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阿里巴巴市值沒有超過亞馬遜,利潤反而比亞馬遜高很多?

AI微科技


嚴格意義上講雖然都屬於電商公司,但兩者的區別還是非常大,就拿基本的運作模式來講亞馬遜上面的商店主要是自營店,這點有點類似於國內的京東,主體還是以自營為主,並且搭建有自己的物流體系,平臺更加趨向於私有化。阿里巴巴屬於純正的平臺公司,裡面的商家和阿里巴巴都沒有直接的買賣關係,阿里巴巴就是單純的收取店面費用以及推廣費用,這錢相對來講來的比較純粹,由於早期阿里巴巴對上面開店的人條件要求的比較寬,幾乎什麼人都跑去做淘寶了,現在由於市場的競爭已經很多人退出了,也符合市場上的優勝劣汰規律。

亞馬遜市值差不多有兩個阿里巴巴,因為除了電商平臺亞馬遜還經營著全球最大的雲計算平臺,雖然阿里巴巴的阿里雲平臺在國內市場份額第一,但距離亞馬遜還是差的非常遠,亞馬遜最近幾年才開始盈利,並不是不具備盈利能力,主要是亞馬遜比較注重研發投入去年投入的研發費用有200多億美金,比華為研發費用都高,所以才有今天的厚積薄發,才成就了萬億的市值,科技公司技術才是第一推動力。

阿里巴巴最近些年已經開始大力進行核心技術的研發,包括yunOS等操作系統試水,一個企業想要保持長盛不衰唯有在技術上不斷夯實自己的基礎能力。當年毅然堅強的做阿里雲,現在看當年那點投入跟現在相比差異太遠了,所以只有堅持長期的投入才會有豐碩的果實結果,看似前期大量的投入吃虧了,後期的收穫會更多,華為公司每年都是按照營業額的十幾的比例在投入研發,錢主要拿來做研發,不是拿來作為股份的分紅,所以換來了今天華為公司在5G以及芯片領域的突破,堅持投入的公司才會有大的發展潛力。

亞馬遜向來給人一種彪悍的公司著稱,只要涉足哪個行業都能在一個行業掀起巨大的波瀾,亞馬遜早期只是經營網絡書店,並且在發佈各種看書的客戶端,本人還在2011年的買了個kindle閱讀神器,但用了沒有多長時間就給擱淺了,因為ipad的到來搶了很多這方面的生意。早期的亞馬遜幾乎把賺到錢都投入到研發或者新興的領域,所以拓展新地盤的能力特別強,現在的雲計算利潤率非常高,國內很多出海的公司租用的幾乎都是亞馬遜的服務器,前些日子傳出來亞馬遜要涉足通訊行業,如果真的切入未來必然成為華為公司潛在的競爭對手。

現在看亞馬遜在全球範圍內相比阿里巴巴更好一點,阿里巴巴在國際市場拓展方面還是差很多,另外在技術厚度上阿里巴巴相比亞馬遜還是有差異,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是非常多,但在盈利上阿里巴巴操作起來更加靈活方便一些,希望能幫到你。


大學生編程指南


阿里巴巴和亞馬遜是兩種不同的商業模式。

阿里巴巴類似於Ebay,而亞馬遜更類似於京東。他們最大的區別在於阿里巴巴是輕資產模式,而亞馬遜是重資產模式。2018財年阿里巴巴營業利潤132億美元,而亞馬遜是124億美元。兩者相差並不多,但亞馬遜的市值是阿里巴巴的兩倍還多。

很多人錯誤的認為亞馬遜一直都不能盈利,為什麼市值比阿里巴巴還高,是不是泡沫巨大?其實亞馬遜20年前就已經盈利,只是傑夫貝佐斯是一直崇尚研發投入,每年把賺到的利潤投入到研發當中,這就導致了會計利潤與真實利潤不符,華爾街分析師都是人精,他們當然看得出會計利潤與經濟利潤的差別。2017年亞馬遜的研發投入高達226億美元,而華為研發費用為897億元人民幣,阿里巴巴170億元人民幣,騰訊118億人民幣,百度是101.5億人民幣。也就是說亞馬遜的研發投入是華為+BAT的總和還要多。一個擁有大量研發投入的公司才更具想象力,不然只能啃老本。這也是科技公司相比傳統公司擁有更高市盈率的原因所在。

亞馬遜給人的感覺是一家電商公司,這是不對的,亞馬遜股價上漲之所以勢如破竹是因為它強大的飛輪效應。它不當當是一家電商公司,它有充滿想象力的雲計算業務,市佔率遙遙領先其它競爭對手。它所進入的行業都讓該行業其它競爭對手產生恐懼。

除了線上業務亞馬遜還有線下業務,當亞馬遜宣佈收購全食超市時,對沃爾瑪等傳統百貨公司的股價衝擊就可以看出來,其強大的影響力,以及亞馬遜宣佈進軍連鎖藥店行業時,對傳統藥店的股價衝擊可見一斑。

亞馬遜的會員訂閱服務Prime會員已經突破1億人,使客戶更具有黏性。這也是亞馬遜得以驗證的,這塊服務類似於美國的倉儲會員連鎖好市多公司。

亞馬遜的視頻業務不容小覷,今年在金球獎上獲得了幾個有份量的獎項,未來它也有更多的實力挑戰Netflix,亞馬遜還有自己的遊戲直播平臺Twitch,這是最受歡迎的遊戲直播平臺。

亞馬遜的新增長點是它的數字廣告業務,其已經成長為僅次於Google,Facebook之後第三大數字廣告服務商,未來有更大的成長空間,因為它的電商屬性,讓它的廣告服務更精準,更易獲得廣告主的青睞。

亞馬遜在全球更具統治力,這是阿里巴巴所無法做到的,眾所周知,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更成熟,成長空間已經接近天花板了,這也是阿里巴巴押注東南亞和印度市場的原因。而全球其它市場的電商普及率沒有中國高,海外市場是未來的增長引擎,亞馬遜在海外更具競爭優勢,亞馬遜多年以前就已經全球化了,在當地耕耘多年,品牌知名度更高。

華爾街一致認為亞馬遜未來不可限量。


穆里尼的小辣椒


截止今天,亞馬遜公司市值8733億美元,阿里巴巴市值4538億美元。亞馬遜市值幾乎是阿里巴巴的兩倍。

一、都是做電商,但亞馬遜其實是類似京東一樣的自營方式。亞馬遜採用的自營方式,買賣所有的程序都需要經過他們的手中,擁有自己的產品倉庫和物流體系。而阿里巴巴則是電商平臺,不參與銷售,只為小企業和品牌製造商提供一個面向消費者的平臺,屬於中介。

馬雲說過,亞馬遜是電子商務公司,而阿里巴巴不是,阿里巴巴是幫助別人成為電商的公司。

二、從資產負債看。阿里的總資產是1.02萬億,亞馬遜的總資產是1.36萬億。亞馬遜公司資產比阿里多了3400億。阿里負債3738億,亞馬遜負債達到9846億,超過阿里總負債2倍多。亞馬遜相比阿里巴巴是家重資產公司。

三、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最近季度財報,阿里淨利潤212.52億,亞馬遜淨利潤440.44億,亞馬遜市值接近阿里巴巴兩倍是應該的。從這個角度阿里、亞馬遜兩家公司的估值水平還是相當的。

四、科技公司增長速度快,市場變化快,阿里巴巴和亞馬遜的財報表現經常會有很大的波動,題目所說阿里巴巴比亞馬遜利潤高就只體現了一次財報的數據。

五、總體上來看,由於亞馬遜在電商、物流、雲計算等領域在美國及西方國家的絕對優勢,華爾街肯定認同亞馬遜多於阿里巴巴,給予亞馬遜估值水平更高。本土資本市場更認可本國企業是應該的,這也是我國發展科創板的原因所在。



消費與觀察


亞馬遜目前的利潤也比阿里高,這是兩種不同的商業模式,估值模式也不同

兩家企業本質都是電商,亞馬遜成立於1994年,是電商的鼻祖,阿里巴巴成立於1999年,屬於“後輩”,他們的業務的廣度也已經早就不止電商領域了,但是本質還是電商。

模式不同

亞馬遜是直營模式,京東的路子就是用的亞馬遜的模式,也一直在資本市場對標亞馬遜。亞馬遜也有有開放平臺,物流除了自建的也有第三方物流。

而阿里巴巴是嚴格做平臺的思維,物流也是和第三方合作,即便後來做了菜鳥物流,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物流,不拿地,不建倉儲,更多的是物流資源的整合,物流信息的優化,達到物流效率的提升。阿里巴巴除了核心的電商業務,又孵化出了金融業務——螞蟻金服、物流業務——菜鳥物流、雲計算業務——阿里雲,但是這些業務都是伴生性業務,就是說都是伴隨阿里巴巴電商業務而誕生的,電商是皮,其他業務是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阿里巴巴的核心本質仍然是電商。

亞馬遜的核心也是電商,當然現在雲計算發展非常迅速,是未來最具想象力的營收和利潤增長點,2018年三季度雲計算業務收入66.8億美金,營業利潤21億美金;而亞馬遜三季度所有業務的營業利潤是37億美金,可見雲計算貢獻的利潤已經佔據了亞馬遜的60%。

市值

亞馬遜市值8000億美金,阿里巴巴市值4000億美金,是亞馬遜的一半,但是阿里巴巴還有三塊業務並未上市,螞蟻金服估值1500億美金,阿里雲估值700億美金(華爾街分析師給的估值),菜鳥估值200億美金,阿里巴巴未上市資產估值總計2400億美金,阿里巴巴上市及未上市資產估值總計6400億美金,和亞馬遜的差距為1600億美金。

當然兩者的差距不可能這麼簡單的加減計算,估值本就是一件比較複雜的事情,這個方法提供了一個感官上的感性認識,阿里巴巴和亞馬遜有差距,這個差距還需要很久的時間才能彌補。

一家企業的極限是行業的極限,一個行業的極限就是一個國家的極限,這個是我的邏輯,如果說在電商領域還有另一家企業能夠不斷的逼近亞馬遜的話,阿里巴巴是這個企業的可能性更大。兩者非常相似,以電商為核心,但是模式又有差異,都在雲計算領域取得很大的成績,這是兩者對未來趨勢的把握和競爭,對趨勢把握的趨同,未來的兩者的競爭會發生在國際市場。

財務數據的差異

財務數據時間2018年1月1日——2018年9月30日

亞馬遜營收1600億美金,增長36%,淨利潤70億美金,增長483%;

阿里巴巴營收2279億人民幣,增長54%,淨利潤325億人民幣。

所以,亞馬遜以前是利潤比較少,但是現在利潤顯現出來了,已經超過阿里巴巴。

以上數據我採用的是自然年度的財務數據,而阿里巴巴在2018年9月30日已經是2019年的第二個季度了,這個是不同的會計方法帶來的差異,這裡我們用自然年度做比較。

營收的增長,阿里巴巴快於亞馬遜,但是利潤的增長,阿里已經被亞馬遜超過了。

主做股權設計/激勵、併購,業餘股民,愛好搏擊。


壹號股權


第一,阿里在中國可以說得到官方的全力支持。在中國,從中央到地方,阿里都是各地爭搶的重要資源,從某種意義上說,阿里巴巴試圖打造中國的一張和美國的亞馬遜抗衡的名片,正是這種帶有官方性質的存在,無論是在影響力和財政號召力,無疑阿里賺取了應該賺和不應該賺的漲價錢。而亞馬遜不過是一家獨立的企業而已。

第二,亞馬遜主要是針對發達國家的消費者,而且亞馬遜的經營更加規範,對假冒偽劣和山寨產品的絕對拒絕,因此對亞馬遜而言,更加規範和嚴格的市場準入,必然會對利潤產生很大的影響和抑制。而廣大發展中國家巨大消費者的關閉,這些利潤都被阿里所佔據。

第三,阿里巴巴的利潤來源多樣性。入住阿里的商戶都知道,只要進入阿里巴巴,除了價格不菲的開戶費,服務費,還有無底洞的的什麼排名費,什麼關鍵詞費,總之名目繁多,有句話說的好,一入阿里深似海,從此金錢似流水。阿里近乎瘋狂,歇斯底里式的對入住者的剝奪,為阿里注入源源不斷的利潤。

第四,對於亞馬遜而言,除了嚴格要求,規範化的管理,對商戶的基本沒有什麼名目繁多收費和剝削,因此,亞馬遜的盈利能力根本不能和阿里巴巴抗衡。

總而言之,不同體制,不同經營方式,決定盈利方式。


生活幫幫人


兩年前,2017年9月,馬雲在接受彭博電視臺採訪時被問及與亞馬遜的競爭問題。馬雲說:亞馬遜是一個好公司,但他們是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不是。阿里巴巴幫助別人成為電商公司。
當問及阿里的未來,以及競爭對手是誰。馬雲說:“我們只是跑了前一萬步,但還有300萬步沒跑。不要以為你總是最好的,要保持警惕。”
嗯,從馬雲這段接受採訪的文字中,筆者感覺到,馬雲的意思是阿里不僅僅是電商公司,而且阿里還很年輕。
阿里巴巴成立1999年,亞馬遜成立於1995年,前後僅差了4年時間。但如今,阿里的市值卻比亞馬遜差了一個阿里。
今天這篇文字,筆者想要就這個問題說幾個看法。

單從財務角度看

這張表是根據截至2019年6月30日阿里、亞馬遜的財務報表數據製作的。
可以看到,截至目前阿里的總資產是1.02萬億,亞馬遜的總資產是1.36萬億,顯然亞馬遜公司所擁有的資產比阿里多了3400億。
與此同時,阿里的總負債僅為3738億,而亞馬遜的總負債達到9846億,超過阿里總負債2倍多。
所以,由此展示在資產負債表上的歸屬於股東的淨資產,阿里為6451億,亞馬遜為3778億,阿里接近亞馬遜的2倍。
單從資產負債表的角度來看,亞馬遜李穎擁有比阿里更高的市值,因為亞馬遜擁有更多的資產,只不過對於投資者來說,阿里巴巴卻比亞馬遜更值得投資一些,因為阿里歸屬於股東的淨資產更多。
接著再來看利潤表項目。
截至2019年6月30日這個季度財報,阿里淨利潤212.52億,亞馬遜淨利潤440.44億,以當前阿里3.07萬億、亞馬遜6.07萬億的市值,分別對應144.77倍、137.97倍的市盈率,從這個角度阿里、亞馬遜兩家公司的估值水平還是相當的。
而大家所關注的阿里利潤高於亞馬遜,應該說的是去年年報的數據,去年年報阿里的淨利潤是876億元,亞馬遜的淨利潤是100.73億美元,摺合人民幣應該是717.19億元。
但是,事實上,亞馬遜的資產負債率始終比阿里更高,資產負債率是阿里的2倍。有人也許會說,更高的資產負債率就應該估值第一點。
然而,再看一個財務指標——淨資產收益率。這是一個綜合財務指標,也是一個成熟資本市場最看中的財務指標,由於亞馬遜的高資產負債率導致了更高的淨資產收益率。
而且,亞馬遜的淨資產收益率接近阿里的3倍,也就是說,對於股東來說,亞馬遜比阿里的賺錢能力更強,這也就是為什麼二級市場更願意給亞馬遜更高估值的原因。
所以,相對來說,在二級市場上投資者更願意購買亞馬遜的股票,而不願意購買阿里的股票,從而就導致了股價和市值的差異。
這是從財務的角度看阿里市值為什麼比亞馬遜低。

阿里、亞馬遜經營模式的區別

在模式上,亞馬遜採用的是直營模式,就是京東自營那種模式。而阿里則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平臺,且業務更多元化。
亞馬遜跟京東類似,有自己的倉儲、物流系統,而阿里的這兩個重要系統都是跟第三方合作的,物流跟四通一達合作,倉儲跟商家合作。
說到賺錢,可以說,亞馬遜賺的是賣貨的錢,阿里賺的是廣告費。
另外,阿里除了最賺錢的電商核心業務外,還有金融業務(螞蟻金服)、雲計算業務(阿里雲),業務較亞馬遜更多元化。當然,亞馬遜也有云計算等多元化業務,但核心業務也還是電商。
正是這種收入來源方式的差別,導致了市場給予阿里的估值沒有亞馬遜高,比如,京東雖然盈利趕不到阿里,但是它的收入來源主要來自自營業務收入,美股二級市場給予的估值也要高於阿里。
所以,綜合以上兩個因素,筆者認為,亞馬遜市值比阿里高有高的道理。亞馬遜比阿里擁有更高的淨資產收益率,而收入主要來源來自直營收入而非廣告收入。

最後,如果您認同筆者的觀點,請加關注並點贊。謝謝您們的支持!


銳眼財經


市值跟盈利利潤並無固定的對應關係

上市互聯網公司的市值跟直接盈利沒有多大關係,、亞馬遜等電商公司也才剛剛盈利並且很少,但它們的市值卻很高,亞馬遜市值9000多億美元, 而電商行業盈利最好的阿里巴巴4000多億美元。阿里巴巴2018財年營收超過2500億人民幣,淨盈利700億人民幣;亞馬遜2018財年營收超過2000億美金,淨盈利100億美金,二者淨盈利相互對比之下,阿里巴巴淨盈利仍然超過亞馬遜不少 ,但市值卻不到亞馬遜的一半。這個現象並非只出現在亞馬遜和阿里巴巴的身上,很多互聯網科技公司都有這個現象,如中國的百度公司 ,百度2018財年淨利潤為阿里的三分之一多一點,而市值不到阿里巴巴的十分之一。

亞馬遜市值高於阿里巴巴的原因

第一點,這跟股市機制有很大關係 ,很多嘲弄股市的資本巨頭很看好亞馬遜模式,而不看好阿里巴巴模式,這會讓更多的股民紛紛拋棄阿里巴巴或者購買阿里巴巴的會少一些,就會導致亞馬遜股票上升的比阿里巴巴更快。

第二點,兩家公司的業務模式截然不同,亞馬遜與京東都是自營模式,它們會自己購買並銷售商品,還自建物流來配送,如今已做到全品類,全覆蓋,可以說是資產已經很重了 ,成本投入非常的高,這也是它們很難盈利高的原因。而阿里巴巴是採用撮合的模式,自己搭建一個網絡平臺, 建立一些規則,讓廣大商家入駐,然後坐等收租,投入成本非常少。

第三點,未來發展規劃來看,亞馬遜由於業務遍佈全球,整體營收遠超阿里,亞馬遜將更多資金投入研發,如倉庫機器人 ,雲計算(雲計算市場全球第一),人工智能等等。當然阿里巴巴也在迎頭趕上,雲計算市場全球第三,僅次於亞馬遜和微軟,電商行業開始佈局全球,並加大未來科技的研發投入,如成立達摩院等。

亞馬遜與阿里巴巴的江湖一哥之爭,遠未結束!


創客現場


亞馬遜很京東很像,主要做直營業務,為了價格戰競爭毛利潤率很低,而且大量資金都投資在自建物流上,所以雖然市值很高,但是好多業務長期虧損,燒錢搶市場,利潤就一直不高。

再提一下京東就更明顯了,雖然它的銷量跟淘寶差很遠,更不要說跟阿里巴巴整體去比較,但京東的市值是世界五百強排名最高的中國電商企業!

為什麼呢?因為京東重投入,也是自建物流,自營業務,打造實體店,什麼都要自弄,所以市值很高。

而阿里巴巴的特點是合作,自己打造平臺,整合個體商家和快遞公司的資源,銷量都不算在阿里賬上,它自己只是做第三方平臺服務的。

所以看起來,做服務平臺的阿里,肯定比不過自營業務的亞馬遜市值高,但是從收入上來說,阿里卻遠遠高於亞馬遜。

當然更高於虧錢十二年的京東,更何況阿里經營多元化,投資也是四處開花,他的理念更符合互聯網經濟的特點,強調資源整合和分享。


蘋果樹下的沉思


差距大主要是兩家公司投入不同,因為亞馬遜賺的錢大部分都花出去了,而且是那種放長線釣大魚、回報週期很長的投入。比如全球最強的自動化倉儲系統、自營物流、智能音箱,還有貝索斯旗下的商業太空公司藍色起源。

據說,貝索斯拋售的亞馬遜股票,都會把錢投資給藍色起源,當時被美國網友戲稱為“賣書錢”。雖然藍色起源是貝索斯個人名義下的公司,但貝索斯的錢很大一部分還是來自亞馬遜,況且這個公司,16年來沒有任何實戰經驗,全搞秘密研究去了。也就是說16年從未賺過1毛錢,全靠貝索斯的投資撐著,可想而知,研究火箭回收和載人飛行要花多少錢。

阿里巴巴從一開始做電商就是平臺化思維,不需要自採自銷,也不需要建設物流設施,其開銷自然就小。而且自從馬雲的電商做到最強後,他將支付、影視娛樂、快遞業務等等,全都收購的收購、控股的控股,這些可都是離錢最近的消費場景,阿里利潤不高才怪。

再者,亞馬遜是全球研發投入最高的公司之一,毋庸置疑。去年一財年就投入高達161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一,阿里似乎前十都進不去。當然,如果你非要說馬雲的達摩院,它是說三年內投資1000億元,但也是現在才剛剛建立。亞馬遜一年的研發費用,換算成人民幣,也已經與阿里三年的投入持平。

這也是為什麼亞馬遜長達近20年不盈利,估值還能高過阿里巴巴的原因。


漢兒盡作胡人語


大家好,我是財經那麼些事。作為一名財經領域的原創作者,在這裡我想簡單的發表一下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對您所幫助。

首先我認為亞馬遜是直營模式,京東的路子就是用的亞馬遜的模式,也一直在資本市場對標亞馬遜。亞馬遜也有有開放平臺,物流除了自建的也有第三方物流。

其次阿里巴巴是嚴格做平臺的思維,物流也是和第三方合作,即便後來做了菜鳥物流,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物流,不拿地,不建倉儲,更多的是物流資源的整合,物流信息的優化,達到物流效率的提升。

最後阿里巴巴除了核心的電商業務,又孵化出了金融業務——螞蟻金服、物流業務——菜鳥物流、雲計算業務——阿里雲,但是這些業務都是伴生性業務,就是說都是伴隨阿里巴巴電商業務而誕生的,電商是皮,其他業務是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阿里巴巴的核心本質仍然是電商。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我會定期的發表一些和財經相關的文章,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