫,當然這只是小說,我認為這樣練習的可能性不大。

古代杖刑在實施的時候確實會存在不公平現象,比如犯人家屬給錢了,打板子的人就會裝裝樣子,揮板子時候很大力氣,但落下很輕,打完後犯人不會有什麼傷;如果犯人沒有給錢,那每一板子都是實實地落在身上,幾十板下來傷筋斷骨都是常有的。

另外還有流傳了一個說法,那就是犯人家屬要找關係,有時候是直接找縣老爺,所以衙役打人的時候就要看老爺如何發令。我們看古代電視劇,縣老爺審案要動刑的時候通常會扔下一根籤子,而老爺拿籤子的位置就表示要用多重的刑:如果拿籤頭,表示重打;如果拿籤中間,表示只傷皮肉不傷筋骨;如果拿籤子底下,表示輕輕表示一下就可以了。

縣老爺拿籤子的傳說是否真實我們很難查證,但是說明了一點,那就是杖刑在執行時是有輕重之分。那麼衙役要完成這樣的任務,他們是否需要練習呢?其實是不需要的,打人用到幾成力基本上大家都可以控制,至於揮板重落板輕,公堂上也沒人在意你這些。用豆腐練習打板子,這個腦洞開得有點大了。

豆腐是很嫩的,打板子的人不管如何控制力,只要超過了豆腐的承受,豆腐就會碎裂。如今打板子這個刑罰被傳得越來越神奇,有人說打板子技術好的,打完後表皮看起來沒事,但實際已經有嚴重內傷,這完全是違背力學原理啊!

任何物體在受到打擊的時候,力量傳遞都是一層層下去的,就像木工幹活,錘打鑿,鑿打木,木壓地,不可能一錘子下去這股力量完全跳過了鑿和木,直接在地面砸出一個大坑,這種情況只有武俠電影裡才會出現。

結束語

古代打板子真不是什麼技術活,那時候一般使用竹板比較多,至於我們電視上看的大木棍、水火無情棍這些都比較誇張,因為杖刑不是死刑,只是讓犯人吃到苦頭而不是要他們的命。如果用超重的刑具來打,那杖刑也就被納入死刑行列了。

日本古代也有杖刑,他們打的方式又不一樣,我們是用竹板扁的一面打,他們是用竹板邊打!一板子下去就是皮開肉綻,就像被刀子割了一般。


水煮汗青


確實是可以做到!關於練打杖的分寸主要在於控制打杖的速度,儘量的讓棍棒跟豆腐接觸的時間越短,用現代物理計算動量守恆公式ft=mv,其中m是棍棒的重量,v是棍棒接觸豆腐時的速度,t是接觸豆腐的時間,而f則是作用在豆腐上的力,通過計算得知,當棍棒的重量與速度不變的情況下,接觸豆腐的時間越短,對豆腐造成的作用力就會越大。也就是剛剛接觸豆腐皮就立馬剎車的那種情況威力最大,這才會造成豆腐表皮無事,豆腐內部碎掉。

打仗也是一門技術活,因為這個一個很得罪人的事,如果拿捏不住分寸很可能吃不了兜著走。當時執行打杖的都是下人(大部分是太監),被打杖的都是主子。她們之所以被打往往是因為宮鬥。而宮鬥這種事根本就也不知道結局如何,誰知道明天會不會翻身。所以打杖的人也是非常專業的,他們能根據跟被行刑者的關係親疏來控制下杖的力度。

比如,跟他們關係好的人行刑者就會下杖的時候下壓一下,儘量增加棍棒跟屁股接觸的時間(但又不要碰到骨頭),這樣的話同樣挨一杖的話就比較不會痛,因為作用力時間長,作用力小;

跟他們關係不好的人行刑者就會下杖的時候往上稍微收尾一下,儘量打在表皮面,這樣棍棒跟屁股接觸時間短,往往作用力非常大,直接肌肉壞死也不是不可能;

而碰到那種死對頭或者有人授意他們下死手,這時候他們下棍的時候就會往骨頭上招呼,打傷筋骨很可能造成永久性癱瘓。比如尾椎骨或者盆骨粉碎性骨折,可以直接造成被行刑者癱瘓。


優己


“杖刑”在歷史上非常悠久,屬於“五刑”中,相對較輕的一種刑罰。所以“打板子”經歷幾千年的流傳,那絕對是一門技術活。


所以不要懷疑打板子可以達到“皮肉完好無損,裡面骨頭盡碎”的技術。這本質上靠的就是腕力功夫,要的就是內傷。

這是符合現代物理力學原理的。“用力大但接觸時間短”和“用力小但接觸時間長”,理論的可以造成相同的“衝量”。

但是相同“衝量”到了屁股上,可以變成兩種表現,一個種就是“皮肉完好無損,裡面骨頭盡碎”;一種就是“皮破肉爛,但不傷筋骨”。

所以在古代打板子,那是技術活,有些人一練就是一輩子。

就像剃頭匠出師之前,拿個冬瓜學著剔瓜皮上面的絨毛。

打板子的也要勤學苦練,從學站姿開始,到學掄板子,再到打磚頭,最後練墊著豆腐打磚頭練和隔著豆腐打磚頭,一直等到豆腐完好無損,磚頭粉碎,那就可以出師了。


這就和練切墩的廚子可以在豬尿泡上(現在改用氣球了)切肉絲才能出師,是一樣的。

所以哪行哪業都一樣,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有些人當學徒幾十年,一輩子就靠一門手藝討生活,平時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有些活被琢磨透了。

都是打板子,大人喊“給我往重了打。”音調不一樣,打法也就不一樣。

有些看起來,慘不忍睹,皮開肉綻,血肉模糊。結果回去受幾天罪,金創藥一上,沒幾天皮肉結痂長好了,又能下床活蹦亂跳了。


有些看起來,沒什麼傷痕,皮不破,肉不爛。但實際上這人已經動不了了,骨頭都已經斷了,命好的躺個大半年,還能一瘸一拐爬起來。命不好的回家沒幾天,一命嗚呼了。

清宮戲裡那些太監們,別說打板子,就連皇子請安,哪塊磚頭磕頭響,都被他們做成了生意,全有門道。




炒米視角


打板子是自古以來的一種肉刑,叫做杖刑。這種刑法據說是當初肉刑中輕的了。在漢文帝廢止肉刑的時候,還把它保留了下來。但是,在當時還是有受刑者被打死打殘的現象。於是漢文帝又做了一些規定,以保護受刑者的生命安全。

這樣,杖刑就成為皇帝的仁政流傳了下來。可是,在中國的歷史上,死在杖刑的人數並不比死在刑場上的人少,這就看行刑者的意願了。

我們看很多的文學作品中,都能看到關於打板子的敘述。比如清代的文學家方苞寫的《獄中雜記》中就明確的記載了打板子的真實情況。文章中寫道:

餘同逮以木訊者三人:一人予三十金,骨微傷,病間月;一人倍之,傷膚,兼旬愈;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

在這裡我們看到,對受刑者的區別對待,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勒索財物。給的錢多,就打得輕,給的錢少,就打得重。

當時,有一種打法,是以杖的位置來決定的。如果你給了錢,那麼行刑者就會拿捏住分寸。他會把杖頭擊打在身體旁邊的地上或刑具上,這樣,雖然聲音很響,但是由於有東西把杖的力量分擔了,打在身上的力量並不大。

另外,行刑者也要看指揮者的眼色行事。比如在明朝時候經常會出現廷杖的情況。這個時候,掌管行刑的錦衣衛就掌握著那些大臣的生命。如果指揮者說“用力打”,那麼行刑者會打得比較輕,留下受刑者一條命。如果指揮者說“用心打”,那麼行刑者會下手很重,很快就會把受刑者打死。

我們可以看到,在現實的情況下,大多數的情況都是行刑者以輕代重,他們按照情況掌握分寸。可是,我們也經常看到一種傳說,那就是說會打板子的人能練成一種絕技,那就是,用布或者紙蓋在豆腐上,豆腐被杖打爛了,而外面的布或者紙卻完好無損。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首先,我們看這種技術是不是能夠練成。其實,現在有很多雜技都能夠表現這個現象。那就是以布或者紙作為傳導物,儘量擴大受力面積,減少壓強。這樣能夠保證布和紙不受破壞,但是力量通過布和紙傳到豆腐上。豆腐當然不可能承受這種力量,肯定會被打爛的。這是在理論上可行的。

可是,這種技術練成了有什麼實用價值呢?我們知道,在行杖刑的時候,都是要將受刑者受刑部位的衣服扒掉的。這不是專門為了侮辱受刑者,而是當時的需要。如果不去除衣服,打爛的血肉就會跟衣服沾染在一起,會引起受刑者發炎生病。在那個醫療條件不發達的年代,受刑者很可能會喪命。

在這種情況下,行刑者掌握了上面說的打豆腐的絕技也無法施展。在那麼多監刑的和看熱鬧的人的眼皮子底下,杖刑後受刑者毫無傷痕,不是給自己找事嗎?

如果說,行刑者是為了錢放過受刑者,他要練的技術應該恰恰相反。那就是表面上血肉橫飛,實際上卻不傷筋動骨。那用前面的杖頭擊地的技術就可以了。

如果說行刑者是想暗害受刑者,表面上沒傷,實際上受了嚴重的暗傷。那麼他肯定害怕受刑者的勢力,不敢明目張膽的迫害受刑者。那麼,受刑者回去後暗傷發作,一定會追查到行刑者身上,受刑者的勢力是不會放過行刑者的。做無利可圖還危害自己的事,行刑者不是自找麻煩嗎?

因此,行刑者練這個打豆腐的技術在現實中毫無用處。但是,在理論上,這種技術是可以成立的,估計是那些行刑者用來練習行刑的力度和準頭的。旁人看了,就記錄下來,流傳到現在了。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這是個技術性的問題。很有可能是真的,因為人的創造力無窮無盡,很多普通人做不到的事兒,人家技術大牛就能做到。

就比如說打板子,是杖刑的一種,起源於東漢時期,看起來簡單,只要把人綁住,誰都能拿著板子上去打幾板,但是,其中分寸就不是誰都能掌握的了。

怎樣才能把人打得哇哇亂叫又不傷筋骨?怎樣才能把人打出內傷表面上還看不出來?怎樣才能看起來打得很重實際上沒啥事兒?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問題?因為宮中形勢複雜,主子眾多,想讓每位主子都滿意可不容易。誰知道被打的某位太監或宮女背後站著誰呢?要是打殘或打死了就是給自己招禍,但要是打得不狠,立刻就得罪了下命令的主子。

而且打板子也是賺外快的一種方式,為了少受點罪,受刑者本人或親友肯定得給施刑者塞紅包,拿人錢財替人消災,任何一種行業,想做得長久就必須講信用。

所以,各種因素作用之下,如何把這板子打出花樣來,就成了“專業人士”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

而清宮太監站在“前輩們”的肩膀上,集歷代杖刑之大成,板子打得更好了,據說有些追求技術的太監,會用豆腐來做練習,什麼時候能把豆腐裡面打碎而外面完好無碎,就算是神功大成了。

這種人出手,收的紅包都會比別人更多,人家吃的是技術飯。

另外,刑具“板子”也是有講究的,每個時代都不同,最初是木板,後來到荊條,最後是竹板,打起人來生疼。

清宮受杖刑最有名的人應該是清末的珍妃,明明是光緒帝最寵愛的妃嬪,卻因得罪慈禧太后而受了“褫衣廷杖”,也就是扒了下裳受杖刑,這不但是肉體上的折辱,更是精神上的。清朝的歷史上,皇妃受此處罰尚屬首次。

不過,珍妃倒也不是特別冤枉,因為她仗著光緒的寵愛賣官鬻爵。清朝滅亡的時候,處於統治階層的沒一個是無辜的吧。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這事十有八九是真的,因為從理論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這就相當於人受外傷和內傷的區別,比如摔了一跤,磕在了石頭上,看著出血很多,其實就是外傷,內臟不會有問題。假如是塌方被埋壓,雖然外表不會有破損啥的,但這種情況大多內臟會受損傷,如果不及時救治就會出危險。

如題,清宮打板子也是同樣的道理。打板子也就是杖刑,隋唐以來的五刑之一。杖作為刑種最早始於漢,可分為荊條或竹板。


杖刑一般是去衣受刑,簡言之,就是脫掉衣服直接抽打屁股。不但讓受刑人受皮肉之苦,而且還有凌辱之意味。

打板子看似最仁慈最簡單的刑罰,實則不是這樣,輕重全然掌握在行刑的人手裡。行刑人依主子的意願,可以做到皮肉模糊,但內裡沒事,最多休息幾天就好了。

也可以做到內裡受傷致殘,休息好長時間才能保命,直至被活活打死。

明朝的錦衣衛裡有專門培訓行刑人的機構。他們對杖刑也深有研究,平常練習時放兩個橡皮人,一種是在橡皮人的屁股上先放上磚塊兒,磚塊上放幾張紙,一種是在橡皮人的屁股上先放上易碎的東西,在上面再放上磚塊兒。



練習技巧和掌握力度。如果打碎磚塊兒而紙不破,或打碎磚塊,而下面易碎的東西不破,這就算是練成了。

如果下面的磚碎而紙不破,這就是此題所說豆腐裡面全部震碎,而外面完好無損。相反,如果把易碎的東西墊在磚下面,練出來的就是把人打得皮開肉綻,而內裡一點不受傷害。

清朝使用杖刑沿襲了明朝的這種練習方法,而且更講究技巧。所以要打到何種程度,全在行刑人手裡掌握。

清朝很多小太監挨板子,那只是出了丁點小失誤,別看打的呲牙咧嘴,其實就是讓他們受點皮肉之苦,長記性。頂多休息幾天就無大礙了。清朝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廷他就曾捱過板子,而且他把這個經歷寫進了他的書裡,說當時還讓左腿搭右腿,這樣人身體就會鼓勁兒,打起來會更疼。但不至於要命。

如果真要惹怒了主子,只需一個眼神,小命兒就有可能喪在這看似簡單的打板子上。


說史聽濤


俗話說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一行只要把東西弄深了,都能弄出絕活出來。這不宮裡的太監打板子的時候都能夠打出一個絕活出來,據說能夠把人打的外面簡直看不出來,裡面卻是受了極嚴重的內傷。



在電視劇裡面看到皇帝發火的時候,都會把自己手上的臣子處以杖刑。杖刑這種刑罰實際上非常的可怕,據說有很多大臣都被杖刑而死。當然在宮中這種刑法也是經常使用的,宮中有很多太監或者宮女,他們如果不受規矩的話,有可能就會被處以杖刑,有時候這些奴才觸怒了皇帝,也有可能被皇帝直接處理杖刑,這個時候他們都非常的害怕。



因為宮中實杖刑的那些太監可謂都是這方面的高手,他們都經過專門的訓練,有的都打了幾十年的板子,完全可以做到把人打的生不如死。這個時候要看皇帝的心情,或者是他們所犯的事情大小,如果犯的事比較大,或者是皇帝相當的惱怒,那麼他們就小命難保了。當然如果有人賄賂太監,或者是被罰的人,地位非常的尊貴,他們也不敢下重手,這個時候掌管杖刑的太監完全可以做到把人打在表面非常的慘,但裡面事實上並沒有太大的傷害。



他們這種功夫可謂是一直傳承下來,並且經過長時間的訓練,他們剛開始訓練的時候是用磚頭訓練。就是在磚頭上布一層紙,在上面打,把磚頭打碎了,紙卻不能夠出現問題。久而久之,他們的功夫晉升之後,就可以用豆腐代替磚頭,從而實現能夠把豆腐打碎,而外面的紙卻不成問題。總之這絕對是一門技術活,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才能夠有成效。



我是平安讀歷史,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平安讀歷史


我們在觀賞很多明朝或者是清朝的宮廷電視劇的時候,總會看到類似於這樣的場景,比如說某個太監或者宮女甚至是妃嬪,因為觸犯了皇帝或者是自己的組織,會被處以仗著的情況,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打板子,可能我們現在能看來打板子,好像並不是什麼非常嚴重的懲罰,但是看到被執行刑罰的人卻是怕的要死,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這個所謂打板子的刑罰可不是我們表面上看的那麼簡單,刑罰的執行是非常講究的,因為如果說這些犯人們所犯下的過錯非常嚴重,或者說皇帝已經明令要求進行重罰,那麼可能這些所謂的宮女太監的小命就不保了,因為放在古代時候,這種打板子的懲罰確實是能夠打死人的,就好像一塊豆腐,我們看著表面完好無損,但是裡面幾乎已經被徹底打碎了,這就是打板子的人所需要掌握的技術,可以說這是一門不是誰都能幹的技術活。據說這些負責行刑的人想要真正達到這樣的高度,那就需要不斷的學習跟實踐,而給他們提供最好的學習的工具就是打豆腐。

這些人最開始練習的時候,他不是一上來就能夠達到拿豆腐練手的地步,先是要拿石頭或者是磚頭,然後在上面放上一層紙,用手中的木板要透過紙張將下面的硬物打碎,但是要求是紙張卻不能夠出現損壞,只要出現損傷那就是不合格,然後等到這個人什麼時候能夠把下面的這個硬物打碎,然後指又沒有一點事情的時候這時候才是僅僅掌握了打板子秦華的基本功然後接下來才是正式開始用豆腐來練習。最後等到能夠把豆腐的表面控制的完好無損,而裡面全部打碎的時候才算正式出師。

現代人因為醫學知識比較發達,所以很多人都會了解相關骨骼的一些知識,大家也都明白,無論外表傷勢看起來有多麼嚴重,只要人的身體裡面的經絡和骨頭沒有受傷,那麼基本上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打板子這種刑罰針對的是屁股,而屁股又是人的身體中肉最多的部位,儘管說這上面的經絡也非常多,但是卻能夠比其他的部位更抗打。已經出師的負責打板子的人已經掌握了打屁股需要用多少力度,根據自己主義子的意思,在執行打板子的過程中,用出多少力?

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清宮電視劇中,主人公或者是裡面的配角,因為犯錯而被打板子都是很常見的事情。而打板子的人則根據皇帝或者是妃子的意思,來負責打板子的力度,很多時候可能皇帝表面上非常生氣,喊著要拖出去重重仗著,但是負責打板子的太監,已經領會到了皇帝的意志,可能外表看著打得非常嚴重,但實際上僅僅只是一些皮外傷而已,並不會讓受刑的人出現內傷的情況。看起來誇張,但是回去休養一下屁事沒有。

當然也可能出現皇帝表面上看起來古井無波的樣子但是內心是非常生氣的可能輕描淡寫的吩咐一句,但是太監已經明白了,皇帝想要對這個人下死手那麼拖出去就會往死裡打,完全不留後手,這時候看起來可能表面上沒有什麼傷痕,但實際上內裡的經絡和骨頭基本上已經被打爛了,這個人要麼就是被打死了,要麼就是被打殘了,下半輩子基本上也不用想再走路了。

不管怎麼說,這種所謂的打板子站著看起來無關緊要,但是這只是懲罰手段中的一種,想怎麼打,打得多狠,這一切的標準都掌握在皇帝或者是妃子這樣的上位者手裡,他想讓你活著你才能活著,他想讓你死,你基本上也別想活了。不得不說,打板子雖然簡單,但確實是一種很高深的學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